<p class="ql-block"> 五年前,我曾到過若爾蓋和迭部,只是長征路上的兩個重要節點未能到達,一個是巴西會議舊址,一個是俄界會議舊址。那時還沒有九(寨溝)若(爾蓋)旅游公路,班佑到巴西的道路還是砂石路,那天適逢下雨,道路泥濘不堪,我們開車走了一段,實在無法前行,只好繞道郎木寺到了迭部縣城。可是,第二天計劃去俄界會議舊址,半途又遇山體滑坡,無法通過。所以,這次的雪山草地行彌補了我的很多缺憾。</p> <p class="ql-block"> 若爾蓋縣的資歷也比較淺,1956年7月才正式建縣,隸屬于當時阿壩藏族自治州。關于縣名有幾種說法:一說來自一個西藏派來的大管家的名字。管家名叫若耿,方言翻譯成了若爾蓋;一說因縣治地處若爾蓋部落附近,故沿用若爾蓋為縣名;一說民國時期,境內建有作爾革寺,作爾革為藏語,后音譯為若爾蓋。</p> <p class="ql-block">?若爾蓋縣城</p> <p class="ql-block"> 若爾蓋,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最北邊,其西、北兩面都與甘肅的甘南州接壤,是四川通往西北地區的北大門。該縣幅員遼闊,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是阿壩州面積最大的縣。黃河與長江分水嶺將其劃為東西兩部。東部群山高聳連綿,宜農宜牧;西部草原廣袤無垠,牛羊成群。整個縣境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瑰麗奪目的綠寶石,被譽為“中國最美高寒濕地草原”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 若爾蓋是紅軍長征三過草地的集結地帶,是紅軍長征的重要紀念地之一。各路紅軍部隊進入草地的起始點不在一個地方,但走出草地都經過了若爾蓋。右路軍大部隊是從毛兒蓋北行四十里進入草地的,左路軍主力和紅二方面軍則是從阿壩方向進入草地的,而且右路軍中的四方面軍部隊三次過草地的出發地也不一樣。但是,各個紅軍部隊走出草地的終點站都是一個地方——班佑村。</p><p class="ql-block"> 班佑村,現在歸屬若爾蓋縣巴西鎮,離縣城二十公里。它位于廣袤草地的邊緣,是紅軍經過三四百里沼澤荒原之后,見到的第一個有人煙的村寨。因而,在長征史上享有“草地第一村”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班佑村黨群活動中心</p> <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25日至26日,黨中央和右路軍陸續到達班佑村。當時班佑村約有幾十戶人家,屬草地部落比較大的一個村寨,大部分牧民們出去遠牧了,少數百姓聽信國民黨的反動宣傳也跑了。由于人多房少,前敵總指揮部就駐扎在村子旁邊的柳樹林中。</p><p class="ql-block"> 8月26日,是一個淫雨綿綿的日子,走出草地的毛澤東,住進班佑一間牛糞糊壁的房子。他對牛糞的功能大加贊賞。</p> <p class="ql-block">?當年紅軍在班佑村休息的樹林</p> <p class="ql-block"> 紅軍第一次走出茫茫草地,到達班佑,看到了村莊,看到了牛羊和炊煙,使饑疲萬分的大部隊稍稍能夠得到休整,因而不少人有久旱逢甘霖的欣喜。不過,右路軍先頭部隊在快到班佑時,遇到了當地草原十二部落的一千多名藏騎兵的阻擊。在班佑村的村南,豎立著一塊“貢巴龍戰斗遺址”的石碑,就是為紀念這場戰斗而立的。</p><p class="ql-block"> 8月23日,由葉劍英、李先念等率領的右路軍紅三十軍第八十八師先頭部隊走出草地后,在班佑村以南的貢巴龍山一帶遭到敵軍阻擊。次日晨,紅軍在查明敵情后迅速發起攻擊,兩個小時就將這群烏合之眾擊潰,并順勢越過埡口,向班佑以東的包座河流域擴大攻勢。這一路追擊,紅軍先頭部隊發現班佑以東、包座河流域竟然“路大、房多、糧足”,趕緊向指揮部報告了這一情況。</p> <p class="ql-block">?若爾蓋花湖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 中央領導和前敵總指揮部在得到報告后,隨即決定改變原定行軍路線:直接由包座河經達拉溝北入甘南,即東進巴西、求吉后入甘南。這樣就避免了再過幾百里草地所要付出的更大犧牲。</p><p class="ql-block"> 班佑之戰在紅軍長征戰史上名聲不大,但這一仗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一戰的結果,改變了夏洮戰役計劃預定的行軍路線。原計劃是從毛兒蓋地區出發,以十至十五天的行程,進至夏河、洮河流域。如此,進至班佑也才算完成了不到一半的行程,要進到甘肅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還得繼續向北,穿過沼澤更大的若爾蓋濕地。而經班佑之戰后,一路向東乘勝追擊敵軍的紅軍官兵們驚異地發現:在荒涼無際的草地沼澤之側,竟然還有這樣一片林區、農牧區,而且由此北上進入甘肅境內,完全是漢人區域。</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11日花湖景區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從甘南的迭部縣城出發的,首先參觀的是位于達拉鄉高吉村的俄界會議舊址,然后沿著達拉溝峽谷南下進入若爾蓋縣境,先后參觀了包座戰役求吉寺戰斗遺址、包座戰役牙弄路口戰斗遺址、包座瑪日山戰場遺址、阿西牙弄紅三軍十三團警戒遺址、牙弄寨周恩來舊居、牙弄中央政治局非正式會議舊址、巴西會議遺址等,最后到達班佑村。</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行進路線是由北到南,從甘肅進入四川,與當年紅軍的北上路線正好相反,但與紅軍走的基本上是同一條路。盡管所參觀的景點比較多,但大都處在九若旅游公路沿線,相距不是太遠。而且景點之間全是順路,游覽起來一氣呵成。</p> <p class="ql-block">?包座戰役求吉寺戰斗遺址——求吉寺。求吉寺院是安多藏區薩迦派寺院的中心寺,位于求吉鄉給嘎山下,曾經規模宏大的求吉寺院,現在只剩下四面坍塌的墻體。</p> <p class="ql-block">?求吉寺遺址</p> <p class="ql-block"> 胡宗南在接到紅軍占領班佑的報告后,十分震驚。這位志大才疏的蔣介石愛徒,自認為卡住了松潘,就斷絕了紅軍北上的道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紅軍會穿越草地,絕地重生,突然出現在自己的后方。于是,他連忙電令其主力第四十九師迅速向包座、阿西增援,務必將紅軍阻止在包座河一線。</p><p class="ql-block"> 包座,位于松潘以北之包座河畔,分為上、下包座,群山環抱,地勢險要,是四川通往甘肅的必經之地。胡宗南在上包座,利用險要地形,構筑了比較完善的防御體系。在求吉寺設了兵站,在寺院囤積了大批糧食和物資,并派一個團駐守。</p> <p class="ql-block">?求吉寺還是中共西北局第一次會議會址。1936年8月底左右,走出草地的紅二、紅四方面軍陸續在包座、求吉一線集結。8月5日,中共西北局在求吉寺大經堂內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張國燾、朱德、任弼時、劉伯承、賀龍、徐向前、陳昌浩、周純全、傅鐘等。會議在討論北進計劃時,通過了立即進行《岷洮西固戰役計劃》。</p> <p class="ql-block">?包座戰役示意圖</p> <p class="ql-block"> 紅軍要北上甘南,必須打下包座。前敵總指揮徐向前考慮到中央紅軍減員太多,人困馬乏,特向中央和毛澤東建議,由四方面軍攻打包座。中央批準了他的請求。</p><p class="ql-block"> 8月29日,徐向前指揮紅三十軍和紅四軍一部發起包座戰役。經過一夜激戰,紅軍掃清外圍據點,殘敵躲進大戒寺后山碉堡負隅頑抗,等待援兵。紅三十軍采取出敵不意,圍點打援的戰法,將敵增援部隊第四十九師誘入伏擊圈內。31日,隱蔽在山上森林中的紅軍官兵,一齊向敵人發起總攻,敵軍被分割成三段,首尾不能相顧。經過七八個小時的激戰,敵四十九師終于被全部殲滅,敵師長伍誠仁受傷后跳河逃跑。固守在碉堡里的敵人,見大事不妙,在紅軍的政治攻勢下全部繳械投降。</p> <p class="ql-block">?牙弄路口</p> 與上包座相隔三十公里的求吉寺,是扼住松甘故道的交通咽喉,這里是包座戰役的另一戰場。然而紅軍在這里的戰斗并不順利,敵軍依托寺院高厚的院墻和后山制高點的堅固工事憑險頑抗,由于缺乏攻堅重武器,紅軍多次進攻都沒成功。紅十師師長王友鈞把機槍架在警衛員肩上,向敵猛烈掃射,掩護部隊攻擊,不幸壯烈犧牲。最后,因傷亡太大,紅軍停止攻擊,將殘敵圍困在求吉寺內。 <p class="ql-block"> 包座戰役打了三個晝夜,是紅軍長征史上一次規模較大的戰斗,也是過草地后打的第一場大勝仗。紅軍全殲蔣介石嫡系胡宗南一個師,斃傷敵四千余人,俘敵八百余人;繳獲輕重機槍五十余挺,長短槍一千五百余支,還繳獲了大批糧食、牦牛、騾馬、彈藥等物資。這對剛過草地又缺衣少吃的紅軍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p><p class="ql-block"> 包座戰役的勝利,意義十分重大。它不僅掃清了紅軍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通道,而且粉碎了國民黨軍將紅軍困死于川西北草地的企圖。蔣介石聞訊紅軍橫越草地北進之后,嘆息道:六載含辛茹苦,未竟全功。</p> <p class="ql-block">?巴西會議遺址——班佑寺。班佑寺不在班佑,而在離班佑村東二十公里的巴西鎮上巴西村。班佑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原貌為四合院布局。原址現僅存斷墻殘壁,當地政府已采取措施保護起來。在原址的旁邊,新修了一座班佑寺院。</p> <p class="ql-block"> 包座戰斗后,黨中央和右路軍集結在包座、巴西、阿西地區,一面休整,一面等待左路軍從阿壩過來集中,共同北上。然而,還沒來得及享受勝利喜悅的右路軍,卻被張國燾的一封電報澆了個透心涼。張國燾借口說,他們左路軍在草地遇上嘎曲河,現在河水上漲,部隊走不過去;他們還缺糧。中央連發了幾封電報,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催促左路軍北上。但張國燾一意孤行,斷然不聽中央的耐心勸告,并命令所有的部隊南下,最終導致了黨和紅軍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分裂。</p> <p class="ql-block">?班佑寺遺址</p> <p class="ql-block"> 1960年,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中南海采訪毛澤東時問道:“您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是什么時候?”毛澤東說:“那是在1935年長征途中,在草地與張國燾之間的斗爭。當時黨內面臨著分裂,甚至有可能發生前途未卜的內戰。”毛澤東把“草地分手”視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這也是黨內斗爭最驚心動魄的時刻。</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班佑寺</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班佑寺</p> <p class="ql-block"> 張國燾依仗他所掌握的兵力和實力,突然向中央發難,沒有任何商量余地。包座戰斗結束后,毛澤東找到徐向前、陳昌浩,研究如何做張國燾的工作,催他率領左路軍北上。9月8日,徐、陳根據中央的意見致電張國燾,希望左路軍速來北進。可是張國燾接電后,當天電令徐、陳率右路軍南下。這樣,北上和南下之爭,終于發展到針鋒相對的地步,成為牽動全黨全局和影響紅軍命運的斗爭焦點。</p><p class="ql-block"> 9月8日晚,張聞天、毛澤東、博古、王稼祥、徐向前、陳昌浩聚集在牙弄村周恩來的病床前,進行了緊張的討論。討論的結果是以七人的名義再次致電張國燾。張國燾沒有等來右路軍開始南下的消息,等來的卻是中央毫不動搖立即北上的電報。</p> <p class="ql-block">?阿西鎮牙弄村</p> <p class="ql-block"> 事態急轉直下。這時,陳昌浩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同意跟張國燾南下。9月9日,張國燾致電陳昌浩,令其率右路軍南下,并提出“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此電恰恰被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先看到,葉劍英立即向毛澤東作了匯報。</p><p class="ql-block"> 鑒于張國燾公然違抗中央指示,頑固堅持南下主張,在巴西的毛澤東、張聞天、博古緊急磋商,認為張國燾有分裂和危害中央的企圖,決定趕到牙弄村周恩來、王稼祥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黨中央連夜率紅三軍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已前出甘南的紅一軍原地待命。這次會議就是史稱的巴西會議,有的也稱牙弄中央政治局常委緊急會議。</p> <p class="ql-block">?牙弄寨周恩來舊居</p> <p class="ql-block"> 9月10日凌晨兩點,黨中央率紅三軍等單位離開巴西地區,向甘南的俄界(今迭部縣達拉鄉高吉村)進發。葉劍英也以“打糧準備南下”的名義,帶走了軍委縱隊和軍用地圖。天亮時,紅四方面軍中有人不明真相,打電話請示是否阻攔中央紅軍北進。徐向前說,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要聽指揮,無論如何不能打!關鍵時刻,徐向前的態度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p><p class="ql-block"> 這樣,右路軍一分為二,黨中央率原紅一方面軍主力繼續北上,原紅四方面軍絕大部分同志返回過草地南下了。</p> <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28日,躺在擔架上的周恩來在昏迷中被戰士們抬出草地,來到阿西牙弄寨,并在此居住休養十三天。周恩來居住在牙弄寨一戶條件較好的民房中,命懸一線的他和夫人鄧穎超最終在這里化險為夷。這期間,由于周恩來身體極度虛弱,黨中央在班佑寺召開的兩次政治局會議他都沒能參加。9月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緊急會議之后,周恩來從這里坐著擔架和黨中央一起脫險。當時,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三軍軍部都駐扎在阿西鎮牙弄寨。</p> <p class="ql-block"> 關于北上和南下之爭,一直是研究紅軍長征史的熱點。</p><p class="ql-block"> 長征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地尋找根據地的過程。從1935年6月12日紅一方面軍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到9月10日紅一方面軍主力離開四川北上甘南,黨中央在人跡罕至的川西北待了快三個月。這期間,關于紅軍往哪個方向發展,在哪里建立根據地的問題上,中央與張國燾發生了多次爭論。張國燾的意見是在不毛之地的川西北藏區建立一個蘇維埃政權,但是,毛澤東、張聞天等中央政治局的多數人主張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當時都還不知道陜北有個劉志丹。那么中央為什么要這么考慮呢? </p> <p class="ql-block"> 劉伯承元帥在1961年有一個談話,就是當年劉伯承問毛澤東,我們到底去哪兒?毛澤東說,我考慮還是要往北。因為共產黨要想發展,就必須得到民眾的擁護,要想得到民眾的擁護,就得抗日。你要是不去貼近抗日前線,不去發動群眾,共產黨怎么發展?老百姓怎么會擁護你?而張國燾在這個時候,就顯得魄力不足,他要在荒涼的川西北藏區建立蘇維埃。劉伯承說,這樣一比,就看出兩個人的胸懷的差別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毛澤東在后來總結長征的時候講道:方向路線是至關重要的。方向路線對了頭,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如果方向路線錯誤了,你有再大的力量也會失敗。毛澤東的這個講話,在長征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雖然人多勢眾,由于他走的是分裂路線,其結果是到處碰壁,最終歸于失敗。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雖然只剩下七八千人,但實行的是最適合紅軍生存與發展的正確路線,從而最終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坦途。</p> <p class="ql-block">?阿西牙弄紅三軍十三團警戒遺址。1935年9月9日深夜到10日凌晨,黨中央秘密北上之際險象環生,一切都充滿了變數,紅三軍完全有可能與駐扎在潘州、求吉一線的紅四方面軍的四軍、三十軍發生武裝沖突。在這非常時期,紅三軍軍長彭德懷連夜調遣十三團從阿西茸趕到牙弄之巴西、阿西河岸警戒。十三團團長彭雪楓、政委張愛萍臨危受命,帶領全團將士夜駐巴西、阿西河岸,以防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武裝沖突。在郁郁蔥蔥中滾滾流淌的巴西河,見證了中共黨史上那驚心動魄的時刻。</p> <p class="ql-block"> 注:部分照片拍攝于2019年7月11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电白县|
西乌珠穆沁旗|
望江县|
山西省|
彭山县|
阿拉善右旗|
保定市|
阜城县|
东乡县|
开平市|
行唐县|
白沙|
盐边县|
浑源县|
辰溪县|
河南省|
庆阳市|
集贤县|
武胜县|
民丰县|
怀来县|
新泰市|
高清|
沧州市|
和顺县|
荥经县|
马公市|
张家川|
万山特区|
黄陵县|
始兴县|
柘荣县|
高唐县|
方山县|
枞阳县|
铜川市|
永川市|
璧山县|
大同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