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大都市,在每個國人的心中自然都有著特殊的地位。第一次到北京是96年的夏天,那是女兒臨上小學前和家人的一次旅行,至今已近30年的時間。2008年8月,女兒出國求學,我和夫人一起到首都機場為她送行,其間恰逢北京奧運會召開,來去匆匆,未在京城逗留。其后我和夫人也各自來北京或開會、或培訓、或出差,次數雖然不少,但幾乎都沒好好游玩過,更沒有同行過。前不久,和夫人偶爾聊起北京時萌生了一起再到京城好好走一走的想法,夫人倒也爽快,于是便有了這次說走就走的北京之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1】6月27日·星期四·雨轉晴</p> <p class="ql-block">上午11:00,專車從無錫家中出發,前往蘇南碩放機場。此時車窗外細雨綿綿,正是江南的梅雨季節,我是喜歡雨的,尤其喜歡江南的雨,夫人是學文學的,自然更懂得雨的浪漫。在雨中出行雖有些不便,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彼此出游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中午1:45,飛機準時滑向跑道瞬時間便沖向了天空。因機場管制,起飛時關閉了飛機的舷窗,待飛到高空打開舷窗時,飛機已經穿過了厚厚的云層,陽光毫不吝嗇的灑滿了機艙,并一路陪伴到京城。</p> <p class="ql-block">下午3:30飛機在北京大興機場降落,4:00乘專車前往酒店,5:00到達并下榻北京貴賓樓飯店。</p> <p class="ql-block">貴賓樓飯店位于北京市中心東長安街,東側緊鄰北京飯店,西邊與故宮、天安門隔窗相望,在飯店頂樓平臺可俯瞰紫禁城的全貌,常被游客譽為“皇城內的酒店”。我們的房間正好位于酒店的西側,推開房門便被眼前夕陽下若隱若現的紫禁城光影震撼到了。</p> <p class="ql-block">北京貴賓樓飯店由北京首旅集團與香港霍英東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建造,于1990年9月對外開業,2021年5月飯店歷時三年大修后重新開張營業。酒店整體設計將中西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相融合,大樓的內部裝飾典雅舒適,陳設布局別致,處處充滿了中國文化元素,彰顯出中國情調,給剛入住的我們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稍作整理,我們便出門溜達至王府井大街閑逛。在王府井百貨大樓6樓用好晚餐,沿著長安街往西走,本想到天安門廣場散散步,卻因為沒有提前預約而止步,略帶遺憾地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2】6月28日·星期五·晴</p> <p class="ql-block">到京城第一天的行程是游故宮。雖然我們趕在了暑期之前,但參觀故宮的游人依然爆滿,女兒在家提前幫我們預約時剛登陸網站參觀券便被一掃而空,只好預約至下午了。</p> <p class="ql-block">早上8:00起床,8:30外出用早餐。在離酒店不遠的南池子大街上,我們尋到了一家不大的早點店,夫人要了一碗豆汁,想品嘗一下老北京人的最愛,我則點了一碗炸醬面。看著夫人眉頭皺皺的樣子,趕緊幫她換了一碗豆漿和一瓶老北京酸奶。終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p> <p class="ql-block">用罷早餐返往酒店,遠遠便被酒店外沿長安街的紅墻上斑駁的光影所吸引,邀請夫人做個模特,夫人很是賞光便站到了鏡頭前,欣欣然按下快門,留下了一個美麗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上午11:00,再次走出酒店前往故宮。沿酒店西側南河沿大街步行向北,至東華門大街左轉直行到東華門,再順著故宮城墻一路到午門,全程不到兩公里。11:30由午門安檢、檢票進入故宮。</p> <p class="ql-block">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故宮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走進故宮,我感覺主要就是三件事:觀宮殿建筑、賞奇珍異寶、品千秋歷史。關于故宮的歷史,曾先后關注過多個相關的電視節目。如中央電視臺推出的12集電視紀錄片《故宮》,通過講述宮闈內不為人知、真實鮮活的人物命運、歷史事件和宮廷生活,觸摸歷史跳動的脈搏,見證故宮百年大修的整個歷史過程。又如北京電視臺與故宮博物院共同出品的12集大型記錄片《紫禁城》,以“紫禁城”為眼,以“變局”為切入點,站在大歷史的視角,選取明清以來歷史進程中若干變局事件解讀得失,以深沉思辨的目光,讓世界從紫禁城濃縮的600年中讀懂中國。或許夫人對故宮的了解更深一些,我看見家里有一本《故宮六百年》的書一直放在房間的案頭。</p> <p class="ql-block">這次走進故宮,女兒還是為我們提前預約了講解員,只是講解員要到中午1點才開始接待,我們提前進入需要等待一個多小時時間。此時的北京城氣溫已高達35攝氏度,故宮內更是酷暑難耐,夫人找了一個長廊庇蔭避暑,我則四處轉悠起來,在這片宏偉的宮殿建筑群里,用鏡頭去描繪皇家宮殿的金頂朱墻、斗拱飛檐和雕梁畫棟。</p> <p class="ql-block">此時的故宮最不缺的就是人,說人山人海一點也不為過,但故宮也足夠大,總能避開喧鬧找到一些特別的視角,把故宮最有特色最為壯觀的一面呈現到鏡頭之中,也算是滿足了自己多年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中午1:00,講解員吳導準時與我們匯合,找個陰涼處,先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給我們講起了故宮的概貌。從故宮前世今生的歷史淵源,到宮殿的整體布局與建筑特點,給我們展示出一部立體豐滿的故宮文化長卷。</p> <p class="ql-block">跟著吳導的步伐,我們由南向北沿著中軸線緩慢移動。走過太和門,遠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跨過乾清門,近觀乾清宮、坤寧宮;繞過御花園,在東宮六院中走進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吳導邊走邊講,不知不覺中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從我們身邊悄然滑過。</p> <p class="ql-block">下午4:00,我們在吳導陪伴下進入位于故宮東側的珍寶館參觀,順著兩側回廊,西邊展現的是瓷器、玉器,東面呈現的則是金銀物件及頭飾。一件件奇珍異寶,精致典雅,美輪美奐。</p><p class="ql-block">下午5:00,離開故宮結束今日的行程,返回酒店用餐、休息。夜色漸深,將思緒從跌宕起伏的故宮敘事中拉回,讓心情在舒緩的音樂中漸漸平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3】 6月29日·星期六·晴</p> <p class="ql-block">今天旅程安排是游頤和園、圓明園。早晨8:30乘專車從酒店出發,司機胡師傅帶我們到位于天安門廣場西南側的“護國寺小吃”用過早餐,再將我們送至新建宮門入頤和園。</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我們下榻的貴賓樓飯店大約10多公里。園林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園內建筑以佛香閣為中心,有景點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呈現了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古代園林建筑特色,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為其代表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進得頤和園,買了一張導覽圖,環繞昆明湖由南向北一路走過。我照例是東瞧西逛邊走邊拍,夫人則不緊不慢自行漫游一路向前,兩人相約在長廊盡頭處匯合。</p> <p class="ql-block">自新建宮門入園,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廓如亭”和“十七孔橋”。廓如亭面積達130余平方米,是中國古建筑中面積最大的亭式建筑,初建時東堤無圍墻,亭可四面觀景,視界開闊,故名“廓如”,因形制為八角重檐,又名“八方亭”。</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橋緊挨著廓如亭,東連東堤西接南湖島,全長150多米,是我國皇家園林中現存最長的橋,因有17個橋洞而得名。橋頭及橋欄望柱上雕有形態各異的石獅540余只,橋欄兩端各有兩只石刻靠山獸,威武生動,是清代石雕藝術中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沿湖穿過文昌閣,便來到了以仁壽殿為中心的古建筑群。仁壽殿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國使者的地方。仁壽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蕓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蕓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過仁壽殿,便進入了一條700多米長的東西長廊。長廊北靠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倚山傍湖,有著“世界第一廊”的美稱。細細觀察,長廊上建有四座亭子,由東向西依次是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廊間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內容多為山水、花鳥圖以及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情節,色彩鮮明,富麗堂皇。</p> <p class="ql-block">在長廊盡頭的亭閣里與夫人相遇,自石舫向北離開頤和園。簡單用了午餐,前往圓明園。</p> <p class="ql-block">圓明園,毗鄰頤和園,亦為清代大型皇家園林,由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組成,其中以圓明園為最大,故統稱圓明園。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筑,集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館之一,堪稱人類文化瑰寶。</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圓明園,留下了一片狼藉和滿目瘡痍。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圓明園再遭劫難,所有建筑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現在的圓明園實際上是被焚后的遺址公園,是國家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要展現的是原西洋樓景區遺跡。</p> <p class="ql-block">在圓明園,我們先坐游覽車,后上擺渡船,再沿路走進西洋樓遺址。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主要包括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駐足望去,眼前綠蔭叢中一片殘垣斷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宏偉氣勢和精妙絕倫的景像,令人心酸和痛惜。</p> <p class="ql-block">下午4:00,離開圓明園,結束一天的行程隨車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4】 6月30日·星期日·晴</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安排是看升旗儀式,游什剎海,逛老胡同。</p> <p class="ql-block">凌晨3:00,在手機鬧鈴中按時醒來,簡單收拾一下邊走出了酒店。貴賓樓酒店離天安門廣場不過數百米,步行過去只要10多分鐘,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煩。順著長安街北側往西走,沿路設了前后兩道檢查崗,一道憑預約刷身份證,一道進行安檢。離升旗儀式雖然還有一個多小時時間,但游人已經排起了長隊,據說有人為了占到最佳觀賞位置,甚至不到12點就過來排隊等候了。走走停停40多分鐘,終于到達天安門城樓下,此時天安門城樓下、廣場上已經匯集了數萬人,一起等待著那國旗升起的時刻。</p><p class="ql-block">4:40,儀仗隊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出天安門,跨過金水橋,到達天安門廣場。4:49,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此時,諾大的廣場上數萬人都安靜下來,一個個高昂著頭向五星紅旗行注目禮,不少孩子還系著紅領巾,手上揮舞著小國旗。當升旗完畢,全場一片歡呼,好些人都眼噙著淚水。此時的我們也是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七一”前夕和夫人現場感受到這樣一個神圣而又壯觀的時刻,具有特別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觀罷升旗儀式,回酒店休息補覺。上午10:00出酒店,步行至王府井大街乘坐地鐵8號線前往什剎海。</p> <p class="ql-block">到什剎海,主要是游恭王府。恭王府位于前海西沿、什剎海南岸,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原由清代名臣和珅建造并居住,后為慶王永璘的宅邸,清咸豐元年(1851年)恭親王奕訢又成為宅子的新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王府占地約6萬平方米,擁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處。園區建筑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嚴格的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王府中路為銀安殿和嘉樂堂,主要為祭祀之用;東路為多福軒和樂道堂;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致,主體建筑為葆光室和錫晉齋。恭王府歷經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府邸最深處建有兩層的后罩樓,又稱藏寶樓,而園區內“西洋門”、“福字碑”、“大戲樓”構成了恭王府三絕。府內滿園“福”字,多達一萬多個,與康熙“福字碑”共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恭王府“福”文化。</p> <p class="ql-block">中午1:00,離開什剎海乘地鐵一站路便到達南鑼鼓巷。南鑼鼓巷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呈南北走向。在老北京有“東西胡同南北巷”的說法,因而南鑼鼓巷東西兩面相接的巷弄自然稱為胡同,共有16條之多。從南向北,西面分別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南下洼子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東邊依次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后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p> <p class="ql-block">南鑼鼓巷店面林立,游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想尋找老北京印記的我們便一頭扎進了東西兩邊的胡同,倒也清凈,仿佛穿越回了老北京舊時光,狹窄的胡同,斑駁的墻面,細細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和夫人徜徉在老胡同里,先后走過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路過了末代皇后婉容曾經居住過的大院,也遇見了一代大家齊白石老先生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由東棉花胡同自東向西,不經意踏進一處深宮大院,我們驚喜的發現了一處精美的磚雕建筑,繼續前行又與名校中央戲劇學院意外邂逅。就在胡同里,在戲劇學院大門的斜對面,我們走進了原戲劇學院第二食堂景秀餐廳,在掛滿斯琴高娃、湯唯、梅婷等明星照片的廳堂里,點上兩碗芝麻湯圓,倒也別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出得門來,正好碰上一輛老北京特色的黃包三輪車。坐上車,一邊繼續在胡同里穿梭,探尋名人故居和背后的故事,一邊細細和老師傅交流,了解老北京的各種風俗與趣聞。</p><p class="ql-block">夜色漸漸朦朧起來,黃包車在地鐵口停下,結束了又一天美好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5】 7月1日·星期一·陰</p> <p class="ql-block">今天日程安排是登長城、逛前門大街。在家和女兒商量長城行程時特意避開了周末而選擇了周一,到了北京和專車司機聊起時才知道周一長城人更多,起因是周一故宮、國博等閉館,旅游人群大都涌上了長城,而八達嶺長城游客尤為多。</p> <p class="ql-block">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八達嶺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張家口的交通要道。明代《長安夜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p> <p class="ql-block">為了避開人流高峰,早晨又起了個大早,5:30起床,6:00準時從酒店出發。出城時到還順利,錯開了上班高峰期,但快到長城時路上還是堵了不少時間,原本1個半小時的路程多出了半個小時,8:00多才到達八達嶺長城岔西入口。</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乘景區擺渡車至南站下,向前步行400米來到北站口排隊坐空中纜車。此時的纜車入口處已是人潮涌動,前后綿延數公里。等候近2個小時,終于上得纜車,登上北端長城。</p> <p class="ql-block">下了纜車,順著人群向前走,來到一段陡峭的臺階下,蜿蜒向上便是八達嶺長城的最高處—北八樓。北八樓是八達嶺長城最高的敵樓,海拔888.8米,是俯瞰長城和觀賞日出的最佳之處,因此又被稱為觀日臺。一鼓作氣爬上北八樓,極目遠眺,巍峨的長城恰似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群山之中,雄偉壯觀。站在這里,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聲,感受到那千年不息的烽火狼煙。頃刻間,所有的辛苦和疲憊都被一掃而空。</p> <p class="ql-block">中午1:00,下山乘車返回酒店稍作休息。下午4:00,乘地鐵前往前門大街。</p> <p class="ql-block">前門大街位于京城中軸線上,在正陽門的正南方,曾經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后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p> <p class="ql-block">明朝中期,由于商業的發達,前門大街兩側出現了鮮魚口、豬(珠)市口、煤市口、糧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門大街才成為一條商業街,北京最著名的“大柵欄兒”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前門大街悠久的歷史,也造就了這里的許多中華老字號,如六必居醬園、同仁堂藥店、瑞蚨祥綢布店、長春堂藥店、內聯升鞋店、張一元茶莊,還有月盛齋的醬肉店、都一處的燒賣店等許多老字號。</p> <p class="ql-block">在前門大街,也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店,如全聚德烤鴨店、東來順飯莊,在大柵欄的西段是德云社的劇場,小劇場對面則是中國電影誕生地“大觀樓”。</p> <p class="ql-block">逛前門大街,自然少不了品嘗美食,只是全聚德太火、東來順太忙讓人不能駐足,還是夫人眼尖,一眼瞧見了去長城時那位從小在在京城長大的司機郭師傅推薦的號稱“老北京吃的米其林”的“方磚廠69號炸醬面”門店。一碗炸醬面,一杯老酸奶,心生歡喜,滿意而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6】 7月2日·星期二·小雨</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日程安排上午游覽天壇公園,下午走親訪友。早上睡了個自然醒,9:00起床,10:00出門,乘地鐵前往天壇公園。</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天壇內東里7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場所,由春季祈禱豐年的“祈谷壇”、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壇”、皇帝祭祀前居住的齋宮和演習祭祀禮樂的神樂署四大古建筑群組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從公園西門入園,冒著瀝瀝細雨一路直行,到達內壇,天壇公園主要古建筑均集中于此,內壇又分隔為南、北兩部分,圜丘壇位于內壇南部,祈谷壇位于內壇北部,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丹陛橋將圜丘壇和祈谷壇連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走進內壇北側祈谷壇區域,穿過祈年門,門北為壇,壇面正中建祈年殿,殿為藍琉璃瓦三重檐攢尖頂圓形大殿,盛金寶頂。殿內大柱及開間分別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節氣、十二個月和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將傳統文化與古典建筑如此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精妙絕倫,令人贊嘆。</p> <p class="ql-block">圜丘壇區域是舉行祭天大典的場所,又稱拜天臺。圜丘壇外有兩重圍墻,內圓外方,紅墻藍瓦。圜丘壇北為皇穹宇,皇穹宇由正圓形的圍墻所包圍,墻面平整光滑聲波可由墻壁傳遞,即為大家熟知的“回音壁”。只是現在回音壁外隔了一層欄桿,游人再也不能觸摸和體驗到回音壁的妙處了。</p> <p class="ql-block">上午結束了天壇公園的游覽,中午好好休息了一下,身體也從前幾日的疲憊中慢慢恢復過來。下午4:00,前往“白家大院”與好友匯合。</p> <p class="ql-block">白家大院位于北京海淀區蘇州街,原為親王王府,建于康熙年間,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禮親王代善的后代建立的私家宅園,稱禮王園。民國初年,同仁堂的主人樂家購得此園做為私園,改稱樂家花園。電視劇《大宅門》講述的白氏一家的故事便是以同仁堂樂家為藍本,因而原址上的這家餐廳也取名為白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大院是一家以經營宮廷菜、官府菜和自成風格的白府菜為特色的清代園林式食府,菜品精致,食味地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此次京城之行增添了一份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7】7月3日·星期三·晴</p> <p class="ql-block">在京最后一天的行程很是寬松,游覽雍和宮和史家胡同博物館。來之前本想花一天時間參觀國家博物館,但因門票緊張未能預約上,給本次京城之行留下了一點遺憾。</p> <p class="ql-block">上午一樣睡到自然醒,10:00出門,地鐵前往雍和宮。雍和宮位于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并賜予四子胤禛,原為雍親王府,后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乾隆皇帝即誕生于此。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成為清朝中后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我們用了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游覽了宮里的主要建筑,隨后離開雍和宮前往史家胡同參觀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從雍和宮坐地鐵一站路便可到達。胡同建筑較為整齊,多為大宅院,在此居住過的名人云集,有著“一條胡同,半部近代史”的美譽,也是京城最有名的胡同之一。</p> <p class="ql-block">沿著胡同口往里走,依次可以探尋到一些名人的足跡。</p><p class="ql-block">55號院,新中國統戰部原部長李維漢的舊居。</p><p class="ql-block">53號院,清朝大太監李蓮英建造的外宅。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名譽主席的鄧穎超在此辦過公,院門前“好園”匾額為鄧大姐1984年所題。上世紀70年代初期,華國鋒同志調北京工作后居住此院。</p><p class="ql-block">51號院,為章士釗先生故居,其女兒章含之、女婿喬冠華也在此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p><p class="ql-block">32號院,解放后傅作義將軍一家的居住地,90年代初榮毅仁副主席也曾在此院居住過。</p><p class="ql-block">20號院,曾居住過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黨早期主要領導人陳獨秀。上世紀50年代初,北京人藝在此成立,20號院又成了孕育中國話劇的搖籃。</p><p class="ql-block">13號院,則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故居。</p><p class="ql-block">只是現在大部分院落都不對外開放,巷內游人不多,到也給史家胡同增添了一份平和與安靜。</p> <p class="ql-block">逛史家胡同,主要是參觀“史家胡同博物館”,這是京城第一家胡同博物館,位于胡同內的24號院。史家胡同博物館前身,是與林徽因齊名的是民國才女凌淑華的故居,這是她的父親送給她的嫁妝,當年泰戈爾訪問中國就是在此舉行的茶話會。</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不是很大,只有兩進院落,占到原來凌家大院的三分之一。展覽分為8個展廳,主要展示了北京胡同的由來和史家胡同的歷史、近代教育與史家胡同的淵源、北京人藝與史家胡同的緣分、博物館前主人凌家歷史和民國式的浪漫、史家胡同內曾經住過的歷史名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居民使用的很多老物件等。漫步在展廳,細細觀慢慢瞧,仿佛走進了京城老胡同的往日時光。</p> <p class="ql-block">走出史家胡同博物館,心底突然冒出了曾經讀到的一段文字“北京的老胡同,幾乎每個院落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四合院都是一幅看不夠的畫,每一個朱紅的大門都關著一個猜不透的迷。洗盡鉛華,褪去浮躁,細細品味胡同里的一切,你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北京城”。喜歡北京的老胡同,大概就是源于此情吧。</p> <p class="ql-block">游覽史家胡同,為我們此次北京之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再見了,老胡同;再見,京城。</p> <p class="ql-block">【D8】 7月4日·星期四·晴</p> <p class="ql-block">今日高鐵返程。上午9:00由酒店前往北京南站,10:48準時發車,下午4:19即將抵達無錫東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7月4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方圓完稿于京滬高鐵返程途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广东省|
佛山市|
兴隆县|
和田县|
出国|
兴和县|
大足县|
锡林郭勒盟|
曲靖市|
卢湾区|
西峡县|
永顺县|
浦县|
洛宁县|
罗田县|
武宁县|
襄城县|
宁远县|
明光市|
大石桥市|
柳林县|
探索|
天全县|
新野县|
手游|
册亨县|
光山县|
离岛区|
綦江县|
涞源县|
平昌县|
阳曲县|
太白县|
民权县|
精河县|
寻乌县|
温宿县|
忻州市|
华蓥市|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