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文/鄒太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1969年,那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代,那年,我只有10歲。北大荒40團農4連迎來了老少一家人,這家的長子孫寬仁20歲,高高的個子,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英俊帥氣中透著活潑聰明,他是一位謙遜儒雅的年輕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或許是孫氏家族基因的傳遞,或許是祖上先人德行修養的秉承,或許是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影響,孫寬仁多才多藝,樂觀向上,逐漸嶄露頭角,在農4連乃至40團都算得上出類拔萃的文藝骨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讓人們印象最深的記憶是1972年孫寬仁主演的微短劇《酒駕》,他把一個醉酒肇事司機演繹刻畫得活龍活現。舞臺上,他雙臂抬起,擺出手握方向盤的駕駛姿式,邁著酷似太空舞的步子,唱腔準確生動,表演詼諧酷炫。他說的快板書吐字清楚流暢,情感表現突出,深受大家的喜歡和稱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孫寬仁比我大10歲,他在生產勞動、業余文化生活中和同齡的城市知青們融在了一起,十分活躍……后來,他走上了教育工作崗位,再后來和妻子一起調回北京。</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記得有一天,我們的小學校園來了一位漂亮的小女孩兒。她一身整潔干凈,素雅有致,梳著短發,說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陽光下,她好像電影《城南舊事》中的女孩兒小囡囡,美麗文靜,又顯得有幾分高貴。小朋友們說,她是孫寬仁的妹妹孫寬慈,是跟著爺爺從北京來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孫寬仁的父親孫政,瘦高個子,穿著一套整潔合體的灰色衣服,布料質地和做工很講究。他文質彬彬,寡言少語,在興凱湖的時候,在文體隊和農場財務科都是會計,從來都沒有參加過重體力勞動的孫政,卻被分在老轉業軍人王友江負責的基建班當力工,和大家一起攪拌沙石水泥、搬磚,挑著裝滿水泥沙漿的黑色膠皮桶上跳板。因為他體質較弱,又是連隊年齡最大的職工,班長王友江盡可能給予一些適當照顧,休息時,王友江和他傳閱著幾張《參考消息》報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孫政的父親叫孫式武(字冠宇),是家中長子,解放前做古玩玉器生意,人稱“舊玉大王”。孫政幼年喪母,跟隨五伯(孫繩武)五嬸長大,就讀上海南洋中學。1945年,畢業于北平輔仁大學經濟系(全英語教學的教會學校),后在中央銀行總行稽核處工作。時局變化,孫政隨中央銀行遷至陪都重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那個時候,孫政的五伯孫繩武也在重慶。1949年10月,孫政的兒子在重慶寬仁醫院出生,孫繩武先生無比欣喜,就以“寬仁醫院”的名稱給侄孫取名“孫寬仁”,體現了“寬厚待人,仁愛為天”的儒家思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孫寬仁的五爺,是大名鼎鼎的孫繩武先生。他曾任北平市政府參事、北平西北中學首任校長、青島市代市長,當選國大代表、蒙藏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阿拉伯世界聯盟終身理事。他是深受世人尊敬的回族教育家,飲譽中外宗教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孫繩武曾經和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習仲勛及郭沫若等有著較密切的交往。臨近解放,新中國將要成立,周恩來希望孫繩武先生留下來,參加新政權的民族振興工作,但是孫先生還是婉拒去了臺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原北大荒40團演出隊演員、北京知青楊旭感慨道:“我父親當年和孫繩武先生在北平西北中學共事,孫先生是首任校長,我父親是西北小學主任。孫氏家族,在老北京牛街,可謂是十分顯赫、極富名望的大戶人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孫繩武的兒子孫敖,是孫政的叔伯弟弟,孫寬仁稱他伯伯。孫敖(1932年一2002年),長春電影制片廠一級演員、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1951年考入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分配在北京電影制片廠,1956年調至長春電影制片廠。他為400多部外國片、200多部國產片配音。在《三進山城》《平原游擊隊》《解放》《孤島情報站》《暴風雨中的雄鷹》《佩劍將軍》《吉鴻昌》等許多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1988年,56歲的孫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孫敖的妻子柏瑞桐(1937年一2013年),她和孫敖在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是同學,畢業后兩人一起分配到北京電影制片廠。1955年兩人調至長春電影制片廠,同年底兩人登記結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柏瑞桐,曾經在《平原游擊隊》《媽媽要我出嫁》《寂靜的山林》《英雄兒女》《花園街五號》《古剎鐘聲》《國慶十點鐘》等20余部影片中出演角色,在電影《草原晨曲》里,擔任主角,飾 演娜布琪。</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他們的兒子孫佳禾,是國家一級演員。女兒孫柏,中國著名的制片人,四川大學信息與企業管理所所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凝望遠去的歷史,重構命運的沉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讓我們懷揣著仁愛善良和正義,含笑面向未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編輯、審核、制作:拾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2024年7月8日于北京</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孫繩武簡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孫繩武(1894-1975)北京人,原名恩福,字燕翼,號訥庵,出身伊斯蘭教世家。原籍嶺南(廣東),先祖于大明萬歷年間遷居北京,曾住牛街糖房胡同。其父孫德春(字芝山)在前門廊房二條開設“德文齋”古玩玉器鋪,多結識權貴、串走王公府邸。所得收入積極捐助民族公益事業和回民教育。孫德春長子孫式武(子冠宇,孫政的父親)繼承父業,古玩玉器鑒賞家,人稱“舊玉大王”。孫繩武為孫德春次子,畢業于北京政治大學,歷任北平市政府參事、蒙藏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安徽省財政廳廳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特派員、全國點報督辦、青島市代市長、中國回教救國協會常務理事,1948年當選國民政府第一屆國大代表。孫繩武是北京“西北中學”的創始人、校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8年,北伐成功以后,北平市回民公會成立,孫繩武和馬鄰翼、馬松亭等商議,在北平創辦一所穆斯林中學。1928年,孫繩武利用“北平市政府參事”之職務,與牛街回民知名人士馬松亭、馬鄰翼、孫幼銘、常星恒、王月川、閔信權、侯松泉、馬天英等發起,在牛街30號原清朝“南營守備署衙門”舊址(后改為“牛街二附小”)創辦私立“西北中學”(西北公學的前身)。主要創辦人是當時的北伐軍總指揮白崇禧(回族),由他牽頭出資。其它的創辦者有時任北平市政府參事的孫繩武(回族),西北五馬之一的馬福祥(回族),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代部長的馬鄰冀(回族)等人。孫繩武為常務董事兼校長,北平清真中學成為中國第一所回民中學。蔣中正、汪精衛、閻錫山、孔祥熙、陳立夫、何應欽、于佑任、宋子文等人紛紛為之題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平淪陷,校舍被日軍強占,大部分師生流亡于外,政府停發補助錢款,學校已到無以為繼的地步。在此情況下,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擬遷至成都、蘭州兩地續辦。1938年2月,校董會在武漢召開。重推白崇禧為董事長,增選了董事。當時國民政府已決定遷渝,董事會遂決定在成都設立學校以延續教育事業。白崇禧、孫繩武二人決定派金鼎銘為代理校長經重慶赴成都,在東門街成立“私立成都西北中學校”。1952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定名“成都市西北中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本文作者: 鄒太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北大荒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北大荒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四川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電視音樂研究會理事,康巴衛視原文藝部主任,受聘于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教授。許多作品榮獲國內、國際大獎,電視片《啞巴渡》、《世紀之戀》被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選為教材,被授予中國影視藝術人才、四川省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頒發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年榮譽證章。</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达县|
漠河县|
二连浩特市|
昭苏县|
淳化县|
五原县|
成武县|
博乐市|
体育|
杭锦后旗|
屏南县|
南皮县|
青田县|
江西省|
凤城市|
尤溪县|
铜鼓县|
鄢陵县|
汨罗市|
洪湖市|
舞阳县|
彰武县|
阿克陶县|
图木舒克市|
珲春市|
漳平市|
广丰县|
巴彦淖尔市|
鄂尔多斯市|
崇明县|
河曲县|
特克斯县|
隆安县|
浮梁县|
巩留县|
柳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宁夏|
元阳县|
汨罗市|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