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才入伏沒幾天,酷熱的夏日大地象著了火一樣,滾燙的氣浪讓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昨晚的一場雨頓時(shí)涼爽了許多,早上就去南山公園的彩虹路去轉(zhuǎn)轉(zhuǎn)。</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雨水洗滌了大地的塵埃,也洗滌了人們的心靈,讓人感到格外舒暢。</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xiāng)李店村,座落在中條山脈蠟燭臺山脈下,村里一排排整齊的小別墅,居住著“宜、溫、呂、趙”四大姓一千三百余口村民。</p><p class="ql-block"> 李店村以沙石地為主。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演繹著悠久漫長的悲歡離合的歲月故事,編織著許多動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李店村過去有二千余畝薄地,土地上栽種著諸多品種的杏樹、柿樹。記得每年到杏成熟季節(jié),大人們把整筐整筐的杏裝筐售給縣果品公司。剩余的杏大多都是夠不著摘,掛在杏樹梢上,由于樹梢便于通風(fēng)透光,樹梢上的杏一般又大又紅,俊得讓人誕水直流!我們頑童便從地上撿起石塊朝樹梢拋去,待杏從樹梢上脫落下來,我們便沖上去瘋搶。撿的多了,回家便把杏掰開涼曬成杏干,放進(jìn)瓶子里泡水喝,記得杏干水格外好喝。</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未三線建設(shè)時(shí)鐵道部在這建起了機(jī)車電機(jī)工廠,現(xiàn)在以電力機(jī)車制造為主也繁衍了其許許多多配件的工廠,圍布在電機(jī)廠周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條山李店峪口下面有許多顆大石頭群,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未修尊村引黃工程時(shí)大石頭群被炸碎拉走,本來“大石頭廟兒”下面已被裝添了炸藥,因藥量小沒能炸翻,現(xiàn)在廟下面還有被炸的痕跡,后由于人們的阻擋唯剩下“大石頭廟兒”幸存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望兒廟”原名“大石頭廟兒”,上面廟門南北通開,我初中畢業(yè)后因身單力薄,被好心的生產(chǎn)隊(duì)長楊正元大叔安排放牛,半年后又放羊。放牛羊當(dāng)時(shí)都在山峪口,整天都在”大石頭廟”上面休息,爬上去溜下來不亦樂乎,站在大石頭廟上瞭望牛羊的走向。那時(shí)候流行的口頭禪“放三年羊給官都不坐”,形容放羊是最輕松的活。但是最難忘的還是冬天,由于冬天天短羊吃不夠,每天不好好按時(shí)下山回家,這時(shí)便苦了羊倌,我曾經(jīng)一下午爬過三次坡趕羊回家,只怕夜晚時(shí)看不清山路出意外,這樣的生活我經(jīng)歷了三年。</p><p class="ql-block"> 聽村里上了年紀(jì)的人講,“大石頭廟”古時(shí)候每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三有廟會,我放羊時(shí)曾看到廟西邊有幾間建筑留下的墻根痕跡,聽說是“娘娘廟”。2010年我們呂一戶編撰家譜時(shí),永濟(jì)中學(xué)原校長呂克禮先生經(jīng)過問訪年齡大的老人,搜集到大石頭廟的傳說,便把“大石頭廟兒”的故事編撰成書便于流傳給后人。根據(jù)傳說故事也把原“大石頭廟兒”更名為“望兒廟”。永濟(jì)市人民政府也為“望兒廟”立了碑牌加以保護(hù)。</p> <p class="ql-block">下面轉(zhuǎn)發(fā)永濟(jì)中學(xué)原校長呂克禮先生關(guān)于“大石頭廟兒”悲壯凄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附:《 娘望石和望兒廟 》</p><p class="ql-block"> 呂克禮文</p><p class="ql-block"> 李店村的村民勤勞而樸實(shí),他們披星戴月,辛勤勞作,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怎奈一場瘟疫,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被瘟疫奪去了生命。李店字號里的人,也都不幸染上疫病,遭到滅頂之災(zāi),滿門滅絕,從此李店村沒了姓李的。活著的人也形容憔悴,面如臘土,上吐下瀉,掙扎在死亡線上,生命垂垂乎,危在旦夕。</p><p class="ql-block">村子里住著一戶人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母親憐兒,兒子孝順,曰子雖然艱難,但卻歡歡樂樂。奇怪的是母子倆盡管面目清瘦,卻身無大疾,也未染上瘟疫。兒子見左鄰右舍,病的病,死的死,心急如焚,但卻無計(jì)可施,眼巴巴看著兒時(shí)的朋友,前巷的大媽,后街的大叔,一個(gè)個(gè)倒下。</p><p class="ql-block">一天夜里,兒子臥床酣睡,一個(gè)長發(fā)高束,美髯飄逸的老人告訴老婦的兒子,說中條山上有一種藥草叫“昌鶴草”,可治瘟疫,并親自帶他上山辯認(rèn),挖采草藥,他欣喜若狂,忙整冠撣衣,跪拜老人,老人卻不見了,茫然之際,他醒了,卻還躺在床上,原來是空夢一場。</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他把夢境告訴媽媽,媽媽說這是神仙顯靈,可憐百姓,指點(diǎn)他去山上采藥救治百姓。兒子聽了媽媽的話,立即打點(diǎn)行囊,帶上背簍饅頭,上山挖藥,救治村里染病的父老鄉(xiāng)親。</p><p class="ql-block">中條山峰高崖險(xiǎn),巉巖峻石,昌鶴藥草生長在崖峰之巔,柴藤擋道,無路可走。兒子攀石登巖,劈荊斬棘,穿林繞藤,艱難的挖采草藥。</p><p class="ql-block">兒子上山,母親在山下等待兒子歸來,母子倆把采回來的草藥弄回家,熬成藥湯,分發(fā)到家家戶戶,瘟疫很快得到控制,村里人都很高興,感謝母子兩個(gè)。</p><p class="ql-block">這一天,兒子照舊帶上工具上山采藥,母親照舊在山下峪口等待兒子的歸來。但是,太陽落山了,不見兒子回來,夜深了還不見兒子回來,第二天兒子仍然沒有回來,母親盼兒心切,一刻也不離開峪口,她不吃不喝,眼巴巴地望著大山,期盼著兒子的歸來。</p><p class="ql-block">一天過去了,一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兒子終歸沒有回來。母親絕望了,渾身無力,站不起來,眼前一黑,癱瘓了,臥在地上。她仰著頭,眼望著南山,老淚縱橫,渴望著兒子的歸來,漸漸地漸漸地失去了知覺,變成一塊大石頭,永久地橫臥在峪口。為了懷念這位母親,后人把這塊大石頭叫做“娘望石”。</p><p class="ql-block">瘟疫過后,村里人為了弘揚(yáng)母子倆舍己救治村民的祟高精神,頌揚(yáng)他們的感人事跡,感恩載德地紀(jì)念他們,在娘望石上蓋了廟堂,塑了神像,把母子倆尊為神靈,燒香拜佛。娘望石上的廟堂就叫“望兒廟”。廟堂不大,磚灰砌壘,廟頂用磚收攏,四角成攢尖頂形,半園形磚拱門,不用一木一料,小巧而玲瓏,神秘而大方,廟內(nèi)以磚中隔,南北分開,南塑娘娘像,北塑兒子像,南門有磚刻“昌鶴算”,鑲在門眉中,祈求平安和昌盛;北門上眉中,磚刻“望兒廟”,已被損壞,據(jù)說,望兒廟建于清朝。</p><p class="ql-block">娘望石的西面偏南,建有娘娘洞,坐北面南,供有娘娘神像。娘娘洞前有廂房,是住持住的地方。每逢初一、十五,人們都要到望兒廟燒香供獻(xiàn),祈福求壽保平安。七月二十三是兒子的忌日,每年這一天,這里都要舉行廟會,雜耍,把戲,熱鬧紛繁,開展各種活動,紀(jì)念母子兩人,頌揚(yáng)他們的功德。</p><p class="ql-block">時(shí)間長了,他們的故事被漸漸淡忘,只見一塊大石頭上矗立著一個(gè)小廟,便都叫它“大石頭廟兒”,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p> <p class="ql-block">望兒廟夜景</p><p class="ql-block">望兒廟前面廣場現(xiàn)在成了鍛練、娛樂的場地。</p> <p class="ql-block">此雕塑是2015年2月原永濟(jì)電機(jī)廠廠長董宇先生夫婦二人捐建,表示了先生夫婦二人對“母子采藥救百姓”的美德所感動,也詮釋了董宇夫婦對永濟(jì)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 兒時(shí)璀璨的萬家燈火,映照著天邊的星光,如霜般的月色。構(gòu)成了一幅世間難以媲美的美景。鄉(xiāng)風(fēng)和鄉(xiāng)情,永遠(yuǎn)留在我的心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定边县|
泌阳县|
临夏市|
南充市|
石河子市|
黄骅市|
常州市|
商水县|
云霄县|
宝应县|
北宁市|
襄垣县|
黄大仙区|
中宁县|
清涧县|
磐石市|
马边|
高陵县|
孝昌县|
永修县|
邢台市|
临潭县|
闵行区|
景宁|
奉节县|
仪征市|
高要市|
新昌县|
崇左市|
宝山区|
枣庄市|
麻阳|
信丰县|
安西县|
湘阴县|
和平区|
平江县|
永登县|
肇州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