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兩河口到馬爾康必須經過一座大雪山——夢筆山。</p><p class="ql-block"> 夢筆山,擁有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地,風光壯麗。山頂終年積雪,南坡地勢平緩,山坡上有放牧的藏民和風中飄揚的無數經幡。北坡滿山森林郁郁蔥蔥,一派生機勃勃。主峰高度四千四百七十米,埡口高度和夾金山差不多,四千一百多米。</p> <p class="ql-block">?小金縣兩河口鎮木城村夢筆梁子的“雪山紅路”雕塑</p> <p class="ql-block"> 夢筆山是中央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距馬爾康市區三十多公里。1935年6月下旬,黨中央在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之后,中央紅軍主力翻越夢筆山,進入馬爾康地區,踏上了北上的偉大征程。紅軍因為有了翻夾金山的經驗,以及山勢平緩的原因,基本上是順利翻過夢筆山,沒有出現大的損失。</p> <p class="ql-block"> 山上白雪皚皚,那條在雪線以下的盤山公路是二一七國道。我們本想走中央紅軍當年翻山時的老路,可是走了一段,出現坑坑洼洼的炮彈坑路面,越走越難走,及時又返回到新路。</p><p class="ql-block"> 新路修建了一條隧道,不再經過原來的埡口。隧道是今年一月份剛建成通車的,三公里多長,平均海拔三千八百多米,比埡口海拔低了三百米。有了隧道,在高山峽谷之中行車太方便快捷了。入口處還是小金縣的兩河口地域,出來就是馬爾康市卓克基的地界了。</p> <p class="ql-block">?馬爾康鎮西索村</p> <p class="ql-block"> 過了夢筆山,就進入到川西高原的腹地。這里的平均海拔已在三千米以上,太陽的紫外線特別強烈。中午雖然氣溫只有十幾度,但在陽光的照射下,仍感到灼熱難當。</p><p class="ql-block"> 下了山,我們是沿著中央紅軍的長征路線行進的。沿途散落著一些漂亮的石碉樓,我發現山南山北的建筑不一樣了。夢筆山以南的民居半是木樓,半是石雕房,夢筆山以北就全是石碉樓了。而且,這里的石碉樓的四周涂抹了白色的牦牛角的圖案,還有星星和月亮。我想這可能是藏民古老的自然崇拜吧,是嘉絨藏族的一種信仰。</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中,我們驅車到達了卓克基。</p><p class="ql-block"> 卓克基,在藏語里的意思非常大氣:至高無上。卓克基位于馬爾康市郊,離市區僅七公里。從六十年代起,卓克基一直是馬爾康下轄的一個鄉鎮級(公社)單位,現在居然什么都不是,甚至隸屬關系都顛倒了過來。因為在2019年撤銷了卓克基鎮,其行政區域劃歸馬爾康鎮管轄,卓克基又地處西索村,所以卓克基成了馬爾康市馬爾康鎮西索村的一部分了。而過去西索村是卓克基鎮的一個村子。</p> <p class="ql-block"> 在卓克基我們了解到,紅軍長征時,卓克基屬于四土地區。所謂“四土”,是指馬爾康境內的卓克基、梭磨、松崗、黨壩四個土司的所轄地,故有“四土地區”之稱。“四土”中以卓克基土司的勢力最大。</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以這里原有的四個土司屬地為基礎,新建了馬爾康縣。九年前,馬爾康撤縣改市(縣級市)。馬爾康因境內有馬爾康寺而得名。馬爾康是藏語譯音,意為“火苗旺盛”,引申為興旺發達之地。從1958年起,馬爾康市一直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目前,已是川西高原一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p> <p class="ql-block"> 紅軍長征在馬爾康“三進三出”。在此駐留有一年多時間,并在境內建立了十三個鄉蘇維埃政權。當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并沒有到馬爾康市區馬爾康鎮,因為當時它只是一個小村寨,屬于卓克基土司管轄。</p><p class="ql-block"> 卓克基是長征途中的驛站。中央紅軍北上經過這里;紅四方面軍迎接中央紅軍北上、南下、再北上都經過這里;1935年8月,朱德、張國燾率左路軍離開卓克基北上;9月,張國燾命令紅四方面軍南下,左路軍一部回到卓克基一帶,右路軍中的四軍、三十軍則從包座返回卓克基、松崗一帶;紅四方面軍主力南下后,部分兵力駐守卓克基、夢筆山一線,掩護后方;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后,再經卓克基北上。</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p> <p class="ql-block"> 最先到達卓克基的紅軍部隊是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紅一軍團第二師六團。紅軍進入卓克基時,曾發生了一場小的戰斗,這場戰斗頗具戲劇性。</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中旬,奉命由懋功(今小金)向馬爾康地區進發的紅一軍團前衛部隊二師六團,24日翻越夢筆山,剛走到山下的納足溝時,突然遭遇由卓克基土司索觀瀛率領的藏兵的阻擊。索觀瀛被蔣介石任命為卓(克基)、松(崗)、黨(壩)三土游擊司令,擺出與紅軍不共戴天的架勢,企圖阻止紅軍北上。</p> <p class="ql-block">?一層走廊</p> <p class="ql-block">?一層展室</p> 六團團長朱水秋、政委鄧飛指示三營營長楊尚儒寫信給索,說明紅軍只求借道北上,沒有其它意圖。頭人不聽,命令士兵向紅軍開槍射擊,藏族向導中彈身亡。紅軍一再喊話宣傳無效后,被迫進行還擊。藏兵武器簡陋,但槍法很準,依托有利地形與紅軍形成對峙。所幸天降大雨,藏兵們使用的大部分是火槍,火藥受潮,火力減弱,只好且戰且退,向卓克基方向退守,最后被紅軍壓至卓克基土司官寨,但其仍憑借堅固的碉寨繼續頑抗。<br> 第二天,雙方相持至夜晚,紅六團為聯絡后續部隊,連發數顆信號彈,瞬間夜空出現紅、黃、白三色耀眼的光團,從未見過此情景的藏兵們驚慌失措,心驚膽戰。索官瀛以為紅軍有神相助,會施展法術,才能發出“神火”,欲燒毀官寨,急忙攜帶家眷,連夜棄寨而逃。紅軍得以順利占領卓克基。 其后數月,索觀瀛多次糾集藏兵達數千人,繼續與紅軍作戰,可惜他不是紅軍對手。<br> 索觀瀛雖然和紅軍作戰失敗,但在新中國成立后,他最終還是受到了黨的民族政策的感化,選擇了跟共產黨走。解放后,曾擔任過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阿壩州副州長等職。 <p class="ql-block">?二層走廊</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索觀瀛塑像</p> <p class="ql-block"> 6月30日,黨中央和中革軍委離開兩河口北上,翻越夢筆山,于7月1日到達卓克基。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住在卓克基土司索觀瀛的官寨,在官寨里停留了一個星期。</p><p class="ql-block"> 期間,紅軍領導機關派出大量工作組,進行北上抗日的愛國宣傳,以及籌糧、擴紅等工作。紅軍告訴藏民,紅軍路過藏區,是為了北上抗日的,決不傷害和打擾藏民,紅軍主張民族平等,反對歧視和壓迫少數民族,對藏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一概采取尊重和保護的政策。紅軍的宣傳深得民心。</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會議舊址</p> <p class="ql-block"> 7月3日,黨中央在土司官寨的二層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博古、王稼祥等參加。會議的主題是討論當前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有關問題,會議通過了《告康藏西番民眾書——進行西藏民族革命運動的斗爭綱領》。</p><p class="ql-block"> 黨中央率領中央紅軍進入四川后,先是經過彝族地區,然后進入藏族、羌族地區,進一步認識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因而專門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進行研究,并制定了這個開展民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綱領的主要精神就是號召藏、羌族民眾起來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軍閥,成立游擊隊,加入紅軍,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實現民族自決。</p> <p class="ql-block">?張聞天居室</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居室</p> 這個時候,紅軍的糧食危機日益嚴重。雖然沒有發生大的戰斗,但近十萬紅軍集結在岷江流域茂縣、汶川、理番(今理縣)、懋功的高山河谷地區,紅軍面臨最大的敵人,成了饑餓。為解決缺糧問題,紅軍總政治部接連發出指示,提出各種措施和辦法,要求各部隊開展籌糧活動。<br> 其實紅軍籌糧很難。在藏區,紅軍本來還是想按照沿途打土豪分田地的辦法,取得藏民的擁護,然后籌糧,準備北上的物質。然而現實卻令紅軍一籌莫展,藏民要么逃得不知去向,家里的糧食都藏匿一空,要么就不斷地騷擾,國民黨的宣傳更加劇了少數民族和紅軍之間心理上的隔閡,反動土司對賣糧食給紅軍的人處以死刑,以示懲戒。紅軍雖然有錢買糧,但沒人敢賣。況且這一帶藏區,人煙稀少,產糧本就不多,也無糧可賣。周恩來后來回憶這段艱苦的歷程時說,紅軍在四川戰斗犧牲的不多,大多數是因疾病和饑餓而犧牲的。糧食問題一直困擾著紅軍,直到走出草地。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居室</p> <p class="ql-block"> 卓克基的最大看點是土司官寨。在卓克基土司官寨,我們對土司、土司官寨等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認識。</p><p class="ql-block"> 土司制度是我國封建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種政治統治制度。它源于唐宋時期,發展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即封建王朝以分封形式委托當地民族首領擔任長官,對本部落或本地區進行統治。土司是俗稱,在封建王朝的公文中不是這種稱謂,它設有五個不同稱謂和官銜級別。比如指揮司,相當于正三品,宣撫司,相當于從四品等。</p><p class="ql-block"> 而土司辦公和休息的地方,被稱為土司官寨,又稱土司衙署或土司官邸。土司官寨是土司管轄區的政治中心,也是土司權力和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卓克基土司官寨,坐落在梭磨河畔的山脊上,與錯落有致、鱗次櫛比的西索民居隔河相望。遠遠看去像一座古城堡。</p><p class="ql-block"> 土司官寨是收費的旅游景點,正常門票六十元,我們享受優惠價半價。門票上印有土司官寨的簡介。官寨始建于清代,現存建筑是末代土司索觀瀛歷時三年所建,總建筑面積達五千四百平方米,系典型的嘉絨藏族建筑,其布局仿漢式四合院結構,北部正屋為假六層,東西廂房為五層,中為天井,共有大小房間六十三間。這座因土司制度而生的特殊建筑,規模龐大,造型美觀,結構精巧,氣派非凡,堪稱“東方建筑史上的一顆明珠”。</p> <p class="ql-block">?土司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四層走廊</p> <p class="ql-block"> 從外門驗票進去,再經過一道石門才能進入土司官寨。官寨門不大,但進去后讓人眼界大開。站在中間的天井上,仰望每一面樓層,頓生震撼。難怪解哥在參觀后感嘆道,這是他在長征路上見到的最宏大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長征那時的土司官寨,最下層前幢是大廚房,可做上千人的飯,左右兩幢下層是馬廄,二層是儲藏間和一般臥室,三層是土司臥室和辦公室,四層、五層是一些佛堂。</p> <p class="ql-block">?馬爾康紅軍長征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當年,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住在官寨二層的幾個房間。毛澤東住的房間叫蜀錦樓,是索觀瀛的書房。書房里有大量的藏書。在偏遠的川西高原一個土司的家里看見如此多的藏書,令毛澤東感到意外又驚喜。其中一套線裝本的《三國演義》,讓毛澤東愛不釋手,離開官寨后還將此書帶在身邊借讀。</p> <p class="ql-block"> 卓克基的這段經歷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印象。1952年五一節,當年見了信號彈逃跑的卓克基土司索官瀛,作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參觀團成員,在北京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說:你就是當年的卓克基寨的長官司啊,長征時我們可打擾了你吆。可惜那時我們未能得一見,現在你來北京了,我們該好好敘談敘談。</p><p class="ql-block"> 索觀瀛緊張地說:是我對不起毛主席,對不起紅軍。</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說:那時候,我們是借路北上抗日,住進了你的房,吃了百姓的糧。欠你們的這個債是要還的!那時候,我住在你的書房,看到你那些藏書,可真是一飽眼福啊。非常難得,今天還得感謝你呢。受到毛主席接見后,這個末代土司回到家鄉,積極參加剿匪、藏族自治區的籌建和統戰工作,成為新中國的建設者。</p> <p class="ql-block">?西索民居</p> <p class="ql-block"> 建筑是時代的年鑒。卓克基土司官寨不僅是一座漂亮的建筑,也是土司制度興衰和艱苦卓絕紅軍長征精神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西索民居(圖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梅州市|
平远县|
东乌珠穆沁旗|
龙山县|
陆河县|
龙井市|
郴州市|
沁阳市|
锡林浩特市|
阳城县|
武功县|
永川市|
闽侯县|
龙泉市|
合肥市|
蓬溪县|
霞浦县|
金堂县|
姜堰市|
巩留县|
抚松县|
清水县|
江安县|
津市市|
乐清市|
乐安县|
普安县|
沽源县|
镇平县|
上蔡县|
福海县|
本溪市|
兴文县|
清新县|
久治县|
克山县|
陆川县|
富民县|
新源县|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