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龍門石窟的建造始于北魏孝文帝年間,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之一。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建造時采用了大量彩繪,今大多已褪色。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h3> <h3>郭沫若題字</h3> <h3> 龍門石窟的開鑿者中,既有少數民族,也有遠道而來的中亞、歐洲人,他們雕刻的造像展現著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國與外國文化的互鑒融通。龍門石窟中的西域樂器、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元素,無疑是不同文明往來交流的產物。龍門石窟修鑿的頂峰時期在盛唐,這一時期中國化的佛教宗派已經創立。龍門毗鄰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都洛陽,所以天臺、華嚴、禪、唯實、密、律、凈土等諸宗均在此開窟造像,展現經義。</h3> <h3>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的標志性景點,被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佛像高達17.14米,面容慈祥、微露笑意,讓人感受到其莊嚴和慈悲。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體現了皇家對佛教文化的支持和影響。</h3> <h3> 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于此。</h3> <h3>龍門大橋上這兩個蒼勁的大字是1962年大橋建成時由陳毅元帥題字而成。</h3> <h3>中國第一古剎一一白馬寺</h3> <h3> 白馬寺的名字來源于一個傳說,相傳韋馱菩薩在此地講法時,曾騎一匹白馬,因此寺廟得名白馬寺。</h3> <h3> 白馬寺建于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佛教學習和弘揚的重要場所,也是眾多信徒前往朝拜和禮佛的圣地。</h3> <h3> 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后來又進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圣地。因此20世紀末以來,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并立空海雕像;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于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h3> <h3> 洛陽應天門,原名則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一一紫微城的正南門,俗稱五鳳樓。始建于隋大業元年(605年),原名則天門,神龍元年(705年)避武則天諱改稱應天門。應天門是朝廷舉行登基、改元、大赦、宴會等外朝大典的場所,唐高宗曾在此詔釋百濟國王,武則天曾在此登基稱帝,功能類似北京午門。</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武川县|
双辽市|
鄂托克前旗|
绥阳县|
即墨市|
渑池县|
西畴县|
仙居县|
汽车|
攀枝花市|
张家口市|
西乡县|
福建省|
凤冈县|
黔南|
阜宁县|
嘉义市|
平阳县|
莱州市|
四川省|
湖南省|
从江县|
泾源县|
教育|
乌兰浩特市|
临颍县|
林口县|
许昌县|
茶陵县|
景德镇市|
上蔡县|
海伦市|
杭州市|
海盐县|
东港市|
达州市|
西华县|
泰州市|
彰化县|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