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奎盧茲國家宮殿位于里斯本市中心約13公里是從葡萄牙首都出發一日游的完美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奎盧茲國家皇宮( The National Palace of Queluz ), 也譯稱奎露茲國家皇宮/克盧什皇宮/克魯斯皇宮,曾是佩德羅三世的夏宮之一,規模不算大,卻被譽為葡萄牙的凡爾賽宮,是歐洲最后的大型洛可可式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奎盧茲國家宮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它是葡萄牙皇家遺產的見證,代表了葡萄牙文化在1690年發現巴西黃金之后的最后一個奢侈時期。宮殿反映了不同時期品味和風格的演變,從晚巴洛克風格(late Baroque styles) 到洛可可風格( rococo styles) 再到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al)。</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參觀入口大門口外</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參觀入口大門口內</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位于大門外的廣場上的葡萄牙瑪麗亞一世紀念碑。</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中間是瑪麗亞一世雕像</i></p> <p class="ql-block">在當地專業導游的帶領下,我通過參觀宮殿,了解到那些回蕩在華麗走廊中的有趣故事,也激發我對與這是皇家宅邸有關的葡萄歷史產生了興趣,尤其是它與葡萄牙獨立后的幾代君主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p> <p class="ql-block">1640年起,綽號為“復國者約翰”的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Jo?o IV/John IV)發起了王政復辟戰爭(The Restoration War ),并建立了布拉干薩王朝(Brigantine dynasty),雖然在他1656年去逝時戰爭還未結束,但西班牙終于在1668年承認葡萄牙的獨立,由此長達28年的“葡萄牙王政復古戰爭”宣告落幕, 也結束了西班牙對葡萄牙60年的統治。</p> <h5><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Jorge Cola?o 的釉面瓷磚面板作品再現了1640年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Jo?o IV )的歡呼。(圖片來源:維基百科</i><i>)?</i></h5> <p class="ql-block">奎盧茲宮的前身是奎盧茲鄉間別墅(the Queluz Country House),由于建造者卡斯特洛·羅德里戈侯爵是當時兼任葡萄牙國王的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Felipe IV)的支持者,所以葡萄牙恢復獨立后其財產被沒收。 1654年,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將此創建成王子府,因此他的次子佩德羅王子成為奎盧茲宮的第一位主人,即未來的葡萄牙國王佩德羅二世(Pedro II.)。佩德羅二世在位時(由開始軟禁其兄阿方索六世成為攝政親王的1667年開始),葡萄牙逐漸成為一個強國。(此時是中國的清朝康熙六年)</p> <h5><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圖為佩德羅二世(Pedro II.)(圖片來源:維基百科)</i></h5> <p class="ql-block">后來,另一位佩德羅王子(未來的佩德羅三世)成為奎盧茲宮的第三位領主,他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五世(Jo?o V)的第位四兒子。1760年,這位佩德羅王子與兄長(當時的葡萄牙國王若澤一世José I)的長女瑪麗亞巴西女王結婚,成為佩德羅親王。1777年,隨著若澤一世病逝,長女瑪麗亞即位成為葡萄牙瑪麗亞一世(Dona Maria I)女王,其丈夫佩德羅親王成為佩德羅三世(Pedro III)配國王。為了遠離宮廷政治和陰謀,擁有可觀的財富和高雅習慣的佩德羅三世決定將奎盧茲宮改造成夏宮,把它變成了皇家家庭休閑娛樂的場所。為此,聘請了法國建筑師兼雕塑家讓-巴蒂斯特·羅比(Jean-Baptiste Robillon),宮殿因此獲得了“法式”氛圍。</p> <h5><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瑪麗亞一世女王</i><i> (Maria I)</i><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和佩德羅三世國王</i><i>(Pedro III)</i><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肖像,約1777–1780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i></h5> <p class="ql-block">然而,在佩德羅三世于1786去世、兩年后太子何塞王儲去世后,若昂六世(Jo?o VI)被其精神狀況不佳的母親瑪麗亞一世指定為攝政王。攝政王若昂六世和其妻卡洛塔·若阿金娜(Carlota Joaquina)王后也入住了奎盧茲宮,他們改造了一些室內空間并建造新建筑,以容納宮廷、皇家衛隊及其隨行仆人。奎盧茲也因此成為宮廷消磨閑暇時光的地方,他們在那里欣賞小夜曲、賽馬和煙花表演。</p><p class="ql-block"><br></p> <h5><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攝政王若昂六世</i><i>(Jo?o VI)</i><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和妻子卡洛塔·若阿金娜(Dona Carlota Joaquina)的肖像(1815年繪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i></h5> <p class="ql-block">在1807年,當拿破侖的法國軍隊入侵葡萄牙時,葡萄牙王室放棄了奎盧茲,遷往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帶走了大部分家具。1821 年,若昂六世國王(Jo?o VI)返回葡萄牙,他搬回奎盧茲居住,并將兒子佩德羅一世留在巴西,封其為攝政王。</p> 隨著若昂六世在1825年去世,他的兒子佩德羅一世登基成為葡萄牙皇帝佩德羅四世。但佩德羅四世最小弟弟米格爾在母親卡洛塔·若阿金娜王后的支持下,指控佩德羅四世在巴西任攝政王時使巴西擺脫葡萄牙而獨立是背叛行為,從而爆發內戰,米格爾自立為葡萄牙國王米格爾一世(Miguel I of Portugal),后來,佩德羅四世為自己女兒瑪麗亞二世的登基權力而戰。<div><br></div><div><br></div> <h5><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巴西佩德羅一世和葡萄牙皇帝佩德羅四世(</i><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圖片來源:維基百科)</span></h5> <h5><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瑪麗亞二世和她的父親佩德羅一世和四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i></h5> <p class="ql-block">1834年,隨著瑪麗亞二世退位、米格爾被流放至德國而內戰結束。同時,佩德羅四世也在奎盧茲宮里自己在36年前出生的同一房間(唐吉訶德廳)去世,王室在奎盧茲宮居住的時期就此結束。</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自立為葡萄牙國王米格爾一世(Miguel I of Portugal)</i></h5> <p class="ql-block">在了解這些歷史人物關系后,對奎盧茲國家宮的布局和設計也更加清晰。以下是部分對外開放參觀的室內宮殿和室外花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瑪麗亞一世閣<span style="font-size:18px;">Dona Maria Pavilion </span></b></p> <p class="ql-block">瑪麗亞一世閣,包括瑪麗亞夫人廳、龐貝廳和狩獵廳。這是奎盧茲國家宮殿最新的翼樓(東翼),參觀也是從這里開始。</p> <p class="ql-block">最初,它是瑪麗亞一世女王和佩德羅三世國王的長子何塞的房間,可惜這位王位繼承人過早去世,無法享用了這些大廳和房間。瑪麗亞一世閣的設計者是當時葡萄牙王室的建筑師曼努埃爾·卡埃塔諾·德索薩(Manuel Caetano de Sousa ),可惜工程直到1789年才完工,那時何塞親王已經去世一年,因喪夫而患上癡呆癥的瑪麗亞一世女王的經到了病的晚期。</p> <p class="ql-block">從1957年起,瑪麗亞一世閣開始作為對葡萄牙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家元首的客房,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卡特、里根和比爾·克林頓都曾在此下榻或用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王座室 Throne Room/舞廳Ball Room</b></p> <p class="ql-block">王座室(葡萄牙語:Sala do Trono)是奎盧茲國家宮殿中最大、最主要的大廳。其建造時間是1768-1770年。當時洛可可風格非常流行,是由法國設計師 讓-巴蒂斯特·羅比永(Jean-Baptiste Robillon)設計的幾間大廳之一。無數面鏡子反射著巨大的水晶吊燈和直接通向花園的法式窗戶發出的光線,讓人聯想法國凡爾賽宮(Chateau de Versailles)中的鏡廳風格。</p> <p class="ql-block">在瑪麗亞一世女王時代,這里被稱為舞廳Ball Room,用于舉辦派對、招待會和葡萄牙宮廷的其他社交活動。在舉行皇家洗禮時,如果教堂沒有足夠的空間,這里也會充當臨時的宗教空間,與毗鄰的音樂室相連,主祭壇就設在那里。</p> The Ball Room 墻壁上鐫有金色的雕刻,氣派十足,這些鍍金木裝飾,包括裝飾房間角落的亞特蘭蒂斯人,是由木雕大師 Silvestre Faria Lobo完成的作品。 <p class="ql-block">時至今日,這個房間仍舉辦音樂會和官方活動,例如共和國總統為來葡萄牙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家元首和君主舉辦的宴會。</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音樂室Music Room</b></h3> 音樂室或小夜曲室(葡萄牙語為 Sala da Música 或 Sala das Serenatas)于 1759 年建成,由馬特烏斯·維森特·德·奧利維拉(Mateus Vicente de Oliveira)設計,他是第一位參與新宮殿設計的建筑師。因此,它是奎盧什國家宮殿中最古老的房間之一,也是少數幾個至今未發生重大變化的房間之一! 木制裝飾再次由 Silvestre Faria Lobo 負責。如果您看天花板,您會注意到藝術家雕刻的幾個暗示音樂主題的圖案(例如樂器)。舞臺的中心擺著的是一部克萊門蒂鋼琴。 從1910年奎盧茲宮被列為國家紀念碑后,這個音樂室至今一直被用來舉辦盛大的官方活動和音樂會,這主要是歸功于音樂室的出色音響效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天窗室 The Room of the Skylight ?</b></p> 天窗室(葡萄牙語:Sala do Lanternim)因天窗而得名——天窗是天花板上的開口,用于建筑物或建筑的通風和照明。諷刺的是,它最初被稱為暗室,因為它只是教堂的一間連接室! 房內裝飾著米格爾一世國王的肖像(宮殿中最大的肖像) 您知道是誰下令安裝天窗的嗎?是讓·安多什·朱諾將軍,1807 年他剛占領里斯本和葡萄牙就下令安裝的,傳說這位指揮官曾夢想將拿破侖·波拿巴本人安置在奎盧茲國家宮殿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瑪麗亞·弗朗西斯卡·貝內迪塔公主的公寓</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Apartments of Princess Maria Francisca Benedita</b></h3><div><b><br></b></div> 瑪麗亞·弗朗西斯卡·貝內迪塔公主是瑪麗亞一世女王的小妹妹,她就居住在這里。30歲時,她嫁給了比她小15 歲的侄子、王子兼繼承人何塞,并獲得了巴西公主的頭銜。但王子英年早逝,沒有留下任何后代,瑪麗亞·弗朗西斯卡·貝內迪塔被稱為寡婦公主,但她在宮廷中仍然享有重要地位,畢竟她是瑪麗亞一世和佩德羅三世的兒媳婦。 墻上的肖像是瑪麗亞·弗朗西斯卡·貝內迪塔公主 墻上的肖像是巴西王子何塞 在瑪麗亞·弗朗西斯卡·貝內迪塔公主的臥室中,房間的裝飾風格在葡萄牙被稱為瑪麗亞一世風格。它是葡萄牙風格(若澤國王的洛可可風格)、法國風格(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風格)和英國風格(家具)的混合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帝國廳 Empire Room</b></h3> 帝國廳得名于帝國風格,是一種由拿破侖·波拿巴于 19 世紀初在法國興起的建筑和裝飾風格。不過,帝國風格融合了新古典主義文化運動。 這間臥室的風格是該國在 1807 年、1809 年和 1810 年遭受法國入侵的直接后果。在半島戰爭 (1807-1814) 期間,法國軍隊占領了伊比利亞半島,并試圖將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信念強加給葡萄牙和西班牙。 <p class="ql-block">房中掛的畫是若昂六世國王。</p> 搖籃的特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禮拜堂 Oratory</b></h3> <p class="ql-block">瑪麗亞·弗朗西斯卡·貝內迪塔公主公寓的禮拜堂(葡萄牙語為 Oratório)設計于 1788 年,但最終主要由卡洛塔·華金娜王后使用。</p> <br><div>卡洛塔·華金娜王后是若昂六世國王的妻子,若昂六世是瑪麗亞一世的次子,在其長兄何塞王子去世后繼承了王位。據了解,卡洛塔·華金娜王后每天都會在這個禮拜堂參加彌撒,因為她對圣母瑪利亞十分虔誠。</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雕塑室The Sculpture Room</b></h3> 雕塑室(葡萄牙語:Sala da Escultura)得名于19世紀下半葉。因為當瑪麗亞二世女王的第二個兒子路易斯一世國王(King Luís I)和瑪麗亞·皮婭·德·薩博亞王后(Queen Maria Pia de Saboia,)居住在奎盧茲宮時,她將這個房間改建成了雕塑工作室!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路易斯一世統治時期葡萄牙王室的官邸不是奎盧茲宮,而是阿茹達宮。當時,奎盧茲宮只是一座夏宮,就像佩納宮或辛特拉宮一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餐廳Dining Room</b></h3> 奎盧茲國家宮的餐廳直到19世紀才開始用于此目的,因為“餐廳”的現代概念直到那時才出現。即使在皇家住所中,房間和大廳的缺乏并不是問題,但沒有指定的餐廳也很常見。 眾所周知,葡萄牙王室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舉行宴會。這可能取決于宴會的重要性、私人房間和公共房間之間的距離,甚至取決于當時君主的心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皇家瓷器收藏室</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oom of the Porcelains of the Royal Collections</b></h3> 皇家收藏瓷器室(葡萄牙語:Sala das Porcelanas das Cole??es Reais)是奎盧茲國家宮殿內裝飾藝術博物館的樣本。在這里,可以欣賞到數十件裝飾皇家餐桌和宮殿眾多房間的藝術品。這個皇家收藏館收藏了瓷器、彩陶和玻璃,涵蓋了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前25年的廣泛時期。最古老的物品產自中國,也可以找到葡萄牙和歐洲彩陶的典范。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瓷磚房(或袖子走廊)</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Tiled Room (or Corridor of Sleeves)</b><br></div> 袖子走廊瓷磚房(葡萄牙語為 Sala dos Azulejos 或 Corredor das Mangas)是奎盧茲國家宮殿最美麗的室內空間之一。它是舊宮和新宮之間的一個簡單的連接室,曾作為玻璃燭臺的倉庫! 藍白相間的瓷磚板構思于 1764 年,描繪的是狩獵場景和日常生活場景。彩色瓷磚板則創作于 1784 年,描繪了一年的四季、四大洲、古典神話場景、“歌劇”和“中國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使室Ambassadors’ Room?</b></h3> 大使室(葡萄牙語:Sala dos Embaixadores)是奎盧茲宮最宏偉的房間。兩帶寶座是君主和巴西王子(皇儲的稱號)的座位! <p class="ql-block">大使室是讓-巴蒂斯特·羅比永(Jean-Baptiste Robillon)在奎盧茲宮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它建于 1754 年至 1762 年間,曾有過許多名字:Barraca Rica、柱廳、晚間音樂室(因天花板上的葡萄牙王室畫像而得名)和花瓶室(因來自中國的大型瓷花瓶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羅比利翁閣Robillion Pavilion</b></p> <br>羅比利翁閣位于奎盧茲國家宮殿的西翼,毗鄰大使室。在這里,可以參觀六個房間,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調度室Dispatch Room</h3> <p class="ql-block">最初是國王佩德羅三世的侍從的候診室,后來被攝政王和未來的國王若昂六世重新用作會議室、覲見室和辦公室(因此得名)。在此期間,它還舉辦了夏季宗教節日的宴會和晚宴,例如圣約翰節和圣彼得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侍女室Ladies-in-Waiting Room</h3> 侍女室是一間位于調度室、王后更衣室和野餐室之間的小房間。基本上,它是侍女和侍女的等候室,為瑪麗亞一世女王和后來的卡洛塔·華金娜女王服務。<br> 值得一提的是安東尼奧·費雷拉 (António Ferreira) 和西爾維斯特·德·法里亞·洛博 (Silvestre de Faria Lobo) 雕刻的陶土耶穌誕生場景。 室內裝飾包括 18 世紀下半葉至 19 世紀上半葉的家具和物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野餐室Picnic Room</h3> 野餐室是國王和王后的私人餐廳。 天花板看起來像是用蜂巢做成的,門上畫著六幅靜物畫,畫著鳥和水果。最后,四幅描繪狩獵午餐的大型油畫脫穎而出,它們同時也是一年四季的寓言。<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吉訶德室Don Quixote Room</h3> <p class="ql-block">堂吉訶德室是羅比利翁閣最重要的房間,因為里面是國王的房間。事實上,若昂六世國王的幾乎所有孩子都出生在這里。其中一位是佩德羅四世國王(巴西第一位皇帝,佩德羅一世),他也在這里去世!</p> <h5><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圖為1834年佩德羅四世去世后躺在床上的畫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i></h5> 雖然堂吉訶德室的平面圖是矩形的,但實際上看起來像一個圓形的房間。這種錯覺是由支撐天花板圓頂的八根柱子造成的——圓頂從外面是看不見的!您看到的畫作描繪了米格爾·德·塞萬提斯的《曼徹堂吉訶德》中的場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荷西國王風格臥室</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圖中的肖像是五歲的瑪麗亞一世女王</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王后的臥室(或卡洛塔·華金納公主的臥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Queen’s Bedroom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or Princess Carlota Joaquina’s Bedroom)</b></p> <p class="ql-block">王后的臥室或卡洛塔·華金納公主的臥室是國王配偶佩德羅三世、攝政王(也是未來的國王)若昂六世和他的妻子、公主配偶(也是未來的王后)卡洛塔·華金納的臥室。如今,王后的臥室或卡洛塔·華金納公主的臥室比最初小得多。米格爾一世國王在統治該國期間曾將此處用作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花園Garden</b></p> 三個多世紀以來,歷代國王和王后都居住在奎盧茲國家宮殿,他們希望建造戶外角落,供他們散步、社交和放松。您可以在本指南中發現這些花園、瀑布、湖泊、噴泉和菜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貝殼瀑布Shells Waterfall</b></p> <p class="ql-block">貝殼瀑布(葡萄牙語:Cascata das Conchas)由 Jean-Baptiste Robillion 在建造 Robillion 亭和 Robillion 樓梯時設計,由一種名為 lioz 的石灰石制成。</p> 受 André Le N?tre 為杜伊勒里宮(Palace of the Tuileries)、沃勒維孔特宮(the Palace of Vaux-le-Vicomte)、凡爾賽宮(the Palace of Versailles)、楓丹白露宮(the Palace of Fontainebleau)和尚蒂伊宮(the Palace of Chantilly)設計的正式花園的啟發,Jean-Baptiste Robillion 在克盧什國家宮殿前開發了兩個大型花壇:空中花園(或海王星花園)和馬耳他花園。 空中花園或海王星花園(葡萄牙語為 Jardim Pênsil 或 Jardim de Neptuno)的規劃歷時十二年——1760 年至 1772 年之間——其中心軸線從禮儀立面開始,穿過海王星湖(因此得名)和海仙子湖。 這座花園中點綴著的鉛制雕像來自 John Cheere 工作室,如《春》、《夏》、《秋》、《火星》和《密涅瓦》等。另一方面,大理石雕像則產自意大利。 花園中的裝飾以一系列喚起古典神話的雕塑群為特色,其中來自倫敦約翰·切爾 (John Cheere) 工作室的鉛雕像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宮殿周圍風景優美的花園邀請您“漫步”一段宮廷舉辦奢華派對的時期,讓您回憶起乘坐貢多拉沿著運河旅行、戲劇、狩獵、音樂和文學表演、假面舞會、游戲和露天演奏會。 1934年時,宮殿遭遇了一次嚴重火災,三分之一被燒毀,后來進行大規模的修復工作。今天參觀時,無論室內室外,都有好些工程在進行中。 <p class="ql-block">更多精彩分享,請點擊以下連接,歡迎關注:</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wzyb514" target="_blank">【榮勛宮博物館特展】 都鐸王朝: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藝術與威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wqyqciz" target="_blank">被置於死地而后生的藝術品</a></p> <div><br></div><br> <br><br><br><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微山县|
嵊州市|
西峡县|
邢台市|
四川省|
丰城市|
昭通市|
嘉善县|
精河县|
仁寿县|
桑日县|
大化|
江山市|
伊金霍洛旗|
邹城市|
柳江县|
江川县|
岑巩县|
韶关市|
郴州市|
天长市|
灵山县|
十堰市|
武平县|
永新县|
金山区|
汨罗市|
闵行区|
吉林省|
晋州市|
白山市|
东城区|
和政县|
泸州市|
神农架林区|
犍为县|
武强县|
开远市|
阳信县|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