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7月2日。哈爾濱聯誼會笫九組,組織大家參觀哈爾濱博務館。這是一次有意義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博物館的牌匾凝聚著歲月的蒼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2019年開始,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老市委辦公區進行改造,把這里建成了一個大型的綜合性博物館集群,向哈爾濱市民和游客免費開放,成為珍藏城市記憶、延續城市文脈、展現城市文明成果的新平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目前哈爾濱市博物館群共有13個展館對外免費開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讓大家更親切的了家鄉前世今生,讓過往的游客對哈爾濱有更深入的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濱江設治,百載滄桑;這是一座多元的城市,華洋雜處,歐陸風情;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不屈抗爭,浴火重生;這是一座奮進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就是矗立在松花江流域上的城市,滾滾滔滔的松花江水,映照著一代代勤勞、勇敢、智慧的哈爾濱人文明之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座城市,一部歷史。哈爾濱城市歷史展館記述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整個發展歷程,從捕魚貢鮮的邊陲小鎮到繼往開來的東北亞中心城市,揭開了這座城市塵封的記憶與音容,讓您觸摸雕刻在時光里的滄桑印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東鐵路的風云、馬列主義傳播的星火、抗日戰爭的烽煙、解放戰爭的波瀾壯闊、一五計劃的建設浪潮,宛如長長的歷史畫卷鋪陳開來,渲染出哈爾濱獨一無二的城市魅力。這里有旖旎的景色、秀美的風光、迷人的夏日、奇妙的冬天。這里是冰城夏都、音樂之城、歷史文化名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沐浴著新世紀的晨曦,哈爾濱打開每一扇窗口,迎接四海賓朋,等待您的閱讀、了解與欣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青的講解員,委婉的聲音,把哈爾濱城市的歷史尾尾講說。</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哈爾濱文化歷史的起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源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1114年,不滿于契丹人橫征暴斂的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在松花江邊的出河店大勝遼兵,曠世大捷,肇基王績。公元1115年,阿骨打定都于松花江支流的阿什河畔上京會寧府,國號為大金,建元收國。金王朝很快滅掉遼 (公元1125年)和北宋(公元1127年),飲馬江淮與南宋對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會寧府皇城依照北宋都城汴京而建,由南城、北城、皇城三部分組成,城垣版筑,由護城河環衛,是當時金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哈爾濱地區作為京畿重地掩映在金源文化的輝煌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完顏部首領 一一阿骨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的騎馬的全身塑像仍在阿城市《金上京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期移民 京旗移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19世紀末,哈爾濱地區已有幾十個大小村屯,有磨坊、油坊和酒坊等手工作坊。1898年,在今香坊地區的田家燒鍋作坊周圍有200多戶人家的村莊。在今道外一帶,有傅家店、崗家店、四家子等多個半農半漁的村屯和渡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屯形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末,山東、山西、河北等地農民迫于生計,不顧朝廷禁令,進入東北謀生。19世紀下半葉,在哈爾濱地區陸續形成了數個村屯,頗具代表性的有:承領“官網”打漁謀生的山西太谷王姓人家,開辦永興德燒鍋的山東黃縣田姓人家,開辦線香作坊的河北樂亭李姓人家,開辦車店、客店、酒店的山東德平傅姓人家。“田家燒鍋”“香坊”“傅家店”就這樣延存后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行政歸屬</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順治年間,哈爾濱松花江南岸地區為寧古塔副都統屬地。1744年,該地區為拉林副都統屬下阿勒楚喀協領管轄。1756年,吉林將軍增設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該地區屬阿勒楚喀副都統管轄。1879年,哈爾濱松花江北岸地區為黑龍江將軍屬下呼蘭副都統管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鐵路建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97年8月28日,中東鐵路開工儀式在中俄邊界三岔口(東寧境內)舉行。1898年6月9日,中東鐵路工程局由符拉迪沃斯托克遷至哈爾濱,并以此為中心分成東、西、南三線六處相向施工,中東鐵路開始全面建設。1903年7月,中東鐵路全線通車營運。哈爾濱是干線和支線相交的中心,是中東鐵路的樞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東鐵路開工典禮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是中東鐵路的開啟,打開了哈爾濱與外界的大門。迎來了工業的飛速發展價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東鐵路橋的原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百年之后,中東鐵路退疫了。變成了露天博物館,在夕陽下仍屹立在松花江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五華章 “一五”計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3年,國家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哈爾濱市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這期間,不僅集中力量完成了蘇聯援建的13個重點工程項目,初步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導、以機電工業為主干的新的產業結構,而且還建成了哈爾濱成套設備生產基地、多品種工具生產基地、飛機制造基地、焊接檢測中心、電機檢測中心、工具檢測中心,新建、擴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農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土木建筑研究所、工具研究所、焊接研究所、大電機研究所、化工研究所、農業科學研究所、林業科學研究所,整體技術裝備和生產開發能力登上了新臺階,哈爾濱從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的消費城市轉變為以機械工業和國防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些項目是共和國長子,為全國建設作出巨大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支援抗美援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0年抗美援朝期間,市委積極響應中共松江省委《關于擴兵工作的指示》精神,完成擴兵1.3萬人的任務。哈爾濱廣大人民群眾自愿組成了白求恩醫療隊、南丁格爾救護隊和汽車隊、擔架隊、民工隊、戰勤服務隊,奔赴前線。工人群眾夜以繼日地生產、加工前線急需物資。為解決前線戰士吃飯問題,共生產了300多萬斤炒面。全市成立了25個臨時軍服加工廠,超常規地完成單車服35.1萬件、棉軍服10.6萬件、棉大衣2.6萬件、棉被37萬床的生產任務。各界人士踴躍捐款434億元(第一版人民幣),可購買戰斗機29架,其中工商界貢獻最大,捐款315.7億元(第一版人民幣),可購買戰斗機21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是抗美援朝堅實的大后方,提供了武器,糧食,醫療。生話軍需品和經濟供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堪稱建筑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東鐵路通車后,許多外僑建筑師涌入哈爾濱,他們將各自國家的建筑文化也帶入進來。至哈爾濱解放前,外僑在哈、哈爾濱建造了上千座</span><b style="font-size:22px;">歐式、俄式、日式建筑,匯集了古典主義、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新藝術運動等多種風格,使</b><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成為中西合璧的建筑藝術城,逐步形成了異彩紛呈的建筑特色,堪稱“建筑博物館”。當年,作為主體的西方建筑文化是通過俄羅斯和日本的建筑師傳入的。因此,哈爾濱的建筑文化既與西方原產地保持同步,又與其保持了一定的差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在哈爾濱的建筑里夾雜了多種文化的混血因素。這種氣質一直貫穿整個哈爾濱的城市建筑風格里,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體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6年11月2日哈爾濱特別自治卅在此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0年12月8日圣尼古拉教堂在秦家崗(今南崗區)落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是教堂之城,包容很多教派,這些教堂都有百年歷史,經歷了歲月滄桑,如今仍保存在哈爾濱主要城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崗區舊時的街道,及消失的有軌電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已消失的尼古拉教堂。八面體全木卯結構,無一顆釘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尼古拉教堂的側面,更顯其壯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時人們都叫它嗽叭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現如今的的這座建筑就是尼古拉教堂的原址。在我小時候,每天上學都要經過也見正了教堂的高雅。如今只能看圖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現在的黑龍江日報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霽虹橋原始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舊時老街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火車舊時的原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4年建成的極樂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始建于1906年烏克蘭天主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靼韃清真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斯坦尼斯拉夫天主教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16年建造的尼埃拉依教堂,是德國人建造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圣伊誰爾天主教堂。現在在哈爾浜北站附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過去的極樂寺,現在是哈爾濱佛學院校址。</span></p> <p class="ql-block">現在修復的哈爾濱攵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于1930年阿列克謝耶夫教堂。也就是哈爾濱人口中的革新街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始建于1908年在如今的呼蘭市的一座教堂。也與巴黎圣母院撞臉的天主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國的東北部,有一座充滿歷史韻味和異國情調的建筑,它就是哈爾濱的圣索菲亞教堂。這座拜占庭式建筑不僅是哈爾濱的標志性景點,更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見證。它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吸引了無數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網紅打圣索菲亞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中國成立后,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迅速完成了從舊的社會經濟結構到全新的發展模式的轉換,實現了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跨越,南廠北遷、蘇聯援建,使哈爾濱市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哈爾濱人民用雙手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恢弘的時代華章。</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怀化市|
枣庄市|
达日县|
巴楚县|
富源县|
太和县|
张掖市|
东港市|
长顺县|
霍林郭勒市|
上林县|
巍山|
浠水县|
思茅市|
商都县|
信丰县|
慈利县|
石棉县|
华宁县|
全州县|
荆州市|
罗平县|
北流市|
仪陇县|
禄丰县|
都兰县|
天峨县|
武宁县|
建阳市|
涟水县|
克什克腾旗|
宁夏|
图们市|
塔城市|
子洲县|
阿荣旗|
芜湖市|
武乡县|
巩留县|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