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國的版圖很大,中國的地名很多,我第一次知道榆林這個地名,是從我幾十年前教過的一篇說明文《向沙漠進軍》中而知道的。《向沙漠進軍》一文是著名氣象學家、著名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所寫,他在文中是這樣描述、說明陜西榆林地區沙漠成因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國陜西榆林地區,雨量還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是個天然草原區,沒有多少風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間,陜西和山西北部許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關外去開墾。當時的政府根本不關心農業生產事業,生產技術又不高,墾荒伐木,致使原來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曬風吹,塵沙就到處飛揚。由于長城外的風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襲擊,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區關外30公里都變成沙漠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讀了這段文字,你是否想像出了漫天黃沙的榆林城?你是否可以用這些形容詞來形容榆林城?荒涼、貧窮、落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后,我國一直在向沙漠進軍,直至今日,這項防沙、治沙的偉大工程仍在做。處在毛烏素沙漠邊緣的榆林地區現在的景況又如何?沒想到今年的晉陜旅游帶我走進了榆林市,我心里真高興,我就想看一看今日的榆林有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上出租車我們去逛榆林老街,與司機聊上了這里治沙的情況,她告訴我們,現在車子行馳的這片地方原先就是沙漠,現在已修了平直的馬路,建了林立的高樓,我們耳聞目睹很是驚嘆!她還告訴我們榆林市前不久己上升為二線城市了,我們聽了沒有反駁她,因為她太為自己的家鄉自豪了。行馳的路上,在主干道我們看到了灑水車在灑水,道路兩旁的白桿子在不斷的向外噴水霧,道路干凈整潔,高樓鱗次櫛比。這個城市很有錢,它是靠石油和天然氣發展起來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逛了老城后,我們再打的回來,我弟弟又和另一司機聊上了毛烏素沙漠,他更正我們的說法,他說毛烏素現在不應該叫它沙漠了,它有草,有樹,有濕地……我們聽后大有滄海桑田的慨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啰哩啰嗦說了這些,我更想用圖片展現榆林地區的蓬勃生機,下面就看看我拍的幾張照片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榆林老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街古色古香,一條筆直、寬闊的石板路,街兩旁錯落有致的平房,商鋪林立,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座花彩的牌樓騎在街中,它們是明清建筑,我們去時有幾座正在維修,據說這些建筑就構成了“六樓騎街”的風格特色。漫步老街上,沒有汽車的穿行,沒有刺耳的喇叭聲,你能盡情地感受到濃厚的老城風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街串巷,我還看到一座很有特點的小學一一榆林市第一小學。它的特點是有個像廟宇一樣的門樓,兩旁還有一幅對聯“教以承德,學以知道”,我覺得蠻有意思,蠻有歷史,于是拍下了它。回來查百度,果然有歷史,追史溯源,能追到明弘治八年(1495)所建的榆陽書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酒店房間眺望遠處的居民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榆林紅石峽距離榆林市區僅5公里。紅石峽谷長約350米,峽谷東崖高約11.5米,西崖高13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峽內榆溪河水穿峽而過直達城西。來這里游覽主要欣賞它的摩崖石刻和宋元的石窟藝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窟內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崖壁上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澈的榆溪河,兩岸綠樹郁郁蔥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萬里長城第一臺一一鎮北臺,也是榆林市的景點,站在哨臺的最高點向遠處眺望,你能看到治沙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片片綠色透發著榆林的生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营山县|
清水河县|
高邑县|
怀集县|
贺州市|
双柏县|
通城县|
竹北市|
潞西市|
陈巴尔虎旗|
柯坪县|
乌鲁木齐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万年县|
新余市|
佛坪县|
晋州市|
镇宁|
家居|
博湖县|
福海县|
马龙县|
新晃|
兰州市|
黔西县|
清新县|
浮梁县|
黑河市|
凤阳县|
象州县|
林西县|
运城市|
兰州市|
尖扎县|
邻水|
齐齐哈尔市|
南平市|
凉城县|
乌海市|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