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剛入夏,天氣時陰有陣雨,丫頭正好休假,說要到汕尾玩玩,就這樣丫頭帶著我們一起到汕尾了。</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們到汕尾,入住海邊民宿,我們住在16樓的兩室一廳,很大的陽臺正對著大海。站在陽臺望向遠方水天一色,海浪一個又一個從遠處推向岸邊……我望著波浪滔滔的大海想著廣東有個地方叫“汕頭”,而這里叫“汕尾”,有什么關聯嗎?</p><p class="ql-block"> “汕頭”“汕尾”是由何得名呢?它們是一頭尾的關系嗎?汕頭市,簡稱“汕”,別稱“鮀城”“鮀島”,廣東省轄地級市,省城副城市中心,特大城市,潮菜美食之都,北接潮洲,西臨揭陽,東與臺灣隔海相望,境內韓江、榕江、練江入海,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擁有內海灣的城市。清康熙年間于潮洲府建沙汕頭炮臺,雍正年間簡稱“汕頭”,汕頭素有“百載商埠”之稱,1860年,即清咸豐十年開埠,是我國沿海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汕尾市是廣東省轄地級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沿海,蓮花山南簏,珠江三角洲東岸,與臺灣省一水之隔,總面積4865.05平方千米。汕尾市區2021年被廣東省劃為“深圳都市圈”范圍。而汕尾原名叫“汕美”,汕尾素以濱海漁港著稱,有美麗的濱海風光,故得“汕美”之名,由于汕尾處于廣東省南部末端,舊時曾俗稱“尾省”,“尾”與“美”諧音,人們便漸漸地把“汕美”稱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綜上可知“汕頭”“汕尾”與“頭”和“尾”沒有很大關系,汕尾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善美。</p> <p class="ql-block"> “ 汕尾”之名,最早是見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修整汕尾關帝廟前街碑記》中記載:“汕尾一鎮,舟揖云屯,商旅雨集,亦海邑一大區會也。…”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編的《海豐縣志》中,還查不到汕尾的地名。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編的《海豐縣志》才看到有汕尾的地名。據有關史料記載,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所著《建國方略之二》中,呼吁“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劃中,把汕尾作為沿海商埠及漁港”。1927年大革命時期,曾設立汕尾市,大革命失敗后撤消。于1985年11月1日出版了《海豐縣地名志(初稿)》,對汕尾鎮名稱記述如下:“在海豐縣南部沿海,距海城鎮22公里。這里原是一片海灘沙壩,宋代以前就有漁民聚居于此。因當地人們稱淺海中的長條狀沙灘為汕,且地處沙灘尾部,故稱汕尾。……”</p><p class="ql-block"> 原來汕尾只是一個小漁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8年3月汕尾建市后,其知名度越來越高。</span>發展為地級市,自始至今便稱為汕尾。汕尾市,是粵東南部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p><p class="ql-block"> 然而對汕尾地名的由來,現今卻有兩種說法:一是汕尾從有地名之日起,就叫“汕尾”;二是汕尾原名“汕美”。究其出處,是1994年10月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汕尾卷》。”在該書第1頁“歷史沿革”稱:[汕尾原名“汕美”。據《辭海》釋義,“汕”乃“魚游水之貌”。汕尾濱臨南海,盛產魚蝦,素以濱海漁港著稱,有美麗的濱海風光,故得“汕美”之名。舊時曾俗稱“尾省”。“尾”與“美”諧音,人們便漸漸地把“汕美”稱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當踏足金町灣海灘時,一股清新的海洋氣息撲面而來,迎接著我對這片美麗天地的探索。赤腳沐浴在細膩溫暖的沙灘上,沙粒輕柔地貼在足底,感受著大自然的賜予。晚飯后,我們到海邊散步,孫兒拉著阿公跑向大海踩浪花…那么愜意那么愉悅!</p> <p class="ql-block"> 清晨起來看向窗外,天還是灰蒙蒙的,海浪一樣永不停歇……這里是金町灣海景度假區。 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有一片迷人的沙灘,它就是金町灣海灘。這里擁有細軟金黃的沙灘,碧藍清澈的海水,以及壯麗優美的海岸線,成為了一處令人心馳神往的沙灘度假勝地。</p> <p class="ql-block"> 白鶴寺還在修建中,往山上走的道路崎嶇不平。</p><p class="ql-block"> 汕尾市白鶴寺位于廣東省汕尾市城區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據傳,白鶴寺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年-649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白鶴寺曾多次毀于戰亂和自然災害,歷經多次重建和修繕。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白鶴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修繕,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和格局。白鶴寺是一座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佛教寺廟,寺內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和藝術珍品,如明代的石刻佛像、唐代的石經幢、清代的銅鐘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鶴寺塔,它是一座八角形的磚塔,高約30米,是汕尾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但是站在高高的海岸上,望向那大海,沙灘海岸,海浪拍打著海岸礁石驚濤駭浪,甚是壯觀。</p> <p class="ql-block"> 汕尾白鶴寺是一個古老的佛教寺廟,傳說在唐朝時期,一只白鶴飛到這里,然后就留下來不走了。后來,人們在此建造寺廟,以供奉這只白鶴。相傳,這只白鶴可以消災解難,保佑鄉民平安健康。如今,白鶴寺已成為當地景點之一,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參觀。</p> <p class="ql-block"> 白鶴寺后面的山就是牛尾山。</p> <p class="ql-block"> 晨洲村,位于長沙灣南畔,紅草鎮西北部,紅草埔邊西北約8公里處。晨洲(原名神州)原為孤島,四面環海,聚落沿山麓東北、西南方向呈塊狀公布。。晨洲村的經濟以海水養殖為主,兼以淺海捕撈及農業,素以牡蠣養殖聞名。“晨洲蠔”以其肥、嫩、鮮、美而飲譽四方。</p> <p class="ql-block"> 山依其側,農田廣袤;海傍其畔,養殖興旺。憑借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晨洲村已有長達300年的生蠔養殖歷史。在這片蠔島上,你甚至能夠尋得那罕見的、長達15厘米的大蠔,讓人驚嘆不已。因此,晨洲村被美譽為“中國蠔鄉”,生蠔的水上養殖面積廣達1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已經廢棄的汕尾漁船廠,小島上的住民也搬離了,現在再重新裝修,可能是打造成新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 風車島面積約 10 平方公里,北臨碣石灣,內抱白沙湖,半島四面環海,僅有一條長約8公里的連島路與陸地相接,與一架架錯落有致的風車構成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汕尾風車島,一座還沒被完全開發的寶藏海島,海景超級美,沙灘非常原始。</p> <p class="ql-block"> 紅海灣還擁有全國重點天然海水浴場,是廣東5大著名天然海水浴場之一,也是非常適合海上運動的場地之一。此外,因紅海灣景區的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在景區內還建有廣東省海上運動訓練基地。</p> <p class="ql-block"> 風車島淺水灣,水質清澈還可以看到水母。</p> <p class="ql-block"> 遠望浩瀚大海,放飛心情,豁然開朗。</p> <p class="ql-block"> 茅草亭子吹吹海風,海上棧道散散步??赤腳踩著沙子超舒服。</p> <p class="ql-block"> 紅海灣是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沿海一個半封閉的海灣,有“中國觀浪第一灣”之稱。紅海灣旅游區位于汕尾市以南,地處遮浪半島南部,東臨碣石灣,南依紅海灣,交通便利,陸路距深圳150千米,距潮汕機場180千米;水路距香港82海里。2012年8月,景區開始現代化景區建設,于201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 紅海灣旅游區主要由紅海灣遮浪旅游區、紅海灣遮浪南海觀世音景區和遮浪炮臺公園景區組成,景區內有巖島、龜齡島、風車島、金嶼島、南海寺、遮浪炮臺等景點。紅海灣還擁有全國重點天然海水浴場,是廣東5大著名天然海水浴場之一,也是非常適合海上運動的場地之一。此外,因紅海灣景區的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在景區內還建有廣東省海上運動訓練基地。</p> <p class="ql-block"> 南海寺建于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年歷史,相傳觀世音在此地得度成正果,成為四大菩薩之一,并留下許多神奇的圣跡。</p> <p class="ql-block"> 紅海灣遮浪旅游區是紅海灣與碣石灣交接處突入海的一個半島,素稱“粵東麒麟角”。遮浪半島突入海面,在半島兩側不管風向何方,東西兩側景象迥然不同。紅海灣遮浪旅游區擁有72千米的海岸線,沙灘連綿,沿岸礁巖多姿,濱海人文古跡眾多,具有獨特的亞熱帶海濱風光。</p> <p class="ql-block"> 南海寺位于遮浪半島東側打石澳,岬[jiǎ]嶼相連、礁巖疊兀、港灣交錯。南海寺的布局與國內其他大部分寺廟都不同,南海寺并不是沿著中線建成幾排大殿,再于兩旁分列偏殿,而是所有大殿、偏殿軍分散在海邊各個角落,而且寺內沒有僧人。靠近岬灣的巨巖旁建有一座“觀音宮”,內供觀世音雕像,宮門兩旁嵌入“觀天有色西江月,聽世無音南海潮”的對聯和“南海觀世音”的橫批。</p> <p class="ql-block"> 紅海灣因為具備獨特的地質構造和巖石成分,因此沙灘和巖石都呈現出淡淡的紅色。尤其到了傍晚落日時分,放眼望去整片海灣籠罩在一片壯麗的紅光之中,“紅海灣”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南海觀音景區古堡</p><p class="ql-block"> 鋼筋裸露,銹跡斑斑的古堡,歷經滄桑依舊堅守屹立在海邊。他是監測海浪的堅強衛士!這里景色漂亮又令人震撼,滔天巨浪拍打著古堡,古堡在咆哮的海浪中傲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這座海上古堡位于汕尾南海觀音旅游區。它面朝蔚藍的大海,周圍環繞著岬嶼和礁巖,海浪拍打在礁石上非常壯觀,給人一種失落世界的感覺。當天氣晴朗時,海和天連成一片,非常美麗。</p> <p class="ql-block"> 汕尾海上古堡,以前是一座潮汐發電站。位于汕尾市紅海灣,是一個海上孤島。</p><p class="ql-block"> 海上古堡位于汕尾南海觀音旅游區內。它像一個無人能戰勝的衛士,面朝蔚藍的大海守衛著這一方國土。周圍環繞著岬嶼和礁石巖,讓人覺得這就是一堅固的堡壘。</p><p class="ql-block"> 海上古堡旁邊就是南海觀音寺,原稱觀音宮,創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位于紅海灣遮浪島東側打石澳。相傳觀世音在此地得度成正果,成為四大菩薩之一,并因此留下許多與神奇傳說有關的圣跡。</p><p class="ql-block"> 景點有“佛留沙”“佛印石”“得度石”“等。</p> <p class="ql-block"> 紅海灣有一處“奇特景觀”是汕尾市政府在2008年組織評定的“汕尾八景”之一,官方的命名是“遮浪奇觀”。指的是不管風向何方,東岸海面的波濤滾滾,而西岸海面的風浪卻很平靜,這就是遮浪奇觀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 龍湖書院位于潮州市潮安區龍湖古寨中,是潮州三大韓祠書院之一。明朝嘉靖年間,龍湖鄉賢布政使劉子興、行太仆寺卿成子學等創龍韓學社,即龍湖韓愈學社,在龍湖古寨南門邊建韓祠祭祀韓文公,后來在韓文公祠的基礎創辦龍韓社書院。清雍正《廣東通志》記載:“海陽縣書院二,曰韓山……曰龍韓社,雍正七年知縣張士璉修。”作為鄉村書院的代表,龍韓社書院在省志中能與道屬韓山書院同列,殊為不易。清乾隆二十四年,時任惠潮嘉兵備道的梁國治主持了該書院史上最大規模的重修并題匾,龍韓社書院改稱龍湖書院。1947年改辦為潮安縣第三初級中學,現為潮州市潮安區龍湖中學。</p> <p class="ql-block"> 龍湖書院正門。龍湖書院現存匾額,經考證為清代狀元、書法家梁國治(1723—1786)所書。</p><p class="ql-block">神無不在居潮地偏隅同瞻星斗,</p><p class="ql-block">信有獨親接韓江一脈遙溯淵源。</p><p class="ql-block"> 這是清代進士云夢知縣林良,也是龍湖書院走出去的學子撰寫的龍湖書院韓文公祠對聯。這副對聯正好道出龍湖書院創立的淵源。</p><p class="ql-block"> 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寫道:“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自韓愈刺潮興辦州學肇始,崇文尚學風氣盛極一時,從“此州學廢日久”一躍成為“海濱鄒魯”的文化名邦,同時亦“延及齊民”,民間崇韓重教,書塾成風。龍湖古寨亦然。</p> <p class="ql-block"> 龍湖古寨曾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被譽為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是潮州歷史上最繁華的古村落,始創于宋,圍寨于明,繁盛于清,薈萃了潮州所有民居樣式,素有“潮居典范、祠第千家、書香萬代”之美譽。龍湖古寨作為一個商貿中心集市,卻沒有染上商人市儈習氣,反而是非常重視教育。宋代時,注重文化教育的龍湖寨富家大戶便在自己的房舍中設立書齋,聘請學識好的先生(教師)教授自家的子弟。俗稱“一位先生教一個弟子”。至明清時期,龍湖的書齋迅速發展,其中,既有富戶人家設立的,也有以宗族名義創辦的。全盛時全寨書齋數量不少于30處,可見當時文風盛極。據《潮州府志》和《海陽縣志》記載,有據可考的進士、舉人,龍湖古寨歷史上就出了69位,其中著名者有南宋探花姚宏中,明代布政使劉子興,被譽為明代潮州前七賢之一的成子學,一門三科甲的夏建中、夏宏(子)、夏懋學(孫),一代名吏蕭廷玉等。</p> <p class="ql-block">龍湖古寨糧倉</p> <p class="ql-block">龍湖古寨天后宮</p> <p class="ql-block">古寨街道</p> <p class="ql-block"> 來汕尾一兩天總還有看不夠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汕尾八景”又稱“海陸豐八景” ,得名于金代明昌間,后代文人紛紛題詩,遂名聞遐邇。</p><p class="ql-block">五坡正氣</p><p class="ql-block"> 五坡正氣,也叫一飯千秋,位于汕尾市海豐縣城北郊五坡嶺上,坐西北向東南,占地960平方米。亭為六柱八角重檐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覆蓋著一座廡殿頂古石亭,上刻“方飯亭”三字,內豎立石碑刻有文天祥半身畫像。</p><p class="ql-block">蓮峰疊翠</p><p class="ql-block"> 位于汕尾市海豐縣北部7公里處,主峰海拔1337.3米,為粵東沿海第一高峰,狀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山。南麓坡面上,層巒疊嶂,翠綠相間,堆疊而起,層次分明,形成“蓮峰疊翠”的天下奇景。</p><p class="ql-block">金廂銀灘</p><p class="ql-block"> 金廂銀灘位于汕尾市陸豐市區20公里的金廂鎮省級風景名勝區——金廂灘 濱海旅游區,有沿海公路可直達。該景區是一處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濱海風光于一體的旅游觀光游覽區。</p><p class="ql-block">紅場星火</p><p class="ql-block"> 海豐是全國13塊革命根據地之一,“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是全國首批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玄武靈聲</p><p class="ql-block"> 玄武山位于陸豐市碣石鎮北郊,依山瀕海,是著名的旅游名勝風景區。玄武山周邊有觀音嶺水月宮、海灘浴場、摩崖題刻群、海石花園、古炮臺遺址、南關公園等諸多景點,使人盡怡游興。</p><p class="ql-block">有鳳來儀</p><p class="ql-block"> 鳳山,是汕尾地方的著名旅游區,位于汕尾城區東南面。鳳山、小島 山、鼎蓋山,三山同列,品清湖環繞。山美,水美,景美。故有“有鳳來儀”的美稱。</p><p class="ql-block">遮浪奇觀</p><p class="ql-block"> 紅海灣區遮浪南澳半島素稱“粵東麒麟角”,她瀕臨南海,礁巖 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備,“湖、島、灣、嶼”迥異,海水由于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島東西兩邊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當這邊的海面波濤滾滾、巨浪排空,尤如萬馬奔騰“卷起千堆雪”之時,那邊的海面卻風平浪靜,波光粼粼,恬靜宜人,一動一靜,令人贊不絕口,實為不可多得的“奇觀”。</p><p class="ql-block">南萬椎濤</p><p class="ql-block"> 陸河綠色走廊南萬紅椎林生態公園,位于全國最大的紅椎林母林采種 基地——南萬紅椎林自然保護區內。公園內,山巒起伏,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溪流汩汩,飛瀑直瀉,百鳥爭鳴。……</p><p class="ql-block"> 汕尾之行,未能盡興,尋機再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德市|
西城区|
宝兴县|
兴国县|
奇台县|
南召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岭县|
固始县|
时尚|
二连浩特市|
富源县|
晋城|
江油市|
卫辉市|
博罗县|
柳州市|
独山县|
会理县|
曲松县|
绵阳市|
浦江县|
乌拉特中旗|
那曲县|
合山市|
扶沟县|
当涂县|
垣曲县|
中卫市|
海口市|
灵寿县|
嘉黎县|
延寿县|
英吉沙县|
锦屏县|
中方县|
江源县|
德阳市|
福建省|
颍上县|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