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攝影:宣傳報道組 王劍 楊溫華 王小玲及 部分藝術團團員供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王小玲(文中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4日,紅原牦牛乳業為感恩回饋,組織了神仙池、若爾蓋大草原4日游。我們雪域藝術團大部分團員都踴躍參加了這次的旅行。</p> 愛國主義紅色教育篇 <p class="ql-block">出發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映秀。這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區域,是地震造成破壞最嚴重的受災地區之一。地震發生時這里的地表建筑幾乎被完全摧毀,無數生命在這場災難中消失。地震遺址通過保留當時的部分破壞場景,向世人展示了自然災害的巨大破壞力,同時也見證了人類在面對災難時的堅韌和勇敢。</p> <p class="ql-block">在地震后的重建過程中,汶川地震部分遺址被轉化為紀念館或紀念場所,它的存在見證了人類在災難面前的團結和力量。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祭奠者前來參觀和緬懷,以表達對遇難者的哀思和對生命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雪域藝術團的團員們來到這里,很多人都曾經不同程度地感受和經歷過那場災難,團里還有一些團員曾經參與過那場災難的援救,再次來到現場,心情難以平復,回想起那時的場景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大多數團員當年沒有來過現場,這里是漩口中學地震遺址,此刻站在遺址面前,看到那樣慘烈倒塌的廢墟,感到震驚和悲痛,當年地震映秀小學2/3的人員頃刻被埋,漩口中學1600多師生中43名學生、8名教師和2名家屬未能逃脫厄運……很多團員們都不禁為那些在這場災難中逝去的生命流下熱淚。</p> <p class="ql-block">藝術團團員們為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遇難者致哀。讓我們永遠銘記那些逝去的生命,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地震雖然給汶川人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和傷痛,但是人們展現出了無比的團結和勇氣,大家共同克服困難,重建了家園,今天的映秀更美好了!</p> <p class="ql-block">離開了地震遺址,第二站我們來到了松潘縣川主寺“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在川主寺鎮元寶山上,聳立著一尊紅軍戰士銅像,背靠雪山,面向草地。戰士雙手V 字形,象征勝利,一手持步槍,一手執花束。碑體高24米,亞金銅貼面,(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陽光照射在銅貼面上金光四射,尤為壯觀,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三角柱頂,象征三大主力紅軍。這是“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的”主碑。</p> <p class="ql-block">在主碑下方的一座大型紅色花崗石群雕也非常引人注目,這座雕塑刻畫了九組人物,分別為開路先鋒、勇往直前、團結北上、山間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禮、前赴后繼、回顧思考、英靈會聚,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是我國規模空前的現代藝術群雕。</p> <p class="ql-block">藝術團團員們紛紛在紅軍戰士主碑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內,有一個紅軍長征紀念館,館內綜合反映了紅一、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及紅二十五軍這四支長征隊伍的征戰歷程。</p> <p class="ql-block">雪域藝術團中有部分團員的父母是老紅軍,都曾經參加過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幾位團員也多次來到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來憑吊和瞻仰父輩曾經走過的地方。這一次和藝術團的團員們一起來到這里,和團隊一起回顧了八十多年前,英勇的紅軍戰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曲折戰勝重重艱難險阻,取得萬里長征的勝利,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歷史。而后,幾位紅軍后代一起含著熱淚在紀念碑前為自己的父輩和千千萬萬紅軍戰士莊重地獻上花束,并高聲呼喊“父親,我來看你們了!”(請欣賞視頻)</p> <p class="ql-block">雪域藝術團的團員們在“紅軍紀念碑碑園”前高聲歌唱《紅軍不怕遠征難》,這熱血而高亢的歌聲傳遍整個園區,穿過高山,越過草原,歌聲展示了我們這群紅色后代傳承父輩精神的滿腔熱忱和堅定決心。(請欣賞視頻)</p> <p class="ql-block">美景篇</p> <p class="ql-block">這一路,美景不斷,歡樂無盡。在疊溪海子,團員們合影留念,騎白牦牛拍美照。</p><p class="ql-block">原疊溪城是古代邊防重鎮,扼守川西平原通松潘及青海、甘肅交通要塞。民國時屬茂縣疊溪區,城內商賈云集頗為繁華。</p><p class="ql-block">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30秒,疊溪發生7.5級地震,疊溪城及附近21個羌寨全部覆滅,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個堰塞湖,傷亡近萬人,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中國疊溪大地震”。疊溪海子就是由于這次大地震而形成,最深處達98米 湖面面積350多萬平方米。湖面寬只有大約1公里,但長卻有10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兩處連接而成,形如腸狀。海子周圍青山環抱,湖岸翠草叢生,湖水碧波蕩漾,景色迷人。這是災難帶來的美景,卻是許多生命換來的,如今的當地人通過游客停留觀光形式,飼養白牦牛和游客照相,出售當地土特產等搞活經濟。但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地址景觀之一,卻還有許多古遺址古跡的保護還面臨許多問題,在這蠶陵山下還有許多與三星堆文明有著密切聯系的遙遠未知的文化之根未能發掘,也未能向游客充分展示疊溪地震遺址景觀的內涵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嫩恩桑措—神仙池,意為仙女沐浴的地方,地處九寨溝縣大靈鄉景內,海拔2200—3200米,景區內以翠湖、彩池、鈣化景觀為主,集九寨黃龍的美景。神仙池剛開發的時候我來過此地,當時的棧道是一些枯樹枝搭建,道路難走,景色原始,想看如此美景異常艱難。但如今景區整潔美麗,木制棧道寬敞平緩,順山漫步而上,可以看到諸多美景,</p> <p class="ql-block">現在這里有觀光車,把游客帶進景區。</p> <p class="ql-block">藝術團的團員們,在美麗的神仙池景區留下了美麗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神仙池景區,沿著木制棧道前行,身旁是郁郁蔥蔥的密林,翠綠的松柏和樺樹枝條間,不時有可愛的小松鼠穿過。團員在林間拍攝到可愛的小松鼠還不怕人,給它吃的,它抱著不肯松手,吃相好可愛。(請欣賞視頻)</p> <p class="ql-block">成片的山坡被黃色、乳白色鈣質所包裹,形成奇特的鈣化池和鈣化坡。一層層堆疊起來,如果有太陽的話,那鈣化堆上的水珠還會在陽光下星星點點的閃光,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在這青山綠水中,在這神仙住的美景中,我們這群有著軍人氣質的團員忍不住在這里高唱《我是一個兵》,高亢有力的歌聲在這群山中回蕩,為我們曾經身著綠軍裝,頭戴紅五星保家衛國獻青春而驕傲,祖國如此壯美多嬌,有我們的一份貢獻很自豪!(請欣賞視頻)</p> <p class="ql-block">藝術團的團員們,在這風景秀麗的美景中,愉快地享受了自備的午餐,臨走自覺的把垃圾收拾干凈,不讓污染帶給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鈣化池堆砌的層層水池,隨著山坡的高度形成梯田一樣,池中的水色發出獨特的“九寨藍”,這里被稱做“瑤池”。</p> <p class="ql-block">過了“瑤池”,再往上走,有一個海子叫“青龍海”,這個海子和九寨溝里的海子差不多,也像綠色的寶石,海子里也有許多倒在水里的古老松柏,在翠綠的海子里形態各異,給美麗的海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蓮花臺,鈣化池就像玉盞金蓮,那嫩玉的藍就像童話世界,世外仙境,美得耀眼,讓人挪不開腳步,就想從此不食人間煙火,守住她度過前年萬年。</p> <p class="ql-block">可惜時間原因,我們還沒有走完所有美景,據說上面還有美麗的仙女池,神蛙海,壯美的萬層灘和蓮花臺瀑布,希望有機會再次來神仙池慢慢欣賞。</p> <p class="ql-block">若爾蓋草原是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一個高原盆地,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間,也被稱為松潘高原。若爾蓋大草原是紅軍長征途中重要的歷史地點之一,紅軍在這里留下了深刻的足跡。特別是我們在紅四方面軍的父輩,因受張國燾指揮,還第二次過草地再次經過這里。當年的若爾蓋草原沼澤遍野,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出沒膝,深處沒頂,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在此行走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在草地行軍的艱苦與犧牲中,紅軍三過若爾蓋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艱苦、悲壯、輝煌的歷程,也是紅軍長征非戰斗減員及其嚴重的一段征程。</p><p class="ql-block">而如今的若爾蓋草原經過黨和政府在生態保護方面付出巨大努力,這6月的若爾蓋草原碧野千里、風景如畫,野花牧草隨風搖曳,成為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雪域藝術團的團員們來到鐮刀壩草原,這里已經為游客準備了許多項目,有騎馬拍照,騎牦牛拍照,還有旅拍服務,有草地摩托車,有成排的美麗帳篷,那更多的是美麗的大草原,敞開了它的懷抱,任你在它的胸膛上恣意馳騁。團員們各取所需,開心快樂地在草原撒歡,在草原的各個角落留下自己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雪域藝術團在草原上跳起了歡樂的鍋莊,這群50后60后還有個別40后,就在父輩走過的海拔3500米高原草地上,秉承父輩們的堅毅,完成了3分16秒的舞曲,之前還有高反的團員跳完鍋莊居然身體正常了,堪為奇跡。(請欣賞視頻)</p> <p class="ql-block">在川主寺九紅草原附近的棟邶藏家,體驗了當地藏家的特色飲食,牛肉湯鍋,這吃的我們倒沒有覺得多好吃,因為很多人不太適應,但是那藏族人的彪悍豪爽我們卻是感受深刻,因為這彪悍豪爽是位藏族阿姐。</p> <p class="ql-block">請和我一起來感受這位藏族阿姐的風采。(請欣賞視頻)</p> <p class="ql-block">藝術團的團員們也積極配合藏裝阿佳,跟著她開心的笑啊跳啊,忘記了所有的煩惱。</p> <p class="ql-block">全體團員和藏家歌手歡樂地歌唱。(請欣賞視頻)</p> <p class="ql-block">飯后和藏族姑娘和小伙跳起了歡樂的鍋莊舞,藏家人也很體貼,知道大家會有高反,因此舞步簡單級了,腳下只是慢步走,手上卻是很簡單的動作而已,避免了劇烈運動引起高反,大家伙也跳得挺開心。</p> <p class="ql-block">從藏家出來,我們前往九寨溝,今晚住九寨溝,還要去九寨溝看一場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出《藏謎》。</p> <p class="ql-block">演出就在九寨溝內的九寨溝藏謎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藏謎》是中國首部全景式展現藏民族文化的歌舞樂詩篇。全劇講述的是一位藏族老阿媽從家鄉九寨溝出發,一路朝拜去拉薩的故事。以老阿媽經過不同藏族地區的經歷為線索,以藏族不同地區的歌、舞、樂為載體,情景式地展現了藏族各地區的日常生活,歌舞文化,民俗活動,宗教儀式和傳統節日等。整臺節目中涉及到的舞臺表演都由原生態的元素構成。音樂、舞蹈、樂器、道具大多來源于民間的收集和整理。</p><p class="ql-block">這臺晚會的藝術總監、總編導是楊麗萍;總制作、出品人是容中爾甲。出品單位就是九寨溝藏謎大劇院。</p><p class="ql-block">這樣一臺晚會讓我們雪域藝術團的團員們感受很深,因為藏文化也在我們心中有著一定的地位,因為我們有很多團員的父輩們就是老西藏,解放了新中國就去解放西藏,在西藏一呆就是幾十年,我們作為他們的后代也去了西藏戍邊衛國,真的是獻了青春獻子孫,所以我們的團員已經把藏文化深刻在記憶中,對這臺晚會也是感到十分親切和熟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請欣賞《藏謎》片段視頻</p> <p class="ql-block">晚會結束后,團員們也舍不得馬上離開舞臺,而是和這些優秀的藏族演員和這個充滿神秘的大舞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這是松潘紅色藏寨的一戶村民,我們到她家參觀,這位藏族姑娘為我們介紹了她家這些年生活的變化,讓我們品嘗了香甜的青稞,還講述了當年有紅軍過草地時因為受傷留在當地,后來成為這個村寨居民的故事,所以這個寨子就被稱作紅色藏寨。</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我們來到了茂縣“中國古羌城”。</p><p class="ql-block">羌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們的人文始祖出生于此,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了世代相傳的英雄。</p><p class="ql-block">羌寨逐山勢而建,高聳入云,因此又稱“云朵上的民族”。甲骨文中的“羌字”形象頭戴羊角頭飾的人,代表以羊為圖騰,所以在這個古寨可以隨處見到關于羊的圖騰和“羌”的甲骨文,由于古羌城位于茂縣的鳳儀鎮,路燈和墻壁上也常見到關于“鳳”的甲骨文、圖案等。</p><p class="ql-block"> 在2008年汶川地震,這里損毀嚴重為恢復古城原貌,保留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古羌族文化,國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重建。所以我們在這個古羌城里感受到羌族原有的建筑風貌和民風民俗。</p> <p class="ql-block">早上九點,古羌城開城儀式隆重舉行,濃郁的民族風情,古老的民族儀式震撼人們的心靈。</p> <p class="ql-block">請欣賞《古羌城開城儀式》視頻</p><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于網絡)</p> <p class="ql-block">團員們在古羌城里領略著羌族人民的民俗風情。</p> <p class="ql-block">這次出行團領導做了充分詳盡和周密的安排,出行的領隊,后勤安全保障,宣傳報道都安排了專人負責,途中有人高反,團員互助友愛,噓寒問暖;還有團員主動打掃車上衛生,為駕駛員分擔辛苦;攝影師們為大家拍攝不辭辛苦,包括團員的家屬也盡心盡責地為大家服務,充分體現了我們團隊的協作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即將回到成都的最后一站茂縣古羌城下,全團合影,為這次快樂的阿壩之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康保县|
柳河县|
久治县|
三门县|
云南省|
曲麻莱县|
纳雍县|
米泉市|
孟村|
逊克县|
全南县|
平江县|
怀宁县|
卢湾区|
霍邱县|
农安县|
临泉县|
凭祥市|
吉隆县|
大兴区|
景德镇市|
永康市|
宁化县|
山东省|
沛县|
龙泉市|
昔阳县|
定兴县|
颍上县|
莫力|
兴山县|
青浦区|
邮箱|
呼图壁县|
平塘县|
抚远县|
台中市|
天峨县|
库尔勒市|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