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近幾年我們將“長江長城,黃山黃河”作為主題游的一部分,到過黃河沿岸許多河段與景區,包括黃河源區和出海口,感覺最美段在青海,現精選青海境內的黃河美景照片匯編為輯,以表達對這條大河的崇拜之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段 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巴顏喀拉山位于青海省南部,是昆侖山脈向東南延伸的一部分,整體為西北~東南走向,西接可可西里山,東接松潘高原和眠山,全長780公里;平圴海拔5千米;是黃河上游與長江上游水系之間的分水嶺。</b></p> <p class="ql-block">??青海瑪沁縣與稱多縣交界處的巴顏喀拉山埡口是唐蕃古道暨青康交通要隘,現在G214通過這里。巴顏喀拉山主峰勒那冬則就在山口附近,海拔5266米;山脈主脊是黃河上游與長江上游水系之間的分水嶺。</p> <p class="ql-block">??巴顏喀拉山北坡山勢和緩,寬闊的山間谷地上分布著無以計數的大小河溪與湖泊,是青海南部的重要牧業區。根據著名古籍《山海經》的記載,自古以來巴顏喀拉山就被認定為黃河的發源地。圖為星星海中的羊群。</p> <p class="ql-block">??巴顏喀拉山南坡深切,長江源頭干流通天河奔騰在南麓的山谷中。通天河自長江正源當曲、西源沱沱河匯合點起,流經治多縣、曲麻萊縣、稱多縣、玉樹市4縣市,至玉樹市區結古鎮巴塘河口為止,巴塘河口以下開始稱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位于青海玉樹市稱多縣通天河大橋東側的三江源紀念碑。攝于2024年5月23日。</p> <p class="ql-block">??年保玉則(網圖)是巴顏喀拉山的最高峰,位于巴顏喀拉山南端支脈山北的青海久治縣境內,海拔5369米?,F因環保永久關閉。</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8日在巴顏喀拉山南段支脈山南的蓮寶葉則景區,這處巴顏喀拉山中最著名的景區位于四川阿壩縣和青海久治縣之間,以奇峰異石、冰川遺跡、雪山湖泊為主要特色,被譽為“尊嚴的玉石之峰”,民間通常稱為石頭城堡或石頭山。</p> <p class="ql-block">??蓮寶葉則是蜀山與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的連接點,與萬山之祖昆侖山一脈相承。景區的最高海拔達到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藏區著名的神山。圖為景區深處4520觀景臺前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北麓,從青藏高原開始穿山越嶺過草地平原匯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其中在青海省的干流長度近2千公里,流經10余個縣市。</p> <p class="ql-block">??海拔5202米的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是黃河源區,內有三條源流,北源為扎曲;中源為約古宗列曲(瑪曲);南源為卡日曲,它們分別吸收沿途眾多的小溪小流后匯入星宿海。圖片來自央視紀錄片。</p> <p class="ql-block">??1985年水利部黃委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東經95°59′24″,北緯35°01′18″ )樹立了河源標志。圖片來自央視紀錄片。</p><p class="ql-block"> 2008年,經過法定程序審核批準,又將黃河正源定位于水量更大長度更長的卡日曲。</p> <p class="ql-block">??星宿海(網圖):扎曲、瑪曲、卡日曲在瑪涌灘中部匯入星宿海,然后又分分合合,東行20公里進入扎陵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段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區</b></p> <p class="ql-block">??黃源區對我們來說曾是十分遙遠和神秘的地方,2024年5月21日我們有幸入內自駕游,喜悅和激動之情無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自駕在寬闊的山間平川上,我們放眼四周尋找黃河的蹤跡,行駛幾十公里后終于在離公路不遠處看到自鄂陵湖流出的黃河河道。</p> <p class="ql-block">??黃河離開鄂陵湖的懷抱,開始奔流到海的萬里征程。</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距鄂陵湖還有幾公里時只見前方銀光閃爍晨霧彌漫,然后霧氣慢慢向上升起飄散。等我們接近湖邊時才發現銀光來自湖面冰層。</p> <p class="ql-block">??鄂陵湖在藏語中稱錯鄂朗,意為“青藍色長湖”,位于瑪多縣西部的凹地內,湖面平均海拔4268.7米。鄂陵湖形如金鐘,東西窄南北長,總面積達611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鄂陵湖平均水深17米,湖心偏北處最大水深達30米,蓄水量107億立方米。湖面一般在10月中旬出現岸冰,至次年5月上旬才完全解凍,但今年到5月下旬主湖面仍未解凍。站在岸邊欣賞銀光閃耀的鄂陵湖,多年的愿望得以兌現,有種如夢如幻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寬闊的冰面、青色的湖水、翻卷的冰花,濃縮了鄂陵湖的四季風光。</p> <p class="ql-block">??卾陵湖四周是高原草甸,主要飼養牦牛。</p> <p class="ql-block">??鄂陵湖主湖面以西到第一峽谷口前為俗稱小西湖的濕地,是侯鳥的“天然魚餐廳”。</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天鄂陵湖冰消雪融,湖水帶著魚兒漫過一道自然形成的土堤流入小西湖,待湖水蒸發水源枯竭時,魚兒開始死亡并會被風浪推到岸邊的沙灘上,這時鳥兒們只要到小西湖隨便入座,就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侯鳥主要是鷗類、雁鴨類、黑頸鶴等。</p> <p class="ql-block">??華夏之魂河源牛頭紀念碑:位于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間的措日尕則山頂,由瑪多縣政府立于1988年9月。</p> <p class="ql-block">??牛頭碑體總重5.1噸,純銅鑄造,十世班禪大師和胡耀邦同志分別為紀念碑題寫藏漢文“黃河源頭”字樣。</p> <p class="ql-block">??在牛頭碑前俯瞰鄂陵湖。鄂陵湖和扎陵湖生態保護區內有少量原住民,主要的生態類型有高山裸巖、高寒草甸草地、沼澤濕地、湖泊、河流。獨特的生態環境為野生動物及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育之地。</p> <p class="ql-block">??牛頭碑前遠眺扎陵湖。扎陵湖位于鄂陵湖西面,兩湖相距15公里,但公路距離似乎要遠一倍。</p> <p class="ql-block">??黃河源頭第一湖扎陵湖:藏語意為“白色長湖”,位于卾陵湖西北側,湖面海拔4294米。扎陵湖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21.6公里,面積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9米,最深處13米,在湖心偏東北一側,總蓄水量46億立方米。扎陵湖的上游來水由西南一隅流入;從比我們站立位置更偏東南的一隅流出。</p> <p class="ql-block">??因時間關系我們在扎陵湖邊僅作短暫停留,但至此已經很完美地實現了黃河源區游的夢想!也十分感激源區管理人員給予的關照!</p> <p class="ql-block">??黃河出扎陵湖后遇到巴顏郎瑪山,在山的南面溝谷中散亂地流淌約20公里,納入多曲、承勒那曲等河后拐進黃河第一峽谷。</p> <p class="ql-block">??黃河第一峽谷,長度300米,黃河自西向東流過。</p> <p class="ql-block">??黃河經過第一峽谷,在峽谷以東又分散為九支河汊,流經濕地8公里后再匯合到鄂陵湖的西南隅流入鄂陵湖。</p> <p class="ql-block">??返程時陽光還照射在鄂陵湖面,湖冰進一步融化,倒映著排排云朵;浮冰宛如睡蓮。</p> <p class="ql-block">??鄂陵湖以北的雪山可能是東昆侖山的布爾罕布達山,它的平均海拔在4-5千米,西接祁漫塔格山;東連阿尼瑪卿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段 瑪多至久治上游河谷</b></p> <p class="ql-block">??瑪多縣城查理鎮,距鄂陵湖約40多公里;海拔4200米。</p> <p class="ql-block">??黃河從鄂陵湖東北角進入下游河道,最先經過的城鎮是瑪沁縣城瑪查理鎮。</p> <p class="ql-block">??瑪沁縣城以西黃河上的高速公路橋。</p> <p class="ql-block">??瑪沁縣城以西黃河上的水文觀測橋。</p> <p class="ql-block">??星星海自然保護區:位于瑪多縣境內,兩湖下游的山間谷地中。</p> <p class="ql-block">??G214從東向西穿過星星海。</p> <p class="ql-block">??青海達日縣黃河濕地(圖片來自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黃河從瑪沁縣流經達日縣、久治縣門堂鄉,在此轉向阿尼瑪卿山東南側。</p> <p class="ql-block">??黃河首曲女兒灣:位于海拔3750米的青海久治縣門堂鄉,黃河在這之后首次出青海省境進入甘肅瑪曲縣阿萬倉。(圖片來自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黃河流域最高山峰:阿尼瑪卿雪山</b></p> <p class="ql-block">??阿尼瑪卿雪山位于瑪沁縣西北的大武鎮與雪山鄉境內,是昆侖山東支中段的極高山,由13座海拔5900米以上的雪山組成,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山脈走向為西北-東南,與巴顏喀拉山平行。攝于2024年5月。</p> <p class="ql-block">??在花久高速公路港灣和觀景臺可見阿尼瑪卿雪山,13座雪山連綿為整體,巍峨壯觀。</p> <p class="ql-block">??阿尼瑪卿為安多藏語的音譯,意為”強健的祖先”,在藏傳佛教中被尊為“佛前的最高使者”,享有與岡仁波齊、梅里雪山相當的宗教地位。我們因為錯過出口而沒能更近距離的接近它。</p> <p class="ql-block">??阿尼瑪卿雪山是黃河流域最高的山峰。從黃河源區出來的黃河在巴顏喀拉山北麓和阿尼瑪卿山之間向東南方向奔流一段后,在久治縣門堂鄉轉向貼近阿尼瑪卿山,受東面松潘高原和北面西傾山的阻礙,圍繞著阿尼瑪卿山蜿蜒流淌,形成黃河第一彎和黃河第一曲。</p> <p class="ql-block">??阿尼瑪卿雪山既是藏區四大神山之一又是黃河流域最高的山峰,使我們對它倍加崇敬;高原氣象萬千,在花久高速公路上能見到它,我們感到非常幸運!待我們轉身時已云霧壓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段 九曲黃河第一灣</b></p><p class="ql-block">??甘肅瑪曲阿萬倉黃河段:黃河出鄂陵湖東行65公里到達這里,在阿萬倉濕地匯入貢曲、賽爾曲、道吉曲后開始具有一條大河的雄姿,在這里可以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本組照片攝于2021年9月。</p> <p class="ql-block">??阿萬倉是黃河第一灣的西起點,站在老橋上看黃河天上來,流水湍急濤聲滾滾。</p> <p class="ql-block">??黃河上游是雪山草原,來到這里時已現混濁,我們當時覺得黃河水就只有這樣的顏色,后來看到晉陜大峽谷中的黃河水才長了見識。</p> <p class="ql-block">??阿萬倉景色優美民族地域特色濃郁,濕地草原雪山大河俱全,使其兼有西北高原的陽剛與江南水鄉的柔美。</p> <p class="ql-block">??九曲黃河第一灣景區:四川省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的著名景點,也是黃河與四川唯一有交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黃河首曲第一灣:黃河從阿萬倉濕地飄然而至第一灣頂的四川唐克縣,與白河相遇。</p> <p class="ql-block">??黃河與白河的傳說:黃河就像耿直的漢子,本欲向西直奔,卻在若爾蓋聽見了白河溫柔的呼喚,便彎彎繞繞來到白河身邊,兩河相遇一見鐘情,結為夫妻攜手踏上行程。</p> <p class="ql-block">??黃河攜同白河在若爾蓋草原上蜿蜒而行,仿佛是有意放緩腳步,讓白河與家鄉慢慢道別。然后黃河白河攜手轉向西北方向回到瑪曲縣,沿阿瑪尼卿山脈南坡再次進入青海。</p> <p class="ql-block">??黃河第一橋:建成于1979年,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公路拱橋,位于瑪曲縣城尼瑪鎮外,“拱橋托日”和“黃河落日”是這里的特色景觀。這座橋也可看作是“九曲黃河第一彎”的下游端點,黃河從四川唐克回到這里。從阿萬倉濕地公園到黃河第一橋,公路直線距離40余公里,黃河水路則有5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黃河出走甘肅瑪曲四川唐克一段后回到青海,為保持河流景觀的連貫性,仍然將此段納入青海段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段 瑪沁縣拉加鎮黃河段</b></p> <p class="ql-block">??青海果洛州府和瑪沁縣府所在地大武鎮。大武鎮位于阿尼瑪卿山東北部,海拔3800米。我們從四川阿壩出發走高速來到這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從大武鎮向東穿越70公里山地去拉加鎮。</p> <p class="ql-block">??瑪沁縣拉加鎮全貌。黃河從甘肅瑪曲回流到拉加鎮,形成黃河九曲中的第一曲。拉加鎮海拔3200米,黃河兩岸既有壁立千仞,又有沃野,形成高原少有的農業區,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游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貿易集散地。對于初上高原有些不適的我們來說這里是很好的緩沖休息地。</p> <p class="ql-block">??拉加鎮附近在建的黃河瑪爾檔水電站,黃河在其上游拉加峽谷段匯入德科河和尕科河等數百條大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極大?,敔枡n水電站建成后將是黃河上游海拔最高、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p> <p class="ql-block">??黃河北岸的拉加寺始建于清代,是黃河沿岸最有名的格魯派寺院,為拉薩色拉寺的屬寺,由總領全寺的大經堂“托桑林”和下分五院構成(上下密修院、醫明院、時輪學院和旦正院)。</p> <p class="ql-block">??拉加寺大經堂。</p> <p class="ql-block">??拉加寺背靠著形似大鵬展翅的阿瓊貢山。</p> <p class="ql-block">??在拉加寺大經堂附近遠瞰拉加鎮與黃河。近年來青海省和果洛州政府大力支持拉加寺打造高原精品小鎮。</p> <p class="ql-block">??黃河穿鎮而過。拉加鎮的幾家旅館集中在黃河老橋的北端,老橋目前僅供行人和摩托車以下的車輛通行。這座小鎮也許會隨著瑪爾檔水電站的建成投產有更好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黃河經過拉加鎮向龍羊峽方向而去。本組照片攝于2024年5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段 黃河第一壩龍羊峽段</b></p> <p class="ql-block">??龍羊峽水庫上游的土林景觀。2023年9月游覽龍羊峽時經過這里。</p> <p class="ql-block">??龍羊峽水電站距黃河源已有1680公里左右。電站大壩將黃河上游13萬平方公里的年徑流量全部攔住,形成一座面積為380平方公里、總庫容量為240億立方米的人工水庫并利用它發展特色養殖業。</p> <p class="ql-block">??黃河龍羊峽水電站:位于海南州共和縣境內,興建于1976年,壩高178米,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當時的亞洲第一壩。庫區龍羊湖面積達380平方公里、總庫容量為240億立方米,平均海拔2700米,是青藏高原永不封凍的人工湖泊,出產人工養殖的三文魚。</p> <p class="ql-block">??黃河龍羊峽:位于青海龍羊峽水電站與拉西瓦水電站之間,全長37公里,寬不足百米,靠近上游峽口段的最窄處寬僅30米,兩壁直立,相對高差近200米~300米,碧如翡翠的黃河水自西向東流過。</p><p class="ql-block">龍羊峽是黃河上游第一道峽谷,也是最長的一道峽谷,自黃河四萬多年前形成以來龍羊峽河道從未改變過,因而被稱為“高原古水道,大河第一峽”。</p> <p class="ql-block">??龍羊峽上下各有一個景區,下游景區在峽口外看不到大壩,可乘游船進入峽谷觀光。</p> <p class="ql-block">??龍羊峽西端入口處海拔2460米,東端出口處海拔2222米,峽谷兩端河道天然落差近240米。圖為峽谷東端。</p> <p class="ql-block">??龍羊峽口外的小龍羊湖也是下游在建的拉西瓦水電站庫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段 青海小江南貴德縣河段</b></p> <p class="ql-block">??位于龍羊峽水電站和拉西瓦水電站下游的貴德縣是“青海小江南”。我們從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岀來,沿黃河貴德段自東向西行走,一路風光旖旎。本組照片攝于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黃河從上游源區來到貴德,一直奔流在青藏高原,貴德以下進入黃土高原。</p> <p class="ql-block">??黃河貴德縣河段的丹霞景觀。</p> <p class="ql-block">??貴德黃河濕地景觀。</p> <p class="ql-block">??“自古黃河貴德清”,在貴德黃河畔的水車廣場,清澈的黃河水緩緩流淌,遠處濕地中聳立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中華福運輪。在這里可以親近黃河,撿幾顆黃河石留作紀念。</p> <p class="ql-block">??晚霞落日映黃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八段 坎布拉與李家峽水電站段</b></p> <p class="ql-block">??坎布拉地質公園暨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境內,在地質方位上處于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區域,黃河李家峽水電站座落在公園中。攝于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水電站庫區形成的坎布拉湖搭配黃河丹霞地貌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內的重要景觀。9月13日我們在此游覽,恰遇來景區評審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各國專家團隊,相信他們會為如此壯美的風光而動心。</p> <p class="ql-block">??靈山圣水中的黃河李家峽水電站:大壩為三心圓雙曲拱壩,高155米長414米,是中國首座雙排機布置的電站。延伸到湖中的山脈形似神龜,安臥在高山碧水之間,景觀非常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公園以其獨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偉的電站大壩、綺麗的峽谷庫區及獨特的藏族風情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坎布拉的丹霞地貌由紅色砂礫巖構成,色澤特別紅艷。</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最有代表性的丹霞景觀:擎天一柱和佛手指天。</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最有代表性的丹霞景觀:仙女聚會。</p> 第九段 循化縣與積石峽段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日我們完成三江源、西藏、新疆自駕游后返程途中再次經過尖扎縣。圖為坎布拉下游的黃河景觀。</p> <p class="ql-block">??尖扎縣黃河大橋。</p> <p class="ql-block">??尖扎縣與循化縣之間的黃河景觀。</p> <p class="ql-block">??遠眺循化縣城。攝于2024年7月3日。</p> <p class="ql-block">??循化縣是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撒拉族自稱為“黃河浪尖上的撒拉人”,2021年統計人口有16.51萬人,主要分布在青海循化縣化隆縣和甘肅積石山縣,多信奉伊斯蘭教。</p> <p class="ql-block">??黃河流經循化縣境79公里,其中流經縣城東西兩峽口27公里。圖為黃河積石大橋。</p> <p class="ql-block">??循化縣城積石黃河大橋旁的觀景平臺。這里也是循化舉辦橫渡黃河活動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啊!黃河!我們這趟旅行到過源區又來到這里,讓我伸出雙手象征性地擁抱你們,并互致問候。</p> <p class="ql-block">??循化縣城外的東峽口景觀。黃河入峽口流向東北面的民和縣,再從民和縣官亭鎮第二次離開青海進入黃土高原上的甘肅積石山縣,形成黃河第二個大型河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黃河發源于青海,從海拔近4300米的源區出發,穿越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嶺進入甘肅前海拔降到1650米;匯入的水量占整條黃河入水量的60%以上。巨大的落差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規劃建十余座梯級電站的藍圖已經繪就,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至少有7-8座,綜合效益明顯,使青海沿黃地帶獨特的高原景觀和民族風情得到進一步彰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在我們眼里,黃河最美段在青海!</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爱县|
海口市|
天门市|
集贤县|
布尔津县|
瑞金市|
聂拉木县|
五寨县|
宿松县|
象州县|
大新县|
漳平市|
新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白银市|
涿鹿县|
丰原市|
文安县|
曲麻莱县|
广河县|
天峨县|
新蔡县|
海宁市|
阳高县|
两当县|
万盛区|
永安市|
吉林省|
阿瓦提县|
夹江县|
阜南县|
马边|
中牟县|
高碑店市|
奈曼旗|
错那县|
上杭县|
昆明市|
大丰市|
宜良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