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高樹勛:解放戰爭中首舉義旗的愛國將領

雪山雛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樹勛將軍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引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晏子春秋》晏子言之:“識時務者為俊杰,通機變者為英豪。”</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80年前,國共第二次合作破裂開始,國民黨高級將領高樹勛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反對內戰,反對分裂,決然棄暗投明,率部和平起義,為解放戰爭勝利做出了表率,樹立起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海峽兩岸中華炎黃子孫都有責任有義務實現這一目標努力,特別是對岸的仁人志士像當年高樹勛將軍那樣勇敢地站在實現祖國統一,領土完整陣線,用自己舉義行動,彪柄中華民族輝煌史冊。</span></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5年11月21日,毛主席 朱總司令電賀高樹勛將軍電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紅色電文 光明指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11月2日,嘀嗒嘀嗒、滴滴嗒嗒……一封紅色電文跨越萬水千山、刺破蒼天云端從延安窯洞飛向冀中解放區,這是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聯名給國民黨起義軍高樹勛將軍的賀電:“建侯將軍吾兄勛鑒:聞吾兄率部起義,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凡屬血氣之士,莫不同聲擁護,特電馳賀,即頌動祺!”次年10月29日,在高樹勛將軍起義周年紀念時,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再次聯名特電致賀,電文是:“民主建國軍高總司令勛鑒、暨全體官兵鈞鑒:民主建國軍的成立,證明人民獨立、和平、民主事業必然勝利,反動派賣國、內戰、獨裁計劃必然失敗!今當貴軍成立周年,特電祝賀并祝進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5年11月21日,毛主席 朱總司令電賀高樹勛將軍電文報刊。</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6年10月29日,毛主席 朱總司令電賀高樹勛起義周年電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80年前在那場烽火連天、槍林彈雨的解放戰爭歲月里,中共中央主席和總司令聯名電文致賀的將軍只有高樹勛享此殊榮。1945年11月21日和1946年10月31日,當時的《新華日報》記載了這段特殊歷史。1945年秋,當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后,人們剛剛嘗到抗戰勝利果實之際,國共和談“雙十協定”墨跡未干,國民黨就背信棄義,撕毀協定,悍然大舉進攻解放區,全國內戰爆發。在黨的民主、自由、和平、團結等政策影響和多方努力下,1945年10月30日清晨,國民黨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編第8軍軍長高樹勛在河北邯鄲馬頭鎮,以通電形式發出起義宣言,率部離開戰場,投入到人民解放軍陣營,由此開創了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大部隊起義的先河,為我軍迅速奪取作戰勝利,瓦解國民黨獨裁統治,在國內引起了很大轟動。如今,我們黨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并且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堅持不懈。回溯黨的風雨兼程,千千萬萬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用勇氣和智慧、熱血和生命,徹底改變了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不會忘記解放戰爭時期,在國家兩種命運決戰的緊要關頭,高樹勛將軍義無反顧地率部起義,給予了國民黨獨裁統治反戈一擊,不但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轉折,也加速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進程,成就了民主黨派歷史上的一段佳話。</span></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5年11月8日,《高樹勛將軍率領全體官兵反對內戰宣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898年,河北省鹽山縣常金鄉高金村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就是后來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高樹勛將軍。當時因生活困寒,從小就背井離鄉,先后到天津、北京等地學徒謀生。16歲時機緣巧合投奔到馮玉祥的麾下,開始了戎馬生涯。高樹勛也深受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熏陶和影響,以救國救民為己任。1930年中原大戰之后,西北軍徹底不復存在。高樹勛所在的12師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27師,他依舊擔任師長。1931年初,高樹勛所部被調往江西參加第二次“圍剿”蘇區。在這年5月的戰斗中,27師師部及特種部隊全體人員被俘,部隊損失慘重。在蘇區期間,共產黨的革命標語和紅色傳單隨處都是,這讓高樹勛深受震動。隨后,從被紅軍釋放的俘虜口中,他進一步得知共產黨的政治主張。這使高樹勛逐漸認識到“共產黨是為窮人打天、謀幸福的”,贏得了老百姓的心,紅軍因此也才會有如此強大的戰斗力。這使本就懷有救國救民思想的高樹勛不再愿意與紅軍交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高樹勛響應共產黨“停止內戰,團結對敵”的號召,以部隊休整的名義脫離戰場,不愿再參加“剿共”內戰。但蔣介石不準,他憤氣到廬山養病。12月14日,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旅長董振堂率領25、27師共1萬7千余人在寧都起義,被編入紅五軍團。這讓高樹勛更加不愿和紅軍交戰,躲避回天津的家里。這使蔣介石非常惱怒,發布通緝令,準備對他逮捕嚴辦。但對有利于國家民族的事業,高樹勛卻是當仁不讓。1933年5月,他與著名愛國將軍吉鴻昌等前西北軍將領變賣家產、購買槍支,到張家口投奔馮玉祥將軍,參加抗戰。1935年,在宋哲元等前西北軍同仁的說情下,蔣介石撤銷了對高樹勛的通緝令。高樹勛也在次年應宋哲元邀請出任河北省保安處副處長。1937年 ,盧溝橋事變后,高樹勛發表聲明,正式投身抗戰。抗戰期間,高樹勛歷任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并和八路軍密切合作,為國共合作抗戰作出貢獻;還拒絕了日軍的威逼利誘,誓死不當漢奸亡國奴,且堅決反對一切破壞抗戰的行為。1939年秋,39集團軍軍長石友三命令高樹勛與八路軍搞摩擦,并準備拉攏高樹勛投降日本。高樹勛表示“漢奸決不能當,要給兒孫后代留后路”。1940年12月1日,高樹勛設計將石友三這個漢奸賣國賊活埋處死,為民除害、為國鋤奸,大快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北上舉事 棄暗投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8月11日,日本發出乞降照會,抗戰勝利在望。國民黨當局開始將重心放在搶奪地盤上,以便獲取更多的勝利果實。于是,第11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邀請高樹勛率新8軍一同經新鄉北上,打通平漢鐵路,搶占北平、天津。在北進途中,部隊將通過八路軍控制的地區。高樹勛惟恐造成誤會,決定提前作溝通。由于此前曾和八路軍合作抗日,高樹勛在軍中任用了一些共產黨員干部。于是,他便派出其中一位黨員王定南攜自己的親筆信,秘密前去找八路軍聯絡。8月29日,王定南見到了八路軍129師司令員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并介紹了高樹勛歷年來遭受國民黨排擠的情況。經過研究,劉伯承、鄧小平決定抓住這一因素對高樹勛進行積極爭取,努力使之投向人民陣營。隨后,便派出辛良志等人到高樹勛部擔任聯絡員。經過幾番秘密溝通,八路軍同意高樹勛率新8軍按指定路線北上。但是,高樹勛的要求引起孫連仲的懷疑。孫連仲以孤軍北上過于危險為由,加以拒絕。10月13日,蔣介石下達內戰的秘密命令,要求各部隊按照《剿匪手本》的要求,全力進剿共產黨。于是,新8軍和30軍、40軍在14日奉令沿平漢線北上。此外,還有國民黨的其他4個軍緊隨其后。于是,劉伯承、鄧小平在10月16日下達作戰命令,要求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各部開赴平漢鐵路沿線,準備在邯鄲一帶與北上的國民黨軍展開決戰。至此,高樹勛單獨北上的計劃完全落空,還有可能被卷入全面內戰的漩渦。他心急如焚,不愿讓自己的部隊被白白損耗。他緊急又派出王定南于17日前去聯絡。針對這一嚴峻局勢,劉伯承、鄧小平建議高樹勛不應再寄希望于前往石家莊受降,而是應當就地退出內戰,脫離蔣介石集團。26日清晨王定南將這一建議送達后,高樹勛開始權衡利弊,最終決定走出人生中的關鍵一步,立志起義。</span></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5年11月8日,刊發《高樹勛將軍率領全體官兵反對內戰宣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邯鄲起義 反戈一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盡管已決定起義,高樹勛還是心存猶豫:自己的家眷還在徐州和西安,來不及通知他們轉移,只怕蔣介石不會放過他們。為此,王定南又在10月28日凌晨趕往劉伯承、鄧小平處,當面轉達了高樹勛的顧慮。為徹底解除高樹勛的后顧之憂,劉伯承、鄧小平又專電中共中央,請求“加快派人往徐州接出高樹勛、王定南二人眷屬”,又請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妥善解決高樹勛在當地親屬的安全問題。接獲電報后,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即刻電令新四軍第4師張愛萍部,設法將高樹勛的家屬送往河北。張愛萍立刻命淮北行署公安局便衣大隊派出精干人員三進徐州,將留在當地的高樹勛夫人劉秀珍一行接出。高夫人出城后不久,蔣介石便派出憲兵第4團空降徐州,準備把高夫人等接往南京,扣為人質。在得知家人已被及時救出后,高樹勛心中的顧慮徹底打消,下定了起義的決心。1945年10月30日清晨,高樹勛在所駐扎的河北馬頭鎮召集校級以上軍官開會。他說道:“弟兄們,今天把大家叫到一起,是為了宣布一件大事。這就是我們要臨陣起義,徹底退出內戰”。眾人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會場頓時一片寂靜。高樹勛見狀,又語重心長地說:“我決定起義,并非因為害怕打仗、貪生怕死,也不是一時的沖動,這是我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坎坷人生之后所找到的唯一出路。日本人終于投降了,大家都盼著能過安生日子。可是蔣介石偏要我們進攻解放區,讓自家同胞互相殘殺。我們以前和八路軍一起打過日本鬼子。在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他們總是幫助我們。如今,再要我們和他們兵戎相見,是毫無道理的。我們不能再打這種糊涂仗了”。最后,他又語氣果斷地說:“愿意和我一起起義的,留下來;不愿意的,我不強求,可以自便”。這番發自肺腑的演講,引起了大部分在場者的共鳴,均對起義表示支持。同日,高樹勛率所部以通電形式發出起義宣言,稱不愿再“以人民養育之兵,供內戰之用”。隨后,高樹勛即率部隊離開戰場,撤往武安縣伯延鎮,并在那里與夫人團聚。高樹勛戰場起義無異于對國民黨軍釜底抽薪,極大地動搖了國軍內戰軍心,一些進步力量伺機而動。正在北進的30、40軍頓時驚慌失措,準備向南逃跑。劉伯承、鄧小平即刻下令對其實施總攻。到11月2日,30、40軍大部被殲,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兼40軍軍長馬法五、第11戰區參謀長宋肯堂、39師師長司光愷、106師師長李振清、67師師長李學政等高級軍官被俘。同時殲敵約1.4萬人,約2.3萬人被迫放下武器投降。至此,平漢鐵路作戰勝利結束,起義對戰局的推動作用立竿見影。毛澤東還為此專門致電稱舉行起義的馬頭鎮“距邯鄲很近”,“邯鄲系歷史名城”,“因此可稱為邯鄲起義”。1945年11月10日,高樹勛起義的第11戰區新編第八軍改編為民主建國軍,建軍大會在河北武安縣(今武安市)舉行,民主建國軍高樹勛總司令向全國人民提出:“堅決反對內戰國事應由政治談判解決,希望全國實現民主政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軍區參謀長李達出席建軍大會并盛贊“新八軍反內戰起義是中國的光榮,是中國的大忠大勇,發揚了西北軍‘愛國愛家愛民族’的光榮傳統。”</span></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6年10月29日,社論《人民需要真正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6年10月30日,社論《高樹勛將軍反戰起義周年紀念》。</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6年10月31日,刊發朱德《祝高樹勛將軍起義周年》文章。</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6年10月31日,朱德《祝高樹勛將軍起義周年》原文。</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6年11月4日,刊發高樹勛《一年之回顧》文章。</p> <p class="ql-block">原載《新華日報》1946年11月4日,刊發高樹勛《一年之回顧》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篤行致遠 再立新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邯鄲起義”是解放戰爭開始,不費一槍一彈,不留一滴血,首次以1.2萬余人整建制地國民黨軍大部隊起義,它震動了全國,動搖了蔣介石的戰略部署,加快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起義因此獲得高度肯定。鄧小平曾評價“高樹勛的功勞很大,沒有他的起義,敵人雖然不會勝利,但也不會失敗得那么干脆”。很快,坐鎮延安的毛澤東主席、朱德特發前文所屬賀電,對高樹勛棄暗投明、匡扶民族大義高度稱頌。1945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還特別發布《關于擴大邯鄲起義宣傳的指示》,指出“‘邯鄲起義’在目前時局中是有全國意義和一般性質的重大事業”。12月15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中正式提出了開展“高樹勛運動”的口號,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開展宣傳運動,號召國民黨軍隊中的官兵學習高樹勛部隊的榜樣,中共中央號召國民黨軍隊以高樹勛部隊為榜樣,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在內戰戰場上舉行起義,站到人民方面來,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隨后,這場以分化、策反、瓦解國民黨軍隊為目的的運動就迅速展開。各地黨組織紛紛挑選人員打入國民黨軍隊內部,廣泛聯絡、長期潛伏、適時組織起義。而高樹勛自身也未懈怠,而是繼續追求進步。起義后不久,他就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194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批準高樹勛入黨。由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鄧小平和副書記薄一波作入黨介紹人。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高樹勛再度發表通電,呼吁國民黨官兵像新8軍一樣以民族大義為重,作出正確選擇。到了這年10月“邯鄲起義”一周年的紀念日,高樹勛又在《新華日報》刊文《一年來之回顧》總結了部隊起義以來的進步,表示要“繼續努力,提高質量,發揚士氣,與八路軍、新四軍,及一切革命友軍并肩奮斗”。并以親身體驗告實國人“解放區一曰耕者有其田之實現;二曰人民之力量不可侮;三曰共產黨待人之真 誠”“解放區部隊擁政愛民 ,政府擁軍優屬,達到空前團結,與國統區軍民‘五不和’判若天壤。”10月30日和31日,朱德總司令先后在延安《解放日報》、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祝高樹勛將軍起義周年》的文章。文中寫道:“在過去的一年中,除了高樹勛將軍的起義之外,還有其他無數次的同類事件,形成了一個潮流。起義軍隊達到蔣介石總兵力的百分之二十。高樹勛運動已經成為國民黨陸、海、空軍中一切有愛國心有良心的廣大官兵的旗幟,成為人民在自衛戰爭中戰勝反動派而實現獨立、和平、民主的重要因素之一。”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期間,《新華日報》刊發各解放區紀念“邯鄲起義”一周年的活動紛沓而至。10月26日晉綏邊區參議會,頃晉綏代表500萬人民馳電祝賀高樹勛將軍起義周年紀念;10月27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特決定,10月27日起至11月2日一周時間為向國民黨陸海空軍廣播日;10月30日,華中野戰區陳毅、粟裕、譚振林等將軍頃電祝賀高樹勛將軍再接再厲,共同為爭取中國之獨立、自由、和平、民主而奮斗。當日,同時《新華日報》刊發社論《高樹勛將軍反戰起義周年紀念》,例舉了自高樹勛將軍舉起反對內戰的旗幟后,隨之而起的潘朔端、孔徒周、曹又參、雷文清、王海清、將軍等所部的官兵,以及劉善本、張愛益上尉,陜北胡景鐸將軍所部官兵5000多人光榮起義。縱觀內戰期間,國民黨軍隊愈打愈少,人民的軍隊愈打愈多,敵占區變為解放區,敵人的地盤丟失越來越多,最終敗退臺灣孤島茍延殘喘。而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高樹勛又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并結合起義以來的個人體會,積極宣傳動員國民黨部隊起義,從反動走向進步,從黑暗走向光明,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統戰工作是戰爭年代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和重要組成部分。“高樹勛運動”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真理,完全被解放戰爭的實踐證明。通過開展“高樹勛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我黨促使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接受改編及被我軍俘虜的人數為220.6萬,占該年度我軍殲敵總數92.7%國民黨軍隊,起義人數呈逐年增長之勢。 新中國成立后,高樹勛先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河北省委會副主委等職務,繼續為國家和民主黨派的建設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1972年初,高樹勛將軍在天津病重住院。周恩來指示將其護送到北京醫院搶救。后終因年老體衰、醫治無效,于1月19日逝世,走完了他不平凡的74個春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樹勛將軍的舉事行動為今天的祖國統一仍然就著不可估量的表率榜樣作用。前面有車,后面有轍。順應時勢,機不可失。臺灣回歸,祖國統一歷史必然,大事所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載寧夏《檔案博覽》2024.4期,有刪減。</p> <p class="ql-block">(本文圖片均為寧夏吳忠市檔案館館藏《新華日報》資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金门县| 肥乡县| 扎囊县| 佛山市| 彭山县| 江永县| 西乌珠穆沁旗| 磴口县| 兴安县| 乌鲁木齐县| 郁南县| 津南区| 钟山县| 磐安县| 东海县| 汤阴县| 龙胜| 广西| 汝州市| 达州市| 黑山县| 石狮市| 侯马市| 潼南县| 永定县| 工布江达县| 兴海县| 娱乐| 黄龙县| 工布江达县| 宽甸| 旺苍县| 蒙阴县| 崇义县| 太和县| 惠水县| 前郭尔| 亳州市| 定州市|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