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蒙愛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近回村里陪伴老父親。九十六歲的父親在村里是年齡最長的,思維清晰,行動自理,就是耳背得厲害,電話聽不見,看電視只看到圖像聽不到聲音。我和他說話要么打手勢,要么對口型,要么是喊,溝通特別困難。父親喜歡下棋,可是近幾年棋手們嫌他反應慢,也沒人和他對弈了。寂寞的父親只好用看書來消磨時間。看著他時常坐著看書,看得津津有味,我和他聊他讀書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的童年是苦難的。他出于1929年,正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年代。曾祖父在河東營盤梁村窮的實在過不下去了,于是舉家搬到準格爾旗紅沙墕幾間破土窯居住,一家人靠耕種河東和河西幾畝沙梁薄地度日。父親生在祖孫三代的大家庭里,爺爺長年跑口外,奶奶善良懦弱,又笨手笨腳,從過門就不受婆婆待見,家里曾祖母和二爺爺主事。在這樣的家庭里成長,父親當然得不到重視,六歲就開始放羊,中午靠半碗炒扁豆充饑。每到春耕奶奶就得到河東營盤梁種地,父親獨自在河西紅沙墕放羊,母子分離給父親幼小心靈留下了陰影,奈何叔祖父連罵帶嚇只能做罷。父親放羊很辛苦,這道坡上那道坡下,頂風冒雪,酷暑難耐。幾年光景,小小年紀的他把六七個羊放得膘肥體壯,還繁殖到四十多只。當時二老姑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常年帶著孩子住娘家,二爺爺把外甥安排到私塾讀書,卻讓自己的親侄子放羊。父親記性特別好,非常羨慕上學的孩子,每天晚上詢問表弟在私塾一天學到的東西,一個冬天下來父親學到的東西比表弟還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非常喜歡上學。直到十六歲父親才開始上冬學,可是一場病讓父親耽誤了一個月,在家養病也不誤學習。窮得買不在紙筆,父親就在笸籮里裝上沙土,用紅條棍練習寫字,寫一個字搖動一下,刷新了再寫,這就是父親最早的練習本,用羊毛自制毛筆練習書法。只上了兩年冬學的父親竟認得不少字,《三字經》《名賢集》背得熟練,還學會打算盤,什么三變九,九變九,鳳凰雙展翅之類都練得很嫻熟。父親有股肯學的勁。一有機會就學習,逮住有文化的人就請教,慢慢學習,慢慢進步。他認識的字越來越多,看的書多了,懂得的道理也多起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的中年是奮斗的。解放后父親竟憑那點文化當上了村里民校的老師,教村里的人學文化,這對他也是鞭策,得提前備課。一本漢語拼音字典成了他無聲的老師。一段民校老師父親進步很大,一般漢字已經難不倒他了。合作社時父親當上了記工員,生產隊的會計。后來到供銷社當了售貨員,在記賬銷售中他不斷學習,認識的字越來越多,父親竟成了村里的文化人。最后當了村里支部書記,還時常給社員開會,在大會上講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記憶中,父親常坐在油燈下給我們講三國里的故事。什么桃園三結義,劉備哭荊州,草船借箭,關云長背走麥城……這些故事都是從父親那里聽來的。他講故事語速慢,常逗得我們豎著耳朵聽下文,有時候講到關鍵處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就打發我們了,急得就盼著第二天晚上早點到來。就是這些故事激發了我閱讀的興趣,從小就喜歡看書,曾有一度癡迷小說,上課偷看小說被老師逮了個正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是個農民,莊稼地里的活他笨手笨腳干不好,只能做一些苦力活,但他肯動腦子。勞動之余學會了拉二胡,彈三弦,下象棋,一有時間就和人們娛樂娛樂。在林業隊那些時候,遇到天陰雨濕不能下地勞動,就組織人們開始娛樂。爺爺會唱山曲,有樂器伴奏,爺爺唱起了悠長婉轉的山曲,我們一群孩子們就湊在跟前看熱鬧。在保德開會時曾代表偏關縣出過節目,父親獨自一人采用男聲女聲表演了一段二人臺《打櫻桃》,聲情并茂,唱得大家齊聲叫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自己沒機會好好讀書,要求我們兄妹好好讀書做有文化的人。他常用《名賢集》《三字經》中的名言教育我們做人做事。我上高中時有一段癡迷小說不好好學習,父親知道后沒有罵我,而是給我講他讀書的故事來激勵我。他對子女,對孫輩,甚至重孫輩都是充滿愛意的,教育人從來都是用溫和的語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的老年是通透的。他從不插手兒女家中的事,只是默默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一生有兩個不輟:不輟讀書,不輟勞作。一直堅持種地養羊,每年的農產品分送到兒女家里,他會覺得很有成就。每當我們夸贊他的糧食好吃,瓜果鮮美,羊肉純正,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直到九十歲,實在干不動了,在我們再三勸說下才放棄了勞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對于讀書他是堅守的,活到老學到老。最近幾年,耳背接收不到外面信息,整天讀書,書讀得越多,對人生悟得越通透。還常用書中的哲理激勵我們。《毛澤東傳》《講述晉朝》《講述清朝》《白鹿原》《十大元帥傳》《閻錫山傳》《中國皇帝全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孫中山傳》《袁世凱》等。從父親身上我看到讀書的好處。讀書開闊了他閉塞的視野。讀書讓他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與一位智者對話。父親讀書多,他的老年生活過得有了品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讀書的精神是我們晚輩學習的榜樣。現在的年輕人整天手機不離手,成天就看一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有幾個人能像父親一樣沉下心來讀書呢?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發展前途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村里陪伴父親,我也放下手機捧起了書本。</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乌拉特中旗|
奈曼旗|
大同市|
淮安市|
慈利县|
阿尔山市|
伊金霍洛旗|
新乡市|
长白|
长沙市|
历史|
武汉市|
屏东市|
台前县|
中西区|
德兴市|
高陵县|
兴化市|
水城县|
元朗区|
上虞市|
巴塘县|
怀柔区|
蒙城县|
攀枝花市|
西丰县|
江口县|
广宗县|
霍山县|
庆元县|
汉沽区|
甘肃省|
五峰|
南华县|
公安县|
米泉市|
二手房|
阳高县|
陇川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