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國古民居建筑,素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山西晉商深邃富麗的大院與徽州典雅精致的民居一北一南組成了中國民居建筑的“雙壁”。</p><p class="ql-block"> 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過四大商幫,他們分別是晉商、徽商、粵商、甬商四個商幫。明清時期,以山西商幫和徽州商幫最為興盛,他們通過經營買賣發家致富,并且在家鄉建設起了民居豪宅,建筑多以明清建筑為主。現在的山西,明清時期的民居尚有一千余處,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集中在晉中一帶的晉商豪宅大院。這些大院不僅將民間建筑文化發揮到極致,更是晉商風雨六百年的珍貴見證。</p><p class="ql-block"> 每個山西大院的門內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而每個大院都是中國古典建筑學中嘆為觀止的一流構建;每一個大院都有一部輝煌史,幾個傳奇故事。它們見證了山西“史詩般傳奇”的商賈歲月和大院生活,也得以讓人們透過精美的大院建筑去領略山西當年的雄風與氣魄,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目前在山西保存完好的家族式大宅院古建筑群有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莊園等。本篇記錄的即為其中被稱作“晉商三蒂蓮”之一的李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國時期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坐落在山西運城萬榮縣閆景村,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說。整體建筑為豎井式聚財型山西四合院,同時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因李子用曾留學英國,部分院落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匯、中西合璧、三晉無匹的晉商大院,濃縮著漢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廣善門:</i>廣善門為李家大院的正大門,現為景區的出入口。高聳的廣善門樓,它高約二十多米,重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門洞,高穹深隧。青磚黛瓦,石欄高繞。大門兩側石獅,造型生動,體態飽滿,雕線流暢,維妙婎肖。樓頂,斗拱層出,飛檐翹角,給人以凌空欲翔之感。上層匾額:“慈善世家”,下層匾書:“李家大院”,金光閃閃,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 穿過廣善門門洞,從背后可以看到門樓上刻有兩個大大的善字 ,這是李家的治家格言,倡導的就是一個“善”字。↓</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一字影壁:</i>出廣善門后,穿過青蘿翠蔭拱成的善道,迎面而至的是一字影壁。該影壁是李家大院磚雕工藝的經典作品之一,其年代遠久,做工精細,極具珍藏價值。影壁中間內容是“麒麟踏八寶”,東西兩邊圖案分別為“鹿鶴同春”、“松鶴延年”。↓</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功德堂:</i>功德堂位于一字影壁左后方,是一座三間單體建筑,為清代早期風格。室內豎有《李公常五德行碑》和《李公省吾德行碑》各一通,墻上掛滿歷世官府百姓頌揚李氏家族功績德行的牌匾,因此稱之為功德堂。↓</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一經樓:</i>一經樓是李氏家族的第十五代傳人李道行為他的英國妻子建造的,憑崖而建的“一”字排樓閣,又稱“藏書樓”。它的門和窗大部分為尖形和拱形,呈現典型的歐洲“哥特式”建筑風格,與中國北方傳統厚重陰暗四合院迥然不同,通風采光,寬敞明亮,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p> <p class="ql-block"> 因為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因此李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應用了許多西洋建筑的元素,成為當地少有的中西合璧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院內二層十二間木式閣樓呈一字形排開,它在傳統晉南民居建筑的基礎上,融合了西式建筑元素,建筑形式上表現為哥特式建筑風格,在格局上打破了山西四合院的傳統制式。↓</p> <p class="ql-block"> 室內所用的家具、留聲機、墻上的油畫充滿了歐式風格,整個住宅在古樸典雅的同時,還有著許多中西合璧的理念,充滿了異國情調。↓</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李子用與夫人麥克蒂倫的塑像。李子用早年留學英國,留學期間與房東的女兒麥克蒂倫結為伉儷,1914年攜手麥夫人回到中國。1918年因勞累過度而染病在身,經多方醫治無效于當年香消玉殞,享年28歲。↓</p> <p class="ql-block"> 細心的李子用在上院的前天臺上修建了一座西洋風格的涼亭,供夫人在此休閑娛樂,令夫人麥克蒂倫有了一種歸屬感,淡化了思鄉情結。↓</p> <p class="ql-block"> 出一經樓西門沿一條窄長巷道下行約二十多米,最先看到的立于李家大院古建筑群區西巷口的百善圖影壁,影壁由西向東便是一條寬約五六米的街巷,巷道兩旁分布著保存完好的11組院落,慶祿堂、同德堂、同順堂和同福堂等分布于街巷兩側。↓</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百善圖影壁:</i>影壁上刻有唐、宋、元、明、清各時期著名書法大家所書寫的共365個善字。 是為了告誡后人一年365天,天天行善,勤修善心。↓</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李家古建筑群區:</i>位于大院最南端的古建筑群區最李家大院的精華所在。在一條距今已有二百年歷史的古巷道兩側,依次排開保存完好的11組四合大院,院落的外部高度統一,內部又各自相對獨立。另外還有祠堂,花園等,整個院落為豎井式聚財型的四合院,既有晉南民居特色,又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是全國眾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區里的慶祿堂、同德堂、同順堂和同福堂為李道升四個兒子李大輔、李大佐、李大猷、李大全的院落,分布于街巷兩側。俊撥的門樓,高聳的馬頭墻,莊重古樸的房屋,精美絕倫的木雕、磚雕、石雕藝術,無不彰顯這里主人們的富足和高貴。↓</p> <p class="ql-block"> 宅院是三進式四合院,前窄后寬,意為聚財。兩邊的耳房是看家護院的人住的地方。每進以廂房、庭院相屬,布置在一條中軸線上,這種布局不僅展現了宅院的空間美感,也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嚴謹結構和美學原則。↓</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不僅相對獨立,而且內部相互鏈接,整個庭院群布列有序,層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 院中有院,院內有園。建筑渾然一體、井然有序。樓閣、照壁、門窗、匾額、欄桿,無不精巧玲瓏,匠心獨運;木雕、磚雕、石雕、彩繪,令人應接不暇。↓</p> <p class="ql-block"> 在李家大院你會看到眾多的楹聯匾額,院內各個門庭懸掛的牌匾很多,這里的每一塊都帶著不同的含義,同樣是李家大院的精彩看點。↓</p> <p class="ql-block"> 現存院落的木雕無處不在。特別突出的地方就是門樓,精致的板繪工藝和木雕藝術,每一扇門窗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李家大院隨處可見做工精美的磚雕工藝品,一塊塊多姿多彩的磚雕反映民族生活、民俗風情的磚雕猶如一幅幅立體畫,寄托著李家人向往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私塾院:</i>私塾院是李家為教育后代專門建造的學堂,建于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此院分為東門樓、正房、東廂房、月亮門。私塾院圓門(仿木磚雕牌坊門)是李家大院古院落群中的經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私塾院的大門,是傳統四合院中的“月亮門”。采用的是日式的推拉門設計,既節約空間,又進出方便,這也是李道榮宅院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私塾院是李家子女讀書學習的地方。雖院落不大,但窯洞式教室卻窗明幾凈,有冬暖夏涼之功效。正房的三眼窯洞是學生們上課的地方,下面的窯洞是李家的儲藏室。↓</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李氏宗祠:</i>李家祠堂創建于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年),距今130多年的歷史,是李家現存院落群中年代最久的一座宅院。院墻高低錯落、主從有致,是借鑒徽式馬頭墻風格而做的,又稱“防火墻”,是為了保護建筑里的木結構部分,防止被火燒毀。李家祠堂是李家后人祭祀祖宗的廟堂,用于每年祭祀先祖并接待外地同族人前來拜祀。↓</p> <p class="ql-block"> 由于修建李家祠堂的年代正是李家經商的鼎盛時期,所以建房時選料極為考究,建筑質量也堪稱一絕。↓</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看家護院樓:</i>李家大院內的看家護院樓,在開闊處建一高臺,上面建有閣樓,登上高樓相當于站在大院中間,俯瞰四周,大院里有任何情況都能一目了然。當年李家設粥場舍飯時,附近的村民全部造冊登記,屆時鳴鐘,村民自帶碗筷,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飽為止,此樓就是當年鳴鐘的地方,因此,人們又稱它為“放賑樓”。↓</p> <p class="ql-block"> 在李家大院幾乎每一道門都有影壁相對,是我所去過的幾座晉商大院中影壁最多同時也是最出眾的一座大院。↓</p> <p class="ql-block"> 這里每一面影壁上面都有非常精美的磚雕。這些磚雕圖案既有人物類如福祿壽三星高照、八仙祝壽、漁樵耕讀等,也有祥禽瑞獸類如蝙蝠代表福、鶴鹿同春、魚躍龍門等,題材非常豐富,雕工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十二面磚雕影壁:</i>十二面影壁為李家大院標志性景點之一。影壁在一般家庭院落都是一字形影壁,即使皇家宮殿院落大多也是一字影壁,而李家的這座十二面影壁卻是十分的罕見,放眼全國亦屬獨一無二的影璧。明清以后,隨著山西晉商的興起,推動了影壁等建筑藝術的發展,雄厚的財力可以讓磚雕匠師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更多的民間匠人加入到了這個行業,從而創造出大量的精美影壁,十二面影壁即為這其中的頂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 這座影壁從四個方向都可以看到三面影壁,分別雕刻著不同的圖案,寓意著八方來財、四面進寶。這樣的設計不僅展現了建筑師的巧妙構思,也為游客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賞體驗。↓</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后花園:</i>后花園又稱百泉湖,花園里一泓清水,一列垂柳,長廊水榭,湖光山色,與藍天白云組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景行樓:</i>因李家世代行善積德而得名。樓底部12米多深藏山中,與橫穿而過的不空洞形成立體交叉。上部三層純木仿古建筑,高達30米,為大院最高點,登上景行樓,可一覽李家大院全景。↓</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千獅園:</i>千獅園是李家大院一處獨特的景觀。石獅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自漢始,獅子被視為辟邪納福的瑞獸。因此,因李氏族人曾收藏各朝各代的各式石獅百余尊于此,故名千獅園。↓</p> <p class="ql-block"> 這里以石獅為主題,園內遍布著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石獅雕塑,有的威武雄壯,有的憨態可掬,有的慈祥溫和,有的俏皮可愛。↓</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崇寧殿戲臺:</i>戲臺設計獨特,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戲臺兩側設有影壁,左右相對,這種設計不僅美觀,而且富有傳統建筑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崇寧殿:</i>崇寧殿為李家大院中最高大的建筑,為近年新修的大廟,是祭拜關公的場所,李家曾在原址建有關公廟。 崇寧殿為傳統木結構,一層重檐,四面回廊歇山式建筑,面寬七間,縱深四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氣勢恢宏,高大挺拔。↓</p> <p class="ql-block"> 崇寧殿,因宋真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而得名。殿中塑有目前全國室內最大的關帝純銅像。↓</p> <p class="ql-block"> 位置崇寧殿西側的小門,出此門后就又回到大院的入口處廣善門,至此,李家大院全程就此結束。↓</p> <p class="ql-block"><i><u> 山西晉商大院建筑群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具有極大的藝術性與審美性。晉商大院建筑有巍峨的城墻、莊嚴的宮殿、秀美的園林,還有形形色色的宅院,這些宅院都有鮮活的生命與靈魂。其以建筑為載體傳達的文化之美豐富、深厚、多元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u></i></p> <h3>圖片:宋老頭</h3><h3>編輯:宋老頭</h3><h3>文字:宋老頭(部分景點介紹摘自網絡,謝謝網絡作者!)</h3> 謝謝您的瀏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全南县|
黑山县|
峨山|
灵丘县|
门源|
肇源县|
河池市|
新干县|
稻城县|
靖江市|
恩施市|
康定县|
泽库县|
察隅县|
徐水县|
通州市|
上高县|
淅川县|
商丘市|
长丰县|
封开县|
蓝山县|
巴东县|
枞阳县|
科尔|
游戏|
玉田县|
汽车|
阜城县|
墨脱县|
淅川县|
卓资县|
积石山|
宁远县|
介休市|
旺苍县|
义马市|
钦州市|
岱山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