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抽著COHIBA、聽著周董的MOJITO,乘著50年代的老BUICK,穿行在切格瓦拉注視下的彩色街區,一切那么復古,一切又那么時尚,傳說中的古巴,俺來了。</p> 古巴是加勒比海北部的島國,是美洲唯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曾被譽為“墨西哥灣的鑰匙”。由于它形狀酷似鱷魚,又被稱為“加勒比海的綠色鱷魚”,傳說中的加勒比海盜的巢穴。<div>之前看過一個【TED:泳不放棄】的視頻,Diana Nyad在64歲實現了夢想﹣成功橫渡古巴和佛羅里達之間的海灣,說的就是這里</div> <p class="ql-block">現代的古巴建國:1959年1月1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卡斯特羅兄弟為首的</span>起義軍進駐哈瓦那。次日,革命政府宣布成立。</p> <p class="ql-block">此次加勒比之行,原先是計劃去墨西哥坎昆做洞潛的,幾位潛友說來都來了,那就順路去古巴看看吧,這個神秘的國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PART I 老爺車的天堂</b></p> <p class="ql-block">機場,我們的年輕導游伊萬(狠帥哦??????)駕駛他們家祖傳的老爺車來接我們,所有人都是一句:哇~~~</p><p class="ql-block">不過每次當我們關門稍微重一點的時候,他總是會大叫一聲:100美元,哇~~~??????</p><p class="ql-block">小伙子曾經來中國留學過,一口流利的中文??</p> <p class="ql-block">據說這是最老的一部依然可以上街行使的老爺車,193?年福特生產的。</p> <p class="ql-block">駕車老爺子不經意的一揮手也透著那么一絲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隨處可見的老爺車,與斑駁的街區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Pontiac,一個或許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陌生的品牌,曾經通用旗下的系列</p> <p class="ql-block">古老與現代,毫不違和。</p><p class="ql-block">雪佛蘭早期的車標</p> <p class="ql-block">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國會大廈,仿美國國會大廈,但老爺車是地道的美國貨。</p> <p class="ql-block">國會大廈前的大街上停了好多的老爺車,20美金一小時,可以帶著美女,沿著海濱大道兜圈,感受一下周杰棍的MV場景</p> <p class="ql-block">老爺車已經成為了古巴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古巴的機修工,居然還能將這些車維護的這么好</p> <p class="ql-block">這些老爺車不僅蘊含了深厚的文化,每輛車價值可都在5萬美金以上。</p> <p class="ql-block">當然造成現狀的原因還是離不開米帝,封鎖了幾十年??</p> <p class="ql-block">然而也造就了另一番的流動的風情,流動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這是什么牌子的車呢?</p> <p class="ql-block">香車沒有美女(噸位稍大了點??)怎么行呢?</p> <p class="ql-block">老貨車也是老爺車。</p> <p class="ql-block">當年老爺們坐的車,也能算老爺車吧??</p> <p class="ql-block">哈哈,夾帶點私貨,古巴的大街上也有我們國產的奇瑞車。??</p><p class="ql-block">這些“進口車”的價格也都在5萬美金左右,當然絕大部分的價格是關稅,政府征收后作為社會的福利,包括醫療教育食品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PART II 人文與街區</b></p> <p class="ql-block">古巴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可因為西班牙人和其他歐洲列強的殖民,讓這片土地上的土著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主要是白人后裔,外加黑人、華人跟其他混血人種,白人占了絕大多數,主要是西班牙人的后裔,屬于典型的拉美白人。</p> <p class="ql-block">黑人大部分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非洲奴隸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東部地區。</p> <p class="ql-block">在古巴感受不到一點的種族歧視,有的人以白為美,有的人認為越黑越美。</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是古巴最普遍的宗教,在古巴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些黑人信奉源于非洲的宗教,這是在哈瓦納森林的溪邊正在舉行的某種宗教儀式。</p> <p class="ql-block">總體而言,古巴人很熱情,也非常友善溫和,夜間穿行在哈瓦納舊城的街道也很安全,或許這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大特征吧。</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住的民宿的主人家,正進行家庭娛樂活動,類似于國內的麻將</p> <p class="ql-block">隔壁鄰居見到中國面孔,立刻擺出了一個李小龍的造型,友好的古巴人立刻將兩國的距離拉近到幾米之內。不過,大爺,您的褲子快掉了??</p> <p class="ql-block">古巴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目前通用的語言還是西班牙語,從建筑風格上也還遺留了很多巴洛克風格的痕跡,留著當年富貴的影子</p><p class="ql-block">是不是感覺有點像某個歌劇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如今人們依然生活在這些美麗但有些殘破的房子里,讓這些古老的建筑富有生命氣息</p> <p class="ql-block">騎樓是建筑的一大特色,恍惚間以為來到了廈門。</p> <p class="ql-block">這個騎樓騎的大了一點,也體現了當年殖民時期古巴的繁華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舊城區的街邊,人們三三兩兩,或坐或立,閑散的聊著天,不過街道上的衛生實在不敢恭維??</p> <p class="ql-block">坐在家門口的凳子或者臺階上聊天,似乎是古巴人的生活習慣,讓人想起小時候吃完晚飯,一定要跟父母找個借口下樓和小伙伴乘涼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古巴人的房屋由政府分配,幾乎人人有房,基本上見不到露宿街頭的流浪漢</p> <p class="ql-block">2011年古巴才開放房屋可自由買賣的政策,但外國人想在古巴買房,只有通過與古巴人通婚獲取綠卡才能資格。古巴老一代革命政府擔心的就是大量外國資本涌入古巴,從而加大社會財富分配的差距。</p> <p class="ql-block">古巴政府的法律規定:外國游客只能住宿在可接待外國游客的酒店(國營)或民宿</p> <p class="ql-block">這是小賣部,其實里頭可買的東西太少了,主要是一些餅干面包之類的,我們更多買的是水或可樂,對,這里有米帝的可口可樂。</p><p class="ql-block">稍后在經濟與政治篇,會介紹到古巴的經濟</p> <p class="ql-block">歐美的游客也不少,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性價比高、玩得好、離家近、還便宜,當然與這些古巴的逐步開放有很大的關系,外匯還是稀缺的資源。</p> <p class="ql-block">游客也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很多的生意機會,畢竟旅游是古巴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巴不僅有熱情奔放的倫巴、恰恰恰,還有哈瓦納森林中的吟唱詩人。</p> <p class="ql-block">古巴女人普遍都習慣身穿緊身的牛仔褲或包臀裙,不論年齡,不論胖瘦,更不管體型,就是最直觀地展示自己的身材,別人看法?WHO CARE!</p> <p class="ql-block">由于古巴被西方殖民過,白人和非洲的黑人移民,經過幾百年的交融,混血后的古巴女性基本上都是前凸后翹型,各個都是卡戴珊的身材。</p> <p class="ql-block">清晨一陣音樂聲悠悠傳來,起床一探頭,似曾相似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慵懶的躺在屋頂陽臺小花園,欣賞落日下的哈瓦納</p> <p class="ql-block">斑駁的墻壁,還依稀透出昔日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濃濃的生活氣息,讓人不禁猜想這窗戶后住的是什么樣的人家呢?</p> <p class="ql-block">MOJITO的拍攝地:海濱大道。其實還有幾張夜間的照片,挺豐富多彩的,不過兒童不宜,自行腦補??</p> <p class="ql-block">古巴的飲食沒有太多的亮點,但是飯后拍拍裝滿龍蝦的肚子,舔舔嘴角的MOJITO……微醺,挺好??</p> <p class="ql-block">朗姆酒也是古巴的標志之一,甘蔗汁釀制的白酒,JACK 船長的最愛</p> <p class="ql-block">曾經在古巴華人超過10萬,但是到目前為止,據說哈瓦那華人只有200多人了。一方面是美國的經濟制裁,另外一個方面,也因為上世紀50年代古巴的一系列針對私營經濟的改革,導致大量華人離開。</p><p class="ql-block">雖然這里掛的是中國城,但是已經完全沒有中式餐飲的風味了</p> <p class="ql-block">朋友介紹終于找到了一個非常地道的中餐館,也是在哈瓦那華人政要接待客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無意中在舊城還看到了中國元素。</p><p class="ql-block">子曾經曰:存在即合理??</p> <p class="ql-block">走在哈瓦那舊城街頭,道路兩旁是上個世紀的建筑物,好像從50年代之后,這個國家仿佛停滯了一般,成為一座“被時光所忘記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古巴仿佛靜止了一樣,<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切都是50年前,</span>一個轉身就遺失了半個世紀,再回首,卻無法再尋回當年的輝煌(圖片來源蔚藍會)</p> <p class="ql-block">夜已深,微微涼,迷離的霓虹燈</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當年繁華的街道,還是如今靜謐的小巷,歲月依然靜好,生活依然繼續,社會依然進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PART III 雪茄</b></p> <p class="ql-block">在古巴的熱帶雨林中,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為煙草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環境。而這里特有的種子種植出的煙葉,質地細膩,口感豐富,為雪茄的獨特風味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皮那爾德奧省(Pinar del Ro),因其獨特的小氣候和土壤等環境因素,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煙草種植區,常用于制作高級雪茄。</p> <p class="ql-block">古巴的領導人都非常鐘愛雪茄,以至于古巴的雪茄品種太多,我們不得不以卡斯特羅、切格瓦拉等來簡單區分不同的雪茄。</p> 正好借此次的旅行,也增添點關于雪茄的知識<div><br></div><div>Habano 2000:這種煙葉以其抗病性和高產量而著稱,通常用于填充煙葉和包裹煙葉。它的風味復雜,適合用于各種雪茄。<br><br>Corojo:這種煙葉以其強烈的香氣和獨特的辛辣味道而聞名,常用于制作高級雪茄。Corojo煙葉較為脆弱,需要精心護理。<br><br>Criollo 98:這種煙葉因其高產量和強大的抗病性而受到種植者的歡迎。它的香氣溫和,適合作為填充煙葉使用。<br><br>Habana Vuelta Abajo:這是一種傳統的古巴煙葉品種,以其豐富的香氣和復雜的味道而聞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雪茄煙葉之一。<br></div><div><br></div><div>......看到這里,作為老煙民也已經有點暈了,總之很多種。</div><div><br></div><div>雪茄的種子由國家提供,包括肥料等生產物資,生產出來的煙葉90%由國家收走,10%留給農民自由銷售</div> 看似簡單的一根雪茄,實際上分為茄芯,茄套和茄衣三部分,一款最簡單的雪茄需要5種煙葉組成,一張提供煙勁煙葉,一張提供豐富香氣的煙葉,一張助燃用煙葉,然后一張茄套煙葉和一張茄衣煙葉。<div>而雪茄煙草從上到下的煙葉分為CORONA、LIGERO、 VISO、SECO、capote、VOLADO,6個部分。</div><div>CORONA和LIGERO就是俗稱的頂部煙葉,這部分煙葉被應用到茄芯中,給雪茄提供煙勁,是雪茄吃味的主要來源。</div><div>中部煙葉統稱為SECO,這種煙葉有相對溫和的口感,是雪茄香氣的主要來源。</div><div>底部煙葉volado主要提供阻燃的作用<br></div><div>(圖片來源于網絡)</div> 摘下的煙葉在陰涼的干燥棚內掛起,自然風干。這一過程可以去除葉片中的水分,使其柔韌且適合后續處理。<br><br> 發酵和陳化<div>干燥后的煙葉在發酵房中進行發酵。發酵過程中會添加朗姆酒、蜂蜜等,煙葉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去除了不良氣味,并增強了其香氣和味道,更講究的可能要多次發酵。<div>發酵完成后的煙葉在特定條件下繼續陳化,以進一步增強其風味和柔軟度。</div></div> 陳化后的煙葉去除葉梗后,就可以進行手工卷制,所采用的技術多年來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大叔的家族一直都是從事這個職業。<div>看到大叔左手邊的小碟子了嗎?是蜂蜜,第一次知道雪茄可以沾點蜂蜜抽(也可以沾點朗姆酒哦),又是一番滋味</div> 挑選出最好的煙葉作為茄衣,卷制出成型的雪茄 雪茄被放入相應的摸具,壓15到20分鐘,確保其擁有適當的尺寸和外形。 <p class="ql-block">出廠后大概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再陳化,就到了最佳的品鑒時間了。磚家還有各種溫度濕度等等等等的說法,個人以為與水電、火電、核電的區別一樣兒一樣兒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自己享用外,卡斯特羅還將COHIBA雪茄饋贈給造訪古巴的高官。COHIBA雪茄逐步開始享譽全球了。</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于網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PART IV 老人與海--海明威</b></p> <p class="ql-block">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是絕不能被打敗</p><p class="ql-block">------海明威《老人與海》</p> <p class="ql-block">《老人與海》一書1953年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的奪得諾貝爾文學獎。</p> <p class="ql-block">瞭望山莊,(Finca Vigía),是海明威在古巴的住所,1961年在美國自殺后他夫人將這所住宅捐給了古巴政府,故居已經被改造成一座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布置都跟海明威生前一樣。</p> <p class="ql-block">豪華的客廳</p><p class="ql-block">充分驗證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沒有殷實的家底,如果海明威還在為生計而奔波,那么他寫出來的肯定不是《老人與海》,而是《海釣秘籍》</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中珍藏的大量的圖書和手稿</p> <p class="ql-block">據說這是梵高的作品真跡。</p> <p class="ql-block">朗姆酒也是海明威的最愛。</p> <p class="ql-block">寫作中拿起桌上的雪茄,一縷縷的青煙或許也是他的靈感來源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并不在乎這個世界怎么樣。我一心只想弄明白究竟該如何生活在其中。假如你果真弄懂了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你說不定也就能由此而得知這個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太陽照常升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PART V 經濟與政治</b></p><p class="ql-block"><b>我只不過是歷史上的一聲嘆息,我永遠記得“塵歸塵,土歸土”,將來不會有多少人記得我。但不必掛念,你知道我有鐵的意志,至死也會名副其實。------菲德爾.卡斯特羅</b></p> <p class="ql-block">菲德爾·卡斯特羅(1926年8月13日—2016年11月25日),現代古巴的建國者之一,一位骨子里都刻著共產主義理想的偉人,被譽為“古巴國父”。</p><p class="ql-block">古巴城內可以見到各種雕塑。唯獨沒有一張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個人雕塑或畫像,即使有再多的評議,就這一點就非常讓人值得敬佩??????</p><p class="ql-block">如果一定還要說一點,那就是:勞爾·卡斯特羅不應該是他弟弟。</p> <p class="ql-block">革命廣場上C位的是何塞·馬蒂紀念碑</p><p class="ql-block">馬蒂(1853年1月28日—1895年5月19日)是古巴偉大的思想家。他主張民族獨立,主張建立一個自由的、有尊嚴的共和國。1976年古巴《憲法》序言規定將馬蒂的思想寫入了古巴共產黨黨綱和古巴共和國憲法,何塞·馬蒂成為古巴民族的英雄和象征。哈瓦那機場的名字就是何塞馬蒂國際機場(圖片來源于網絡)</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對面是著名的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的畫像,標語“永遠向勝利前進”(西班牙語: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p><p class="ql-block">切·格瓦拉是卡斯特羅兄弟的好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犧牲于玻利維亞,他的遺骨以國葬的規格安葬在他生前戰斗過的圣克拉拉<br></p> 通訊部大樓墻上則有另一位革命領袖卡米洛·西恩富戈斯<br>(1932年2月6日--1959年10月28日),被譽為“古巴革命三大司令”之一。 <p class="ql-block">曾經古巴也富甲一方,50年代的古巴每40人擁有一輛汽車,每38人擁有一部電話,每6人擁有一臺收音機,每25人擁有一臺電視而在人均電視機擁有量曾居拉美第一......一片繁榮的景象,甚至哈瓦那妓院都有270 家。然而內部的政治紛爭以及米帝的封鎖,讓古巴的經濟陷入谷底。</p><p class="ql-block">1995年開始,古巴也開始嘗試進行改革開放,與12多個國家簽署貿易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目前古巴經濟主要有三個支撐:勞務輸出(包括醫療等)、農業(甘蔗、雪茄、朗姆酒等)、旅游(近些年開放)。</p> <p class="ql-block">自從美國對古巴進行制裁之后,他們國內的經濟和發展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的(臭名昭著的關塔那摩基地就在古巴島的東南角)。古巴選擇實行配給制度以作應對。自從1962年開始,古巴就已經開始讓給每個家庭分發糧食和日用品,比如說油、豆子、肉、蛋、糖等。有點年紀的人應該對這樣的本本不陌生,70-80年代在國內也還是這樣的。</p> 這個供給本上曾經最多的時候有36項之多,如今應該還剩下十多項 <p class="ql-block">普通的古巴職員的工資在15-20美元左右,而且生活夠用,即使是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對于現在的國人來說也是不可思議的,只能理解為在低水平的層面上實現了全民平等。</p><p class="ql-block">對于歪果仁來說,古巴的消費不算低,平均一餐的餐費都在20美元左右的,說到古巴的貨幣也挺有特色的,古巴的貨幣體系包括兩種貨幣:古巴比索和可兌換比索。古巴比索是古巴的法定貨幣,而可兌換比索類似于外匯券(很熟悉吧),而且官方匯率和民間匯率的差距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供給站外經常看到排著長隊的人們。排隊在古巴似乎司空見慣,我們導游說曾經排了4個小時加油,語氣似乎沒有抱怨,其實慢生活又何曾不是一種幸福呢。</p> <p class="ql-block">全民免費義務教育</p><p class="ql-block">古巴小學生,三年級以下戴的是藍領巾,三年級以上戴的是紅領巾。</p> <p class="ql-block">哈瓦納大學是古巴的最高學府。</p> <p class="ql-block">大學正門是阿瑪·瑪德爾青銅雕像</p><p class="ql-block">阿瑪·瑪德爾(拉丁文:Alma Mater,直譯“有營養的母親”)一次起源于古羅馬指稱母親之神,后在中世紀代表基督教的圣母瑪利亞。</p> <p class="ql-block">全民的免費醫療也是古巴人民的一個重要福利(汗顏中……)。</p><p class="ql-block">盡管經濟條件有限,但是古巴的醫療體系卻非常發達,某些方面甚至是世界領先的,如心臟醫學。國內朋友推薦買一款心臟救命神藥(PP?),咨詢后才知道,古巴人可以在醫院通過公費醫療來開具,價格不高但藥店買不到</p> <p class="ql-block">這是哈瓦那最大的超市(國營),說實話,就其規模和商品品類而言,只能稱其為商場,你會看到礦泉水擺滿了一個貨架??</p> <p class="ql-block">然而古巴人的幸福感卻無處不在,門口,小攤上布滿了鮮花。</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古巴也是開放和兼容的。機場門口的小黃屋里,憑護照可以買到古巴的電信卡(雖然一個人辦了半個多小時,果斷放棄),酒店等場所也有WiFi,并且似乎看不到防火墻, It資訊還是很發達的,反倒是訪問國內需要 VPN??</p> <p class="ql-block">進入后勞爾卡斯特羅的階段,古巴逐漸開放,包括經濟和思想。看到上方的彩虹旗了嗎? 看來LGBT+可不是巴黎獨有的。</p> <p class="ql-block">匆匆,不到一周的古巴之行結束了,留下了古巴人的美好印象,瀏覽了一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閱讀了一段停滯的歷史,也帶來很多觀念上的沖擊,希望也祝福古巴人民生活越來越好??????</p> <p class="ql-block">當街燈亮起</p><p class="ql-block">Havana漫步</p><p class="ql-block">這是世上最美麗的那雙人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昌县|
永顺县|
武山县|
张家川|
汾西县|
彝良县|
延吉市|
申扎县|
都匀市|
阿图什市|
嘉祥县|
林芝县|
湾仔区|
南京市|
孝义市|
克什克腾旗|
齐齐哈尔市|
垦利县|
临颍县|
诸城市|
商丘市|
内黄县|
韶关市|
光山县|
伊春市|
建昌县|
邳州市|
教育|
香港|
康马县|
华蓥市|
夏津县|
图们市|
渭源县|
东兴市|
崇仁县|
和平区|
昌宁县|
内江市|
阿拉善右旗|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