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房四寶</p><p class="ql-block"> 作者.艷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房四寶,指筆、墨、紙、硯(湖筆、徽墨、宣紙、端硯)。</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筆,專指毛筆。據說是秦朝時期蒙恬在作戰過程中為了快速向秦王匯報戰況,不貽誤軍機,隨手從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了一縷紅櫻,把它綁在了竹竿之上,然后蘸點墨就可以在白色的絲綾上書寫起來,結果書寫的速度大大提高,于是乎蒙恬就命手下依法炮制做成了書寫工具(毛筆)。</p><p class="ql-block"> 當時北方士兵比較多,士兵們常圍獵野狼,剝下來的狼皮做成了衣服,而狠毛就做成了毛筆,就是狼豪筆。后來又用羊毛做成了羊豪筆。再后來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毛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筆”指書畫用的毛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墨”特指墨塊。</span></p> <p class="ql-block"> 墨,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文書工具之一,也是我們常說的文房四寶之一。墨的產生與人類書寫或描繪的行為緊密相關,自然可以追溯到極為久遠的年代。前人由于認識的局限,故稱“上古無墨”。文人對于墨甚是喜愛與重視,常用“玄霜”、“烏塊”等屬于隱士性的別稱呼他,看似單調乏味,卻是古代書寫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也正是這個中國獨創的材料,才成就了中國意蘊深厚的書畫藝術。</p><p class="ql-block"> 墨在《說文》中解釋為“墨者黑也,從土從黑。”這即是說墨與“土”有關。《述古書法綦》載有“西周邢夷制松煙墨”,明代羅頑在《物原》中則進一步指出“邢夷制松煙墨”。從文獻記載來看,周代已有松煙墨,但至今尚未有相關實物能夠左證這種說法。已有為數不多的戰國竹簡上文人大多小而精美地用人工墨書寫。</p><p class="ql-block"> 秦漢時期,墨已經成為皇帝每月發給官員們的必備品。說明在這一時期松煙墨的產量已經較為穩定。據《墨經》記載:“古用松煙、石墨二種,石墨自魏晉以后無聞,松煙之制尚矣。”這種以“枚”為單位的墨顯燃是人工制成,因此不會是石墨而是松煙墨,這說明松煙墨在這一時期的上層社會已經為墨的主流。</p><p class="ql-block"> 魏晉南北朝時期,松煙墨經過漢代的成熟已經走向完善。北魏賈思勰所撰《齊民要求》中詳細記載了“合法墨”,這是最早的制墨配方。當時的易州盛產優質松樹,松煙墨也極富盛名,成為當時制墨業的重鎮,當地希氏家族是其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南北者時期出現了油煙墨。油煙墨色澤烏亮,北宋《文房四譜》中詳細記載了南朝時期的一種制墨片,而這種方法十分完備,因此可以推斷油煙墨剛出現的時候應當早于這一時期。</p><p class="ql-block"> 隋唐五代時期,大批文人墨客的出現,書畫名家輩出。墨的需求量增大,模具取代手工搗杵成了制墨工藝又一大進步,制出的墨更加堅實耐用,且出現了各種形制。當時易州和潞州是唐代的兩大制墨中心。直到唐末北方戰亂,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易州希氏居家遷往歙州,因歙州松樹優質且名墨工聚集,故而取代易州成為制墨中心。</p><p class="ql-block"> 南唐后主李煜喜愛希延珪父子制的油煙墨,希延珪被賜國姓,更名李延珪。自此,“油煙墨”為“李墨”名揚天下。至北宋宣和年間已是“黃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所以有的制墨者在墨塊上標記“金不換”。《竹嶼山房雜部》記載,油煙墨制法在魏晉到唐末之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p><p class="ql-block"> 宋元時期,制墨工藝在宋代迎來了真正的巔峰期。安微、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制墨業都十分繁榮,特別安徽的微州。到了南宋基本形成了松、油并存的局面。元代《墨史》記載:“松煙之法久絕。”由此看來元代時松煙墨已經基本被油煙墨取代。</p><p class="ql-block"> 明代“墨”相對完成。成為精良、美觀的文人把玩、觀賞的藝術品。清代制墨業更加繁榮,油煙墨的制作達到鼎盛,選材較時代更廣泛。微州作為墨業的中心也達到了極盛,曹素功、胡開文、汪近圣,汪節庵四大家為其中國后,謝崧岱融合傳統工藝創造了墨汁。墨汁省去研磨之力,更加方便易用,客觀上有利于大幅作品的創作。成了當今普通大眾的主要選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紙”指宣紙</span></p> <p class="ql-block"> 宣紙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在大唐天寶年間,宣城郡已經開始生產紙和筆等物品。并且這些物品被作為貢品運往京城長安。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提到了“宣紙"一詞,雖然當時的宣紙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宣紙有所不同,但它標志著宣紙概念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宋元時期宣紙正式形成和發展。曹氏家族迂徒到安徽徑縣小嶺后,開始使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為原料制作宣紙,這一過程是全面而系統的。到了明代宣德年間,即1426年到1435年,皇室監制的宣紙加工出現,這一時期的宣紙制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開發出了大型紙張。</p><p class="ql-block"> 清代是宣紙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時期,宣紙在印刷,書畫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乾隆年間,宣紙被選作宮迋官府用紙。</p><p class="ql-block"> 宣紙之鄉在安徽涇縣小嶺村,這里是宣紙的發源地。這里一要提到一個大家熟知的人——蔡倫。蔡倫有個徒弟叫孔丹,他一直想用更好的紙來畫一幅他的老師的畫像。有一天來到徑縣,突然看見一顆樹,倒在這個山溪的水里面,這顆樹的樹皮脫落了,在這個水中浸泡,漸漸發生了變化,于是他就取一團找了造紙工人一起實驗以后,果然就成功了。所以孔丹也是宣紙的發明人。</p><p class="ql-block"> 曹大三,造紙的始祖,傳說這個曹大三是宋代未年元代初年的人。當時蒙古騎兵南下,戰爭非常頻繁,他就帶了他這個族里的人,開始遷移,然后走到了我們今天所在這個地方叫小嶺,他到了小嶺之后,發現滿山的都是樹,曹大三造過紙,他一看這里出什么?這里出非常重要的原料叫青檀樹,而且青山綠水,山谷環繞,它的水質也都是山泉水。所以曹大三就率領他的族人,就在小嶺村定居下來了,開始造紙。漸漸小嶺村就家家戶戶都造紙了,這樣就形成了我們著名的宣紙的原產地。 </p><p class="ql-block"> 香檀樹皮、稻草、山泉水,這三者成了制紙缺一不可的原材料。以樹皮為筋骨,以稻草為肌膚的宣紙驚艷了世界。成了我國四大發明之一。</p><p class="ql-block"> 造紙一般要好幾個區間。配套服務區、技術展示區、藝術交流區、活動產業區、宣紙生產區、藝術怡養區等功能區域。</p><p class="ql-block"> 我們常用的宣紙按加工方法分類有三大類:生宣紙、熟宣紙、半生熟宣紙。按材料配比分類,可以分為棉料、凈皮、特凈等。按厚薄分類,可分為棉連、單宣、重單、夾連、二層、三層等。</p><p class="ql-block"> 好的宣紙有:棉、白、細、勻的特點和發墨定筆的特點。生宣紙有:單宣、夾宣、三層夾宣等。宣紙規格有:四尺、六尺、八尺、丈二等。</p><p class="ql-block"> 宣紙色白,有云絮狀,竹紙色黃,有纖維,竹紙有:竹漿紙、元書紙、毛邊紙、玉扣紙、連史紙。絹有,生絹與熟絹兩種,也可分為粗和細絹。皮紙,由桑皮、山椏皮為原料所制的,對初學者比較適用(半生熟紙)。蟬翼熟宣比云母熟宣透稿效果好。復古熟絹又比蟬翼熟宣透稿效果好得多。作畫時,我們可根據畫面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紙或絹,但絹的價值實在是有些昂貴。</p><p class="ql-block"> 當然后來造紙師傅們應書畫者的要求和喜好,造出了許多種類的宣紙。我們可根據不同需求選用不同的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硯”指磨墨用的硯臺</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新時器時期,經歷了從實用到賞玩的變化。硯臺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硯臺是一塊小硯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代,硯上出玩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唐時期,硯臺的造型更加多樣化,出現了圓形瓷硯等多足硯式。唐代以來,硯臺的造型繼續發展,如箕形硯的流行,以及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臺制作。中國歷史上形成了四大名硯,即山東青州的澄泥硯(后被“紅絲硯”代替)、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古歙州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這些硯臺以其獨特的石質和精湛的雕刻工藝而聞名。</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硯臺不僅是一種研墨的工具,還代表著學問、文化和智慧,成為文人雅士的象征。同時,硯臺也被視為一種收藏品,因為它們的制作工藝和材質都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 “文房四寶”成為當時文人書畫家們家中的必備的學習用具。當然在學習中,還有許多工具材料我們都是要準備的。比如:筆架、水碟、墨碟、印章、印歷、紙筒、筆箱等。后人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既美觀又實用的書畫用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文昌市|
台前县|
四平市|
沙雅县|
华容县|
正定县|
桃源县|
尖扎县|
安多县|
万荣县|
永州市|
都安|
云浮市|
桦南县|
海兴县|
资源县|
榆中县|
建德市|
通渭县|
澳门|
宝鸡市|
天祝|
古交市|
辉南县|
大厂|
张家口市|
武山县|
临桂县|
连云港市|
阿拉善左旗|
蕲春县|
广东省|
随州市|
友谊县|
清徐县|
衡水市|
合山市|
康定县|
探索|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