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文詞典里有個名詞:杜鵑,即是花名又是鳥名,這是絕無僅有的。</p><p class="ql-block"> 還好,作為杜鵑花它還有別名:映山紅;作為杜鵑鳥也有別名:子規(guī)鳥、布谷鳥。否則,很容易混淆。</p><p class="ql-block"> 李白有一首詩《宣城見杜鵑花》:</p><p class="ql-block">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p><p class="ql-block"> 宣城還見杜鵑花。</p><p class="ql-block"> 一叫一回腸一斷,</p><p class="ql-block"> 三春三月憶三巴。</p><p class="ql-block"> 杜鵑花、杜鵑鳥都有故事,只能分開各表。</p> 杜鵑 <p class="ql-block"> 杜鵑花:杜鵑花科,杜鵑花屬落葉灌木。是世界四大高山花卉之一、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杜鵑花種類繁多,其中紅杜鵑因花開似火也叫映山紅。</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節(jié)前,在哈爾濱花卉市場買了一盆杜鵑花,為節(jié)日增加點喜慶。沒想到已經(jīng)七月中旬了,依然花開燦爛,光彩奪目。</p> <p class="ql-block"> 中國文化中杜鵑花是圣潔之花,與佛教文化有些淵源。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上長滿紅色杜鵑花,這里香煙裊裊,誦經(jīng)聲聲。在晨鐘暮鼓中杜鵑花也悟得佛理,證得佛道的象征。佛家有詩云:</p><p class="ql-block"> 桫欏本是佛前花,</p><p class="ql-block"> 開遍峨山爛若霞。</p><p class="ql-block"> 不信佛身常住世?</p><p class="ql-block"> 見花如見佛無差。</p><p class="ql-block"> 佛祖生于無憂樹下;得道于菩提樹下;涅磐于桫欏樹下;弟子首聚于七葉樹下。佛家稱杜鵑花為優(yōu)曇寶樹、桫欏樹,可見其在佛教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紅杜鵑</p><p class="ql-block"> 不是優(yōu)曇非桫欏,</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上紅滿坡。</p><p class="ql-block"> 普賢開壇渡萬物,</p><p class="ql-block"> 杜鵑悟道也成佛。</p>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文化中關于杜鵑鳥的傳說很多,其中最常用的一個典故是“杜鵑啼血”。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都用到了“杜鵑啼血”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杜鵑啼血”源于《蜀志》,相傳古蜀國第四代國王望帝名杜宇,是個開明的君王。有一年,蜀國遭遇水災,望帝憂心如焚。他拜一位水利專家為相負責治理水患,一舉成功。望帝認為這人能力高于自己,便把王位禪讓給水利專家,稱為“叢帝”。他自己則隱居山林,不問世事。</p><p class="ql-block"> 叢帝執(zhí)政初期,興修水利、開墾農(nóng)田, 做了一些利國利民之事。后來,居功自傲, 脫離百姓, 漠視民生,弄得民怨沸騰。望帝得知后決定到宮中勸說叢帝,怎耐叢帝閉門不見。不得已,望帝求助上蒼。上蒼告訴他:可以把他變化成杜鵑飛到城里,卻不能把他變回人。望帝義無反顧化為杜鵑,飛到城里日夜啼鳴;民重也,民重也!直致啼血。叢帝為其感動,痛改前非。望帝安心離開,飛遍大地山川。怕誤農(nóng)時春天啼叫:布谷布谷!夏天啼叫:快快收麥!所以,人們也把杜鵑叫杜宇或望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杜鵑啼血</p><p class="ql-block"> 為救黎民化杜鵑,</p><p class="ql-block"> 望帝丹心感蒼天。</p><p class="ql-block"> 又恐春暮誤農(nóng)時,</p><p class="ql-block"> 換起莊客早耕田。</p> <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肥西县|
大关县|
孝义市|
方正县|
文安县|
景洪市|
东台市|
蒲城县|
太仓市|
福泉市|
上高县|
靖远县|
上虞市|
巩留县|
苏州市|
蓝山县|
沙田区|
巍山|
神池县|
南城县|
武穴市|
班玛县|
大丰市|
新巴尔虎右旗|
永兴县|
驻马店市|
岗巴县|
邵阳县|
叙永县|
和田县|
榆树市|
北安市|
福清市|
河北区|
广灵县|
长子县|
镇康县|
贺兰县|
孟津县|
宁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