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奶奶的拿手活

果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家庭群里妹妹發了個做豆面刺粉的短視頻,看著這個視頻的操作過程,讓我想起了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二哥在群里說:“娘娘人笨可是做的涼粉,生的豆芽好吃!回想起來流口水了!”妹夫說:“看見就香啦!夏天中午來上一大碗,美滋滋啊!”奶奶善良敦厚,笨手笨腳,但有幾樣拿手活,做得真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時候,饞了就纏著奶奶給做頓刺粉。老家的糜子刺粉很好吃,但做起來真麻煩。早晨,奶奶就燒一鍋水先把糜子煮一下,然后撈出來用小石磨磨成米糊。大盆上放個木架子,架子上放著小石磨,奶奶坐在小凳上開始磨了,一圈又一圈,奶奶邊磨邊哼著小曲,額頭滲出細細的汗珠。我們等不及,催著問:“奶奶,什么時候才能磨完呀!”奶奶臉上像開了的菊花,笑呵呵地說:“等羊走時就磨完了。小饞貓!”還嗔怪地在我的額頭上戳一下。等到村里放羊漢們把羊趕開出圈的時候,羊“咩咩”的叫聲響起,奶奶真的磨完了。只見她把小石磨清洗干凈就開始過濾渣質了,盆子里白色米糊淅淅瀝瀝地流下,籮筐里紅色的渣質擠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開始做刺粉了,我當仁不讓是拉風箱的。水開了,只見奶奶一手拿著鍋鏟,一手拿著瓢,舀一瓢米糊就使勁攪拌,奶奶熱得滿頭大汗。鍋里的米糊一陣比一陣濃稠,直至米糊全部入鍋,鍋里有了拿糕狀,撒些蒿籽面,少放點水開始煮了。這時候風箱就不用拉了,得慢火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晾刺粉了,水甕洗得錚亮,當然得裝滿水才涼得快。奶奶一手握著刀,一手舉著鍋鏟,像抺墻一樣把拿糕抹到水甕上。趁這工夫開始調菜湯了。菜甕里的老咸菜舀兩勺,切些黃瓜絲,菠菜葉,胡麻油熗蔥花“呲”的一聲,再放些蒜抹,辣椒,香菜,韭菜之類,那湯料嗅著就流口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開吃了,夾一碗刺粉,澆上一勺湯汁,在炎熱的夏天,是絕好的美食。那刺粉軟而筋,涼而香,一口氣吃幾大碗,只覺得肚子撐得圓鼓鼓的,真爽!奶奶的刺粉是出了名的好吃,記得有一次奶奶盛了一大碗,讓我給同村的堂姑送去,姑姑和姑夫同時下手,他倆頭對著頭同時在大碗里夾,只聽見“哧溜,哧溜”聲,一會兒功夫,一大碗刺粉下肚了。還有一次,同村的胡成老漢來串門,看見奶奶做糜子面刺粉,羞澀地說:“他大嬸子,今頂上個沒逼臉,在你家吃上頓刺粉哇。”奶奶樂呵呵地說:“大兄弟,想吃你就吃吧,還啥有逼臉沒逼臉的。”來村里下鄉的干部,插隊的知青,做小生意的商人,親戚朋友,凡吃過奶奶做的刺粉,沒有一個不稱贊刺粉做得正宗,好吃!奶奶還常用豆面做刺粉,用土豆粉面做涼粉,同樣好吃,每次都吃得盡興,每次都吃到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天生笨拙,但她一旦掌握了一項技能,就要做到極致。她做事像電腦輸進了程序,嚴格按既定步驟進行。她做刺粉,糜子磨得細,火候正當,湯料調得香,確實好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還有一項拿手活是生豆芽。家鄉過節,過生日都要生豆芽,預示著家庭成員生生不息,茁壯成長。奶奶牢記著每個家人的生日,每當有人要過生日,提前十天爺爺奶奶就開始揀豆子了,去除腐爛的豆子,脫皮的豆子,挑選能出芽的豆子。 生豆芽是個技術活,首先要控制好溫度,溫度太高了豆芽會長毛根或者腐爛,太冷了生長期太長,長不長根子。所以,夏天奶奶總是把豆芽甕放在比較涼爽的地方,冬天會把豆芽翁放在炕頭上。其次要用干凈的器具和水豆芽才不會腐爛。奶奶常用一個陶瓷小甕生,每天早晨按時要給豆芽過水,一會把水控盡,把甕子翻過放著,豆芽才長的齊整,粗壯。綠豆芽生好后用簸箕簸,把豆皮去掉。黑豆芽得一根一根去皮。油燈下,我們常常和爺爺奶奶揀豆芽,小孩子沒耐心,揀一會就想跑,爺爺就把豆芽分配給每個人,一邊揀豆芽,一邊聽爺爺唱山曲,爺爺唱得山曲婉轉而綿長,聽得我們忘記了揀豆芽的煩惱,那種場景真的很溫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生的豆芽白白嫩嫩的,吃起來脆脆的,很香。在那物質貧乏的年代,豆芽拌些粉條,用胡麻油熗一下再調上芝麻,香菜,蔥花,蒜沫是少有的美味,是待客和生日最好的飯菜。常記得大年三十晚上,奶奶調上一盆豆芽菜,爺爺和爸爸就著豆芽喝酒,我們幾個圍坐在旁邊蹭著吃,邊吃邊嬉笑打鬧,現在想來真是令人回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還有一個拿手活就是縫制篦子。秋天到了,爺爺把紅彤彤的高粱穗剪下來,把高粱桿上細長的部分收回來,捆成一捆一捆的箭箭,奶奶要縫篦子用。油燈下爺爺整理麻線,奶奶搓麻繩子,她是在自己的小腿上搓,把麻線搓成麻花繩,一根根搓好的麻繩套成一串。奶奶開始縫篦子了,長箭箭縫大篦子,短箭箭縫小篦子。只聽“哧哧”的拉線聲,奶奶時不時還把針在頭發上抿一下,那箭箭分兩排用麻繩一針一針固定,制作一個篦子很費勁奶奶把手勒得通紅。奶奶縫的篦子又結實又美觀,圓形的,方形的,家里大大小小的甕子、盆子、鍋上都蓋上了嶄新的篦子。過年過節蒸饃,面人人,餃子都放在黃森森的篦子上很漂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搟得豆面也是絕好的。年三十下午,奶奶忙著搟豆面了,她和一大盆白面和豆面混合面,其中放些蒿籽面,和好分成幾塊,上面抹上油,用籠面苫蓋。鋪好大塊牛皮紙,放上案板開始搟了。搟豆面很費勁,面卷在搟面杖上搟一會兒就展開撒些玉米面,以防粘連。搟豆面講究技術,用力要均勻,雙手握著搟面杖前后搓動,不然厚薄不勻,薄的地方破了,豆面就不長了。這樣反復十幾次,直至豆面搟得像紙一樣薄,黃色的豆面薄薄的,像圓桌那么大。奶奶把搟好的面卷成長條,開始切了,她切的面細而均勻,然后抖去其中玉米面,把它放在篦子上,一把子,一把子,滿滿兩大蓖子。奶奶一邊搟一邊讓我們猜謎語:“合愣板,合愣板,合愣板上黃布衫。”“本來一大片,變成條條線,是線不做衣,碗里常常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年初一,我們家吃素,早餐一定是搟豆面,那豆面拌上葫麻油熗的蔥花醬,香菜,三鮮絲,老黑槳,聽著人們“哧溜哧溜”地吸,就會想到那豆面有多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遵守三從四德,堅守婦道,默默地為家人服務。記憶中,奶奶吃飯從不上炕,她給爺爺盛好飯雙手遞上去,自己才坐在鍋臺邊吃。好吃的先讓自家男人吃好,自己才動筷子。爺爺下地未歸她從不先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沒讀過一天書,也沒做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她的一生是平凡的,她那任勞任怨的精神,她勤儉持家,尊老愛幼的品質,她寬厚仁慈,熱情善良的風范是留給我們子孫享之不盡用不完的精神財富。她對子女無私的愛讓我們永遠懷念。她的美德值得我們用一生去仰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這炎熱的夏天,想吃奶奶做的刺粉,更想念那個慈祥善良的奶奶!</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改则县| 于田县| 江川县| 酒泉市| 上栗县| 长岭县| 延吉市| 铜陵市| 青河县| 崇义县| 盐山县| 常宁市| 米易县| 鄂托克旗| 从化市| 吉林市| 兴山县| 宁陕县| 河间市| 嘉善县| 益阳市| 大新县| 山阳县| 海晏县| 五台县| 平乡县| 临西县| 鄂温| 藁城市| 荆门市| 德州市| 荥阳市| 肇州县| 莆田市| 屏南县| 无棣县| 宁安市| 大名县| 潞城市|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