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沙江鎮-沙江古村S海灣-“一不小心驚艷了世界”的灘涂 <p class="ql-block"> 當天下午,離開楊家溪仙氣飄飄的古榕樹林,旅行車把17個觀光客送到三沙光影棧道。</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三沙海灣高坡西側的棧道入口開始漫步下行。這里能將“光影棧道”一覽無余:木條棧道一層一層和緩地豎直降維,方向朝東南、朝海邊蜿蜒,在臨海的山崖上鑲嵌著一條自西向東、先下后上的優美曲線。棧道落到谷底后,溫柔地隨著曲折的海岸迂回前行,抵近一片親水的金色礁石、礁盤,然后又突然回頭,朝東偏北方向逐漸抬升,緩慢地離開海岸,最后是一程長長的、包含著上上下下的東向登山路,終點是設在遠處海灣大橋旁的景區出口。</p><p class="ql-block"> 陽光從厚薄不勻的云層中漫射出來,左觀,背陽方向的海灣淺藍,有時含綠,一排排浪花相互協調,共進共退,反復拍打曲折的岸線,似游嬉,似纏綿;西望,斜陽躲在厚薄、色彩深淺不勻的云里,海面灰暗,偶爾也染點金色。同一片海面,以我為界,兩側是截然不同的色彩、光影,這表明視網膜接收的左右光影的波長不同。假設在我右側100米處的海邊同時還有個人和我同時觀察,頭部同時扭轉方向,他看到的左右藍、灰兩種顏色的海水分界線就右移100米!可在我與他之間的海面,此時什么也沒做啊。這就是關于人(或別的觀察者)觀察與否、觀察角度、觀察方式在能動地影響微觀物質(如光子)“行為”的現象?“分界線”究竟在哪里?不也進了“薛定諤的貓”的迷宮嗎?</p><p class="ql-block"> 世界真奇妙。</p> 霞浦-三沙光影棧道-我站定往左看-東海的色彩 霞浦-三沙光影棧道-我站定往右看-東海的色彩 大家一路觀賞,偶爾也停下來拍照,腳下的高度在逐漸降低。<br>我終于貼近了海邊,踏上海水沖積成的石灘,躲閃著亂石間的坑洼、孔洞、明縫、暗隙,小心翼翼地在或圓、或斜、或尖棱的亂石上以足尖“碎步”,最后站到一塊朝海里傾斜的淡黃色大礁盤上。海拔頓時歸零。<br> 礁盤上那細細的麻面,是海水千百年孜孜不倦地啃咬的痕跡,還是由地殼開裂時流出的含氣巖漿凝成?濕漉漉的圓石面居然一點不滑。我依然不敢怠慢,緩緩前行,給予每個大小石蛋以足夠的尊重,直至不斷撲打、挑逗著“游客止步”牌的海浪前,雙臂扶住深褐色的原生態木樁般扭曲著的水泥欄桿,站到東海大舞臺的最前沿,憑海臨風,觀看海浪與海岸韻律、節奏分明的聚散。這是大海平靜時的心率,海里波濤列隊成陣,間距分明,秩序井然,輪番沖來,黃色的礁盤、礁石或前挺或后伏,將涌上來的波濤撞碎成無數浪花,然后消失。循環往復的音像,如一部雄壯的樂曲,一場盛大的歌舞。海水如此強大的節律,步調一致,前赴后繼,晝夜不停,是誰在幕后指揮? <br> 三沙光影棧道-腳下海拔歸零-我已貼近海面 掛著“游客止步”警示牌的仿木鋼筋水泥欄桿 見我已經到位,被濃云遮蔽的太陽,用力將它面前的朦朧撥開,浮現出金色輪廓,在海面上映照出一道由遠及近的光暈;形態各異的黑灰、藍灰、白灰色的陰云繼續朝太陽撲來,要捍衛“陰間多云”的天氣預報。可云層遮蔽夕陽的勞動也有累的時刻,當云層稍息,海空漫射的陽光乘機透過薄弱處渲染,金光熠熠,金輝閃耀,讓長條形的,放射狀的,魚鱗斑的云含紅、含黃、含白,最陰暗的烏云也妥協成灰色,這時三沙的光影凄美、詭異、壯麗、動人,應是“波譎云詭”的本意。<br> 我想延長在海邊逗留的時間,便向大家斬釘截鐵地“預言”:隨著夕陽繼續西斜,空中的金色會向緋紅變幻,出現赤橙黃綠的奪目光影。實際上那只是攝影家們堅持、卻常難以變現的關于陰、晴各有高下的“信仰”。遺憾的是,“預言”被現實打個粉碎,海空后來的演變越來越差強人意,剛才拍的幾張金光熠熠的照片,已是三沙濱海在這個下午最美的一抹亮色。<br> 從“北大荒”開始風雨同舟走過半個多世紀之路的三對夫婦 三沙光影棧道-當天下午海空最美的一抹亮色 由于一步三回頭地觀察、拍照,我已落到最后。<br> 我開始追趕。上坡的步道和無數名山的山路一樣上上下下地捉弄人,那是棧道的故意,是協助山海光影留人的美意。然而,這番美意卻令“70后”老童們尷尬:發福的老龔難以消受上上下下的待遇,撐著拐杖還時常要停步坐下喘氣;年齡最大、中風后腿有微疾的老傅拖累早年連里的衛生員漸漸落到后頭;少年時受過足球訓練的更生站在臺階上測自己心率,他的心動過速難道又卷土重來(據說運動履歷多會留下心臟故障)?他見群里唯一的房顫病人趕上來了,便順手給我搭脈,說也超120,應當歇息。一路追趕,我原來未覺異常,經他這么提醒,立即有了心臟蹦出胸腔的感覺。4年前在衢州攀登江郎山,為搶先登頂,我和阿亮還能在爬山路上奔跑對決,如今我已英雄氣短。令人詫異的倒是拄著登山杖、邁著八字步,在棧道上踉蹌的成華,居然一直走在大家的最前頭。<br> 一群“70后”老童的囧態,都被三沙海灣微笑著記在心里。<br> 霞浦-沙江村-S海灣中的漁村 霞浦-沙江村-養殖、晾曬海藻的灘涂-曾在巴西奧運會上驚艷世界 霞浦海灣多,淺處成灘涂。潮漲時灘涂與外海一道連成汪洋,潮落時水盡處現出泥灘,水淺處漂浮網箱,還有小型海藻晾曬場。無論泥灘、網箱、曬場,都是海邊人頑強謀生的跡象,是海邊生活日常與自然景觀的美妙融合,在地理位置、朝向與潮水性情特殊的海灣,便造化出奇景秘境。<br> 出游的第二天上午,旅行車開進沙江鎮,拐進一條狹小巷弄,在一個T字路口停下。這里高矮不一的民房交錯,像內陸小城不起眼的角落。這與號稱“沙江S灣攝影基地”如何勾聯?下車后我們跟司機踏上一條更窄的坡道,兩旁房屋更加密集,過了左側的天主教堂,司機拐進一幢灰色水泥樓的跨巷門洞,在一個小窗前買票。窗邊一張白紙,幾個大字歪歪扭扭:“門票每位15元”。<br> 我實在搞不懂,如此狼狽的場景怎么會“一不小心驚艷了世界”?<br><div> 上了樓梯,燈光開始明亮,有了點公共場所的眉目。二樓堅守灰色毛坯的立場,還通欄無窗,是一個粗糙的內平臺,設幾排固定長凳。我們站了上去,一片海灣躍入眼簾,我立即暗驚:密集的竹竿一排排豎直插在水中,呈S形曲線陣形,朝遠處延展,漫漶海灣。這是養殖、晾曬海帶、紫菜的廣闊“水田”,它細節精致、纖巧、優美,線條悠揚、靜謐,場景宏闊,氣質非凡。這是我未見識的新奇,確有驚艷世界的震撼力。<br> 聽說觀景還可更上一層樓,大家跳下長凳,借樓梯一涌而上。<br></div> 沙江村S海灣-陰天的氤氳之美 沙江村S海灣-晴朗的傍晚之美景(官網照片) 頂層是樓頂平臺,毛坯狀依然,卻是全視野。<br> 為了讓世界看到霞浦,有關機構曾在此拍攝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宣傳片《大美霞浦》,“沙江村S海灣”是主角之一。平臺比樓下高幾米,視野與灘涂的俯視角也已增大。我不懂,這片2016年就打動世界的景觀,觀景樓為什么至今這樣潦草馬虎?<br> 9:15,老天依然陰沉,頭頂是烏云,在遠處淡化為或深淺不一的灰色。偶爾,陽光鉆出云縫,斜射幾道“丁達爾光束”點綴海灣。海天交匯處,群山連綿,水墨畫似的海面,林立的竹竿使我聯想印度洋里的斯里蘭卡科格勒海灘海釣。海釣是落后的生產方式,早被印度洋遺棄,淺海灘里插著一片木桿林,每根木桿上坐一個膚色漆黑的漁民,專為旅游業作“海釣秀”,舞動海釣桿下不知真假的小魚。海釣場面小,遠沒有沙江海藻場這番恢弘陣勢,更無輕歌曼舞式的齊整、舒展。尤其是S形水道中有三兩條小船在游弋,為美麗的海灣點睛。<br> 陰天的沙江灣上午,似詩,似畫,竟有幾分漁歌唱晚的意境。<br> 司機自告奮勇替我們拍攝的沒有風景的沙江村S海灣集體照 陰天的沙江灣上午似詩,似畫,竟有幾分漁歌唱晚的意境(官網照片) 午后,我們離開具有300多年歷史的霞浦溪南鎮畬族古村落“半月里”,驅車前往牙城鎮南灣村,觀看海上迷宮,灘涂“甲骨文”。<br> 據說,因村民與景區的利益爭議,“甲骨文”景區工程還是個“半拉子”,防腐木棧道鋪設到半路被村民截停,無法連接公路。為了堵截旅游車,村民還在土路修筑工事——土包和坑洼,致使人行艱難。司機說,當天潮水要兩小時后才能灌滿灘涂,現出“甲骨文”。原地等待還是去觀景臺“點到為止”,讓我們選擇。17人一分為二:9人在烈日下越過村民的封鎖線,踏上平整的棧道,到達居高臨下的觀景臺;另8人在車上休息。<br> 旅游途中我大多立場積極,因此也站到了觀景臺上。<br> “還等什么潮水,這不就是‘甲骨文’嗎?”我驚呼。<br> 霞浦-南灣村灘涂-未經海潮“刪減”的“”甲骨文” 這張照片上部左右兩條水道就是正在涌進灘涂的潮水 南灣“甲骨文”,本是因養殖和村民趕海需要,在灘涂壘起長長短短、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圍堰和彎曲的矮堤。有人偶然發現,漲潮時海水漫進灘涂,部分圍堰、矮堤被水淹沒,水面上會留下一些斷斷續續的“筆畫”,像甲骨文字。這種并非刻意的現象,后來經人為測算、設計,改造圍堰、矮壩,使水淹灘涂時的“甲骨文”弄假成“真”,以假亂真。<br> 此時,潮汛被月球引力牽拉,開始朝灘涂緩慢涌進:海水像無數涓涓細流,順著枝杈般的溝渠朝周圍擴張,不緊不慢。兩個小時,是指灘涂開始漲水到滿潮所需時間。<br> 眼下,廣大、干涸的灘涂滿是白色鹽漬,就像鋪展開來、厚薄不勻的宣紙,黑色的圍堰、矮壩,是擠作一團的黑色“甲骨文字”,由于未經水面刪除、修飾,“原稿”“字”多、間距小,影響審美。觀景臺老板遞來手機,里頭存有最佳“甲骨文”照片,畫面上“文字”被海水刪得只剩寥寥數字,每字只有寥寥幾筆,有的像游魚,有的如彎臂,還有的像沒有完成的“八”字或“人”字,依靠緋紅的云霞映照,藍色的海水襯托,圍堰的金色閃光,果然有比當下更美的光影。<br> 大家沒有靜等兩小時的耐心,只能與甲骨文的“修改稿”擦肩而過。<br> 這是我們沒有等來的“甲骨文修改稿”(借用網絡照片) 霞浦-南灣村-潮滿時的甲骨文(借用網絡照片) <p class="ql-block"> 讀一次“原稿”也不錯,何況“兩稿”如同天空陰晴圓缺,氛圍、趣味、境界都不相同,各有各的長處啊。跋涉一段熱氣蒸騰的田間,才艱難地站到觀景臺上的9位英雄這樣安慰自己,也相互安慰,最終心存不甘地別了南灣。</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旅游時難免的遺憾。</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云安县|
肃宁县|
垦利县|
定陶县|
微博|
益阳市|
车致|
凌云县|
民和|
利川市|
三都|
瑞安市|
万荣县|
徐闻县|
通州区|
嘉禾县|
周至县|
台山市|
谢通门县|
喜德县|
铁岭市|
田林县|
天等县|
全州县|
平果县|
雷州市|
门源|
视频|
宜川县|
外汇|
遵化市|
瓦房店市|
秦皇岛市|
寻乌县|
兖州市|
和平县|
于都县|
揭西县|
海盐县|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