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清泉</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47088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題記:</p><p class="ql-block"> 老巷子一一歷史掌故在這里封存,風土民俗在這里衍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肥是一座有著2000年歷史的古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因此合肥擁有眾多具有歷史韻味的老街巷。老城區比較有名的巷子有操兵巷、撮造山巷、飛騎橋巷、五圣樓巷(李府巷)、四古巷、仁愛巷、義倉巷、姑娘巷等。歷史掌故在這里封存,風土民俗在這里衍生。這些巷子的前世今生的發展變化,是合肥這座千年歷史文化古城的縮影。</p><p class="ql-block"> 看到《合肥同城》民俗風征文活動的告示后,深切感到這是一項從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能夠從一個側面以小見大的了解合肥、宣傳合肥的好形式。作為一個在合肥工作和生活了40多年的“老合肥”,理應積極參加。老巷子不僅見證了合肥的歷史變遷,而且每一個都有著其獨特的故事和背景,能夠很好的反映城市的風土民俗。于是,近日筆者在查閱一些歷史資料的同時,又前往操兵巷等8條老巷子進行了實地探訪。從歷史資料中了解到了它們的歷史掌故(前世),從現在的所見所聞中看到的是它們的變遷(今生),在傳承和發展中感受著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底蘊。</p><p class="ql-block"> 現將其中幾條有名的老巷子以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加以簡要介紹,與美友們共享。</p> <p class="ql-block"> 合肥被稱為“三國故里”,那么與三國有關的地點就不會少,在老城區漫步,可能不經意間,你就會踏入一條歷經千年的小巷。這不,在宿州路就有兩處,一處是位于阜陽路和宿州路之間東西長約200多米的操兵巷。其名稱來源于三國時期。當時,合肥被曹操占據,張遼駐守于此。東吳孫權為爭奪合肥與張遼進行了多次戰役,均告失敗。相傳,曹操駐軍合肥城中時,軍士常在此小巷演練武藝,久而久之,這條無名小巷便有了“操兵巷”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巷口有些嘈雜紊亂一一</p> <p class="ql-block"> 但是巷內倒是幽靜,頗有些文化韻味。巷子一側的圍墻上幾十幅文字和畫作,形象且生動地介紹了這條巷子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巷子里曾建有一所“操兵巷小學”,現在還保留有“合肥百花中學”和“合肥老年大學百花校區”,朗朗讀書聲取代了千多年前的震耳操練聲。</p> <p class="ql-block"> 在宿州路上還有一處與三國有關的巷子一一撮造山巷。該巷位于淮河路步行街北側,西起宿州路,東至北含山路,歷史底蘊深厚,可追溯到三國時期。</p> <p class="ql-block">撮土斛兵曹操計,</p><p class="ql-block">造壘搬磚魏軍移。</p><p class="ql-block">山高御敵劉馥帳,</p><p class="ql-block">巷深問道江淮奇。</p><p class="ql-block"> 巷子墻上的這四句詩詞,介紹了撮造山巷的形成典故。</p><p class="ql-block"> 相傳,漢朝末年曹操手下大將張遼與東吳孫權在合肥多次交兵,部署揚州刺史劉馥在合肥擴軍備戰。劉馥讓士卒用簸箕撮土,挖成一個巨大的斛兵塘(合肥工業大學校園內),用來計量招兵買馬的數量。大量的土方等轉移到此處,漸漸形成了一座山。人們便把這里叫做曹操山。后來時代更替,這里改名為撮造山,依舊保留著曹操山諧音。久而久之,附近有了人居住,就形了如今的撮造山巷。</p> <p class="ql-block"> 秉持“讓每一棟建筑可閱讀,每一條街巷可流連,每一份鄉愁可寄托,每一個典故可追溯”的老城保護更新理念,廬陽區政府對這撮造山巷進行了改造提升。</p> <p class="ql-block"> 從一條頗負史韻的千年老巷,到精心改造后的國潮新街,曾經由筒子樓、沿街店鋪和陳磚舊瓦組成的小巷,如今換了新顏、變了天地,讓年輕人也有了走進歷史氣息的興致。</p> <p class="ql-block"> 在繁華的淮河路步行街也有一條與三國有關的老巷子一一飛騎橋巷。其名稱來源于三國時期的逍遙津大戰。這條巷子南起立志巷,北至壽春路,與三國時期的飛騎橋有關。東吳孫權與魏將張遼在逍遙津大戰,孫權被張遼追襲,情急之下,坐騎騰空越過逍遙水上的斷橋而脫險。古人曾賦有“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 這座孫權坐騎飛越斷橋的雕像,是近兩年步行街東段改造時才立的。既使得巷名更具體形象,又為游人增添了一處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合肥出過不少歷史名人,如包拯、劉銘傳、李鴻章、楊振寧等。在合肥老城區就有兩條老巷子與這些名人有關。一條是位于淮河路步行街李鴻章故居旁的李府巷,現已改名為五圣樓巷(因從前巷子與淮河路交口處有一座磚砌木制小樓,上面供奉著五尊佛像,故名)。</p> <p class="ql-block"> 在李府旁的李府巷大概是最不顯眼的巷子了。或許是因為一旁的李府大門過于氣派,另一旁的現代商鋪過于熱鬧,倒讓這特色小巷失了些引人注目的光彩。不過,走進李府巷,卻能發現這是步行街上最留有原始特色的小巷了。一進巷子,左側是三層仿古建筑,“德成當”的擬古場景十分生動:提著錢袋前來贖回典當物的男子站在當鋪門前,當鋪里的賬房先生坐在窗口,撥弄著桌上的算盤。在立雕和浮雕的演繹下,李府旁的往日繁榮得以再現。據史料記載,李鴻章家族一共在合肥開了3家當鋪,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德成當”。</p> <p class="ql-block"> 一層除了巷口的德成當外,還有一些特色小吃商鋪支撐著這條有些冷清的老巷子。</p> <p class="ql-block"> 另一條與名人有關的巷子就是四古巷一一因有四座古墓而得名,因有楊振寧舊居而出名。</p><p class="ql-block"> 四古巷北起安慶路,南止長江路,這條不足200米長的不起眼的小巷子,卻有著兩百年多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據傳,四古巷是因曾經有四座古墓而得名。在《嘉慶合肥縣志》中就有所記載,四古巷這個名字至今已經沿用了兩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 這里還誕生過一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一一楊振寧。查閱史料得知,楊家曾有一個大宅就坐落在四古巷,宅子共七進,每進三間。1922年,楊振寧就出生在這座大宅內,楊振寧在這里度過了人生的前六年,后來他又進京求學,直到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爆發才重返故里。隨后進入合肥大書院的廬州中學就讀。日軍的轟炸又迫使廬州中學遷至三河鎮,于是楊振寧一家也遷至三河鎮。再后來他又到西南聯大就讀,直至出國留學,獲諾貝爾物理獎。</p> <p class="ql-block"> 1923年,10個月大的楊振寧與父母合影,攝于四古巷舊居外。</p> <p class="ql-block"> 四古巷走出的科學巨匠。</p> <p class="ql-block"> 這首詩《歸根》是楊振寧在2003年11月創作的,當時他即將把家從紐約搬到北京清華大學。這首詩不僅體現了他對祖國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他對學術和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詩中的“學子凌云志,我當指路松”表達了楊振寧致力于培養中國杰出人才的使命感,以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年輕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指明方向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 還有些老巷子因民間傳說而保留至今。比如仁愛巷一一又名王箍桶巷,位于商之都總店對面,東起紅星路,西接徽州大道。相傳巷內王姓箍桶匠手藝精湛,慕名學藝的人特別多,后來這里居住了許多箍桶匠,得名王箍桶巷。解放后改名仁愛巷。</p> <p class="ql-block"> 義倉巷,西起宿州路,南至壽青路,全長約400米。傳說這里曾經有一個大戶人家的糧倉,后來官府在災年借來為百姓發放救濟糧,老百姓為感謝這座糧倉幫他們渡過難關,遂稱這條巷子為義倉巷。</p> <p class="ql-block"> 義倉巷的歷史文化較為濃厚,原巷內有許多糧倉,見證著合肥歷史的變遷。它的地理位置不僅體現了合肥的城市風貌,也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 從義倉巷街道的整潔程度,可以體現出義倉社區居委會的管理服務工作,還是做的比較到位的。</p> <p class="ql-block"> 在地處南一環周谷堆鬧市區旁有一個巷子的名字特別有意思一一姑娘巷。</p><p class="ql-block"> 這條巷子雖然只有七十來年歷史,但是它的由來卻既有意義又很有趣。姑娘巷的由來與新河埂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關。 在上世紀50年代,新河埂村還是合肥市的郊區,村民們主要以種田種菜為生。隨著城市的發展,特別是1954年合肥市人民政府號召清淤、拓寬南淝河河道后,村民們退居到南淝河新筑的河埂下,形成了新河埂村。隨著城市化的推進,新河埂村逐漸被城市包圍,成了城中村,生活條件改善,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村里的姑娘們大多不愿意遠嫁他鄉,因此大多數女婿選擇倒插門來到新河埂村生活。久而久之,通往大路的小巷道便被稱為“姑娘巷”,這個名字既反映了當地的文化特色,也體現了當地社會風俗的變化。姑娘巷的正式命名是在上世紀90年代,由市地名委員會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正式確定的。</p> <p class="ql-block"> 現在這條巷子兩旁全是商鋪,一派紅火的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 看來這家“姑娘蔬菜店”還沒有忘記這條巷子的歷史傳承。</p> <p class="ql-block"> 出了巷子口就是南一環,車水馬龍,繁華熱鬧。還設有姑娘巷公交站。巷子里的老一輩居民他們當年肯定想不到,幾十年后姑娘巷及周邊會發展的這么快,昔日的郊區如今已經成了鬧市區。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合肥這座千年古城,解放以來特別是近20年來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p> <p class="ql-block"> 姑娘巷是合肥印記,所有老巷子都是合肥印記一一印記著合肥的歷史掌故,印記著合肥的風土民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宁武县|
万源市|
田阳县|
延安市|
永德县|
淮安市|
天津市|
洪湖市|
岳普湖县|
宜川县|
都昌县|
璧山县|
阿城市|
胶南市|
呈贡县|
黎城县|
来安县|
平南县|
阜城县|
东台市|
赤峰市|
绥棱县|
三台县|
皮山县|
寻甸|
怀仁县|
和田市|
绥阳县|
富民县|
鄢陵县|
项城市|
莱西市|
长治县|
洪雅县|
九江县|
阜阳市|
昭苏县|
洛扎县|
扶绥县|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