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1896年2月),盛京將軍以克阿唐獲準沒局制造銀元。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奉天省城被沙俄軍隊攻陷,機器局被破壞。光緒二十九年(歲次癸卯,1903年)重新建廠,此年所造銀元中央滿文有錯刻,故有“奉寶”和“寶奉”兩個版本。本幣是“寶奉”中間滿文一點在右邊。</p> <p class="ql-block">背面龍紋圖案,四周英文標識。</p> <p class="ql-block">本幣的滿文一點在左邊,即是“寶奉”。</p> <p class="ql-block">背面圖案同上。</p> <p class="ql-block">本幣是近代貨幣史上“圓兩之爭”之際,盛京將軍增祺將造幣廠與機器局分開,單獨設立奉天制造銀元總局,籌劃的“奉天癸卯一兩”的試制幣,因不受歡迎,未流通而取消。</p> <p class="ql-block">此幣背面的英文拼法為FEN -TIEN,與七錢二分上的FUNG -TIEN不同。</p> <p class="ql-block">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徐世昌任總督,將奉天、吉林兩局合并成“東三省銀圓制造總局,所造銀圓銘文均為“東三省造”。</p> <p class="ql-block">背面龍紋圖案,四周是英文字母標志,其中年份以數字“ 33”標示。</p> <p class="ql-block">東北的吉林機器局于光緒十年制作了“廠平”系列的銀幣并發行流通,可惜后繼無力。該幣為一兩幣正面上刻圓形“壽”字,中列方格,幣“光緒十年吉林機器官局監制”3行共12字,雙龍環繞。</p> <p class="ql-block">背面為方格,內書“??平壹兩” 4字,四周各有一滿文。地章飾有卷云紋,正背邊飾均為圈點紋。</p> <p class="ql-block">吉林地處邊陲,但隨著移民不斷流入墾荒,銀錢缺乏日趨嚴重,光緒二十二(1896年),吉林將軍長順經奏準后,于年底委托吉林機器局試制銀圓成效良好。其正面中央有萬年青花盆及“光緒元寶”四字。這批銀元“無干支”以別于后來者。</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央為蟠龍,外圍系英文地名和紀重,兩側滿文。</p> <p class="ql-block">自光緒二十五年(歲次己亥)起吉林造的銀圓皆加注干支紀年,共有10個年份版別。本幣“癸卯”正面中間是太極圖。</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央為蟠龍圖案,四周英文記重和地名,兩側是滿文。</p> <p class="ql-block">本幣為吉林造“戊申”幣,中心滿文“吉寶”。</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間蟠龍圖案,四周英文記重和地名。</p> <p class="ql-block">1896年至1900年間,有記載黑龍江省至少有5次與委托鄂省搭造或請準自造銀元等相關事項記載,然而受到義和團運動的影響,俄軍在該年7月入侵東北,四處刧掠并占地多處等因素,黑龍江省爭取多年要求設局造幣一事終未能實現。據查僅發現黑龍江省七錢二分銀幣的黃銅樣存世的報道。</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央是蟠龍圖案,四周是英文地名和紀重。</p> <p class="ql-block">本幣是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五角”,英文和滿文均在正面,且滿文在外圈。正面是大請光緒二十五年奉天機器局造五角。</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間是蟠龍圖案,四周漢文標示日期和數值。</p> <p class="ql-block">本幣二角四周是滿文標志。</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間蟠龍圖案,四周中文“光緒二十四年奉天省造”。</p> <p class="ql-block">本幣辛丑年吉林省造中間太極圖,“庫平七分二??”。</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心蟠龍圖案,四周英文紀重、地名兩側是滿文。</p> <p class="ql-block">本幣是東三省宣統元寶“二角”,小洋版式甚多,中心無滿文,兩邊有八點花形式。</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心蟠龍圖案,四周英文記重地名,兩側也是八點花形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木兰县|
五常市|
广德县|
丹巴县|
盘山县|
吴江市|
霍林郭勒市|
绩溪县|
军事|
滦南县|
通州市|
白河县|
威海市|
越西县|
张家界市|
陈巴尔虎旗|
阜城县|
保山市|
汉源县|
永康市|
仁寿县|
台南县|
剑河县|
衢州市|
栾川县|
杭锦后旗|
霞浦县|
福安市|
郁南县|
登封市|
陈巴尔虎旗|
赞皇县|
恭城|
呈贡县|
犍为县|
光山县|
宜兴市|
庆城县|
多伦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