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老年大學過去的這一學年,本想報讀詩詞鑒賞班,可是太火了,連我這具備秒搶速度的人都沒能報上名,一看還有線上的詩經吟誦班,我想反正都是詩,也可以吧。就這么誤打誤撞地來到了盧凌虹老師授課的班上。</p><p class="ql-block"> 雖然我知道,儒家的九部經典著作-四書五經中就有《詩經》,但對于我這個理科生又一輩子與理科打交道的人,確實從未涉足過。但這一年跟著盧老師學習,讓我著實愛上了詩經?!对娊洝愤@部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是我國最早的詩歌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305篇詩歌,她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涵更被后世廣泛傳承和發揚。</p><p class="ql-block"> 因為熱愛,所以我報讀的老年大學三門課中,詩經吟誦課是缺課最少的一門,即便是因為外出旅行耽誤了上課,回來后我也會翻看線上課程的錄像補上筆記。再有盧老師備課認真細致,內容豐富生動,總能讓人在詩經的學習吟誦中穿越回遠古時期,感受純真濃郁的鄉土氣息、真摯熱烈的愛情抒發、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悲天憫人的仁愛精神。三千年濤聲云滅 ,不變的還是那跳動著生命活力的文字之美和人性之美。</p> <p class="ql-block"><b>一、詩經分類</b></p><p class="ql-block"> 《詩經》分為“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部分?!帮L”包括15國風,多為民間歌謠;“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多為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多為宗廟祭祀的樂歌。</p><p class="ql-block"> 詩經六義中,除了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還有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詩經以四言格式為主,語言質樸,用詞簡練,韻律和諧,節奏鮮明,再運用比喻、象征、夸張等多種表現手法,使詩經形象生動,寓意深遠。</p> <p class="ql-block"><b>二、一學年學習內容</b></p><p class="ql-block"> 這一學年我們共學習了18首《詩經》里的詩,外加3首輔助學習的詩。其中“風”詩13首,“雅”詩4首,“頌”詩1首。</p><p class="ql-block">“風”:</p><p class="ql-block">《周南?關雎》、《周南?桃夭》、《周南?螽斯》、《周南?樛木》、《陳風?月出》、《衛風?木瓜》、《秦風?蒹葭》、《秦風?無衣》、《邶風?擊鼓》、《邶風?凱風》、《鄭風?出其東門》、</p><p class="ql-block">《魏風?碩鼠》、《鄘風?相鼠》</p><p class="ql-block">“雅”:</p><p class="ql-block">《小雅?采薇》、《小雅?天保》、《小雅?巧言》、《小雅?蓼莪》</p><p class="ql-block">“頌”:</p><p class="ql-block">《周頌?豐年》</p><p class="ql-block"> 18首詩中,祝福詩4首:桃夭、天保、螽斯、樛木,愛情詩5首:關雎、月出、蒹葭、出其東門、木瓜,軍中歌謠3首:無衣、擊鼓、采薇,諷刺詩3首:碩鼠、相鼠、巧言,孝敬詩2首:凱風、蓼莪,祭祀祖先詩1首:豐年。</p><p class="ql-block"> 現代人的詩歌多為朗誦,小時候上學學課文也主要是朗讀。但老師介紹,古代人作詩都是先吟誦再作詩。本學年主要學唐調吟誦,輔以華調、陳琴調、葉嘉瑩先生吟誦調等。我喜歡詩經本身的格律韻味,但對于各種吟誦調卻并不太喜歡,一是覺得這些調音樂美感不足,二是這些吟誦調是否真的較原滋原味流傳了幾千年持懷疑態度。</p> 三、分類復習 1.祝福詩 <p class="ql-block"><b>《小雅?天?!?lt;/b></p><p class="ql-block"> 在4首祝福詩中,無疑最喜歡莫過于《天?!罚m然這是一首臣子祝頌君主的詩,但延續至今,也可以作為各種節日、生日祝福的詩,尤其第3、6章用了9個“如”的比喻,使全詩在語言風格上產生了融熱情奔放于深刻含蓄之中的獨特效果。中國傳統中常用的祝頌之辭“三多九如”、“萬壽無疆”就來源于《天保》。</p> <p class="ql-block"><b>《周南?桃夭》</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祝賀姑娘出嫁的詩,是第一個用花來比美人的詩。通篇以桃花起興,以桃花喻美人,為新娘唱了一首贊歌。受《桃夭》的啟發,才有了后來詩人們的“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p> <p class="ql-block"><b>《周南?螽斯》</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祝福多子多福的民歌,以疊詞疊句的疊唱形式為特色。"宜爾子孫"的三致其辭,六組疊詞的巧妙運用,使得全篇韻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b>《周南?樛木》</b></p><p class="ql-block"> 這是先秦時代漢族民歌,是祝賀新婚男子的贊歌。采用比興手法,數次疊唱,將祝福之情烘托得興奮而濃烈。</p> <p class="ql-block">詩經吟誦班(線下)同學在學校同樂舞臺吟誦《桃夭》《樛木》《天?!?lt;/p> 2.愛情詩 <p class="ql-block"><b>《周南?關雎》</b></p><p class="ql-block">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追求的情歌,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又以采荇菜的行為興起君子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p> <p class="ql-block"><b>《陳風?月出》</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望月懷人的愛情詩,意境迷離,情調惆悵。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體態的“窈糾”、“憂受”、“夭紹”,形容心情的“悄”、“慅”、“慘”,韻味與月色一樣和諧,其中“窈糾”、“憂受”、“夭紹”均為疊韻詞,尤顯纏綿婉約。</p> <p class="ql-block"><b>《秦風?蒹葭》</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愛情戀歌,思戀對象可望不可及,讓詩人思心徘徊、無限惆悵的心情。全詩三章,前兩句寫景,后六句述事抒情。采用重章疊句、一唱三詠手法,以“蒹葭”、“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惆悵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b>《鄭風?出其東門》</b></p><p class="ql-block"> 一首表達男子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小詩。既表現了一種突見眾多美女時的驚訝和贊嘆,也表現主人公所情有獨鐘的,竟是這樣一位素衣綠巾的貧賤之女。但只要兩心相知,何論貴賤貧富,這便是彌足珍惜的真摯愛情。</p> <p class="ql-block"><b>《衛風?木瓜》</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男女互相贈答的定情詩,但古往今來的解析多有分歧,現代學者多認為是愛情詩。《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赌竟稀冯m生發出成語“投木報瓊”,但使用頻率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并論,可是論傳誦程度還是《木瓜》更高,它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p> 3.軍中歌謠 <p class="ql-block"><b>《秦風?無衣》</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表現了秦國人民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兄弟之情,也是最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后人以“袍澤”“袍澤之誼”作為異姓兄弟、結義兄弟的代名詞,典出于此。全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以設為問答的句式、豪邁的語氣,表現出奮起從軍、慷慨自助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b>《邶風?擊鼓》</b></p><p class="ql-block"> 《擊鼓》反映了一個久戍不歸的征夫對戰爭的怨恨和對家人的思念,寫出一個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時和出征后的復雜心理和行為。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p> <p class="ql-block"><b>《小雅?采薇》</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全詩六節,每八句為一節,模仿一個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第六節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p> <p class="ql-block">唱誦《采薇》最經典的4句</p> 4.諷刺詩 <p class="ql-block"><b>《魏風?碩鼠》</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古今公認的控訴剝削者的詩歌。全詩三章,每章意思相同。以碩鼠喻剝削者,直呼奴隸主剝削階級為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采用重疊的結構,反復唱嘆。每章開頭呼喝警告,中間揭露反抗,結尾向往追求。</p> <p class="ql-block"><b>《鄘風?相鼠》</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罵人最狠的辛辣諷刺詩。三章重疊,以鼠起興,反復類比,意思并列,但各有側重。第一章“無儀”,指外表;第二章“無止(恥)”,指內心;第三章“無禮”,指行為。</p> <p class="ql-block"><b>《小雅?巧言》</b></p><p class="ql-block"> 此詩從個人遭讒入手,但并未落入個人恩怨之爭,而是上升到讒言誤國、讒言惑政的高度加以批判。第一章起調便是令人痛徹心肺的呼喊,第二、三章,情感稍緩,作者痛定思痛后對讒言所起,亂之所生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與揭露。第四、五章,形同漫畫,又活畫出進讒者陰險、虛偽的丑陋面目。第六章具體指明進讒者為何人,揭露了進讒者的丑惡,也清醒地看到了進讒者的可恥下場!</p> 5.孝敬詩 <p class="ql-block"><b>《邶風?凱風》</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歌頌母愛并作自責的詩。該詩運用詩經常見的反復重疊表現手法,“凱風自南”詩句的重復,著重強調母愛就像南方吹來的和暖春風,把酸棗“嫩枝條”吹變成“粗枝條”,象征母親把子女由幼年撫養到壯年、長大成人,重復“有子七人”的詩句,突顯以養育子女眾多來表現母親的長年辛勞程度。</p> <p class="ql-block"><b>《小雅?蓼莪》</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首抒發不能終養父母的痛極之情。賦比興交替、疊字使用是此詩寫作一大特色。全詩分六章,一、二章寫父母生養“我”的辛苦勞累,三、四章寫失去雙親的痛苦和父母對“我”的深愛,五、六章寫“我”遭遇父母雙亡的巨痛與凄涼。</p> 6.祭祀祖先詩 <p class="ql-block"><b>《周頌?豐年》</b></p><p class="ql-block"> 這是周人慶豐年祭祀祖先的樂詩。全詩共七句,前三句寫豐收年的狀態,寓農夫長年辛勞的動態于豐收年景的靜態中;后四句寫以豐收的果實祭祀神靈,以表感謝之意,并祈求神靈保佑。</p> <p class="ql-block"> 此美篇作為自己一學年學習詩經的再復習。感謝盧凌虹老師的悉心指導!感謝詩經吟誦2班(線上)的班主任、班長的辛苦付出!感謝班級所有同學的陪伴!</p><p class="ql-block"> 愿“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美、“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向往、“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之福分,能伴隨在我們的平凡生活中,注入我們的思想靈魂里!</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配曲《蒹葭》為作者本人唱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6.29寫于深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陇南市|
潞城市|
如东县|
敦煌市|
海门市|
罗定市|
安康市|
颍上县|
洪雅县|
鹿泉市|
林甸县|
长岛县|
新邵县|
汉寿县|
卫辉市|
连平县|
城口县|
丁青县|
海原县|
沧源|
太仆寺旗|
荥阳市|
方城县|
梁平县|
高唐县|
汝南县|
松江区|
东宁县|
高雄县|
松桃|
皋兰县|
天水市|
油尖旺区|
民县|
方山县|
威宁|
遵义县|
蕉岭县|
许昌县|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