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個2024年的夏天,有幸以第181批第481號的身份獲批參加“溫州市燈塔值守志愿者”活動。從奔赴北麂的6月30日到離開之7月7日的8天里,對北麂、對燈塔以及對接觸的各種人,留下了很多有趣的記憶。</p><p class="ql-block">北麂列島,編制為鄉,隸屬瑞安市,下轄6個村,原有住人島5個(即北麂島、下岙島、關帝島、冬瓜嶼、過水嶼,后兩嶼居民現已遷出),鄉政府駐在約2平方公里的北麂島上。近年來,北麂島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原先單一靠漁業捕撈的發展模式逐漸衍生至漁業加工、網箱養殖、海島旅游及外出務工等多元經濟,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未來依托地理優勢,還可以探索深水港、海域圍墾及油儲基地等國家大戰略,未來可期。</p><p class="ql-block">北麂燈塔,是始建于上世紀后期的一座高標準燈塔,2014年開始向全國招募燈塔值守志愿者而成為網紅。</p><p class="ql-block">北麂全鄉才600來人,主要集中在北麂島,這里景色無敵、民風樸素,堪稱世外桃源、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北麂</p><p class="ql-block">我來了</p> <p class="ql-block">船票和傍晚時分的東聯村</p> <p class="ql-block">喜歡小動物的小丁能說出這貓的品種</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海利村老街和沙灘</p> <p class="ql-block">6月30日,晴,北麂有9級大風。</p><p class="ql-block">我從溫州市區開車到瑞安飛云渡口的瑞安航標站,國家級文保單位玉海樓就在附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簽署了志愿者服務合同、安全協議、承諾書等文件,買了去北麂的船票。同批志愿者小丁、小高也來了,小丁來自上海,小高來自杭州,我們彼此都吐露了驚喜和期待。</p><p class="ql-block">7點,啟航的汽笛拉響了。據船長說,五一和國慶去北麂的游客會多些,今天335個客位的“瑞安北麂”號只坐了一半不到,游客單程是130元,島民單程則是上90元下70元。3個來小時的航程里,大海、藍天、海鷗一路陪伴,我躺平在艙位上沒暈船。9點40,船準時到北麂碼頭。</p><p class="ql-block">三蹦子是海島上民用主力交通工具。按照約定,志愿者下碼頭后,穿著紅馬甲在環島路邊等。沒多久,燈塔主任杜忠良(后稱杜)和燈塔工馮宇(后稱馮)開了兩個三蹦子過來接我們,小丁、小高坐馮的車,我坐杜的車。杜先到了山腰處立公村家里卸下私人物料后再開到山頂的基地。島上公共交通工具是4排的電瓶車,全島搞營運的大概有4輛,鄉政府和麂海酒店各自備1輛,這種營運電瓶車票價為5、10、20元不等。</p><p class="ql-block">燈塔基地位于北麂島最高處的仙人山頂,海拔約100多米,呈坐東望西之勢,大門往西朝向大陸,燈塔在基地最東邊。基地分兩層,一層有油庫、院子和兩個帶衛生間的海景大客房;二層外側設旗桿,南北兩排房間布局,靠西的邊角設休閑室(北面做書吧,南面做茶室),休閑室外有小陽臺,可俯視南北風光;北邊房間名從西往東依次為盤灶嶼(廚房)、平陽咀(餐廳)、龍頭嶼和平嶼(杜和另一位燈塔工、杜的妻子一起用兩間)、冬瓜嶼、荔枝山,往里是衛生間、洗漱室、機房、儲電房以及燈塔入口;南面房間名從西往東依次是南麂島(燈塔工林大洧宿舍)、稻桃山(馮宿舍)、銅錢礁、陶山港、交杯島、蓮花礁,再往里是庫房;當中圍成一個天井,立“北麂山燈塔”字樣的石碑一座。燈塔則有5層,一層外廳是北麂燈塔歷史的圖文介紹,一層內廳和二層擺放著退役的燈塔設備;二層有通往二層平臺的門,從二層平臺可俯視整個北麂列島;三層是過渡層,繞一周視野不錯,但隔著玻璃沒二層平臺舒服;四層是沒玻璃的過渡層,有一小門可打開通往燈塔建筑外圍,用于修繕之用;五層便是塔頂的照明設備。三層以上是謝絕游客參觀的。</p><p class="ql-block">先分配房間。杜讓我住蓮花礁,小丁、小高分別安排在荔枝山和冬瓜嶼,北面宿舍要比南面宿舍多個衛生間。</p><p class="ql-block">稍息,杜換上海事制服,與馮在茶室跟我們一起開了個小會。杜簡單介紹了一下基地的基本情況和燈塔設備的作用;叮囑大家注意安全,別走野路草叢,外出要打聲招呼一起走,杜還講了一個關于一小孩神經錯亂尖叫著從燈塔下的草叢跑過,后發現頭下腳上死在深坑里的驚悚案例;生活方面,杜希望志愿者在切菜、燒飯、洗碗以及公共衛生上盡量幫忙,島上潮濕,個人衛生自己看著辦,同時說7月5日會有央視等各大媒體11個記者過來,要一起做好服務;工作是簡單的,即在早上5點左右日出后關閉燈塔窗簾、關閉電源開關和升旗,在下午5點左右日落前打開電源開關、打開燈塔窗簾和降旗,對于游客參觀問題,杜特別提醒一句“游客來一趟不容易,盡量給予方便”。最后馮給我們分發了藍牙門禁。</p><p class="ql-block">解散后,大家各自回宿舍。房間里布局很簡單,基本生活設備齊全,基地給我準備了一條新的毛巾和牙刷。海島氣候潮濕超乎人的想象,門窗一旦打開,不消片刻,地上就一片水汪汪。可能是蓮花礁房間好久沒住人的緣故,除了剛洗過的被褥外套是干凈的,房間其它地方還是比較臟的:空調濾網、門窗框、衣柜上、百葉窗里甚至床的表面均有不少飛蛾和蒼蠅等昆蟲的尸體,墻上有些斑斑點點象粘著各種蟲的鞘和類似老鼠屎的東西,口杯底層長著綠毛,發霉比較嚴重的衣柜里還長了一朵小蘑菇。我曾在溫州洞頭掛過職,對海島重濕氣生活還是有點經驗的,所以帶了條長毛巾過來,既可以用來當毛巾也可以剪斷當抹布。這幾天正趕上刮9級南風,原以為潮氣會被大風帶走,實則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燈塔基地海拔不高,但山頂云霧纏繞,整個仙人頂其實就浸在水汪汪的云團里,所以臥室的門窗是萬萬不能隨便打開著的。</p><p class="ql-block">自己房間打掃了半天,近中午飯點,有人在喊“吃飯嘍”,原來燈塔工已經做好午餐。飯后,志愿者洗碗。</p><p class="ql-block">午休后,馮帶我們仨熟悉基地的布局以及機房和燈塔上的開關位置。燈塔值守工作還是比較簡單的,類似看水庫。馮還交代我們明天的任務,即把燈塔的玻璃和地板都清潔一下。燈塔上的燈,呈六棱面,其中兩面不亮,在轉圈過程中,這種亮光頻率會給遠方一個有頻率的閃耀信號。看似簡單的燈,后面卻是需要北斗以及光伏儲電等高科技的支持的。</p><p class="ql-block">基地里經常曬滿被褥和床單,這是基地里的常態。確實,解決潮濕衍生出的衛生問題是海島生活的重頭。但目前我還顧不上曬被子問題,我要解決的是怎么清理自己房間的衛生。我在自己房間里登上爬下、挪床移桌,盡量去清洗我能擦拭的各個角落,但總覺得還有地方不干凈。我把被芯和褥子整理好,收拾到已經清潔過的衣柜上面,把行李箱、雙肩包放在高處以防蜈蚣進來,把南北門窗全打開睡覺。但燈塔工們提醒我,開門窗睡覺有兩個風險,一是南風會讓房間變得很濕;二是晚上蜈蚣、蛇等各種小動物可能會爬進來,杜的房間就曾發生蜈蚣進被窩的案例,杜還被咬傷過。清潔內務確實是個宏大的工程,一直到第二天,我把空調給清洗了,再接再厲,繼續查漏補缺各種擦擦抹抹,到第二天晚上前,我才覺得房間總算基本干凈了。</p><p class="ql-block">燈塔是北麂的一個關鍵打卡點,所以專門走上來或者坐觀光車上來參觀燈塔的游客不少。他們對緊閉大門的燈塔表現得各不相同,有些會往基地里面瞧瞧后離開,有些則會繞著基地走一圈看有沒有出入口,有些則會對著里面大聲叫。我房間南窗臨基地外圍的步道,有次有游客還站在窗外跟我打招呼,希望我能幫忙開門讓他們進來。基地里的狗小黃看見大門外的陌生人會吠起來,這也提醒我們來客了。我盡量為游客提供些簡單的幫助,比如幫忙開門、介紹燈塔、推廣北麂、幫忙拍照。頭一天來的游客中不乏是上午與我們坐同一艘船來北麂的。</p><p class="ql-block">晚餐也都是燈塔工做的,當然飯后洗碗是志愿者的事。飯后,我們仨相約出去散步。開頭不熟悉路,基地下面有一處公墓,我們走了好久老是圍著公墓在打轉。穿過東聯村,在山下環島公路上,碰到好幾波之前一起坐船過來、又在燈塔處遇見的游客,可能是我在燈塔處的真誠給他們留下了印象,他們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還邀請我們上他們的觀光電瓶車。后來在海利村丁香坦又遇見這些游客,其中一個說的話我印象特別深,他說“百年修的同船渡,我們太有緣了”。在經過東聯村廣場時,我們與一位吃過晚餐的村婦搭訕起來,我邀請她跟我們一起散步,這個蒼南嫁過來現在島上發電廠工作的北麂媳婦也愿意,就跟我們一起走,一路為我們介紹北麂。北麂島有4個村,南面還有下岙、關帝山兩個島各一個村,現在北麂居民不多了,主要集中在殼菜岙村、東聯村和海利村,南面的海利村地理位置最為優越,相對會更為熱鬧,南面山上的立公村也多移民瑞安了,只留個村集體負責招商對接,目前在整體打造特色民宿-麂海酒店。這位美麗的蒼南媳婦還為我們指了一條從海利村經派出所到燈塔的近路。聽蒼南媳婦和游客說,北麂的民宿各種價位都有,一般是兩三百,旅游旺期會漲些,總體消費還是比較實惠的;也有去丁香坦漁早市買點海鮮去民宿點加工的,加工費20元。這確實是個民風樸實的小島,你別干出偷瓜摘果這些糗事一般都沒啥事。</p><p class="ql-block">晚上開著門窗睡覺,聽著大風和大浪的聲音入睡也是很特別的。</p> <p class="ql-block">日出前的下岙島褲檔澳和再遠些的關帝島</p> <p class="ql-block">完全實現看日出自由</p> <p class="ql-block">日出后要關閉燈塔窗簾</p> <p class="ql-block">北麂島南側的下岙島和關帝島</p><p class="ql-block">下岙島象條褲子</p><p class="ql-block">所以其海灣叫褲檔澳</p> <p class="ql-block">書吧外的陽臺是燈塔最浪漫的硬件設施之一</p> <p class="ql-block">快樂出發</p> <p class="ql-block">其實北麂島最高點是海事塔</p> <p class="ql-block">最北邊的環島公路</p> <p class="ql-block">有誰知道這里為什么叫關頭波角嗎</p> <p class="ql-block">拳頭山</p> <p class="ql-block">花粉娘娘廟</p> <p class="ql-block">環島公路殼菜岙段的最美拐角</p> <p class="ql-block">甜美的小高</p> <p class="ql-block">北炮臺</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北防洪堤(星光步道)</p> <p class="ql-block">停機坪</p> <p class="ql-block">整理內務總算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每天都可見晚霞</p> <p class="ql-block">睡衣派對</p> <p class="ql-block">7月1日,晴,北麂有9級南風。</p><p class="ql-block">早上4點半醒來。因為昨晚開著門窗,一睜眼一抬頭,就看到天已微亮。我出來到天井,抬頭看燈塔,燈還亮著,到5點再看時塔上的燈已熄了。杜拎著裝備要準備出海釣魚。其他志愿者也都起得很早,按照昨天布置,我們準備好抹布、掃把、水桶和拖把,去整理燈塔。當中下來吃早餐,再上去清理。</p><p class="ql-block">7點半,燈塔工們在搬我隔壁銅錢礁、陶山港、交杯島三個房間的被褥出來曬,說是準備給客人用,叫我們仨幫忙,同時清潔一下三個房間,一直干到9點。外面風很大,天井處曬被褥確實是個好地方。太陽看似很猛,但在南風下一吹,拿到陰涼處又是黏糊糊的。</p><p class="ql-block">除了各自整理自己的房間,三個人一起洗碗、一起清理燈塔、一起幫忙整理空置房間,也挺忙的。由于起得早,經歷了一番勞動,還是有點累的。</p><p class="ql-block">閑暇之余,我們待在書吧看書,一起感悟靜怡的海島生活。我查詢了一下北麂的攻略,在小小的北麂島上列了一個游玩點清單,不外乎有北麂沙灘、仙人山燈塔、過水嶼、停機坪、彩虹環島公路、星光步道、立公村石頭屋等等。其中夜晚的沙灘昨天晚上我們已去過,燈塔則就在我們腳下。</p><p class="ql-block">中午前,杜帶來釣上的石九公魚給午餐加菜,這種石魚挺貴的,魚鰭是有毒的,處理起來要特別小心,總之基地餐食真的都是頓頓海鮮。</p><p class="ql-block">午飯后整理妥當,稍息一會兒到2點多,我們仨出去溜達,這次走島東南方向,沿著海事塔、關頭坡腳、東北岸新建的環島公路、殼菜岙村這么一路走一圈。北麂的蘆葦是有特色的,到處都是還個大穗長,拍海島風光照片時,無論是配合朝陽、落日,還是拍全景或者作為前景,都是絕美的北麂符號。北炮臺是個現代海防坑道設施,里邊都被漁民的漁具堆滿,記得之前聽游客說“去了炮臺沒見到炮”,實際上這不是那個架紅夷大鐵炮的近代炮臺。我們還看到花粉娘娘廟,真是不多見的神祇。我們看到了白天的星光步道,這是北防波堤改造提升的打卡點,晚上拍照效果會更好。北防波堤后面山上就是媽祖閣,但廟門緊閉著。我們還去了直升機停機坪,再經觀音堂回燈塔。一路走下來,口干舌燥,想想島上的便利店真的不多,而上山后想找家雜貨店就更難了。</p><p class="ql-block">晚餐后整理妥當。看日落。我繼續對自己房間的衛生進行查漏補缺,我把床調整為頭朝東腳朝西的擺位,房間又做了深度的清潔,總算可以安心的享受空調的舒爽了。</p><p class="ql-block">晚上,小丁、小高她們突發奇想,相約到燈塔上玩睡衣派對。我們在燈塔頂上看星星談人生,展望美好未來。小丁是個80后的上海姑娘,單身,剛辭了醫藥管理方面的工作,下步還要面臨新的選擇,爺爺是山東南下干部,爸爸媽媽因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輾轉半生最終回歸上海,如今爸爸退休了到處騎行,剛剛到中越邊界的德天大瀑布,媽媽則喜歡悠閑舒適的生活,她有著上海女性特有的優雅和知性,我最初奇怪她的網名HF,她說那是氫氟酸的化學式,這是種強腐蝕且是唯一能腐蝕玻璃等硅物質的酸,不能用玻璃瓶裝,要封在塑料瓶里才行,讀書時我也挺喜歡化學,聽她這么一說感覺挺長見識的,后期她的很多獨到見解也很讓人受啟發。小高是個90后的杭州蕭山姑娘,甜美時尚,果不其然是個設計專業的研究生,之前自己做,后來幫人做設計之類的工作,也剛辭職,她總讓我想起我女兒,一看志愿者信息原來比我女兒大一輪,難不成屬猴的都有點鬼靈精怪,她說要幾個月內練出六塊腹肌,用油條偏要蘸醬油的倔強,激勵老公抓緊健身以便“公平地得到她”,她說自己跟燈塔還挺有緣,她和她媽媽都喜歡搭樂高積木,接到上島邀請時正在搭一座燈塔積木,前些年她去臺灣綠島旅游時還曾試圖翻越綠島燈塔基地的院子。她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天天逗門口小黃玩得不亦樂乎。</p> <p class="ql-block">看日出的游客早早地到塔下等候</p> <p class="ql-block">5點日出</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海利村沙灘</p> <p class="ql-block">在鄉文化站前的公路上可看見對岸的過水嶼</p> <p class="ql-block">過水嶼與北麂島連接處</p> <p class="ql-block">通住過水嶼的便道</p> <p class="ql-block">北麂燈塔NO.5</p> 7月2日,早上起大霧后轉晴,山頂的風小了些。<br>早上5點起床,關閉燈塔窗簾。出來發現廚房沒人,我想去做個早餐,就攪了些面粉做面疙瘩,合著一點蔬菜葉子和雞蛋,結果有點糊還比較咸。馮吃了幾口,默默地去加開水,真是難為大家了。因為風比之前小了些,我把旗升了起來,馮指點說綁繩要繞桿子幾圈,不然風會讓繩子拍打著旗桿而發出梆梆響,這是個小竅門。<br>早餐收拾完畢,杜夫人叫我們仨跟馮下山買菜。馮叫我們仨先下山,他騎電驢可以趕上。到了海利村山下,馮已經在等我們了。買菜點在海利村下山口廣場邊的一家小賣部,因為要做賬可能需要發票,所以小賣部菜品雖簡單,但都在這采購。買完菜,馮先上山。我們仨自由了,逛起了海利村。<br>海利村不大,丁香坦是村里比較繁華的老街,可能是遲了也可能就這樣,沒見到熱鬧的早市,但還有幾個買海貨的小攤,本地的玉米棒、子彈豆是5元一斤,老板推銷剛趕海抓來的辣螺,說有4斤賣200元。我們去沙灘,再往西穿過老街,繞過鄉文化站,沿著張網澳海灣走到過水嶼。過水嶼與北麂島之間相隔200來米,以礁石相連,礁石上鋪了窄窄的石板過道,漲潮時礁石連同石板過道會被海水淹沒。在張網澳這邊,一位老百姓告訴我,現在剛退潮,風大路滑,提醒我們小心上島,同時要注意漲潮時間。<br>過水嶼上原先有居民的,現在都遷了,徒留下幾座斷壁殘垣的石頭屋,配上島上的野草、藍天,很有一種滄桑之感,畫面非常震撼。野草隨著海風時而挺起時而伏倒,讓人回憶起洞頭的大嶼山島。因為中午會有一波漲潮,我們游嘻了一會兒便回去。<br>在丁香坦的當中有一往東上山的路口,山上老百姓告訴我們,山上的路都可以通往你能看到的地方,原來這叫西平山,可以經島上光伏電站到立公村或南炮臺。<br>回基地后,吃午餐。燈塔工們又在談論著領導要過來的事,大概意思是說7月5日之前領導會過來打頭陣。午飯后,我們也幫忙著曬被褥和基地一層房間里的床鋪(臨時發現床板都發霉了)。我把天井處的茶樹枝葉做了一番修剪,以便我把天井處的沉積很久的落葉進行了打掃,我還看到茶樹樹枝被尼龍繩系著往下拉,雖然搞不懂為什么不讓茶樹往上長,但還是要尊重主人的安排。我幫杜夫人剝琵琶,原來杜夫人要做琵琶罐頭,真是啥都會的女人。我在天井處的綠植下面挖坑,把自己剝下來的琵琶皮和核埋進去,結果杜說這樣不行啊。<br>下午的時候,有一波游客過來,可能是吵到了燈塔工休息。說到游客,有些游客會在早上4點半左右上山來看日出,當然坐電瓶車時司機也可能會告訴游客燈塔是可以進去的,加上基地門口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標牌,加上第一天杜也說過盡量滿足游客需求,所以開始我也是聽到狗叫,都會熱情相迎。因為后來我突然意識到對游客太熱情太周到可能會影響同事,這個度不好把握,所以后來我聽到狗叫,也躲在房間里不敢隨便出來開門了,南窗我也拉上窗簾,以免惹出不快,往后我也沒有象之前那樣殷勤地為游客解說自己對北麂的感受了,當然此后就再也沒有出現我在村里遇到游客時,一些游客會非常熱情地向我打招呼的情景了。<br>今天神秘人謝毓斌(后稱謝)把我拉到了燈塔值守志愿者大群,遇到一位老朋友,我們共同分享海島燈塔生活的感受,都贊同這是遠離塵囂,見證潮起潮落和東升西落,擁抱漫天繁星和質樸凈土的美好體驗。在微信溝通中,謝告訴我,3日溫州航標處和市委文明辦的領導會先過來,5日國家海事局的同志會跟記者再過來。<br>對于燈塔工的生活,我覺得是安靜平和的,但也確實單調、孤獨、乏味。象杜,扎根30多年,當年作為立公村書記的兒子,組織考慮到村干部在“雙擁工作”中的貢獻,特別照顧把燈塔的一個編制給了他,現在是部優、省勞模,享受著副部級待遇,問他事,他也是直奔主題,不多說一個廢話。燈塔工杜夫人好像姓楊,當時特批來基地陪丈夫也有十來年了,人胖胖的,每次都獨自蒸一碗粗糧飯給自己吃據說減肥,我是從未和她有過正式對話的。馮,是個做事利索的大帥哥,口頭禪是我要把鍋扔了,但有時問他話也不愛搭理,也可能是一時說不清,讓人猜不透想干嘛,感覺是想讓你自己悟。燈塔工林大洧(后稱林),愿意跟你講家族故事,之前做過鄉里煤氣大王,還開過農家樂,50多歲了,我的兩個小伙伴開始還以為他才30來歲。他們都有一手好廚藝,但都不大愛說話,也許這就是燈塔值守生活留下的印記吧,也可能是杜推崇的“少說多做,別管閑事”思想的貫徹所致。我們的到來,確實給燈塔增添了多彩、生機和活力,但也擾亂了他們的自在,增添了他們的麻煩。根據志愿者手冊,我們有個工作任務是陪燈塔工聊天,但實際上,聊天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br> <p class="ql-block">北麂老百姓</p> <p class="ql-block">海島特色石頭屋</p> <p class="ql-block">基地茶室的西窗</p> <p class="ql-block">北麂碼頭的一舉一動都在基地北陽臺的視線內</p> <p class="ql-block">海島上看晚霞</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北斗七星</p> 7月3日,晴,山頂風小了。<br>早上起來關簾、升旗。<br>我出來晨跑,跑到立公村。晨曦中的石頭村,這里并沒有一些自媒體說的那么爛漫,什么老醫院、舊學校,都扯淡,老宅也都封死,里邊也不可能有舊的醫療設備給人挖寶,村里的路口有幾波游客已經起床互相打著招呼,好像是要準備離開也可能是要出發游玩,民宿維持著不高不低入住率的狀態,想必這就是石頭老村民宿所要給游客營造的風格或者印象吧。清晨的低矮斜陽印在石頭屋上,一位老村民挑著倆籮筐的垃圾從村里的臺階上經過,我上前搭話,一拉扯原來是杜的父親,他為我一一介紹誰家有錢貢獻大、誰家子女有出息等村情,如數家珍,老書記現在在村里做些保潔之類的雜事。<br>回基地吃早餐。<br>飯后燈塔工們繼續在清洗著一些菜品,大概是為迎接領導過來做接待準備。這幾年北麂燈塔成了網紅后,不少領導蒞臨參觀指導,燈塔工們都練就了一身當大廚的本事。杜很用心地聯系領導一行的行程,早早地用望遠鏡不時地觀察著從洞頭方向過來的船。到下午3點,“看到了”,杜叫了起來。我往望遠鏡里看,果然一艘海事快艇正在大海上乘風破浪,后面拖著長長的尾流。直到艇進入北麂碼頭的港灣,杜開始下山迎接。下午5點,神秘的傳說中的領導終于出現了,是溫州航標處處長邵紅俊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市文明辦主任沈林杰等一行。這次來,是想宣傳航標文化、宣傳北麂燈塔的,同時也想通過宣傳口,把杜往國家級勞模上推一推。當然,宣傳部的小九九可能更宏觀,他們可能考慮的是通過宣傳瑞安、宣傳溫州文旅融合和產業振興,以期努力發揮更大作用。確實,燈塔、志愿者、杜已經成為與北麂黃魚同樣出彩的金名片,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br>可能是領導帶來了好運,今天的晚霞很美,大家都驚嘆于大自然的杰作,紛紛上書吧的外陽臺拍落日和晚霞。晚上,北斗七星居然出現了。我們拍到很晚。 <p class="ql-block">立公村里的楊公廟</p> <p class="ql-block">養著北麂黃魚的海洋牧場</p> <p class="ql-block">木棧道一直通到南炮臺</p> <p class="ql-block">知性小丁</p> 7月4日,早上大霧。<br>5點起床升旗、關簾。這里發生了一個烏龍事,原來小伙伴已經早早地起來把窗簾關上了,我不知道還傻乎乎地上塔把窗簾打開,當拉開了一半才意識到搞錯了。<br>早上出來晨跑,跑到立公村,再跑到南炮臺。這個南炮臺跟北炮臺一樣,都是挖空了山體的防御坑道,里面陰涼無比還有個淡水儲水池,工程整體簡單、樸實、實用,如果坑道里面增加點太陽能照明就更好了。隨著新時代來臨,這種軍事設施現已經轉為民用而成為獨特的海防主題景點,加上沿海岸線延伸的環島公路從邊上繞過,我在想統一臺灣以后,這里的風景和故事將會是多么美妙啊。<br>早餐吃好后,送走了領導一行。我們仨借扔垃圾之由,去麂海酒店坐了一伙兒,下了盤跳棋,參觀了標準房間。<br>回去吃中飯。席間馮得知小高在麂海酒店買了一杯拿鐵咖啡花了28元,告訴我們以后可以自報家門說自己是志愿者,可9元拿下。杜在一旁聽到,連說28元一杯咖啡不貴不貴,想必也是想為北麂文旅產業的發展鼓與呼的。<br>下午立公村現任書記帶了一大幫親友過來參觀,結果擅自進入燈塔第四層,打開小門,幾個女眷大呼小叫的到燈塔外拍照,塔下的我跟馮看到了,叫她們下來仍不理不睬,事后村書記可能意識到有點跋扈不好意思,忙說隔天送雞過來給大家吃。在海島生活中,有些小細節還是挺有意思的:象晾曬被子,前些天不是海島上刮大風嗎,正常晾曬根本行不通,燈塔工們就教我們把被單、床單在晾繩上打結,主打一個簡單粗暴,結果還真挺有效。<br>晚飯后,我們仨下山溜達,目標是星空步道。走到鄉政府前的觀景臺處,遇到一夜跑后休息的小伙子,一搭訕,原來是北麂派出所的工作人員。當得知我們是志愿者時,就非常熱情地陪我們一起去星空步道,幫我們拍照。<br>因為北麂是個列島,除了北麂島相對大些,住人的島(村)還有下岙島、關帝島,另外無人島也很多,其中還有個歇了很多海鳥的鳥島,所以大家多少都有點想去北麂離島看看的想法的。所以我在經過海利村時,就打聽去下岙島的交通問題,一個村民(18815052852)說花200元他可以用小船送接我們。關于這事,航標處的邵處長曾說,東聯村一村干部家開民宿,一幢有好幾間房間才收費600元(旺季另計),管接送管吃還可以附加坐船出海(安全要自己負責),這也是個好方案。 <p class="ql-block">蘆葦是海島最頑強的符號</p> <p class="ql-block">直升機場處的交通</p> <p class="ql-block">難得一見的海島淡水井</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環島公路</p> <p class="ql-block">島上每個村都有個自己的水庫</p> <p class="ql-block">與杜先進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神秘人謝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央視記者唐穎給拍的</p> <p class="ql-block">7月5日,天氣稍微涼爽了些。</p><p class="ql-block">早上睡過了頭,醒來5點40。出門一看,旗已升,簾已關。出門跑步,昨天去麂海酒店拿的一本宣傳冊里面提到殼菜岙村的拳頭山,這次想去看看。從立公村岔路口往北的路經過心形水庫,再到殼菜岙村。原來拳頭山就是我們第二天去的關頭坡腳處,以前大家都去這里看日出的,山上有大片草坪。</p><p class="ql-block">回來吃過早餐。燈塔工們吩咐打掃一下臺階,我把一把原先象男士飛機頭發型的竹掃把掃成了德云社郭德綱的刺頭發型,當了一回托尼老師。打掃完9點。又幫忙整理空的房間的被褥、房間衛生等,辛辛苦苦搞了一個大上午。這里發生一個小插曲:三個房間的床上用品都鋪墊整齊后,林看了一眼就轉到茶室跟其他燈塔工說“全搞錯了”,我連忙拉過林到一邊,問怎么個錯了,原來有幾個顏色不一樣的被褥對應房間不一致,我趕緊跟林說,以后如果搞錯了直接跟我們說,不然你一叫,我們一大上午就白辛苦了。他連忙說,我們是一家人,沒關系的。接著,我快速地把被褥換了個房間。</p><p class="ql-block">下午,國家海事局的人及包括央視記者在內的媒體團過來做“我們一起看大海”節目,航標處的邵和謝也陪同過來,還有兩個之前的志愿者代表,其中一個是燈塔值守志愿者協會會長。晚餐搞了兩桌,在書吧還搞了投影,謝主持了一個互動活動,我們志愿者也都做了即興發言。我說,我熱愛大海,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公益,所以來了,短短幾天深深感觸到守塔人兢兢業業和勤勉不棄的海事航標精神,希望我也能成為燈塔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同時,北麂的燈塔、杜忠良、志愿者已經成為北麂乃至瑞安甚至溫州的文旅產業融合的金名片,希望給溫州人民帶了福祉。最后邵也又做了他們航標處的工作介紹,指出洞頭的國際航標培訓班和北麂燈塔志愿者活動已經成為溫州航標處的兩大金名片。</p> <p class="ql-block">上西下南視角</p> <p class="ql-block">7月6日,晴朗</p><p class="ql-block">早上4點半起床。升旗,關簾。5點日出,昨天住在立公村麂海酒店民宿的記者團也呼啦啦地上來拍照了。我去跑步,在立公村交叉口往北,到東聯村水庫,再到鄉政府前的景觀臺,遇到一跑友從北往南跑來,就一起跑,是個瑞安人來做工程施工的,島上有幾個碼頭就是他負責做的,平時長租了鄉政府后面一家民宿。談笑間,我們約定繞北麂環島公路逆時針跑一圈,最后回到景觀臺,共7公里。跑到海利村的南炮臺附近,有兩處公路尚未澆筑水泥,之前曾想雇輛觀光車繞環島公路一圈的,這種情況是沒辦法實現的。</p><p class="ql-block">回去洗漱,吃早餐。早餐非常豐盛,馮提醒我不要拍照。席間,這次活動最高長官、國家海事局的宣傳處長王東說,海事系統先進是他分管的,燈塔其實是海事很小的一個工作內容但容易出榮譽,上海就有個女的是國家勞模,下步準備推時代楷模,杜是部優現在享受副部級待遇,其多年堅守可以試試推國模。</p><p class="ql-block">9點,領導和記者們都走了。我們大伙兒總算忙完了,真正可以松一口氣了。杜也安排要去趟瑞安。中飯后杜夫人也好像要去瑞安看女兒。我靠在書吧外的陽臺上,看天上的云卷云舒,大片的云被高空的大風追逐著四處飄散,好像溫州話說的被趕起馴鹿一樣。早上忘了關窗戶,雖然是艷陽高照,但是一回到房間,地面一片水汪汪,我想快要結束了,要保持好房間干凈才行。</p><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仨陪今天過來的小高的母親和朋友他們逛了南炮臺和丁香坦。后小高他們先回民宿,我跟小丁繼續逛過水嶼,我們翻過海利村的小山坡巷子。這次潮水退的比上次要低,通往過水嶼的石板過道也要比上次干爽。在過水嶼,我們看了水文亭,這里安靜、廣闊、自然,又不大,很容易讓人毫無牽掛地放空,確實讓人再來不厭。回來繞了海利村游步道。在海利村,我們還看到一些老人在擺酒席,一問原來是初一迎菩薩的活動,我還在大炒鍋里撿了一塊豬肚嘗了一下。</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個晚餐少了杜和杜夫人,馮和林也喝了一點小酒,我也抽了一支煙。看得出來,馮和林這幾天都很辛苦,吃好早早就回房熄燈了。想想明天就要結束了,我整理著這幾天的照片,很晚才睡。睡前看看小丁、小高的房間也一直亮著。第二天聽她們說在二樓平臺上拍星海一直拍到次日兩點。</p> <p class="ql-block">早上大霧</p> <p class="ql-block">五點半才露出太陽</p> <p class="ql-block">燈塔搭子</p> <p class="ql-block">前任志愿者留下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4排的電瓶車坐著挺舒適</p> <p class="ql-block">北麂的航班時間是滾動的</p> <p class="ql-block">再見北麂</p> 7月7日,晴。<br>早上起床升旗、關簾。我去跑步,到立公村路口往東,繞過東聯村水庫到北麂碼頭,再跑一段環島公路,從海利村廣場上山。<br>回來洗漱好。這幾天我確實意識到自己防曬工作沒做好,如小高媽媽所說,我就像島民一樣了。吃好早餐。我們把三個客房的床上用品剩下部分繼續清洗好,我再把自己房間的被褥清洗了,都晾曬起來。寫好燈塔基地的留言簿。我在房間里留了一張字條給后一個志愿者。<br>吃好午餐。此時,我們都已經整理好了,我們靠在書吧里休息。間隙中,我在基地里到處走走看看,最后感受這住了8天的地方。到下午3點半,去敲南麂島和稻桃山房間的門,林和馮都在房間里,我跟他倆打聲招呼就算告辭了。林執意要用三蹦子送我們一程。到了麂海酒店,我們與小高母親他們匯合,等到4點,坐麂海酒店的自備電瓶車到北麂碼頭。麂海酒店的自備電瓶車并不是直接就近到碼頭的,而是沿立公村旗桿陣、仙人公墓、觀音堂、停機坪、殼菜岙,到環島公路,再經北防波堤處、鄉政府觀景臺到北麂碼頭,一路我們最后欣賞了海島的關鍵幾個打卡點。<br>買票,上船。5點啟航。返程的船也感覺不到顛簸了,再見北麂,再見燈塔。我在船的欄桿上看夕陽。7點,船到飛云江口。8點,下飛云渡口到瑞安航標站拿志愿者證書。<br>大家告別,再見燈塔搭子。<br><br>(鳴謝溫州市航標處為我們這次活動贊助了往返船票和食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牙克石市|
宜丰县|
金门县|
华坪县|
陵川县|
望奎县|
洛隆县|
屏东市|
北碚区|
武胜县|
四川省|
宾川县|
沛县|
洞头县|
滁州市|
三明市|
泗阳县|
调兵山市|
阳西县|
浠水县|
德州市|
界首市|
搜索|
哈密市|
当雄县|
炎陵县|
上栗县|
元朗区|
瑞丽市|
固镇县|
阳城县|
柳州市|
东平县|
五家渠市|
三亚市|
梓潼县|
平阴县|
云林县|
平果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