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廣袤遼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端,煙波浩渺的呼倫湖畔,有一塊水草豐美的土地—扎賚諾爾。這是一片神奇的古老之地。</p> <p class="ql-block">從滿洲里出發穿過大草原行進九十公里即達呼倫湖</p> <p class="ql-block">自由自在的羊群</p> <p class="ql-block">呼倫湖,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歷史曾稱大澤。呼倫湖屬額爾古納河流域湖泊,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呈不規則斜長方形,總面積2315平方公里,是內蒙古第一大湖。距邊境城市滿洲里大約九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呼倫湖</p> <p class="ql-block">呼倫湖地區是北方眾多游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p> <p class="ql-block">呼倫湖</p> <p class="ql-block">早在三萬年前,蘑菇山的古人類就開始在這里打制石器,追獵猛犸,文明曙光初顯。進入新石器時代,“扎賚諾爾人”在呼倫湖畔采集漁獵。燒制陶器,繁衍生息。創造與思索,成就了底蘊深厚的“扎賚諾爾文化”;生存與夢想,催促著扎賚諾爾人跨過白令海峽,把文明的種子播撒在北太平洋沿岸和美洲大陸。</p> <p class="ql-block">一萬年前,生活在呼倫湖畔的“扎賚諾爾人已熟練掌握壓削、鑲嵌和打磨技木,并開始造箭并利用弓箭等復合工具及燒制陶罐,過著采集漁獵的生活,扎賚諾爾人是中國北方旱期人類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水草豐美的草原為拓跋鮮卑的生存與繁衍提供了充足保障,為了部族發展與壯大,他們經常對周邊部落進行征戰。本場景反映出拓跋部落在出征前舉行祭祀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時至漢代,起源于大興安嶺的拓跋鮮卑,走出森林,遷居大澤,他們在這里開闊胸襟,富族強兵,鑄就雄心,經九難八阻,定鼎中原,建立了強大的北魏王朝,為隋唐盛世鋪平了道路。契丹、女真、蒙古等草原民族,同樣依托這片草原,金戈鐵馬,成就了遼、金、元三朝。</p> <p class="ql-block">拓跋推寅率眾南遷至呼倫湖畔</p> <p class="ql-block">繼鮮卑之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相繼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契丹、女真在建立遼、金政權后,首先是穩固自己的后院—一呼倫湖周圍的草原,為逐鹿中原提供了前提。蒙古族在進入這片草原之前,始終局促于幹難河和額爾古納河之間的狹小地區,但當他占領了這片草原,不到幾年就完成了統一蒙古諸部的偉業。歷史雄辯地證明,無論哪個民族擁有了這片草原,哪個民族就擁有了整個蒙古高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浦城县|
布尔津县|
溧阳市|
庄浪县|
建昌县|
梧州市|
铜山县|
莱阳市|
股票|
长兴县|
云阳县|
玉树县|
石柱|
任丘市|
徐州市|
昌平区|
龙井市|
荥阳市|
静宁县|
和硕县|
临潭县|
宾阳县|
上林县|
肥西县|
页游|
南投县|
温宿县|
墨玉县|
永川市|
平南县|
虞城县|
连城县|
达尔|
丽江市|
长沙县|
玉环县|
华亭县|
固始县|
卢龙县|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