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國道219之魅力

王莒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2012年自駕219至今已有十幾年,那里的壯美風景總是在眼前晃動,揮之不去。多年來一直想再次去看看這條被稱為世界屋脊天路的大美風光,卻始終沒能如愿。2022年夏季的“西藏天路之游”,從青藏線進藏,走大北線到改則,經216到民豐,再從葉城走219返回西藏,原本是應經219至318出藏的,結果到獅泉河后因眾所周知的原因無法再向前,只能從大北線至青藏線原路返回。今年4月份到林芝看桃花后,繼續一路向西,又一次踏上了219,完成了多年的夙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說,西藏的人文景觀比自然風光更能打動人。自然風光,肉眼可見,而人文景觀則直擊人們的心靈。象雄文明、吐蕃王朝、古格王朝、穹窿銀城、夏嘎皮映洞窟遺址、苯教、藏傳佛教……當你行走在國道219上,這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神秘感的名字,吸引著人們前去探索和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上只要翻越埡口,先生就叫我拍下標高的路牌,而這些照片成了詮釋“天路”的最好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國道219從新疆的喀納斯到廣西的東興,全長10065公里。而老國道的起點為新疆葉城,終點為西藏日喀則的拉孜,全長2140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日喀則出發,前往奇林峽途經219國道5000公里路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日喀則,由318轉入沿邊境最近的國道219線,行駛近3.5個小時200公里后,就到了靠近喜瑪拉雅山脈的一個叫姆村的藏族村寨,這里便是奇林峽的入口。進入村寨,便到達了峽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奇林峽的風景壯美奇特,對視覺有著很大的沖擊力,它被稱為喜馬拉雅山下的驚世地裂,中印邊境的絕美大峽谷,世所罕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原本是一處平坦的地面,后來突然斷裂形成了一處大地裂痕,裂開之后下面出現了眾多高聳如林的沙土柱,各有特色,既相同又不同,遠遠望去,震撼人心,深、奇、懸、幽、險……集中體現了大自然的鬼魅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奇林峽坐落于喜馬拉雅雪山腳下,是一個經過上億年冰川雪水沖刷切割形成的奇特的喀斯特地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峽谷整體長度約15公里、寬度在200米到300米之間、深度最深處可達200米。峽谷中奇林羅列、怪石嶙峋、雄奇的峰林,天造奇觀、美不勝收、形態各異,有的像巍峨的古堡、有的像凝思的哲人、有的像是逡巡的猛獸,有的像是舉戈奮戰的勇士,似人似物、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未經改造前的景區,車子可開到峽谷邊。(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奇林大峽谷見證了時間和流水的力量。喜馬拉雅山脈每年七八月融化的雪水,匯集成一條河流,經過幾十萬年的沖刷、切割,導致其邊坡產生“卸荷裂縫”,河水再沿著這些裂縫繼續侵蝕,就形成了這道大峽谷和千姿百態的峽谷土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上景區觀景臺,借助天文望遠鏡,從不同方向可以看到遠處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和世界最美雪山之一,日瑪拉雪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又譯金城章嘉峰、肯欽加峰,位于尼泊爾和印度錫金的邊界,僅次于珠穆朗瑪峰和喬戈里峰,也是全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中位置最東的一座。(用相機鏡頭拉近拍的,不太清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最美雪山之一日瑪拉雪山,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定結縣薩爾鄉境內,海拔6730米。(用相機鏡頭拉近后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觀景臺上觀看遠處的58冰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拉孜縣出發,行駛約260公里,到達位于日喀則昂仁縣的達格架噴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達格架噴泉的熱噴泉群屬于地質遺跡類型,位于昂仁縣切熱鄉西,岡底斯山南麓。整個間歇泉區地處一大型硅華臺地上,海拔5068米(用手機測得),臺地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1 200~1500米,共有4個間歇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達格架主間歇泉泉口高出河水水面15米,泉口呈圓形,直徑約30厘米,激噴時汽水柱粗2米,噴高約20米,泉口水面以下1米處溫度為84℃,起噴溢流時溫度升至85℃,是中國最大的高溫間歇噴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溫間歇噴泉是地球上罕見的一種地熱活動,在世界上僅有冰島、新西蘭、北美西海岸和日本等少數地區有高溫間歇噴泉分布,但這些地區的高溫噴泉多與近代火山活動有關。而達格架噴泉的形成與現代火山活動并沒有直接聯系,而與喜馬拉雅山在近代的上升活動有關,因此保護區的間歇噴泉群對于研究青藏高原地質歷史和歷史演變具有重要的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晨離開昨晚住宿的海拔4700米的仲巴縣進入國道219線后,喜馬拉雅山脈一直伴隨我們西行。晨曦中的喜馬拉雅山脈美不勝收,不時有清早出來覓食的藏野驢和我們不期而遇,偶爾也能看見藏羚羊在草原上奔跑嬉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仲巴縣城出發,行駛了300多公里后,又見圣湖瑪旁雍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瑪旁雍措位于岡仁波齊峰東南20公里處,海拔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歷來的朝圣者都以到過此湖轉經洗浴為人生最大幸事。瑪旁雍措在藏語中意為“永恒不敗的碧玉湖”,起因是11世紀在湖畔進行的一場宗教大戰,結果,藏傳佛教噶舉派大勝外道黑教,“瑪旁”就是紀念佛教的勝利,此湖因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瑪旁雍錯是中國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也是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東為馬泉河,南為孔雀河,西為象泉河,北為獅泉河。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分別向西北、西南和東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爾,成為印度河、薩特累季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終匯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的主峰,為岡底斯山脈(橫貫北部昆侖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西段的最高峰,海拔6714米,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山體由新近紀砂礫巖組成,是一座四壁陡峭,呈圓錐狀“金字塔形”的山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既然被眾多教派認定為“世界中心”,到了轉山節就有國內外各地的信徒前來轉山祭拜。十幾年前的6月我們自駕219,正遇上轉山節,在距神山圣湖約330多公里的仲巴縣就已一房難求,所有的賓館酒店都住滿了來自國內外的游客。今年再次來到神山,神山腳下的塔爾欽小鎮已是一片繁榮景象,可以為前來轉山的游客提供各種服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穹窿銀城,是我們以前未曾聽說過的景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穹隆銀城,又稱為瓊隆銀城,是西藏古象雄王國的都城,位于葛爾縣門士鄉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遺址。藏語中,“瓊隆威卡爾”意為“大鵬鳥居住的銀色城堡”,象征著象雄王標志性鳥類—大鵬鳥。這座城市是古象雄文明的發源地,被認為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象雄文明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存在遠早于古格王朝和吐蕃王朝。古老的象雄文明曾一度統治青藏高原絕大部分 。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后,到公元8世紀,徹底征服象雄古國。此后,象雄文化漸漸消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根據古籍記載,穹窿銀城的地基曾鑲有黃金,墻壁上嵌著白銀,門上包有鐵皮。城中心的主宮殿周圍曾有18個小殿,外圍又建有360個神殿,以及1008個供塔。這些描述揭示了古象雄文明的輝煌與復雜。穹窿銀城不僅是一個建筑群,更是古象雄文化的象征,其中包括了雍仲本教——西藏最古老的佛教流派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象雄文明是以“雍仲苯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F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穹窿銀城坐落在一座龐大的山谷中,四周被險峻的山脈環繞,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貿城市,見證了不同文化在這里的交融。遺址中保存著許多精美的景點和建筑,如“皇家宮殿”和“千佛洞”,這些都是古代藝術家高超技藝的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穹窿銀城并未被開發成景區,因此其具體位置較難尋找,也鮮有游客前來。我們跟著導航好不容易找到景點,除我們倆人外,另有一輛車的兩位游客在游覽拍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穹窿銀城的探索和保護對于理解西藏古代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其與象雄文明的興衰緊密相關,是研究西藏古代歷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阿里扎達縣的東嘎皮央遺址,距古格王朝只有70公里,雖然它的知名度遠低于古格王朝和土林,卻有著號稱“第二敦煌”的美譽,那是因為遺址規模龐大,石窟群、寺院、城堡、石窟、塔林組成了中國規模最大的的佛教石窟遺址,據說這里的洞穴數量是前山1000,后山1000,整個遺址延綿兩公里,隨處可見千年前古人生活過的痕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些石窟在千年的歲月里,經歷了古格王朝的盛衰,漸漸與身后土黃色的山丘渾然一體,消隱于世外 。 東嘎—皮央石窟群存石窟總數近千座,包括禮佛窟、禪窟與僧房窟、倉庫窟與廚房窟等不同類型的石窟。禮佛窟內繪制有壁畫,內容包括佛、菩薩、比丘、飛天、供養人像、佛傳故事、說法圖、禮佛圖、各種密宗曼荼羅以及動物、植物和不同種類的裝飾圖案。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著山體的石道向上走去,在山頂便可一覽四周的雪山、土林。這樣一片壯麗的佛國在文獻里卻缺少記載,直到1992年才被考古隊發現,這是神秘的象雄王朝留下的古老遺跡,塔林、石窟、城堡立于此,現在看起來還非常的宏偉壯觀,氣勢逼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東嘎石窟,繼續向皮映村行駛,不久就看見恢宏壯觀的皮映洞窟呈現在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皮映洞窟的壁畫。為了保護洞窟內的壁畫,許多洞窟都是加門上鎖的,我們去時沒有其他游客,也沒看到管理員,這些壁畫是從網上游記中截取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以他極好的體力艱難登上東嘎(上圖)、 皮映(下圖)洞窟的山頂,我無力登頂,正好在山下給他拍照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格王國遺址2012年走219時曾去過,這次因時間關系沒有再去。作為219國道上重要的人文歷史遺跡,還是要把它放進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格王國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象泉河畔。古格王國由吐蕃王室后裔所創,始于公元10世紀前后,曾經雄居西藏西部,據傳前后世襲了16位國王,于公元1630年前后滅亡,其統治歷史持續長達700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個朝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范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點,并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格王國遺址,攝于2012年6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格王國山頂王宮遺址,攝于2012年6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象泉河風光,攝于2012年6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札達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境內象泉河谷,分布在海拔3750到海拔4500米之間,總面積約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風化形成的土林,于2005年被列為國家級地質公園。這些奇特的“土質山林”地貌,是遠古時期該地所處的湖盆沉積層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隨著水位下降、湖盆抬高,經過億萬年漫長時間的風化剝蝕形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奇壯美的札達土林,可譽為“時光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札達縣有著名的土林地貌風光區。 土林是遠古受造山運動影響,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漸風化剝蝕,從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里的“樹木” 高低錯落達數十米,千姿百態,別有情趣。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邊巨大巖石上的古堡遺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林地貌是阿里的一大奇觀。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札達一帶是一片汪洋,藍天之下只有水和風。后來,土林山漸漸從海里冒了出來。雖然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卻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據科學家考證,這里曾經是一個方圓500公里的大湖,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遞減,露出水面的山巖經風雨長期侵蝕才雕琢出了這副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扎達土林霞義溝,入選《中國國家地理》西藏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榜單,它被譽為“五彩土林”。土林下部為沙礫及黃土分層,最上層為一層含鐵礦層,經過長期的風雨剝蝕、雨水沖刷,形成上大中小的特殊結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林呈現出淡淡的紅、黃、白、藍等顏色,雖沒有明艷的色彩,卻讓它保持著原始的荒涼神秘,滿目的奇形怪狀的擎天巨柱孤立著,似人似物,比七彩丹霞更原生野性,自然的力量歷經千萬年的斗法才形成了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霞義溝土林的造型造型非常神奇,被人們稱為〝蘑菇林”。下部的黃土和沙礫以及上層的含鐵礦層,經過長期的風雨沖刷剝蝕,形成千奇百怪的蘑菇形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霞義溝景區內的棧道四通八達,游客可以通過棧道近距離觀察土林。由于景區海拔較高,景區正在改造修建觀光車通道,建成后游客可乘坐觀光車到達各觀景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既不帶遮陽帽也不戴墨鏡,肆意享受高原上的陽光,硬生生把自己的臉曬成了古銅色,朋友們調侃說“比藏人還像藏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霞義溝精華部分有五公里左右,身處這個荒涼、神奇、魔幻的世界,不知道自己是穿越到了荒涼的遠古時代,還是置身于未知的魔域幻界。讓人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奇特景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的國道219之行,去了一些有著悠久藏文化歷史的小眾景點,為了加深印象,在網上查閱了許多有關資料 ,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每次自駕回來,通過查閱資料,豐富美篇的圖文內容,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也可以把它介紹給朋友,共享自駕的樂趣和體驗各地的歷史文化。</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八宿县| 竹山县| 石楼县| 钟祥市| 河北省| 迭部县| 乐清市| 定结县| 河池市| 古交市| 资兴市| 特克斯县| 信宜市| 万全县| 中方县| 台安县| 九龙县| 军事| 龙泉市| 恩平市| 米泉市| 香港| 石渠县| 德格县| 靖西县| 剑河县| 罗平县| 永川市| 平塘县| 玉溪市| 岑溪市| 宝兴县| 清水县| 永平县| 大埔区| 广平县| 巨鹿县| 盐边县| 嘉定区|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