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衡山河邊 作者 曠建和

知行知止

<p class="ql-block">  湘江發源于湖南省藍山縣紫良鄉野狗嶺,河源為瀟水,與來自廣西興安縣白石河相匯。瀟水流經道縣,雙牌縣,經永州市零陵區,與湘江西源相會,上段為瀟水,下段稱湘江。湘江依次流經祁東縣,常寧,衡南,衡陽市區,衡陽縣,衡山,衡東,下游到株洲,湘潭,長沙等地,一直北去,從湘陰縣流入洞庭湖,再流入長江,全程860多公里,是湖南的母親河。</p> <p class="ql-block">  湘江衡山段的衡山縣城就坐落在河邊。縣城最初建于唐朝景龍三年,也就是公元709年,它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了。衡山縣城坐落在在湘江流經衡山段的西段,而河的東岸,卻沒有繁華之地,只有一些自然村落。因為,離湘江邊西岸的縣城15公里處,矗立著中華五岳名山之一,南岳衡山。南岳衡山上風景優美,群山競秀,崖巖險峻,森林茂密,古柏勁松,奇花異草,蝶舞蜂飛。各種走獸隱于密林,無數飛禽翱翔藍天。溝壑縱橫,溪流淙淙,曲徑通幽。古廟,寺庵,書院林立,釋,道,儒各修。名人石刻,流傳于世。從古至今,四面八方來南岳衡山燒香拜佛求道的信徒,經商的商賈,來旅游的客人,文人騷客,來衡山修研釋,道,儒學之人等等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  湘江流至衡山縣境內時已成為一條寬有數百米的大河。上千年來,一直至民國初年,衡山境內既無公路,更無鐵路。連接外地比較大型的運輸,主要靠湘江的運輸,既有貨運,也有客運,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從上游的道縣,雙牌縣,零陵等地來的木材,竹材,藥材和其它貨物停在衡山碼頭,此地也是茶陵,攸縣,安仁等縣的物資的主要的集散地。也是上游的道縣起,一直到下游的湘潭,株洲,長沙的人流物流的主要通道。而且這里的自然條件非常的優越。所以衡山縣城關的碼頭運輸非常繁忙。在那時衡山城關城關南街,北街及沿岸有大大小小十五個碼頭,16個泊位。從唐,宋,明,清代一直到民國,大型的,較正規的碼頭有8個,其他的是簡易碼頭。最大的有:</p> <p class="ql-block">  一、管驛門碼頭。它位于當時稱交通街的河岸邊,是一個石板梯式碼頭。它是縣城的主要渡口。在宋,明,清時期,直碼頭直通衡山縣衙。碼頭兩邊都建有驛站,相當于官辦碼頭。主要供來往縣衙辦事人員居住,同時方便來往旅客住宿,所以稱之為管驛門碼頭。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開辦輪渡公司,此碼頭作為輪船渡口。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人流擴大,于1976年輪船渡口搬到觀湘門碼頭,原碼頭被廢棄。</p> <p class="ql-block">  二、同善堂碼頭。原名為岳家碼頭,清咸豐元年。公元1815年。由衡山縣善人曠學浩等人捐建。同善堂其位置在城關鎮南街原武裝部位置。在其右側下河處建了一個大型碼頭。有紅石板,階梯寬兩米多。碼頭上建有一棟近1000余平方米的大屋,名為同善堂,實為行善積德之處。每逢夏秋季節,同善堂會向窮人發放防暑中成藥,定期施粥,短期收留無家可歸之人。下面河里若溺死者,也會出資打撈并安葬。到了清朝末期,民國時期,同善堂改為了救濟院。解放后,同善堂解散,碼頭廢棄。</p> <p class="ql-block">  三、瓦行頭碼頭。直對著城關鎮東街下河處。碼頭的石板路直達縣城中心的十字街。在明,清,民國時期,此碼頭主要是鹽,煤為主要貨物的裝卸碼頭。在1958年改造為五一碼頭。</p> <p class="ql-block">  四、觀湘門碼頭。位于觀湘街下河處。此碼頭主要為糧油,布匹,棉花,百貨等物資的裝卸碼頭。因為是生活必需品,其規模較大,從業人員也多。高峰時,裝卸工人多達幾百人。1976年,由客運公司改建,作為輪渡客運碼頭。</p> <p class="ql-block">  五、綦家碼頭。位于原草席廠巷子的下河處,為石級梯式碼頭,主要為貨物裝卸碼頭。1975年碼頭下坡的石板被拆除作為建交通碼頭的材料,原碼頭被廢棄。</p> <p class="ql-block">  六、芳草渡碼頭。此碼頭建于宋代。清朝雍正5年,此地建白馬廟亭。所以又叫白馬渡碼頭。1958年,衡山建輪渡碼頭后,此碼頭被廢棄。不過“白馬名津”的石碑現在還存在。</p> <p class="ql-block">  七、范家碼頭。此碼頭位于城關鎮南街原塑料廠巷子下河處。此碼頭建于何年代不詳。1950年,此碼頭專供農民進城積肥和水上運輸物資之用。50年代末期。碼頭石板被拆除另作他用。殘留的碼頭的基地為附近居民下河洗滌之用。</p> <p class="ql-block">  八、八仙館碼頭。位于現縣實驗中學上側的100米左右的下河處。碼頭到河邊均為麻石板階梯路。碼頭也直達清涼寺(現衡山二中的位置)過去為搬運裝卸碼頭。在宋,明,清,民國時期到南岳進香的朝香客的客船,一般都停靠在此碼頭。在每年農歷8月的朝香高峰期,到此碼頭的客船數量有時的可達上百艘。朝香客上岸之后,一般都要到清涼寺敬香。那時,鞭炮聲震天,煙火沖天,人來人往。吵不熱鬧。后來清涼寺被毀之后,此碼頭也就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其余均為簡易的碼頭。因為貨物種類的劃分范圍各不相同,所以碼頭角色也不同。在水上運輸繁忙季節,從業人員多達幾百人,主要從事碼頭搬運裝卸工作。客運碼頭的人流量很大。衡山碼頭不但搞好了經濟,也擴大了人流和物流。沿江有這么多碼頭,這也充分說明了湘江衡山段的碼頭經濟的活力以及物流,人流聚集,流通的經濟繁榮景象。</p> <p class="ql-block">  自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起,修通了京粵鐵路線,鐵路在路過衡山時,在衡山東岸有一個火車站,離湘江河邊只有有五里路。所以衡山河西面這一片的人們想搭火車,必須要過河。所以在衡山縣城關鎮河邊重修改建了兩個碼頭,一個上游的客運碼頭,雖然沒有大型的汽輪船,但還是有較大型的風帆船,渡送旅客過河,或有客船直達下游的湘潭,長沙等地。不遠下游一個的貨運碼頭。所以圍繞在衡山碼頭,形成了一種碼頭生意圈。在衡山碼頭附近的堤岸上坐落了很多碼頭工人的簡陋的房子。碼頭工人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多數的碼頭貨運搬運工人。一種是少量的客運碼頭工人。那時車輛少,而數量多,大的貨物,以水運最為便宜,如木材,礦石,機械等等,要從船上把貨物搬到岸上需要大量的搬運工人。</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原有的碼頭都由政府接管。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對湘江沿岸的原有的碼頭進行了改建,避免了以前河邊的碼頭的那種混亂狀況,人們乘船出行和貨物裝卸更加規范和方便些。</p> <p class="ql-block">  1955年,由原來的管驛門碼頭改建為交通碼頭,此碼頭正對著東街的出口。隨著形勢的需要,進行了兩次擴建,并且建有大型的貨坪及倉庫。同時,建有電動絞車,汽車等機動車裝卸貨物路,車輛可以直通碼頭下面,直接與貨船對接,減少了大量的繁重的人力搬用。</p> <p class="ql-block">  1958年成立了衡山航運公司,以及汽輪客運公司。客船采用了汽輪渡船,極大地方便了旅客過河,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p><p class="ql-block"> 所以說新中國成立,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機械化的程度很不夠。很多碼頭工人主要還是靠肩挑背扛,完全靠力氣和人的吃飯。若家里有一輛板車,那可是全家吃飯的唯一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衡山河段堤岸年久失修,除開碼頭的堤岸好點外,其余的均是土堤,而且破濫不堪。沿著長長的堤岸的內外側還要居住著大量的人口。20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河邊堤內還建有很多中小型工廠,如草席廠,玻璃廠,堤內稍微遠一點的有汽配廠,在下游的河邊,有一個大型的化工廠,衡山縣氮肥廠,更下游一點的還有衡山縣水泥廠等等。那時的環保意識并不強,工廠的廢水和污水直接排放在湘江河里,尤其以氮肥廠的污水量最大。</p> <p class="ql-block">  在河邊的堤岸上,不規范地座落著很多陳舊低矮的民房。尤其靠城關南街,北街的這條堤岸上邊,內,外側都有這種房子。而這些。房子的主人大多就是碼頭工人。因為他們的房子離碼頭近,便于他們隨時可以找事做。他們房子下面的河水,往往污濁不堪。因為他們的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到河里。就是他們的吃的水和用的水,也是從河里擔上來。衛生條件很不好。</p> <p class="ql-block">  碼頭工人的生活是貧困的,有的靠一人之力,承擔起全家的生活負擔。他們從早到晚,忙的時候,有時候得正常的吃飯時間都沒有。只要有活干,只要貨船停靠在碼頭,即使是清晨就或是半夜,都要去干活,而且還害怕這活給別人搶去了。因為只要有活干,就有生活的經濟來源,再苦再累,也要咬著牙關挺過去。不管風吹雨打,不管烈日當頭曬。生活重擔的壓迫,碼頭工人的形象往往是枯黃的,或花白的頭發,古銅色的皮膚,憔悴或長滿皺紋的面孔,結實的肩膀但彎駝著背,青筋外露的胳膊和腿。肩挑背扛,扛著沉重的貨物從碼頭的石級上一級級地的往上扛,豆大的汗水,一滴滴地滴在石級上。有的拖著家里唯一值錢的掙錢工具——板車,從碼頭的底部,咬著牙拖著裝滿貨物的板車往上拉到堤岸。到了50年代的末期。國家在衡山河邊建了一個輪渡碼頭和一個貨運碼頭。貨運碼頭的長長斜坡一直延伸到了江里,便于碼頭的裝卸貨物。搬運工人把人力板車拉到貨船旁邊,碼頭上方有一個電絞盤,會把一個鐵勾勾住板車,然后開動絞盤,把板車連同貨物從下面的碼頭里,把把車拉上堤岸來。即使有絞盤,勾住了板車往上拉,人雖然輕松一些,但必須把握住車的重量和方向。即使板車上了碼頭,但要把貨物拖到倉庫,但在有上坡的路段,沒人幫忙,真的拖不動。因為搬運工的工作有時候是按件計酬,你做得多就得的多。所以,往往一輛小小的板車上裝的貨物就像一座小山。有時拖的貨物是易碎品,那得要格外小心。如果損壞,那你可有賠不起的責任。</p> <p class="ql-block">  碼頭工人最害怕的是刮風下雨,下雪天搬運貨物。這是因為貨物往往是要的急,不能耽擱太久的時間。因為這種天氣干活,人更累,最容易出事故。但事物也有反的一面,但在這種惡劣的天氣里,貨物搬運的工錢會更高一些。很多搬運工人寧愿吃苦受累也不愿意放掉這個掙錢的機會。搬運工人的家里一般都有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的重擔都在他的肩上,而且他們最擔心的是沒有活干。沒有活干,也就沒有經濟的來源。所以,再苦再累,他們也要頂著。</p> <p class="ql-block">  河邊的沿岸,還生活著不少的漁民,全家人的生活,就靠這條漁船。而漁船的大小,質量也是根據個人家庭的情況而定的。家庭經濟好點的,擁有的漁船會大一些,好一些。而有的家庭只有一條小小的扁舟。而這漁船有多種用途,有的客人急著過河,而公家的渡輪已經下班,只有坐小漁船過河。所以這種魚船也就成了臨時的渡輪。而這漁船也可以作貨船,有些私人老板租不起大船,只好租這種比較小的船裝貨,因為價格便宜點。閑暇時,漁民駕駛著漁船會在河邊河中撒網打魚,魚汛好的時候,一天可打得上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魚。所以漁民的經濟來源的方式是沒有固定的,都要靠自己去爭取。尤其到了天氣不好,江河里浪急風高,最怕出事故。氣候不好時,只好在家里干坐著,靠平時的一點點的積蓄過日子,或另外找點臨時工作以作家庭生活補貼。所以他們的生活往往是困苦的。</p> <p class="ql-block">  河邊最熱鬧的地方,還是輪渡客運碼頭。從早到晚,輪渡碼頭人流永遠川流不息。尤其到了20世紀的七,八,九十年代,輪渡上方的馬路上停放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中巴車,小四輪車,三輪車等。有各種形色匆忙坐車來趕渡船過河去搭火車的客人們。也有站在河邊吆喝著,拉從河對岸過來的的旅客上車的中巴車,三輪車的車老板,一邊熱情的吆喝和招呼著上岸的旅客,一邊同旅客談價拉客坐車。尤其小四輪和小三輪的車老板最會談價拉客。只要有五,六個人,他們就會開車送。而中巴車一般要等到十幾個人才可以開車,否則他們不劃算。所以輪渡碼頭總是那么的喧囂熱鬧。還有在輪渡碼頭上做小生意的小商販們,夏天賣冰棒和冷飲,有的買一些小飲食,如包子,饅頭,面包,烤紅薯等等,因為有的旅客走的匆忙,沒有帶吃的。</p> <p class="ql-block">  住在河邊的人們最擔心的是河里漲大水。每年都有幾次提心吊膽的時候,那就是端午前后的龍舟水和夏天的洪災。在端午前后,只要連續下了多天的雨,住在河邊的人們就開始擔心了。有的就早做準備,把家里稍微值錢一點和貴重一點的東西卻往高處搬,或寄存到高處的親戚家里。只要雨水期稍微長一些,上游的來水量大一些,那渾濁的洪水會把下面堤岸下方的房子都通通淹沒,有時洪水甚至可以漫過堤岸。堤岸旁的所有的房子,都被浸泡在洪水中,那些房子被淹沒的房主們只好投親靠友,暫住在別人家里。洪水滔滔,有時候會攜帶著上游沖下來的雜物,木材等順流而下。有的貨物會阻隔在碼頭角落里或岸邊,這時人們都會跑到河邊用長竿勾等打撈工具把被洪水沖下來的東西撈上來。</p> <p class="ql-block">  洪水來了,河面變寬。人們站在堤岸上望著呼嘯而去的渾濁的洪水,心里祈禱洪水早點散去。由于洪水來的緣故,碼頭不得不關閉。碼頭工人沒有事做,只好閑待在家里。而那些住房被浸泡在洪水中的人們,只好默默的望著被洪水浸泡的房屋,希望洪水早點過去。而河中的小島——觀湘洲,早已淹沒在滔滔的洪水,只露出島上的一點點樹梢和屋頂。觀湘洲面積不大,是一個只有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江中小島。由于島是一個由泥沙沖積型而形成的小島,小島的高度也不高,還沒有衡山河的堤岸高。所以大一點的洪水,就會把觀湘州全部淹沒,盡管有一個古老的的傳說,說觀湘洲島下有一只金蟾(一說是金烏龜),洪水一來,這金蟾就會把觀湘洲這個小島馱起來避免被洪水淹沒,其實哪有這么回事。觀湘洲是縣農業局,農科所的一個橘園基地,好像島上有幾戶季節性的管理人員,平時,他們在島上種菜,搞點小養殖,管理橘園,過得平凡,而有時是困苦的生活。一到洪水季節,他們就會提前撤離,搬到堤岸上去,待洪水過去之后,他們又會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p> <p class="ql-block">  洪水剛慢慢的退出,那些被洪水浸泡的房屋的主人們便迫不及待的趕了回來,一邊清掃屋里污濁的積水,修補被洪水侵泡而損壞的墻壁,把一些還沒有來得及搬出去的,被洪水浸泡過的粗重的家具搬到外面去晾干。并且陸續地把轉移出去的家具又搬回自己的屋里。不管怎么樣麻煩,不管生活怎么艱苦,日子還是要過下去。</p> <p class="ql-block">  江河有時會給人們帶來了災難,但是帶來的便利更多,很多人都是依靠著這湘江河水過日子,討生活。而那些生活在河邊的那些青少年兒童們,都有著與這湘江河水相融的快樂的日子。只要天氣稍微暖和,湘江河,就是他們天然的浴場和游泳池。而碼頭的泵船和和快延伸到河中的貨運碼頭平臺,就是這些青少年其中還包括一些成年人的天然的跳水臺。還有一個青少年最喜歡去游泳的好去處,那就是南街尾的城南完小旁邊的木材廠停靠在江邊的木排。從上游藍山縣,道縣,雙牌縣等地漂流下來的木排,竹排,大多都停靠在木材廠的旁邊的江邊。木排多的時候,在江邊形成了一大片水上樂園。人們在木排上搭上一些木板,可以在木排上行走。而木排的主人也就生活在木排上的簡易小木屋里,他們在木排上生火做飯,一直要等到他們的木排被木材廠收購才能離開。所以這是木排就成了江邊青少年們的最好游泳場所。會游泳的青少年可以從上游往下游,可以一直游到木排邊。還有的會游泳,水性好的人,甚至可以借助一塊木板或者一根圓木,有的甚至不要任何工具可以橫渡湘江。為了安全起見,有的小孩弄到一個舊汽車輪胎,把舊胎補好,充滿氣,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救生圈。每次去游泳,他都帶著它,顯得非常神氣,也引起其他小孩的忌妒和羨慕。很多男孩都是搬運工人家里的孩子,弄不到舊汽車輪胎,他們就把家里的舊板車胎,補好之后,充滿氣。用2至3個板車胎綁在一起,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救生圈。男孩子們有了這救生圈,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游到河中央。疲勞時,他們就可以趴在著這救生圈上,漂浮一陣,休息一會兒。</p> <p class="ql-block">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可能每年或每隔幾年都有人不幸溺死在湘江河里。所以一般家長的嚴禁自己的小孩去河邊游泳和玩耍。這怎么可能禁的住?為了怕被家長發現,有的幾歲甚至十來歲的小男孩都是光著身子在木排上跳水。有的甚至敢在木排下潛游,從這個木排的空隙下水,從另一個木排的空隙中鉆出來。不過這是相當危險的,如果一口氣憋不長,就會悶死在木排里面。等他們玩夠了,然后穿上衣服就回家,也不會讓自己的家長發現。</p> <p class="ql-block">  到了夏天的晚上,男人們和男孩子們晚上會經常在江邊木排上過夜,因為在河邊,江風習習,波濤蕩漾,這是乘涼過夜的涼爽的好地方。有的人在木排上架上竹床,有的人合伙背塊門板放倒木排上,有的人背張竹睡椅等等。男人的手拿蒲扇,天南地北的聊著天。男孩子們在旁邊打鬧,或靜靜的聽他們講的趣聞和故事。夏日河邊的晚上是那么的愜意,月光和滿天的星星,把河邊照得如同白晝一般,給江面的波濤泛起一片銀光。北斗星和幾顆大星星發出了璀璨的光芒,深邃的天空給人們帶來無盡的遐想,給遠處的群山,近處的堤岸,岸邊的楊柳披上一層朦朧的神秘感。河風吹拂,沒有什么蚊子,真是納涼的好地方。夜深了,人們談話也累了,疲乏了。木排就像一張大的搖床,隨著江水,慢慢地起伏,搖啊搖,人們枕著江濤聲,慢慢地入睡了。</p> <p class="ql-block">  在河邊撈魚和釣魚,也是這些小孩們的日常的生活樂趣。有的小孩買不起釣魚鉤,就自己做。他們用大頭針擰彎,并在針頭尖上方用剪刀剪個倒刺,系上尼龍線或者是白線,在魚鉤上掛上從泥土里挖來的蚯蚓作誘餌去釣魚。運氣好的時候也能釣上魚,但成功的幾率不會很大,因為他們不會用魚餌打窩,更不會看魚汛,純粹是為了好玩。如果真的釣上了幾條魚,這夠他們吹上好長一段時間的牛皮。有的小孩還會把家里大人用來打魚的漁網或魚撈拿來去河邊打魚撈魚,到底是孩子,他們是怎樣開心就怎樣玩。有時候他們玩得過了頭,被家長責罰和打罵,但過一陣子后又忘記了,又回到那種玩鬧的常態。</p> <p class="ql-block">  到了20世紀的90年代初,衡山縣決定建一條橫跨湘江的公路湘江大橋,建橋的資金來源方式是國家撥一點,縣里籌一點,并在全縣所有的事業單位職工中間集資一點。建橋工程于1992年開工,于1995年12月26日建橋正式通車。隨后,沿江的碼頭功能就弱化了。于1999年1月起,縣城沿湘江沿岸上從木材公司碼頭,下至清涼港出口,根據修建防洪河提的需要,只保留了航運公司的砂石廠,造船廠碼頭外,其余碼頭都因建設防洪堤岸而被廢除,從此不再有貨運碼頭和客運碼頭了,堤內的住房全部搬離,重新安置。21世紀初,衡山縣建成了上游從毛澤建烈士墓起,下至清涼港口,長達近5公里的永久性的防洪大堤和江邊風光帶,基本上結束了上千年衡山城關沿江岸每年遭受洪水浸泡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石市| 乌什县| 河池市| 长葛市| 唐山市| 崇州市| 长泰县| 正宁县| 吕梁市| 唐河县| 比如县| 丰台区| 宁国市| 淮阳县| 金川县| 汉阴县| 卢龙县| 寻甸| 凉城县| 泰和县| 锦州市| 大同县| 苏州市| 台南县| 怀柔区| 若尔盖县| 石屏县| 彭山县| 增城市| 靖安县| 衡水市| 托克逊县| 毕节市| 奉贤区| 玉田县| 兴安县| 文成县| 奎屯市| 武穴市| 太仆寺旗|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