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呢稱: 午夜月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號: 7274215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妻子自駕從華山回來,順路來到了陜州地坑院。它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是中國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陜州地坑院是世界上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人類穴居活化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沒來地坑院之前,我對地坑院充滿了神秘。據說,從前外人進村后,聽得到雞鳴犬吠、鄰里閑談,卻看不到一間房屋。因而當地素來有“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說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州地坑院一般在平地開挖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在坑的四面鑿挖8至12孔窯洞,供人畜使用。一般分為居屋、廚房、廁所、雞舍、畜圈、糧倉等。為排水方便,院內還挖有滲水井,用于蓄積雨水和排污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現在的陜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園,是以地坑院民居和黃河文化為底蘊,集旅游觀光、觀摩體驗、學術研討為一體,以21座既相互連通又相對獨立的院落組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進景區大門后,我們經過一個廣場,這里正在布置燈展,迎接當地的燈會。不遠處就來到了進入地坑院大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經過一個地坑院展覽館,從拱型大門魚貫而入,直接進入實景地坑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地坑院,我們第一個觀看的是1號院歷史院。這個院的特點是上面掛滿了紅燈樓,非常喜慶,引人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地坑院有21個之多,再加上地下通道猶如迷宮一樣,四通八達,我們挑儉民俗院、婚俗院、農耕院、剪紙院、曲藝院等重點觀看,其他院子在陸地上面觀看個大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坑院內展示的民俗表演與非遺展示,如陜州剪紙、鑼鼓書、澄泥硯、木偶戲、皮影戲、糖畫、紅歌表演、陜州特色婚俗表演等,體驗互動性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州剪紙源遠流長,剪紙作品取材廣泛、構圖飽滿、造型生動、鄉土氣息濃郁,其中的黑色剪紙風格獨特,是黃河文化的一個縮影。陜州剪紙被譽為“民俗奇葩,中原一絕”,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鑼鼓書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陜州鑼鼓書為坐唱形式,開場前都要先奏一陣開場鑼鼓,借以制造氣氛,當地的老藝術家們用豫西地方土語吹拉彈唱,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我們聽得如癡如醉,有點像陜西的老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爐灶,灶呈斜坡狀依次向上,灶心相通,依次開九個灶孔,可以同時放置九個鍋,往上爐溫逐減,可根據火候烹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的第一個火最旺,適合蒸煮,隨著火力的逐步減弱,依次為燉、悶、保溫的功能。穿山灶設計巧妙、結構合理、節能環保,成為陜州一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完地坑院博物館,我們走向地面,仔細觀賞地坑院的整體布局,及地面上的人文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完地坑院,經過百味巷,進入陜西馬嵬驛小吃街。這里集秦、晉、豫三省名優小吃一百余種,供游客盡享美味。游完小吃街,就來到景區大門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坑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的聰明才智和建筑水平,它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不禁讓人嘆為觀止。</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乌拉特中旗|
论坛|
本溪|
大悟县|
满洲里市|
泉州市|
商都县|
廉江市|
东阿县|
天水市|
即墨市|
靖远县|
和田市|
北安市|
沅江市|
康马县|
嘉峪关市|
桦川县|
江西省|
会昌县|
名山县|
子洲县|
当涂县|
汝南县|
三亚市|
南宫市|
襄汾县|
海门市|
利津县|
普兰店市|
肥西县|
周宁县|
沁水县|
阿拉善右旗|
平武县|
广安市|
大渡口区|
磐安县|
新沂市|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