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陳俊貴是誰?</p><p class="ql-block"> 他1979年參軍,隨部隊來到新疆新源縣那拉提,參加修筑天山深處獨庫公路大會戰。1984年退伍回到遼寧老家。1985年他舉家回到天山腳下,要一輩子陪伴犧牲的班長,后成為喬爾瑪烈士陵園的守護管理員。</p><p class="ql-block"> 2013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頒獎中,陳俊貴入選。</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陳俊貴頒獎詞——心比金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后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span></p><p class="ql-block"> </p> 說起獨庫公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它始于北疆石油之城獨山子,途經烏蘇市、尼勒克縣、新源縣、和靜縣、拜城縣,終于南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從1974年到1983年,用了9年的時間建成通車。 <p class="ql-block"> 獨庫公路,是中國最凄美的公路。全長561公里,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1/3是懸崖絕壁,1/5處于高山永凍層。它跨越了天山近10條主要河流,翻越了4個終年積雪的冰達坂,其施工難度舉世罕見!</p> 獨庫公路沿途盡是雪山、高原、荒漠、峽谷、戈壁、湖泊,充滿著高原特有的險要、荒涼和壯美。獨庫公路濃縮了新疆所有的自然景觀,更為南北疆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百姓的運輸和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它的建成是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但是,你知道這條公路是怎么建成的嗎?<div> 在長達9年的公路建設中,數萬名解放軍筑路官兵,克服難以想象的極端困難,頂著常人無法忍受的自然災害,用最原始的施工方法,咬牙生啃!硬生生地在黃羊都望而卻步的達坂上,跨過了不可逾越的山峰,鑿通了隧道,讓天塹變通途!</div> <p class="ql-block"> 在修筑獨庫公路的9年中,有2000多名官兵負傷致殘,有168名軍人壯烈犧牲!他們平均年齡不到22歲,最小的才16歲!獨庫公路,平均每3公里的路基下,就躺著一名戰士的英魂!</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4日,我們一行四人懷著敬畏之心,特意來到位于天山深處伊犁州尼勒克縣的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拜謁為修建獨庫公路而犧牲并安葬在這里的168名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但很不湊巧的是這天紀念館閉館,我們不能走進去參觀。</p> 我們三個退休退役軍人,在烈士紀念碑前行軍禮。 當我們正要離開紀念館時,一個身著很特別“軍服”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上前詢問這身“軍服”的來歷,卻意外得知,他就是陳俊貴! 陳俊貴和我們說:他成為烈士陵園的守護人,是因為當年一個救命的饅頭,一個生死相托的承諾。<div> 那是1980年的冬天,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暴風雪圍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處,面臨寒冷凍死、斷糧餓死的危險,唯一與外界聯系的電話線也被肆虐的大風刮斷。為盡快與40公里外的施工指揮部取得聯系,陳俊貴隨同班長鄭林書、副班長羅強和戰友陳衛星等4人一起下山請求救援。由于任務緊急時間倉促,他們只帶了1支防備野狼侵襲的手槍和20多個饅頭就匆忙出發了。</div> 這一路,寒風呼嘯,風勁雪疾,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他們手牽著手,連走帶爬,艱難前行。40公里的路剛走了一半,他們體力已嚴重透支。但想到被暴風雪圍困,隨時都會被寒冷饑餓奪去生命的戰友們,他們4人咬牙堅持不敢停歇。但最可怕的是,帶出的饅頭只剩下了一個!<div> 又走了兩天兩夜,終因又凍又餓,4人都跌坐在雪地里起不來了。大家望著唯一的一個饅頭,你推我讓,誰也不肯吃。這時,班長鄭林書做出了一個莊嚴的決定:“我和羅強是共產黨員,陳衛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陳俊貴是個新兵,年齡又小,饅頭讓他吃!”陳俊貴說啥也不肯吃,班長鄭林書用不容商量的口氣命令他必須吃掉。望著在寒風中被餓得面無血色的戰友,為了完成任務,陳俊貴最后含著眼淚,吃下了這個關乎生死的饅頭。</div> 沒過多久,班長鄭林書倒下了。他用盡最后的力氣對陳俊貴說了兩句話:一是他死后就葬在附近的山上,他要永遠看護著戰友和這條路;二是作為兒子他生前沒能好好孝敬父母,托付陳俊貴能到老家看望一下他的父母。<div> 班長犧牲了,陳俊貴和戰友含淚用冰雪掩埋班長后,繼續向前趕路。可沒走多遠,副班長羅強也無聲無息的倒下了。只有陳俊貴和戰友陳衛星掉下山崖被哈薩克牧民營救,才把施工官兵被暴風雪圍困的消息報告給指揮部。</div><div> 1500多名戰友得救了,可22歲的班長鄭林書、21歲的副班長羅強卻永遠長眠在積雪覆蓋的天山上。陳俊貴和戰友陳衛星也因嚴重凍傷,腿腳留下了重度傷殘,在醫院治療了4年后復員回了老家。</div> 3年后的1984年,獨庫公路正式通車了!它成了連接天山南北、造福各族群眾的生命通道和經濟命脈。陳俊貴從新疆回到故鄉,無時無刻都在想念著班長,更沒忘記班長臨終前的囑托。當他決定開始尋找班長的父母時,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班長家的詳細地址和他父母的姓名,因為他和班長僅僅相處了38天,只知道他是湖北人,其他的情況一概不知。 <p class="ql-block"> 為了實現班長臨終的囑托,陳俊貴又返回當年部隊的駐地新疆新源縣,想在老部隊尋找到班長家的地址。可誰知老部隊在獨庫公路竣工后便遷移并編入武警部隊的序列。陳俊貴費盡周折,還是沒有得到一點消息。他來到老班長的墓前,深深的愧疚和思念的淚水奔涌而出,他坐在墓前和班長說了一整天的話,做出一個改變他一輩子命運的決定。1985年冬天,他辭去遼寧老家穩定的工作,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回到了天山腳下,回到了班長的身邊,在離班長墳墓最近的一個山坡上安了家。</p> 陳俊貴原本計劃在新疆待上三五年,找到班長的父母完成班長的遺愿后就回遼寧老家,可誰知這一待就是20多年,這期間他們一家也吃了不少的苦。就在他們深感無望的時候,老戰友陳衛星和烈士羅強的父親從廣東來新疆為老班長掃墓,陪他們前來的部隊干部帶來了老部隊的消息,他很快與老部隊取得了聯系,部隊的領導派專人陪他到湖北,一同拜訪烈士的家人。<div> 在湖北羅田,陳俊貴見到了老班長鄭林書的姐姐。她告訴說班長參軍后只探過一次家,還是因為父親病重。父親去世后,家人怕影響鄭林書工作,一直沒有告訴他。所以,直到鄭林書犧牲也不知道自己父親去世的消息。其母親也于2003年去世了。<div> 陳俊貴來到兩位老人的墳前,悔恨的淚水不停地流。他悔恨自己沒能早點看望班長的父母,悔恨自己永遠沒有機會替班長盡孝。他鄭重其事地承諾:“班長,你的囑托,我已完成。我會永遠守候著你,以此告慰你父母的在天之靈”。</div></div> <p class="ql-block"> 為紀念在筑路工程中光榮獻身的英烈們,1983年,尼勒克縣修建了喬爾瑪烈士陵園。紀念碑碑座正面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部隊在筑路施工中光榮獻身的168位指戰員的英名。喬爾瑪烈士陵園成了當地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黨員模范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同年,尼勒克縣委、縣人民政府找到了陳俊貴,給他解決了城鎮戶口和事業編制。這更堅定了他為班長和筑路英烈們守墓的決心。沒過多久,陳俊貴將班長鄭林書和副班長羅強的遺骨遷到了喬爾瑪烈士陵園。 </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尼勒克縣再投資60余萬元,建立了烈士紀念館并于當年7月開館。陳俊貴除了看護陵園外,還充當義務講解員,他把一件件烈士事跡向前來瞻仰的人們講解。以前陵園只有他和愛人看護,2008年縣里又派了兩名工作人員,使他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做更多的事。</p> 陳俊貴說:是班長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是黨和政府給了我幸福美滿的生活,我的一生都會守候著班長和筑路英烈們,我有義務有責任把陵園的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永遠銘記天山深處的筑路英雄們。他邊講著,眼睛里邊泛出淚花。我們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p class="ql-block">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豎起的路”。獨庫公路,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英雄之路!獨庫公路的美,是上萬名解放軍官兵用鮮血和汗水鑄就的生命之美!</p> 退休軍人崔堅,退役軍人全俊子、王仁強,退役軍人的女兒宋慧玲,與修筑獨庫公路的戰士暨喬爾瑪烈士陵園管理員陳俊貴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攝影/撰文/編輯:全俊子</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29f36cwz" target="_blank">全云白——從軍械修理所走出來的全國戰斗英雄</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富阳市|
威远县|
兴义市|
达日县|
泊头市|
永善县|
乌拉特前旗|
威海市|
东宁县|
长白|
济源市|
敖汉旗|
北海市|
丰宁|
罗田县|
洛川县|
宣武区|
永善县|
台东市|
会同县|
江安县|
萨迦县|
准格尔旗|
竹山县|
千阳县|
曲麻莱县|
根河市|
英超|
高邑县|
长宁县|
新邵县|
慈利县|
珠海市|
肥西县|
余姚市|
琼中|
泊头市|
绥江县|
昭通市|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