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鳥,因誤傳它的叫聲是“佛法僧”,從此和佛教關聯在一起,得到佛家的尊崇。后來事實證明是一場美麗的誤會,但佛家也不愿改正錯誤,由此此鳥有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 三寶鳥。 近日,濟南鳥友傳來喜訊,濟南南部山區的西營棗林村附近發現有三寶鳥育雛,眾人喜大普奔,紛紛前往打卡。其實,前幾年此地也有三寶鳥觀測記錄,但清荷未能成行,頗為遺憾。此次終于成功加新心儀已久的高顏值鳥。事先,觀察鳥友圖片發現,鳥巢在一棵高大的楊樹上,系一喜鵲舊巢,與樹叢之間有兩米左右的縫隙,在親鳥返巢時可抓拍,稍縱即逝,拍攝難度較大。拍攝一上午,均是飛版,只有一張落在樹枝上的呆版,遺憾的是被樹枝遮擋住了。 三寶鳥本尊十分漂亮討喜,全身主打藍色基調,爪子和寬闊的嘴都是紅色,頭部為黑褐色,喉部有一抹深藍色,身體從后頸一直到尾上覆羽都是漂亮的藍綠色;尾羽深藍,靠近末端逐漸發黑;次級覆羽和背部一樣是藍綠色但更偏藍色更亮,初級覆羽和飛羽又是泛黑的深藍,初級飛羽的中央還有一塊寬闊的淺藍色,翅膀展開時,兩塊翼斑十分亮麗惹眼,,極具觀賞價值。 說到“三寶鳥”這個名字,倒確實有一段頗為有趣的來歷。相傳唐朝時期,日本高僧弘法大師遠渡大唐學習佛法,返回日本后于金剛峰寺修行講學。某日夜間他在寺內打坐時,忽的聽到山林深處傳來“bo-ho-se”的三聲音節的鳥鳴,發音恰似日語的“佛、法、僧”。次日清晨,見到寺旁的山林中飛出一只通體藍綠色,嘴、腳皆紅的小鳥。弘法大師認為此小鳥的鳴叫聲似在弘揚佛法僧,即“佛教三寶”,因此為這種小鳥取名為“三寶鳥”,它所在的分類學家族也因此得名“佛法僧”。不過,很久之后人們才意識到,當時弘法大師聽到的叫聲酷似“佛、法、僧”的小鳥并不是現在所說的三寶鳥,而是一種體型嬌小的貓頭鷹——紅角鸮!難怪弘法大師是在夜間聽到的鳥叫。<br><br> 后來三寶鳥就成為日本佛教高僧尊崇的對象。公元 806年(唐元和元年),日本高僧弘法大師,號空海,由中國回日本,在高野山的金剛峰寺,寫下三寶鳥 “閑林 ”七絕, 《后夜聞佛法僧鳥》詩云:<br>閑林獨坐草堂曉,<br>三寶之聲聞一鳥。<br>一鳥有聲人有心,<br>聲心云水俱了了。<br><br>日本古籍《性靈集補闕鈔》亦見一詩:<br>孤月岑寥廊林曉,<br>三寶風微一靈鳥。<br>叫出常位實相真,<br>十界聲聲共了了。<div><br>近代日本明治維新高松藩儒者藤澤恒之詩云:<br>缺月斷云天欲曉,<br>禪堂歌耳聽啼鳥。<br>人間得失夢給耘,<br>三寶聲中渾了了。</div> 雖然出了些誤會,但佛法僧目和三寶鳥的名字還是保留了下來,倒也是令人過目不忘,通俗好記。 三寶鳥在中國廣泛分布于東部地區,從東北直至西南及海南島皆有記錄,并偶見于臺灣島,在我國云南和海南島為留鳥,在其它地區為夏候鳥。已正式列入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名錄。但在濟南,三寶鳥卻十分稀有,西營的棗林村自2019年以來有三四次繁殖觀測記錄。 三寶鳥,濟南地區為夏候鳥,繁殖在樹洞、崖壁或巖石窟窿,亦會尋找者其他鳥類如喜鵲、啄木鳥等鳥類的巢穴安家產卵,但不會親自筑巢。一般一個巢里下 2-3枚卵,雄鳥和雌鳥會一起撫養幼鳥。 三寶鳥的食物以昆蟲為主,各種金龜、象甲、天牛、蟬、蜻蜓、蜜蜂等,都是它們的小點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海阳市|
大同市|
汤阴县|
建阳市|
云林县|
大渡口区|
特克斯县|
邢台县|
乌审旗|
建宁县|
濉溪县|
铅山县|
当涂县|
海兴县|
陇川县|
遵义县|
临漳县|
阿合奇县|
疏附县|
武定县|
丹凤县|
宝坻区|
策勒县|
固原市|
甘洛县|
获嘉县|
曲阳县|
富宁县|
怀集县|
屏南县|
图片|
普安县|
蒙城县|
井陉县|
武冈市|
如东县|
区。|
郸城县|
长治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