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題記:燒烤是人類烹飪史的開端,已是不爭的事實。近期淄博燒烤成為流量明星,足見人們對燒烤的熱愛是深植于內(nèi)心的。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童年時代,最早自己動手的飲食,無疑也是從燒烤開始的。</b> 我的人生最早的關(guān)于燒烤記憶是從童年開始的。魯西南金鄉(xiāng)八十年代的鄉(xiāng)村,母親的愛是粗獷而細微的,柴火灶煮飯炒菜之后,灶坑里的余燼被充分利用起來,埋進一只地瓜或是土豆,又或是一棒玉米,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耐心等待,香噴噴的地瓜土豆或是玉米就到了饞嘴孩子們的嘴里肚里,滿足他們對零食的需求,同時又飽含著濃濃愛意。<br><br> 自已動手,豐衣足食,最為快樂的時光記憶,便是孩提時代自己動手制作那些鄉(xiāng)村“土味燒烤”了。我的記憶中亙遠地留存著這樣清晰的影像:魯西南曠野里,一群孩子或蹲或坐地圍著一堆冒著青煙的灰燼,吃著烤熟的黃豆、地瓜或是一串焦黃的螞蚱,臉上嘴上是黑色油煙道子,嘰嘰喳喳,快樂而滿足。<br><br> 魯西南金鄉(xiāng)縣鄉(xiāng)村“土味燒烤”的食材大多集中于秋天,像玉米、大豆、地瓜等,故秋天是八九十年代鄉(xiāng)村孩子的 “燒烤季”,留下許許多多美好記憶。 夏末秋初,最早成為“土味燒烤”食材是玉米。這時候一望無際的鄉(xiāng)野完全是玉米構(gòu)建的青紗帳世界。幾場雨過后,玉米結(jié)穗、揚花、灌漿,漸漸長成嫩玉米,穗上的皮兒還是青青的,但籽粒已經(jīng)飽滿起來,用指甲一掐,甜香的淀粉漿便涌濺出來,燒烤玉米的最佳時間就到了。七八歲的孩子們從溝渠里爬到玉米地里,挑選最大最飽滿的玉米棒子,按人頭數(shù)量摘下十幾棒,確保每人一棒,藏在衣服里,偷偷摸摸地來到僻靜無人處的溝渠。大一點的孩子便進行工作分工,三五個拾柴的,五六個挖簡易灶坑的。記憶中的燒烤玉米灶坑還是挺講究的,一般選擇在溝渠堤坡上,掏成三面圍擋的半米左右的深坑,中間用鐵棍制作爐條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燒火,上層放玉米棒子烤制。撿柴火的將收集的干樹枝細細折成小段,塞進下層灶坑,用火柴干草引燃,溝渠上便煙火繚繞起來。玉米棒子帶皮放在上層灶坑接受火苗的炙烤。有的孩子等不及,便脫下上衣扇火,待得四五十分鐘后,玉米棒子外皮焦糊,有玉米的甜香味溢出來,便是熟了。孩子們就人手一支,大口朵頤。有調(diào)皮的孩子,將手中的黑灰抹到別人臉上,造就一張大花臉,于是笑罵追打,在曠野里格外歡脫。 等到七月末八月初,魯西南平原重要油料作物——大豆成熟的時節(jié)便到了,燒毛豆就成了小伙伴們心心念念的事情了。彼時黃豆業(yè)已成熟,渾身上下掛滿了豆莢兒,秋風(fēng)吹過,嘩嘩作響。收割后的黃豆地,平平展展,各色雜草也已經(jīng)干枯,孩子們滿地里撿拾落下的黃豆棵,協(xié)助大人們顆粒歸倉。其實內(nèi)心最為期待的是大人容許他們烤毛豆吃。活兒差不多了,大人們便一聲令下,“拾柴火去,烤毛豆吃!”于是孩子們便清理一片空地,摟起遍地焦干的黃豆葉子,向大人要了火柴,燃起火來,手持一大把掛滿豆莢的黃豆在火苗上炙烤,“噼哩啪啦”的炸裂聲便響徹在曠野里。黃豆葉子的火力弱,但好在豆棵兒的自燃又增強的火力,片刻之后,豆莢兒落在火灰里,毛豆的焦香味兒便在曠野里氤蘊起來,沁人心脾。待得余火盡滅,孩子們便躲遠一些,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拿起上衣,掄至頭頂,用力一扇,灰燼四散,僅余燒熟的豆粒兒。四散的孩子們便又圍過來,撿拾豆粒兒扔在嘴里,有滋有味地享受著這大自然的賞賜,直到吃得嘴巴烏黑,仍是興致盎然。<br><br> 收獲黃豆之后,深秋已至,魯西南沙土地上的地瓜也攢足了養(yǎng)分,甜味兒也濃了起來,鄉(xiāng)村“土味燒烤”烤地瓜也就開始登場了。小伙伴們?nèi)栽趯ち丝盏兀_始挖了深深的坑洞,細柴引燃枝干在洞里迅猛的燒,形成紅紅的炭火,坑洞的四壁也被燒熱,呈干白狀,鮮靈靈的地瓜從畦埂上拔起來略作清理,便一股腦地放進坑洞里。力氣大的孩子便用腳用力的將熾熱坑洞踹塌,炭火連同地瓜被埋進去。一個小時之后,地瓜便焐熟了。挖出來之后,烤熟的地瓜雖然外表焦黑,但內(nèi)里卻是干面甜香,食之香甜無比,是童年時代燒烤的王者。 如果說玉米、毛豆、地瓜是鄉(xiāng)村土味燒烤的素餐,那么烤螞蚱、烤麻雀就是肉食大餐了。田地里的秋莊稼收完之后,螞蚱就沒有容身之地了,青色的大飛機,土黃色的大老飛等螞蚱在田野里飛來飛去。一干小伙伴們便拿了細鐵絲,奔跑著用手去捕捉,每抓到一只,便從頭腹穿在細鐵絲上,等到每個人都捕滿一大串,便開始生火炙烤,直到烤得螞蚱油吱吱冒,通體焦黃,香氣四溢,便圍坐在地上,擼上一串,越嚼越香,其滋味兒妙不可言。現(xiàn)如今,螞蚱已成了高檔食品的象征,吃上一頓花費不菲,哪曾想三十多年前,這玩意兒遍地都是呢? 記憶中,最香的莫過于烤麻雀了。秋末冬初,天氣冷了起來,掛在墻頭樹上的地瓜秧子干燥得嘩嘩作響,麻雀最喜在里面做窩。秋夜里十點多,小伙伴們搬著梯子,拿著手電,在地瓜秧子里尋找麻雀窩,尋到便探進手去捉,在手電的強光下,麻雀們很老實,一只只被抓出來,一晚收獲頗多。尋上一片空地,燃起火堆,等到火苗燃盡,不用做任何處理,將麻雀整只扔進灰燼里,用掏火棍把麻雀用炭灰嚴實地蓋滿,剩下交給余溫和時間。一個小時后,用棍子小心翼翼地將麻雀摟出來,此時麻雀已經(jīng)全身黝黑,形如一塊木炭,分辨不出頭尾。一股燒頭發(fā)的味道頓時彌漫開來,小伙伴們把麻雀往地上摔了摔,身上的羽毛已經(jīng)被燒完,皮膚也被燒得硬邦邦,顧不得燙手,把麻雀身上的灰塵弄干凈,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坨黝黑硬邦的麻雀軀體,頭,翅膀和腳都燒沒了。炭火烤過的肉香令人垂涎欲滴,用手揪了一小塊肉放嘴里,焦焦的,香香的,一股單純的肉香在口腔里散開,或許這就是最美的舌尖上的味道吧? 人至中年,每觸及這些美好的記憶,就會唏噓不已!如今坐過高檔的燒烤店里,早已實現(xiàn)牛肉、羊肉、海鮮自由,卻再已吃不出那種“鄉(xiāng)村土味”!我想,大約是環(huán)境或是心態(tài)的原因吧!忽然想起那首《往事只能回味》來,曲中歌道:<b>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憶童年時竹馬青梅,兩小無猜日夜相隨,春風(fēng)又吹紅了花蕊,你已經(jīng)也添了新歲,你就要變心像時光難倒回,我只有在夢里相依偎!</b><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江夜雨</b></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边坝县|
高碑店市|
南昌县|
通渭县|
且末县|
神池县|
铜陵市|
新巴尔虎右旗|
儋州市|
潞西市|
文化|
墨江|
汉中市|
利川市|
霍城县|
抚州市|
白水县|
丰都县|
得荣县|
嘉黎县|
托克逊县|
榆社县|
曲沃县|
乌拉特中旗|
八宿县|
黑水县|
梁平县|
微山县|
金阳县|
鱼台县|
喜德县|
黔江区|
富平县|
桂阳县|
宜都市|
会昌县|
武义县|
徐州市|
肃宁县|
西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