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亙古長安】北京五日游

月楓的原創空間

<p class="ql-block">文字:月楓,攝影:月楓</p> <p class="ql-block">  5月24日[第一天]上午 9:00,坐地鐵1號線八通線,至天安門東站,按照設置的眾多欄桿和導示牌的指引,向東步行至故宮東側的南池子大街,一直向北行至東華門大街,西向行走跨過52m寬的護城河,亦名筒子河,行至故宮東門外,南向沿護城河岸行走,由闕左門進入故宮,在午門東南側的售票窗口購票,排長隊經過安檢進入了故宮外朝。 </p> <p class="ql-block">  故宮亦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禁苑。《廣雅?釋天》曰:天宮謂之紫宮。紫微宮乃天帝之居所,皇帝曰天子,天帝之子也,其居所為禁地,故稱之曰紫禁城。</p><p class="ql-block"> 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有三大殿,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治國理政,行使權力的地方,也是舉行盛典的宮殿。三大殿東側是文華殿,西側是武英殿。</p> <p class="ql-block">  太和殿,又曰金鑾殿,故宮中最大的殿宇,是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等重大典禮的場所。殿名取自《周</p><p class="ql-block">易·乾·彖》,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p><p class="ql-block">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曰奉天殿;嘉靖年間改名曰皇極殿。清順治二年,始稱太和殿。該大殿歷經四次焚毀、四次重建。</p><p class="ql-block"> 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頂;大殿頂部重檐 8條垂脊上,有8組小獸,每組由騎鳳仙人領頭,后面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10只小獸,其規制屬最高等級。</p> <p class="ql-block">  太和殿等三大殿坐落于同一塊高大的三層花崗石臺基之上。臺基上設置有1458根雕龍刻鳳的漢白玉望柱,排水螭首1142只。臺基高大寬闊,方能顯示出皇家之威勢。</p><p class="ql-block"> 科研單位在1977年對三大殿臺基進行過鉆探,鉆探深度:15.6m,其中地上臺階是8.75m,地下7m以上。對鉆探取出的試樣進行化驗,地上臺階從上到下是:磚層-砌塊石層-灰土層-灰土、碎磚層-灰土、卵石、碎磚層;地下土層是:灰土、卵石、碎磚層-柏木樁、排木層-木樁、黏土層-木樁、老土層。如此復雜深厚的地基,足以顯示古代建筑之水準,值之深入研究與借鑒。</p><p class="ql-block"> 太和殿內部金壁輝煌,藻井、斗拱、金柱、御座、牌匾、地磚等,均是一等一級的規制,極盡奢華。龍是吉祥、權力和神圣的象征,代表著帝王之尊,太和殿內部姿態各異的金龍,共有13844條。</p> <p class="ql-block">  中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前皇帝小憩的地方,殿名取自《中庸》第一章,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該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曰華蓋殿;嘉靖四十一年,改名曰中極殿。清順治二年,始稱中和殿。該大殿同太和殿一樣,歷經四次焚毀、四次重建。</p><p class="ql-block"> 保和殿,明朝是舉行大典前皇帝更衣的地方;清朝用于殿試,亦是皇帝賜宴外藩及王公大臣的地方,保和的含義是:志不外馳,恬神守志。該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曰謹身殿;嘉靖四十一年,改名曰建極殿。清順治二年,始稱保和殿。該大殿歷經三次焚毀、三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  文華殿乃皇帝便殿,亦皇太子視事之所,明中期曾為經筵之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毀,清康熙二十二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武英殿是皇帝齋居、召見大臣的地方,亦是皇后千秋、命婦朝賀儀的場所。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崇禎十七年李自成于此殿舉辦登基典禮。清康熙年間設立武英殿書局,為皇家修書處。清同治八年火災毀,同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內廷中心是三宮,曰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東側是東六宮,曰: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側是西六宮,曰: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啟祥宮、長春宮、咸福宮。</p> <p class="ql-block">  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殿名取自《道德經》,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乾乃天也。始建于明代永樂十八年,明清兩代曾數次被毀重建。</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二十一年,乾清宮發生了著名的壬寅宮變。宮女楊金英等十六人趁帝夜睡,以麻繩縊殺之,帝未斃,宮女等皆伏誅。</p><p class="ql-block"> 交泰殿明代是皇帝退朝后休息之地,亦是皇后之寢宮;清代曾貯存寶璽;殿名取自《易經》,有“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含意。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明清兩代曾數次被毀重建。</p> <p class="ql-block">  坤寧宮是皇后寢宮,曰中宮;清代為康熙、同治、光緒、宣統等皇帝舉辦過大婚儀式;殿名取自《道德經》,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坤乃地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明清兩代,歷經多次焚毀、多次重建。</p><p class="ql-block"> 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發生的故事無非是帝歡妃愛,風花雪月。慈安皇后多年居住于鐘粹宮;慈禧老佛爺多年居住于儲秀宮。其間發出了許多歷史事件,皆是鏡花水月,都成為了歷史的塵跡。世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p><p class="ql-block"> 乾清宮西側是養心殿,養心殿西北側是慈寧宮。養心殿是皇帝理政、讀書的地方,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曾于此殿垂簾聽政。該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明清兩代曾多次修繕。</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喜讀書,好書法,得到王珣的伯遠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三件書法名帖乃稀世之珍寶,珍藏于養心殿,藏寶之地曰三希堂。</p><p class="ql-block"> 慈寧宮,明代為皇貴妃之寢宮。清順治十年,孝莊文皇后移居于該宮;此后成為太后、太妃的寢宮。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明清兩代曾進行過重建、擴建或修繕。</p><p class="ql-block"> 珍寶館設置于故宮東北角的寧壽宮建筑群內,這些宮殿是清代太上皇的寢宮。展室分設于皇極殿西廡、養性殿、樂壽堂和頤和軒,分專題展出了珠寶、金銀、玉石、盆景等文物。故宮共珍藏文物1052653件,其中一級文物8273件。國家文物局于2022年4月發布,全國一級文物總數為218911件。</p> <p class="ql-block">  鐘表館設置于乾清宮東側的奉先殿區域內,該殿明清兩代是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廟。展品共123件,均是十八世紀之鐘表,由廣州、蘇州和宮內做鐘處制造,部分由英、法、瑞士等國制造。</p><p class="ql-block"> 據統計,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幢,累計8707間,堪稱古建筑之王國。故宮位于北京老城之中心,與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景山、地安門、鼓樓、鐘樓連成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p> <p class="ql-block">  故宮呈長方形,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四周建有宮墻,高10m;宮墻外是寬52m的護城河,環繞故宮一周。故宮以三大殿、后三宮為中軸線,其余建筑于中軸線東西兩翼,對稱分布,視覺上顯得莊重而平衡。</p><p class="ql-block"> 金鑾殿,入霄漢,紅欲透,故宮三大殿坐落于宏大的臺基之上,前面是開闊的廣場,顯示出了皇家傲視天下,威加海內的雄偉氣勢。</p><p class="ql-block"> 三宮六院是至柔至愛、神秘莫測的地方。男人是山,女人是水,鐵馬江河是男人的雄壯,雍容華貴是女人的容德,剛柔相濟、陰陽平和是故宮之精髓。</p> <p class="ql-block"> 5月25日[第二天]上午8:30,小雨,坐地鐵5號線,至雍和宮站,按照網上提前一天的預約,刷身證通過安檢進入景區。</p><p class="ql-block"> 雍和宮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原為雍王府,雍正三年改為行宮,曰雍和宮。乾隆九年,雍和宮改建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p><p class="ql-block"> 雍和宮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北側牌樓、昭泰門、鐘樓、鼓樓、雍和門殿、雍和宮殿、四體碑亭、密宗殿、藥師殿、講經殿、時輪殿、永佑殿、法輪殿,東配殿、班禪樓、昭佛樓、西配殿、戒臺樓、雅曼達嘎樓、萬福閣、永康閣、延綏閣、觀音洞、綏成殿、東順山樓、西順山樓等。</p> <p class="ql-block">  昭泰門北側是雍和門殿,亦曰天王殿,原為雍王府的正門,曰雍和門。中間供奉的是彌勒佛;背面供奉韋馱天尊;兩側供奉四大天王,曰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p><p class="ql-block"> 雍和宮殿原為雍親王銀安殿。大殿正中奉祀三尊高2米的銅佛像,中間供釋迦牟尼佛,西側供燃燈佛,東側供彌勒佛,是現在、過去、未來三世佛。東山墻尊奉白度母畫像。主佛龕兩側漢白玉石座上奉祀十八羅漢。</p><p class="ql-block"> 十八羅漢是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乾隆皇帝欽定的十八羅漢為:賓度羅跋羅惰阇尊者、迦諾迦伐蹉尊者、迦諾迦跋厘惰阇尊者、蘇頻陀尊者、諾詎羅尊者、跋陀羅尊者、迦哩迦尊者、伐阇羅弗多羅尊者、戍博迦尊者、半托迦尊者、羅睺羅尊者、那迦犀那尊者、因揭陀尊者、伐那婆斯尊者、阿氏多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迦葉尊者、軍屠缽嘆尊者。</p> <p class="ql-block">  講經殿為參尼札倉,是研修顯宗的扎倉,扎倉乃佛學院。殿內供奉宗喀巴大師、白傘蓋佛母、綠度母等佛尊。宗喀巴大師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立者。</p><p class="ql-block"> 時輪殿為丁科札倉,是研修天文、歷算的札倉。殿內中間奉祀宗喀巴大師,北側供一世班禪大師,南側供賈曹杰·達瑪仁欽。賈曹杰是宗喀巴大師的大弟子,曾任甘丹寺法臺,著有《中觀根本明義集》、《莊嚴根本論》、《明照解脫道論》等。</p><p class="ql-block"> 密宗殿為居巴札倉,是研修密宗的札倉。殿內奉祀宗喀巴大師、文殊菩薩、喜饒僧格。喜饒僧格是宗喀巴大師的得意弟子,被委任為無上密宗之主,弘傳密宗和建立密宗經院。</p><p class="ql-block"> 藥師殿乃曼巴札倉,是研修醫藥學的札倉。殿內奉祀藥師佛,亦名大醫王佛、消災延壽藥師佛,為東方琉璃凈土教主。藥師佛法力廣大,能夠救治眾生之貪、瞋、癡,亦能消病救厄。殿內陳設各種草藥、醫療器械和古代醫藥書籍。</p> <p class="ql-block">  永佑殿原為雍親王的書房和寢殿。殿內正中奉祀三尊主佛,檀香木雕刻,中間是無量壽佛,東側是獅吼佛,西側是藥師佛。東側山墻供奉白度母畫像,西側山墻供奉綠度母繡像。</p><p class="ql-block"> 法輪殿奉祀宗喀巴大師,大師的銅像高6.1m,耗資約20萬銀元。銅像背后是五百羅漢山,紫檀木雕刻,是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p><p class="ql-block"> 昭佛樓原為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孝圣憲皇太后禮佛之佛堂。樓內正中奉祀釋迦牟尼著水紋衣站像,弟子迦葉、阿難侍立兩側。佛龕材質為大型金絲楠木,龕上雕刻99條盤龍,是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p><p class="ql-block"> 萬福閣奉祀的是邁達拉大佛,大佛地上高18m,地下8m,身寬8m,用一根白檀香木雕刻而成,重約100000kg,是國內最大獨木雕像,為雍和宮木雕三絕,鎮寺之寶。</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五年,朝庭平定西藏郡王珠爾默特.納木札勒叛亂,取消了郡王獨秉藏政,恢復四名噶倫執政制度,授命七世達賴喇嘛兼理藏政。為報答朝庭隆恩,七世達賴從尼泊爾購買一根白檀香巨木,歷時三年運抵北京,進獻朝庭。此后花費約8萬兩白銀,雕刻成邁達拉大佛。先是修建殿基、佛臺,將大佛安身定位,然后量身建造了萬福閣,故北京諺云:先有大佛,后有宮殿。</p><p class="ql-block"> 邁達拉佛是蒙古語,梵文譯為彌勒佛。彌勒佛,姓彌勒,名曰阿逸多,是釋迦牟尼佛授記的未來佛,屬佛教八大菩薩之一,曰彌勒菩薩。</p> <p class="ql-block">  東西配殿奉祀多尊佛像,東配殿供:吉祥天母護法金剛、永佑金剛、大威德金剛、地藏王金剛和財寶金剛。西配殿供:釋迦牟尼、文殊菩薩、觀音菩薩、除蓋障菩薩、彌勒菩薩、金剛手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p><p class="ql-block"> 雍和宮誕生了兩位皇帝,分別是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雍正在位13年,著力加強史治,推行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政策。</p> <p class="ql-block">  改土歸流主要是在云南 、貴州 、四川 、廣西等少數民族地區,廢除土司,實行朝庭委任的流官統治,加強朝庭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攤丁入畝是地多者多交稅,地少者少交稅,無地者不交稅,廢除人頭稅,極大地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火耗歸公是將地方政府的攤派合法化,規定合理的征收比例,在中央監督下統一管理。該政策的目的是財政公開化,將暗征變為明征,防止官員腐敗,增加國庫收入。</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在位60年,雄才大略,頻繁征戰,大的戰爭發生過10余次,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極大地擴充了疆域。</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九年,準噶爾大汗噶爾丹策凌去世,達瓦齊登上汗位,準噶爾汗國內部出現了嚴重內亂。貴族紛紛處逃,其中阿睦爾撒納亦投靠清廷。乾隆皇帝敏銳地發現了機遇,決定向準噶爾汗國發起戰爭。</p><p class="ql-block"> 乾隆二十年,清軍西征,準噶爾汗國未能出現象樣的抵抗,短短三個月土崩瓦解,首府伊犁淪陷,大汗達瓦齊逃至昭蘇格登山被清軍生擒。清軍西征全面勝利。</p><p class="ql-block"> 消滅達瓦齊之后,清廷決定將衛拉特分封四汗,賞功策勛。將阿睦爾撒納晉封為輝特汗,同時又晉封為雙親王,食親王雙俸。將其他三人分別封為杜爾伯特汗、和碩特汗、綽羅斯汗。</p> <p class="ql-block">  阿睦爾撒納欲當四部總汗,未能如愿,便公開反叛清廷。乾隆二十一年,清軍再次西征。準噶爾毫無抵抗之力,伊犁失陷。阿睦爾撒納逃入哈薩克阿布賚汗處,發現異常后,又黑夜帶妻子親隨等8人,盜竊馬匹沿額爾齊斯河投奔俄國。乾隆二十二年,阿睦爾撒納因患天花病死。至此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西域210萬km2土地納入大清版圖。</p><p class="ql-block"> 乾隆二十三年,征討大小和卓,在庫車、葉爾羌、和闐等地與之交戰。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兵敗,經蔥嶺逃入阿富汗的巴達克山,被當地首領擒殺,判亂遂平。這場戰爭的勝利,使漢、滿、蒙、回、藏五地實現了統一。</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二年和三十二年兩次發動了金川之戰,消滅大小金川兩大土司,對其地實行改土歸流;乾隆二十七年,發動了清緬戰爭,經過7年艱苦的戰爭,緬甸敗退出云南、暹羅,俯首稱臣,大清收回了云南西雙版納等地;乾隆五十三年,發生了清越戰爭,經過兩年苦戰,越南失敗,被迫稱臣;乾隆五十一年,平定了臺灣林爽文起義。</p> <p class="ql-block">  下午13:30,游覽了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兩個景區隔壁相鄰,東邊是孔廟,西邊是國子監。</p><p class="ql-block"> 孔廟又曰先師廟,地處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13號 。始建于元大德六年,曾多次修繕。國家4A級景區。</p><p class="ql-block"> 孔廟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門、崇圣殿、配殿等。大成門前有高大的漢白玉孔子塑像,前院東西兩側有進士題名碑林。孔廟內設置有大哉孔子、古代官德文化、北京孔廟歷史沿革等展覽。</p> <p class="ql-block">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陬邑現為山東省曲阜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法,釋義為: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法律。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修《詩》《書》《禮》《樂》,序《周易》,撰《春秋》,后人合稱之曰《六經》。孔子語錄收集在《論語》中。</p><p class="ql-block"> 《論語·為政篇》中有一段話,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該段話體現了孔子的法律思想,孔子認為:用政策引導,用刑法治理,可以使民眾避免犯法。用道德引導,用禮儀規范,民眾不但可以避免犯法,還心悅誠服地遵守法律。孔子承認法律的重要性與有效性,同時也認為,用道德與禮儀來管理民眾,其效果更好,法律是社會管理的基本要求。</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孔廟的中心建筑,元、明、清各朝皇帝祭祀孔子的大殿。殿內正中木龕內供奉“至圣先師孔子神位木牌”,兩側配享“四配十二哲牌位”,四配指孔子四大弟子,曰:顏回、孔伋、曾參、孟軻。龕前置有祭案,陳設尊、爵、卣、籩、豆等清乾隆御制祭器。</p><p class="ql-block"> 孔廟進士題名碑共198通,其中有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碑身共鐫刻51624名進士的姓名與籍貫,是元明清三朝科舉制度的珍貴文物。</p><p class="ql-block"> 《十三經》碑林,為官刻石經,刻成于乾隆五十九年。經文碑共189通,63萬余字。其中《周易》6通,《尚書》8通,《詩經》13通,《周禮》15通,《儀禮》17通,《禮記》28通,《春秋左氏傳》60通,《春秋公羊傳》12通,《春秋谷粱傳》11通,《論語》5通,《孝經》1通,《爾雅》3通,《孟子》10通。</p> <p class="ql-block">  國子監,亦名太學,朝廷設置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p><p class="ql-block"> 國子監坐北朝南,按左廟右學之規制,東鄰孔廟。主要建筑有:集賢門、太學門、琉璃牌樓、辟雍、彝倫堂、率性堂、誠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等。國子監內設置有科舉制度展覽和國子監復原陳列。</p><p class="ql-block"> 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乃天子設立的大學。辟雍亦稱明堂辟雍,明堂指環水中間的建筑。漢班固《東都賦》曰:“覲明堂,臨辟雍,揚緝熙,宣皇風。”明堂是古代帝王頒布政令,接受朝覲,講學,祭祀天地諸神和祖先的場所。辟雍是明堂外面環繞的圓形水塘,環水為雍,圓形似辟,辟即璧也,含王道教化圓滿不絕之意。</p> <p class="ql-block">  國子監的辟雍是天子講學之宮殿,重檐四角攢尖鎏金寶頂式木質結構建筑,頂部坡面覆蓋黃色琉璃瓦。大殿四面是三交六碗菱花圖案門窗,繪制金龍合璽彩畫。</p><p class="ql-block"> 彝倫堂,原為國子監藏書館,亦是皇帝講學之地。彝倫堂前有寬闊的露臺,是國子監召集監生列班點名、集會和上大課的場所。</p><p class="ql-block"> 率性堂、誠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合稱六堂,是國子監貢生、監生上課的教室。每堂備助教 1人,漢學正或漢學錄1人,共12人,分教貢生、監生。</p> <p class="ql-block">  國子監是太學,貢生、監生學習、生活的地方。貢生是地方通過選拔,向朝廷輸送的優質人才。監生系照顧名額,是朝廷對于八旗子弟、官員子弟的特殊恩惠政策。</p><p class="ql-block"> 貢生分為拔貢、歲貢、恩貢、優貢、副貢、例貢6種類型。拔貢清初是六年一次,乾隆年間改為十二年一次,由各省學政從生員中考選,保送入國子監;各省考選名額:府學2名,州學、縣學各1名。歲貢是將資格最老的廩生,按食廩年數為順序依次貢于王室;各省選取名額:府學1年1人,州學3年2人,縣學2年1人;為了保證歲貢的質量,學政每確定1名歲貢,同時要確定2名陪貢,一正二陪。恩貢是在皇帝登基或其他慶典頒布恩詔之年,據府、州、縣學歲貢常例,除歲貢外,再加選一次作為恩貢。優貢三年一選,由學政會同督撫主持考試,擇優錄取,貢入京師國子監;名額大省5-6名,中省3-4名,小省1-2名。副貢是鄉試中副榜者,直接入國子監就學。例貢屬特殊規制,由援例捐納取得貢生資格。</p> <p class="ql-block">  監生分為恩監、蔭監、優監、例監4種。恩監指皇帝特賜,借助上代余蔭得入國子監者;《清會典》記載:“臨雍聽講圣賢后裔, 系武生奉祀生俊秀者,恩賜監生,又八旗官學生、算學生、漢算學生、算學肄業生,每屆三年,欽派大臣,考取恩監生一次。”</p><p class="ql-block"> 蔭監是憑借先世余蔭成為監生者。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者,準許送一子入監讀書,遇到國家慶典,皇帝恩賜入監者,曰恩蔭;滿漢三品以上官員,任滿三年者,勤事以死者,蔭一子入監;三司首領、州縣佐貳官歿于王事,蔭其子嗣者,稱為難蔭;先朝耆歸之子孫、由特旨準其入監者,稱為特蔭。</p><p class="ql-block"> 優監指各直省府、州、縣學中文行兼優的附學生員,或武學生員,經優選而送入國子監者。例監同例貢一樣,屬特殊規制,由援例捐納取得監生資格。</p> <p class="ql-block">  《清史稿》曰:“定制,由科甲及恩、拔、副、歲、優貢生、蔭生出身者為正途,余為異途。”由此可見,要想堂堂正正地入仕做官,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或者嚴格選拔進入國子監,才算是明光大道。</p><p class="ql-block"> 明清的科舉分為五級,曰: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童試包括縣試和府試,縣試通過者參加府試,府試通過者成為童生。院試分歲試、科試兩級,在府、州舉辦;歲試是童生之入學考試,錄取者成為生員,稱秀才;科試是秀才選拔考試,成績優秀者可參加鄉試。鄉試每三年舉辦一次,通過者成為舉人,具備做官資格;第一名者曰解元,二至十名者曰亞元;舉人全國錄取名額1000-1300人。會試于鄉試后次年在京舉辦,通過者稱為進士,會試錄取名額為200-300人。會試后一個月殿試,皇上主持,不黜落,只排定名次;殿試前三名列為第一甲,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p> <p class="ql-block">  國子監內部有科舉制度展覽,除過詳細豐富的文字介紹外,還陳設有大量的文物。狀元朝服,殿試后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展品為清代團龍亮地紗六品官服。第一甲第一名狀元試卷,該試卷書法精美,無一字改動,無愧乎狀元之名。同治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朝廷頒布的誥示,即殿試皇榜,洪鈞、黃自元、王文在三人中一甲,賜進士及第。展出的文物頗為珍稀,難得一見,值之一觀。</p> <p class="ql-block">  下午16:00,步行至鼓樓東大街,游覽了南鑼鼓巷。 該巷位于東城區,呈南北走向,明屬昭回靖恭坊,曰鑼鍋巷。清乾隆十五年屬鑲黃旗,曰南鑼鼓巷。</p><p class="ql-block"> 南鑼鼓巷南北長786m,有16條胡同,各西各8條,呈魚骨形分布。從南向北,東邊的8條胡同: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后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西面的8條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 </p><p class="ql-block"> 胡同中有眾多名人故居:僧格林沁王府、蔣介石行轅、馮國璋舊宅、洪承疇府、齊白石故居、茅盾故居、婉容故居等,都是面闊進深不同的四合院,值之關注、游覽的地方。可惜時間已超過下午17:00,景點大門關閉,只能看其外觀,未能入內參觀。</p> <p class="ql-block">  帽兒胡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前院破敗,私搭亂蓋,已呈大雜院之態。后院稍好,古建筑尚存,待修的模樣。院內雜草叢生,有一棵碗口來粗的老樹。</p><p class="ql-block"> 婉容是個命運多舛的女人,雖說嫁了一個皇帝,當上了皇后,可那是退位的皇帝,無權無勢,連自己的命運也掌握不了。后來在偽滿國當了13年偽滿皇后,又得不到溥儀的寵愛,被打入冷宮,受盡了孤獨與委屈。日本投降了,偽滿洲國倒臺,婉容更是陷入了深重的災難,流離失所,最后死于非命,真所謂的其情可憫,其命可悲。</p> <p class="ql-block">  與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西安北院門回民街、重慶磁器口、桂林兩江四湖風景區一樣,北京南鑼鼓巷既是名聞遐邇的旅游景區,也是食品一條街。街面上小食品店、小工藝品店鱗次櫛比,游客摩肩接踵,屬北京必游之地,也是熱鬧的網紅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5月26日[第三天]下午13:30,打網約車至恭王府游覽。該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從乾隆五十四年至嘉慶四年,是和珅之私宅。</p><p class="ql-block"> 和珅姓鈕祜祿氏,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乾隆四十一年,命為軍機大臣;四十五年,擢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四十七年,加太子太保,充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四十八年,賜雙眼花翎,充國史館正總裁、文淵閣提舉閣事、清字經館總裁。被封一等公、首輔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為朝廷正一品官員。</p> <p class="ql-block">  和珅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兼修四書五經,頗有才學。為人詼諧幽默、靈活機智,善于變通、迎和,干練精明,頗得乾隆皇帝寵信,故于官場上一路綠燈,諸事順遂。</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五年,皇帝賜婚和珅子豐紳殷德為和孝公主額駙。和孝公主是乾隆最為寵愛的十公主,為迎娶兒媳固倫和孝公主,和珅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座頗為豪華的公主府,亦曰和珅府。咸豐二年,恭親王奕訢遷居此府,始稱恭王府。</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分為府邸和花園兩大部分,擁有各類建筑群落30余處。府邸分為東、中、西三路布局,主要建筑:東路有多福軒、樂道堂,中路有銀安殿、嘉樂堂,西路有葆光室、錫晉齋。府邸最北側是兩層高的后罩樓,曰藏寶樓,長度180m,亦是前府邸與后花園的分隔之墻。</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花園亦名萃錦園,分為中路、東路、西路三路布局,主要建筑:中路是西洋門、獨樂峰、蝠池、安善堂、邀月臺、蝠廳。東路是竹子院、牡丹園、怡神所、梧桐院。西路是湖心亭、澄懷擷秀等。</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是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來北京看四合院,最佳的地方是恭王府。規規整整的院落,四周都是房子,中間是院子,有樹有花有裝飾。院落結構呈口字形的是一進院落,日字形是二進院落,目字形是三進院落。</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建成已250年,風風雨雨的,幾十處院落完美無缺。據相關資料介紹,府內建筑的地基頗為講究,先是挖去自然土層,再一層灰土、一層黏土、一層碎磚、一層卵石交替鋪筑,逐層夯實。灰土層是三合土,將石灰與黃土等按一定比例配置。至于地基深度,尚未查出有關的數據。</p> <p class="ql-block">  相傳北京有兩條龍脈,一條是土龍,另外一條是水龍。故宮建在土龍龍脈之上;水龍指后海和北海一線,恭王府地處后海和北海之間,正好是在水龍龍脈之上。</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建筑裝飾頗為亮麗華美,房屋的天花、斗拱、梁枋之上遍布以龍鳳、卷草、花鳥等寓意吉祥的紋樣,涉及的建筑裝飾彩畫有三類: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p><p class="ql-block"> 和璽彩畫,是一種最高規制的彩畫,在宮殿建筑或皇家相關建筑之上采用這種彩畫。彩畫主題分為五種,曰: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樂道堂、多福軒等繪制有金鳳和璽彩畫。</p> <p class="ql-block">  金龍和璽等四種,主題皆是龍、鳳,屬皇家之標志。蘇畫和璽內容豐富多彩,有:云冰紋、葡萄、蓮花、牡丹、芍藥、桃子、佛手、仙人、蝙蝠、展蝶、福壽鼎、硯、書畫等。</p><p class="ql-block"> 旋子彩畫規制次于和璽彩畫,畫面上花卉呈螺旋紋狀,曰旋子,亦稱蜈蚣圈。旋子彩畫按用金量及顏色的不同分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五墨六種。嘉樂堂、多福軒、頭宮門等繪制有旋子彩畫。</p><p class="ql-block"> 蘇式彩畫規制低于旋子彩畫,起源于江浙一帶,經過幾百年發展,成為官式蘇畫。該彩畫題材廣泛,有: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走獸、魚蟲等。葆光室、樂道堂、福廳、戲樓等繪制有蘇式彩畫。蘇式彩畫按類型分為:枋心蘇畫、包袱蘇畫、海墁蘇畫三種。</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彩畫形式多樣,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規制和圖案。特別是蘇式彩畫,來自于江浙一帶民間,主題豐富,圖案多樣,地域性明顯,想要研究清楚其中奧妙,絕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有幾座特殊建筑,號稱三絕,曰:西洋門、大戲臺、后罩樓。西洋門用漢白玉雕砌而成,是府內唯一的西式建筑,其建筑年代尚無可考。大戲臺裝飾華麗,雕梁畫棟,氣派非凡,是家人娛樂休閑看戲的場所。后罩樓一樓多用,既是花園的隔墻,又是藏寶樓,其罕見的長度令人驚詫。</p><p class="ql-block"> 錫晉齋是和珅住所,內部有8根粗大的金絲楠木立柱,每根價值過億。上下樓層配設楠木隔斷,精雕細琢,極為華麗精美。室內陳設數十張椅子,采用紫檀嵌螺鈿木作工藝制成。地磚由名貴的火山巖打磨而成,表面呈金黃色花紋。</p> <p class="ql-block">  和珅性貪,嗜財如命,為官期間斂財無數。嘉慶四年,乾隆升遐后,詔宣和珅罪狀:所鈔家產,楠木房屋僣侈逾制,仿照寧壽宮制度,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多于大內數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頂。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于大內。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夾墻藏金二萬六千余兩,私庫藏金六千余兩,地窖埋銀三百余萬兩。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資本十余萬,與民爭利。</p><p class="ql-block"> 和珅為官幾十年,官至正一品,可惜死在了一個貪字上。和珅死后,恭王府幾經易主。嘉慶年間,其弟慶親王永璘入住該府,改名曰慶王府。咸豐元年,恭親王奕?入住慶王府,改名曰恭王府。</p><p class="ql-block"> 下午16:00,步行至什剎海。該景區位于西城區,含前海、后海、西海三個水域,是國家4A級景區。什剎海附近景點眾多,著名的有:鐘鼓樓、恭王府、宋慶齡故居等。</p> <p class="ql-block">  什剎海水面不大,岸邊有許多低矮的民用建筑,小商小販在近水平臺上擺上幾張桌子,出售茶飲、水果和小點心之類。坐在簡易小桌子旁,喝上一杯清茶,吃點西瓜水果,欣賞著水面上的小船小景,也是一種安閑的享受,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 稍事休息后,步行至北海公園。該公園是古代著名的帝王御苑,皇家園林。東鄰景山公園,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屬國家4A級景區。</p><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園分為北海水域、瓊華島、環湖沿岸三部分。主要建筑有:永安寺、靜心齋、西天梵境、九龍壁、快雪堂、闡福寺、五龍亭、萬佛樓遺址區、小西天等。</p> <p class="ql-block">  永安寺白塔是公園的核心,也是沿湖拍攝的主題景點。下午16:30進公園,正是拍攝風光片的最佳時段。金色的彩霞染紅了藍天,也染紅了微波蕩漾的北海,沐浴彩霞的白塔聳立在瓊華島上,顯得秀麗多姿又巍峨壯觀。如此美好的光影,對于攝影人而言,是出好片大片的良機,值得適時把握。</p><p class="ql-block"> 西安這幾年出現了一股漢服熱,在大唐不夜城、永寧門一帶,每逢夜晚黃昏,華燈初上,就會出現成百上千的漢服女孩,將古城裝扮得千嬌百媚。這種現象在不斷發展演變,已成為西安標志性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春節期間到泉州旅游,在開元寺、文廟等景區,看到了簪花女,身穿漢服一樣的特色服飾,頭戴花冠,花冠上是大而鮮艷的花朵,顯得嬌媚多姿又溫柔美麗。</p>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園看到了清宮格格,穿著特制的旗袍,頭上戴著漂亮的旗頭,腳穿改良后的旗鞋,面如滿月,腰身柔娜,真所謂的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p><p class="ql-block"> 北京女孩子前幾年沒有如此這般的打扮,這兩年有了,說明北京的女孩子崇尚古風,追求服裝的多樣性。只要是美的服飾,不管古典、現代,就穿在身上。古典的做一些適應性的改良,增加一些現代元素,將古典美發揚光大。</p><p class="ql-block"> 五龍亭建于清順治八年,共五座亭子,濱水而建。亭子與亭子之間建有S形的白色玉橋,形似巨龍,故曰龍亭。中間三座是重檐攢尖頂,邊上兩座是單檐攢尖頂。五座亭子名曰:澄祥、滋香、龍澤、誦瑞、浮翠。</p> <p class="ql-block">  永安寺白塔,高35.9m,位于公園內部瓊華島上,始建于清順治八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圓錐塔身上有十三道相輪,代表佛法十三天;塔內通天柱頂安置有純金舍利盒,盒內有朱砂,奉釋迦牟尼佛牙1顆,舍利子18粒;塔下藏井奉佛龕、喇嘛經文、衣缽和法物等。</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是乾隆帝為母親孝圣皇太后祈福祝壽的宮殿。主要建筑有:方亭式大殿,名曰極樂世界;琉璃牌坊四座,分布于大殿東南西北四面;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整套建筑群色彩明艷,莊重華美,別具風格。</p><p class="ql-block"> 5月27日[第四天]上午8:30,坐地鐵4號線至北宮門地鐵站,步行至頤和園北如意門,刷身份證入園游覽。</p> <p class="ql-block">  頤和園地處海淀區,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是國家5A級景區。頤和園分為昆明湖、西湖、養水湖三個湖區及萬壽山、南湖島等區域。主要建筑有:佛香閣、長廊、樂壽堂、玉瀾堂、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十七孔橋、四大部洲等。</p><p class="ql-block"> 入園后,沿著昆明湖西堤向南行走,路兩邊生長著許多粗大的樹木,枝葉茂盛,遮天蔽日,炎炎夏日走在這樣的林蔭道上,頗為涼爽怡適。</p><p class="ql-block"> 行至玉帶橋近旁的游船碼頭,購票乘船于水中游覽。至昆明湖水中央,放眼觀望萬壽山及佛香閣,山是綠的,佛香閣大體是紅的,萬綠山中一點紅,頗為詩意美好。 </p> <p class="ql-block">  至南湖島,下船登上矮山,山上有龍王廟、涵虛堂等建筑。在龍王廟南側的小觀景平臺上,可以欣賞十七孔橋。網上資料介紹,該橋在每年冬至下午15:30-16:20有金光穿洞的美景,可惜時值盛夏,未能機緣巧合,想要欣賞到如此美妙絕倫的景色,只能另尋良機。</p><p class="ql-block"> 跨過十七孔橋,沿著東堤向北行走至玉瀾堂。該殿地處昆明湖畔東北角,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是光緒帝的寢宮。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光緒帝被長期幽禁于此。</p><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嗜權但未篡位,不像武則天,直接登基當了大周女皇。慈禧是借鑒古制,利用皇帝年幼,實行垂簾聽政。按照大清傳統,幼帝一般是14歲或者16歲親政,光緒皇帝是16歲親政。</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二十年,西方列強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侵略中國。至光緒帝親政,已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代,共47年。其間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廣州和約 》《南京條約》《望廈條約 》《虎門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煙臺條約》《里瓦幾亞條約 》《伊黎條約》《天津條約》等多種,國家被弱肉強食,割地賠款,積貧積弱,民不聊生。當此之時,光緒帝親政,堪稱是內憂外患,時局艱難。</p><p class="ql-block"> 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清時期,給出嘉慶二十五年、光緒三十四年全圖2幅。全圖中未能表示清楚的諸列強強占強租土地,給出擴大圖7幅。將2幅全圖詳細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清末期新疆西部、北部,吉林東部,黑龍江東部、北部,西藏西部等,都有大片土地被沙俄等列強侵占,全國土地損失巨大。</p> <p class="ql-block">  面對如此不堪的時局,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光緒帝聚合了一幫維新改革派,聽取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主張,決心勵精圖治,實行變法。</p><p class="ql-block"> 光緒帝變法依靠的最大后臺應該是慈禧太后。從權力對比來看,在政治上光緒帝僅僅是個雛兒,無權無勢;慈禧老佛爺是個政治上的老手,垂簾聽政多年,手下有大批老臣是其堅定的支持者。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高估了改革派的能力,急于成就變法,竟然錯誤地將矛頭對準了慈禧太后,這是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康有為、梁啟超唆使皇帝采用軍事手段,想要加害慈禧太后。光緒帝頭腦發熱,未能明辨是非,貿然行事,結果惹惱了老佛爺。光緒帝被幽禁,改革激進人士被抓捕處死,康梁逃至日本避禍,一場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僅僅只是持續了一百天,就宣告失敗。</p> <p class="ql-block">  自己的江山自己愛,自己守。假若光緒帝能夠成熟一些,拋棄個人私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堅持與母親結成牢固的統一戰線,共同面對艱難的時局,調動朝廷內外一切可調動的力量,對思想守舊的老臣耐心地做好形勢與任務的教育,悉心安置好老臣的生活,營造一種團結一致,共赴時艱的氛圍,變法改革也許會取得巨大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樂壽堂地處玉瀾堂西側,始建于乾隆十五年,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的寢宮。樂壽二字取自《論語》,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p><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被尊稱老佛爺。咸豐二年選秀入宮,封蘭貴人,三年晉封懿嬪。六年生皇子愛新覺羅·載淳,晉封懿妃,七年晉封懿貴妃。咸豐死后,皇子載淳登基繼位,慈安皇后與慈禧被尊為兩宮太后。</p> <p class="ql-block">  咸豐十一年,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奕?,發動辛酉政變,徹底粉碎了顧命八大臣的專治,制訂垂簾聽政章程,開始實施太后垂簾聽政及親王議政。慈禧主政期間,慧眼識才,提拔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臣,使大清一度出現了同治中興的跡象。</p><p class="ql-block"> 光緒二十三年,慈禧太后認為,措天下于磐石之安,亦是自己愿望,遂同意皇帝維新變法的請求,曰:“茍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制也。”二十四年,光緒頒布了《明定國是詔》,開始實施變法。</p><p class="ql-block"> 變法開始三個月之內,光緒帝頒布了100多道變法詔書,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其間多名大臣被免,激化了守舊派與維新變法派之間的矛盾,釀成了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徹底失敗。</p> <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執政共48年,幾次宮廷政變都取得了勝利。可惜她思想守舊,行為保守,對列強一味忍讓求和,于治國上未有良策。在她死后僅三年時間,大清滅亡。</p><p class="ql-block"> 下午14:00,至頤和園近旁的圓明園游覽。該園地處海淀區,面積5250畝,在寸土寸金的京畿重地,屬于面積巨大的皇宮禁地。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是國家5A級景區。</p><p class="ql-block"> 圓明園分為:綺春園、長春園、圓明園三大部分,長春園有西洋樓遺址,是游覽的核心景點。在綺春園入口處的碼頭,乘坐景區游船經過狹長水道,進入福海大片水域,至西洋樓遺址碼頭下船,刷身份證進入該遺址景區。</p> <p class="ql-block">  西洋樓遺址包括10余處景點,曰:諧奇趣、萬花陣、方外觀、海晏堂、大水法、觀水法等。</p><p class="ql-block"> 諧奇趣建于乾隆十六年,是圓明園內第一座歐式水法大殿。查閱復原圖,主樓三層,面闊七間,三層面闊三間。東西游廊呈弧形,與兩邊八角樓廳相連。大殿面南院內有人工噴泉。整套建筑呈歐式風格,頗為精美華麗。</p><p class="ql-block"> 如今已是殘垣斷壁,粗大的石柱、石梁、石墩橫七豎八,堆作一團;殘石上精美的石雕圖案猶在,有花、有鳥,有神獸;在西陽殘照之下,其景象頗為凄涼,令人傷痛。</p> <p class="ql-block"> 據Peter Brecke 估算:大清GDP 占世界的比重,嘉慶五年是44%, 道光二十年是37%。 據Angus Maddison估算: 嘉慶二十五年是32.9%。這些數據顯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的40年間,大清GDP一直高居世界第一。</p><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年,林則徐虎門銷煙。英國借此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頗諳戰法,在火槍、炮、艦等武器裝備與大清相差無異之狀態下,以不足2萬的兵力擊潰清軍80萬人,攻占了廈門、廣東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大沽口等東南沿海地區和港口,取得了戰爭全面勝利。大清傷亡22790人,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向英國割讓香港,并賠款白銀2100萬兩。</p><p class="ql-block"> 咸豐六年,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亞羅號事件梗概:廣東水師截獲了一條走私船,曰亞羅號,船上有2名海盜,10名中國水手。該船乃香港注冊船只,英國照會清政府要求放人放船,并賠禮道歉,由此產生齟齬。馬神甫事件梗概:法國神甫馬賴,至廣西西林縣傳教,知縣張鳴鳳接到舉報將馬賴等26人抓捕,判處馬賴等2人死刑。兩個所謂事件,都是生活日常中的微小糾紛,卻釀制了戰爭的悲劇。</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最多投放軍力為2萬余人,攻占了廣州、煙臺、大連、天津、北京等地。清軍毫無抵抗還手之力,潰不成軍,形同虛設,咸豐帝等攜皇后、大臣倉皇逃離北京,至承德避暑山莊避難。</p><p class="ql-block">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后,直接闖入圓明園,大肆搶掠、毀壞園中各種寶物、書畫,洗劫一空。期間兩次放火燒園,可憐皇宮禁苑,溫柔繁華之地,陷入火海,被燒成一片焦土,變為廢墟。</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后,大清被迫簽訂的條約有:與英、法、俄、美四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與英、法、俄分別簽訂《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之補充;與沙俄簽訂了《璦琿條約》。總計損失:傷亡21500人,割地150萬km2,賠款1600萬兩白銀。</p> <p class="ql-block">  萬花陣亦名黃花陣,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一座游樂用的迷宮。方陣中間是一座涼亭,磚墻高1.2m,構成通道,繞涼亭盤旋數圈,長約1600m。方陣易進難出,極易走入死胡同。</p><p class="ql-block"> 萬花陣在火燒圓明園后尚存,1911年大清滅亡后,荒野流民入園將萬花陣毀壞拆除。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萬花陣,中間涼亭原為中式建筑,結果建成了西式涼亭。</p><p class="ql-block"> 海晏堂,其名取自唐鄭錫《日中有王字賦》:“當是時也,河清海晏,時和歲豐。”建于清乾隆24年,查閱復原圖,主樓二層,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弧形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置噴水池,兩邊呈八字形排列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青銅坐像,依次噴水一個時辰,正午時分所有生肖一起噴水,曰:水力鐘。</p> <p class="ql-block">  海晏堂火燒圓明園時僅屋頂損毀,后來園子無人看管,軍閥、流民等入園盜運石料,主樓第二層等被拆,噴水池石料亦遭盜挖破壞。現僅存幾根殘柱,一堆亂石。</p><p class="ql-block"> 大水法,英文名曰:fountain,釋義為噴水池,約建于乾隆二十四年。查閱復原圖,建筑造形為石龕式,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瀑。噴水池呈橢圓形菊花式,池中心置一只銅梅花鹿,從鹿角噴出8條水柱;兩側置十只銅狗,口吐水柱,直射鹿身,曰:獵狗逐鹿。噴水池前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座13級方形噴水塔。</p><p class="ql-block"> 大水法遺址上現保留幾根西式殘柱,地基是亂石灘,片石和礫石雜亂堆積。礫石上人工用殘柱擺出西洋式圈門之造形,頗為引人注目,該造型也成為了圓明園遺址公園標志性的圖案。</p> <p class="ql-block"> 5月28日[第五天]上午8:30,乘坐地鐵5號線,至天壇東門地鐵站。步行至天壇東門,刷身份證進入景區。天壇地處東城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是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祈雨的場所,為國家5A級景區。</p><p class="ql-block"> 天壇,原名天地壇,明嘉靖九年,改名曰天壇。分為外壇、內壇兩部分,建筑集中于內壇。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皇乾殿、長廊、齋宮、神廚等。</p><p class="ql-block"> 天壇面積頗大,為4095畝。外壇中廣植松柏,茂密蔥郁,炎炎夏日,行走林間,松柏之淡香味撲鼻,涼爽怡人。有資料介紹,天壇古樹有3562棵,其中三百年以上古樹1147棵,堪稱是名木古樹之大觀園。樹的品種基本是側柏、檜柏、油松等。</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又曰祈谷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筑。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嘉靖二十四年,改為三重檐攢尖頂圓殿,曰大享殿。清光緒十五年,大殿遭雷擊損毀,二十二年復建。</p><p class="ql-block"> 祈年殿內部無大梁和長檁,檐頂以柱和枋承重,共有28根楠木大柱,中間4根龍井柱代表一年四季,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代表12個月,支撐第二層屋檐;外圍12根檐柱代表12時辰,支撐第三層屋檐。大殿三層屋檐,三層天花,中間是龍鳳藻井;殿內梁枋繪制龍鳳和璽彩畫。</p><p class="ql-block"> 祁年殿是三層臺基,通高6m。每層臺基周邊環繞一圈漢白玉護欄、望柱,上層望柱頭是雙龍石雕,中間層是雙鳳石雕,最下層是瑞云石雕。整個臺基呈圓形,其上的祈年殿亦呈圓形,視覺上頗顯宏偉壯麗。</p> <p class="ql-block">  皇乾殿奉祀皇天上帝及皇帝列祖列宗牌位。在祭祀典禮之前一天,皇帝于該殿上香行禮,接著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之禮,再由太常寺卿率領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安放,由鑾儀衛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于各相應神位安放、受祭。</p><p class="ql-block"> 天壇長廊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初建時為75間,清乾隆十七年改建為72間,其功能是運送祁年殿祭祀用的祭器、祭品等,稱曰:供菜廊子、七十二連房。</p><p class="ql-block"> 長廊系封閉式通道,一側為檻窗,另一側為垣墻,連通宰牲亭、神廚與祭壇。 大清滅亡后,皇帝退位,天壇祭祀功能喪失。 1937年,將七十二連房檻窗、垣墻等拆除,改建為游廊,供游客游玩休息。</p> <p class="ql-block">  中午11:30,乘坐地鐵5號線轉1號線八通線,至天安門東地鐵站。步行至南池子大街,騎美團單車,經過北池子大街轉景山前街,再轉景山東街至景山公園東門,刷身份證進入景區。</p><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園地處故宮北側,與故宮隔一條道路相鄰。始建于金大定十九年,乃泥土堆放之地,為廢地利用,建為皇家苑圍,曰北苑。元至元四年,改名曰青山。明永樂年間,泥土、渣土等堆積如小山,高45.7m,名曰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改名曰景山。乾隆年間,在景山周圍平地建造了壽皇殿等建筑;十六年,于景山之上建造了五方亭;景山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今日公園之模樣。</p><p class="ql-block"> 進入園內,看到一處群建筑,是觀德殿,正正方方的四合院,正在舉辦二十四節氣農事文化展。基本上是文字介紹,講了春種、夏長、秋獲、冬藏之過程,介紹了每個節氣的三候、農事、習俗、養生等知識。展品是一些簡單農具等。</p> <p class="ql-block">  節氣三候是農事上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古人對自然界變化規律的觀察、理解和認識。每個節氣被細分為三候,每候約為五天,共計十五天。例如:春分的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p><p class="ql-block"> 觀德殿西側不遠處是景山,石質臺階小徑,山上草木茂盛,綠樹成蔭。從東向西有五座涼亭,曰:周賞亭、觀妙亭、萬春亭、輯芳亭、富覽亭,萬春亭是山之最高處。 </p><p class="ql-block"> 萬春亭是觀看故宮的絕佳之地,站立于亭子觀景平臺之上,向南俯瞰,看到的是面積頗大的一片紅墻黃瓦,連神武門匾額上的字跡亦清晰可辨。故宮的美,美在建筑與布局之上,鱗次櫛比的宮殿,高大的朱紅色宮墻,寬闊的護城河,共同構建出了一座美麗、繁華、莊嚴、雄偉的皇宮禁苑。</p> <p class="ql-block">  從景山西側臺階小徑行至山下,沿著公園中的小路隨意散步,四處都是高大的樹木,鳥語花香,悅目怡人。行至明思宗殉國處,眼前似乎一下子出現了烽火連天,煙云彌漫的戰爭場面,明思宗的悲情令人痛心。</p><p class="ql-block"> 《明史》·本紀·卷二十四:“帝崩于萬歲山,王承恩從死。御書衣襟曰:“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p><p class="ql-block"> 崇禎皇帝,諱由檢。明熹宗天啟七年八月,即皇帝位。十一月將奸臣魏忠賢安置于鳳陽,撤各邊鎮守內臣,魏忠賢自縊而死,一舉鏟除了魏忠賢閹黨。</p> <p class="ql-block">  袁崇煥屬抗清悍將,受魏忠賢黨羽陷害,被削職。崇禎元年,起用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賜尚方寶劍,帝對其言聽計從,頗為信任。袁崇煥以十二條罪狀,用尚方寶劍斬殺了毛文龍;文龍所居官位是,欽差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征虜前將軍左軍都督。帝看到奏章后,非常驚駭,考慮到文龍已死,對袁崇煥正在倚重,仍優旨褒答。</p><p class="ql-block"> 清軍攻破遵化、三屯營,遵化是唐山市轄縣;越薊州而西,薊州是天津市轄區。袁崇煥恐京城有失,急忙統軍回援。兩軍于京城外相互廝殺,各有死傷。此時謠言四起,清適時又設定反間之計,謂袁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帝聞之,抓捕崇煥,誤殺之。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p><p class="ql-block"> 崇禎帝在位十七年,不好聲色,憂勤惕勵,求賢若渴,竭力治理國家。無奈朝廷內部是門戶相爭,疆場上是將驕士懶,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發,民不聊生。當此之時,陜西白水縣的王二首倡起義,殺死了縣官;此后,陜北府谷縣王嘉胤,漢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米脂張獻忠等,均發起了饑民起義,李自成也加入到了高迎祥的起義軍。很短的時間內,各地起義呈燎原之勢,攻城略地,迅速蔓延。</p> <p class="ql-block">  天下潰爛已不可救,期間,朝廷依次重用了洪承疇、左良玉、楊嗣昌、孫傳庭、吳三桂等重臣,一度似曾抑制了起義軍之勢焰,無奈死灰復熾,不可復制也。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昌平,進犯京師,京營兵潰敗,外、內城皆陷,帝于萬歲山殉難。</p><p class="ql-block"> 下午14:00,騎美團單車經地安門大街至鐘鼓樓,刷身份證購票進入景區。鐘鼓樓地處東城區,始建于元至元九年,是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鼓樓坐北朝南,重檐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筑,由臺基和樓閣兩部分構成。樓閣南北側各有三座券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座券門。鼓樓二層定時有鼓樂表演,幾位鼓手的表演頗為激情、賣力,值之一觀。</p><p class="ql-block"> 鐘樓地處鼓樓南面,坐北朝南,下部為臺基,上部為樓體,重檐歇山頂,殿式磚石結構。臺基四面開有券門,券門內呈十字相交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南昌县| 高要市| 肇源县| 榆中县| 沈丘县| 通山县| 西乡县| 原阳县| 黑龙江省| 长泰县| 深州市| 聂荣县| 盐城市| 慈利县| 江城| 新巴尔虎左旗| 孝义市| 怀柔区| 双流县| 卢龙县| 河间市| 濉溪县| 炉霍县| 梧州市| 定州市| 甘孜| 新民市| 娄底市| 海宁市| 两当县| 济南市| 塔城市| 武威市| 安远县| 柏乡县| 汝阳县| 大英县| 肃北| 通城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