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圣彼得大教堂之后,我們便來到梵蒂博物館。因為有預約,所以沒怎么排隊就進入了博物館。我對Ken說,幸虧有預約,否則沿著圍墻長長的隊伍,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時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抬頭看博物館大門楣上方的雕塑,中間是教皇的徽章,左側是米開朗基羅,右側是拉斐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憑預約碼安檢后進入博物館,然后到二樓換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意大利人很會做旅游生意。參觀博物館的門票有好幾種,比如預約票,需要另加4歐元預約費,還有含早餐的套票,這種票據說7:30就可以進入博物館,在松果庭院里吃早餐,然后就可以進入博物館,去看無人的展廳和長廊,最受歡迎的是拍攝到沒有游客的雙螺旋樓梯。當然,還有含午餐的套票,甚至夜間或表演的場次。讓游客掏錢但又覺得很值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博物館的票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蒂岡博物館全稱梵蒂岡博物館和藝術陳列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北側。原來是5世紀建造的教皇宮廷,后來改為博物館,并在圣彼得大教堂重建時進行了擴建和裝修。盡管梵蒂岡博物館的建筑外觀和規模,都無法與英國大英博物館、巴黎羅浮宮、美國大都會等博物館相比,但是,其收藏的稀世藝術珍品,堪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等相媲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蒂岡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06年。據說當時在羅馬提圖斯皇宮遺址廢墟挖掘時發現一尊巨型雕塑,被鑒定為古希臘時期的名作《拉奧孔》。另有一種說法是在一個農莊葡萄園發現的。教皇尤里烏斯二世收購了這件雕塑。之后在梵蒂岡宮向公眾展示,引起很大反響,參觀者無不為這宏偉的雕像所震撼。這座雕像的收藏可以說是博物館建立的起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任的許多教皇紛紛效仿,搜集珍貴文物和藝術品,以豐富博物館收藏。1757 年 ,在本篤十四世的領導下,梵蒂岡博物館成立,這是一個基督教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說,梵蒂岡博物館的面積比故宮博物院不知道要小多少?是的,梵蒂岡博物館只有故宮博物院的十三分之一,但是它們的展出面積相當。梵蒂岡博物館包括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大小展覽室1400多間。有網友在攻略上介紹,全部走到的話大約在8公里路程。博物館收藏藝術品7萬件,展出大約2萬件左右。每年接待游客600多萬。據說接待游客已經不堪重負,這些年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博物館上樓的樓梯。一樓樓梯口放了一條漁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館的出口和入口挨得很近。我們上樓之后,就按攻略上介紹的,先去出口處一睹螺旋樓梯的風彩。盡管在網上已經看過圖片,現在親眼目睹,還是被這件藝術品驚艷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蒂岡博物館的螺旋樓梯,采用獨特的雙螺旋結構,兩個獨立的螺旋線像雙螺旋DNA,相互纏繞但不相交。這一設計使上下樓梯的游客不會相遇,但在視覺效果卻好像只有一條樓梯。樓梯上方裝有玻璃天窗,照亮了樓梯裝飾著教皇紋章的青銅扶手,實用又漂亮。精美的大理石和精湛的青銅雕刻,展現出文藝復興時期精致的工藝水平,有很高的美學鑒賞價值,深受游客喜愛,是被人們拍攝最多、世界上最漂亮的樓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從上面向下拍,和從下面往上面拍,是一種美和另一種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參觀的第一個館是埃及館。門庭不大,但里面展館很多,展品豐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說在博物館中,如果擁有古埃及或者古希臘館就稱得上是世界頂級的博物館了。我們在埃及館轉了一圈,看到許多展品都是公元前的。被游客團團圍住的是一具3000多年前的、保存非常完好的木乃伊。隔著玻璃看木乃伊,法老靜靜地躺在棺槨里閉目養神,仔細看,竟然毛發還在,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這一神秘文化又特別刺激人的感官。據說著名的大型博物館里,除了埃及本土之外,只有大英博物館才有這么一件完整的木乃伊,而梵蒂岡博物館埃及館中有兩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蒂岡本是天主教的圣地,怎么會有以異教文物的專題博物館呢?其實,了解一點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就知道,羅馬帝國鼎盛時期和埃及有過緊密的文化聯系。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埃及艷后的故事。埃及艷后先是喜歡凱撒,但是凱撒只把她當情人。凱撒死后,安東尼和艷后搞到了一起,并且和屋大維開戰。最后屋大維戰勝了他的敵人,並將埃及艷后和安東尼處死,埃及被占領。古羅馬人特別喜歡從埃及“拿”寶貝。羅馬大街、廣場上有多少埃及方尖碑?這是就是證據。至于教皇怎么得到木乃伊的,他們有的是辦法。據說,格列高利十六世既是文物鑒賞家,還是個“埃及迷”呢。格列高利十六世的回應則是,研究埃及和其他近東文化,可以更深入理解圣經相關事件和基督教早期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動物頭像的陶罐是用來裝死者內臟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這眉毛、眼線的造型,跟電影《埃及艷后》中的末代女王克里奧佩特拉像不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話中的死神,一位與木乃伊制作與死后生活有關的獸首之神,以胡狼頭、人身的形象在法老的葬墓壁畫中出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完埃及館,我們在中庭休息一下。這個花園很有漂亮,因為有一顆青銅松果雕塑,所以叫做松果庭院。餐廳就設庭院里。 庭院中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金屬球現代藝術品,名為《破碎的地球》。據說這個雕塑做了兩個,另一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意在提醒人們:破裂的外表寓意地球日益惡化的環境。我們居住的地球已經不堪重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破碎的地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松果背后的壁龕圓頂掛著18世紀克雷芒十一世教宗的牧徽。他在位期間發生了“中國禮儀之爭”。這位教宗認為中國儒家的祭孔與祭祖的崇拜,違反了天主教教義,從而下令禁止中國教眾祭孔祭祖,不準入祠堂,不許立牌位。這些都與早期利瑪竇入華傳教時形成的規則相違背。這導致了當時清廷的壓制,時任皇帝康熙下令禁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松果庭拍了一會兒照,我們就跟著人流走進了雕塑長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代雕塑長廊兩邊陳列著上千件雕塑作品,許多躶體雕塑私處都被蓋了一片無花果葉子。據說是有個教宗認為有傷風化,依照舊約中的亞當夏娃偷吃禁果后的情形,選擇了無花果葉子蓋住了隱私部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塑長廊實在人多,有被推著走的感覺令人不爽。走盡頭時,走在前面的Ken向我們招手,原來他發現右邊還有個長廊展廳而且人少。后來查了導覽圖才知道是新翼長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屋大維是古羅馬帝國的創始人,他的全名是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公元前27年,元老院尊奉屋大維為“奧古斯都”,這一稱號意為神圣偉大。奧古斯都的統治標志著羅馬從共和時代進入元首制時代。他因此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元首,也是元首政制的創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是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記憶女神,宙斯的妻子,也就是繆斯之母。只見她頭戴艷麗的花冠,身穿飄逸的長裙,含蓄又神秘,嫵媚動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尼羅河神雕塑。公元一世紀的帶有希臘風格的雕塑。16世紀時在萬神殿附近出土。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流經7個國家,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雕塑群中有獅身人面像,還有裝有鮮花水果的器皿,五谷豐登的象征,等等,河神四周那么多的小天使,代表尼羅河流域的生機盎然、繁衍旺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勒諾斯和嬰兒時的狄俄尼索斯》。看到西勒諾斯的父親般的表情,我會心地笑了,這是世界上最動人的父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蒂岡博物館其實是個博物館群,藏館眾多,路線復雜。盡管做了攻略,一不小心就暈頭轉向。我們還是走了一段回頭路,才找到比奧-克萊孟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館由繆斯館、希臘十字廳、圓形展廳等多個分區組成,是梵蒂岡博物館中最重要的展館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角形庭院了,因為館中收藏了梵蒂岡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中的兩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奧孔》是一件古希臘時期的雕塑作品,描繪了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被海蛇纏繞的場面,是梵蒂岡博物館中鎮館之寶之一。據古羅馬的一位著名作家稱,這座作品由三位來自希臘羅得島的雕塑家在公元前一世紀合力創作。雕塑背后的故事出自《荷馬史詩》:特洛伊的祭司拉奧孔違抗了雅典娜女神的警告,將希臘人的“木馬計”事前告訴了特洛伊人,并極力阻止特洛伊人打開木馬的活板門,因此觸犯神怒。海神雅典娜派出兩條巨蟒,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活活纏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像刻劃出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被巨蟒纏繞時的搏斗與痛苦掙扎情景。拉奧孔扭曲的肌肉,極度痛苦的瞬間,都表達得淋漓盡致,震撼人心!我覺得梵蒂岡博物館貼心之處,就是你可以近距離地欣賞展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望樓上的阿波羅》也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據介紹原作丟失,復制件又失而復得。1796年拿破侖攻陷羅馬,搶劫了許多文物和藝術品運往法國巴黎。《望樓上的阿波羅》也在其中。在拿破侖失勢之后,這尊雕像才回歸梵蒂岡。所以,這件雕塑一直多災多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作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列奧卡列斯公元前350-325年間的代表作品,由青銅鑄成。原作丟失之后,在羅馬哈德良皇帝時期制作了大理石仿制品。后來再次丟失。直至1489年在意大利羅馬安茲阿一個望樓上被發現。由此而得名。這座人體雕塑被公認是美男的典范,體現了最高的人體藝術理想,在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產生過重要影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主神宙斯和女神勒托之子,與月神阿耳忒彌斯為孿生兄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往前進入到一個紅墻的展廳——繆斯館。展館正中擺著又一件來自望樓的大理石雕塑——殘軀。這是博物館第三件鎮館之寶:古希臘雕像《殘軀》。 這真是一件殘軀,頭顱已無,兩臂、雙膝皆缺,僅存大段軀干。但雕刻精湛,筋肉發達,身體結構完美,在解剖學上無可挑剔,為許多藝術家傾倒。據說米開朗琪羅對其傾慕備至,曾反復研究,自稱是殘軀的忠實信徒。他一生所作雕刻和繪畫,深受這座殘石像的影響,不管男女,都是身材魁梧,肌肉發達。曾有人想讓米開朗基羅對殘軀修復,被拒絕了。他說,殘留的軀干已經足夠展示雄壯之美。說實話,我不是很欣賞《殘軀》。既然 大師說好,那就是好。因為我不懂雕塑。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塑底座上是不是作者的簽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主司藝術與科學的9位女神的稱呼。他們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在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不僅是太陽神,還是眾位繆斯女神的戀人。阿波羅的別名叫繆斯歌特斯,意思他是繆斯們的首領。所以,他不是愛其中一個,而是九個繆斯女神他都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繆斯館的穹頂非常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一個窗口,正好有一座小型的銅雕。我把它拍了下來,是不是牧羊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過繆斯館來到一個圓形的展廳,它的穹頂很像萬神殿的穹頂。地面上是精致的馬賽克鑲嵌畫。大廳四周的壁龕里擺著十尊偉岸的雕像,中間最顯眼的一尊金色雕塑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展廳中央圍著一個直徑4.76米的大圓盆,據說是尼祿皇帝的用過的浴盆。整塊紫斑云石制成,十分驚艷。帝國皇帝奢糜的生活程度可見一斑!展廳的建筑本生也很值得欣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拿酒杯的肯定是酒神。這位是古希臘酒神?他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很可愛的酒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與圓形展廳相鄰的是希臘十字展廳。這個廳的重點不在四周的雕塑,而是被圍在地面中央的馬賽克鑲嵌畫——雅典娜。羅馬語叫彌涅爾瓦。雅典娜在古希臘神話中是女戰神和智慧女神,是宙斯與墨提斯的女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廳的兩邊分別擺放著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海倫娜的石棺,和他女兒君士坦堤娜的石棺。在大廳內還收藏著有愛神丘比特、愷撒大帝及異教諸神的很多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過埃特魯斯坎館,就進入藝術長廊。長廊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燭臺陳列廳,掛毯陳列廳和地圖陳列廳。博物館很好的利用了長廊空間,兩面墻壁上掛滿了掛壁毯和地圖,而長廊的拱頂精心設計和裝飾,讓游客置身于宮殿的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掛毯長廊人流如鮭魚回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掛毯幾乎覆蓋了長廊兩邊的墻壁,尺寸很大。這些掛毯以耶穌生平故事為題材,色彩鮮艷,畫面感很強,人物刻畫細膩傳神,全都是人工按著圖樣一針一線編織而成,還做出油畫般的質感,精湛的工藝讓人驚嘆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幅掛毯描繪的是耶穌重生,走出墓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幅掛毯描繪的是耶穌誕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圖長廊是博物館中十分別致的一條藝術長廊,長120米。1580年,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下令在這里繪制意大利各個地區共40幅描繪山川河流、地貌地形的巨型立體地圖,填滿了長廊兩側包括頂端墻面。金碧輝煌的天頂,山海河流的地圖,讓世界各地游客欣賞一場視覺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地圖陳列館,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先被金光燦爛的屋頂吸引,如同一條金色的緞帶伸向遠方,由于太過精美華麗,以至于掛滿兩邊墻上的地圖倒是沒啥感覺了。此時,抬眼看紙醉金迷的屋頂,我被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長廊所震撼。它給我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太強了,真不愧為一座藝術的宮殿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些手繪地圖精細華美,色彩悅目,而且比例標尺也很清晰,特別專注于細節的描繪,非常專業。沒有看到出自何人之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結束地圖館參觀,在前往拉斐爾畫室時會經過索別斯基廳和圣母無染原罪兩個廳。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看了圣母無染原罪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54年12月8日,教宗庇護九世宣布了圣母無染原罪的信理后,教宗請意大利畫家弗朗切斯科.波戴斯蒂繪制一副壁畫,以記錄教皇庇護九世宣布圣母無染原罪的重要時刻,作為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Ken告訴我,這個信理在以前的基督教教義中是沒有的,東正教和新教都不接受;而天主教強調圣經中有暗語,有根有據。基督教認為人有原罪——這是亞當夏娃闖的禍?天主教則認為圣母瑪利亞在靈魂注入肉身的時候,即蒙受天主的特恩,使其免于原罪玷染。天主教教義這一“變化”,不知道是不是僅僅為了對圣母圣潔高尚,還是有其他用意?宗教深奧不是我等都能搞清楚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進拉斐爾畫室,我們今天參觀梵蒂岡博物館進入了最后的高潮階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斐爾在25歲時受教皇朱利奧二世的邀請來到羅馬,在梵蒂岡宮創作了一系列壁畫。先后繪制了君士坦丁廳、簽字廳、埃利奧多羅廳、火警廳等,其中以簽字廳的壁畫《雅典學院》最為著名。后來同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開朗琪羅的《末日的審判》一起,被列為文藝復興時期壁畫藝術的杰出代表作。他們也被美術史學家譽為“文藝復興盛期三杰”。現在已成為梵蒂岡博物館獨立的一個單元——拉斐爾畫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斐爾畫室的簽字廳,也叫署名廳,因為教皇的書房、私人辦公室和簽署文件的地方而得名。房間四面墻四幅壁畫分別是:《雅典學院》、《帕爾納斯山》、《圣禮之爭》和《三德像》。最負盛名的自然是《雅典學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繪制《雅典學院》時,拉斐爾才25歲,被視作拉斐爾整個藝術生涯中的巔峰之作。這幅壁畫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逸事為題材,通過回顧歷史,贊賞那些為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先知們,強調哲學思辨和科學探索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向往。畫中的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吸人眼球。拉斐爾本人的自畫像也吸引著許多游客熱衷于在畫面中尋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拉斐爾畫室遇到一個歐洲的宗教團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斐爾似乎天生為藝術而生。父親是個宮廷畫家。拉斐爾受父親影響,從小習畫且對繪畫極有天賦,早年成名。他不僅精于繪畫,還擅長建筑設計、文物鑒賞,才華橫溢。可惜他英年早逝,但是他為后世留下豐富的作品。拉斐爾的死因有許多負面傳聞,但不影響他作為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而流芳后世。拉斐爾去世后,羅馬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如拉斐爾臨終時所愿,他被埋葬在羅馬萬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斐爾畫室火警廳畫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斯廷禮拜堂,建于1480年,是教皇的禮拜堂,也是選舉教皇的地方,可見其莊嚴和神秘。當然,更是因為西斯廷禮拜堂擁有了米開朗琪羅《創世紀》和《末日的審判》兩幅的曠世杰作而聞名于世。所有到訪博物館的游客,不管這些人是否熱愛藝術,但一定是慕名而來,都會前往一睹禮拜堂風采。但是,實際的體驗不一定讓你滿意,一是游客太多,這里是整個梵蒂岡博物館最擁擠的地方,那么多人擠在不大的空間里,噪雜和氣味可想而知;二是不允許拍照,保安不時提醒游客安靜,制止不自覺拍照的游客,場面讓人感到難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對付這一境況,我的辦法是仰起脖子專注看畫,屏蔽目光以下的一切干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走出禮拜堂時,隔著欄柵我拍下了這張照片。這個地方是可以拍照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斯廷禮拜堂四壁和天頂填滿了壁畫,真的是震撼,很震撼!禮拜堂的兩側墻壁上的壁畫,是早年波提切利、基爾蘭代奧、佩爾等繪制。正面大墻和天花板的壁畫是米開朗基羅所繪制的《最后的審判》和《創世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找了幾張網絡圖片替代一下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介紹,米開朗基羅于1508年至1512年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獨自一人設計創作了這幅天頂巨制壁畫《創世紀》。壁畫描繪了舊約中創世紀的9個場景。場面宏大,氣勢恢宏,人物眾多,色彩鮮艷。盡管看到有些畫面還能想到其背后的故事,但要看懂它藝術性,那就不太容易了。我在欣賞壁畫時想的是,老米這4年孤寂一人的埋頭苦干,甚至想象他在腳手架上是站著、是仰著、還是側臥,汗水、顏料……我想象不出來他是如何熬過這4年的 ,只能用嘔心瀝血來形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創世紀中,我最喜歡的一幅畫是《上帝創造亞當》。用繪畫形式怎么畫出上帝創造亞當,米開朗基羅的靈感出乎我的意料:右邊是飛翔空中的上帝,左手抱著天使,右手伸向亞當;左邊是斜臥陸地的亞當,左手伸向上帝。神與人的手指若即若離,觸電似的交流,生命的電流從上帝的手指傳遞給了亞當。這是非常喜劇性的一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師的筆下,造物主創造人類的瞬間場景,就那么含蓄、簡單、傳神。亞當被激活、人類誕生了。這可是歷史性的瞬間、驚天動地大事件!大師非凡的想象力抵得上千百文字的書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年之后,米開朗基羅又來到了西斯廷禮拜堂。他受教皇保羅三世委托在祭壇墻上繪制巨幅祭壇壁畫《最后的審判》。時間是1535年至1541年間。這時候的老米已經60歲出頭了。我在看畫時這樣想道,當老米抬頭看他20年前繪制的《創世紀》,畫面歷久彌新,充滿生命和希望的蓬勃氣息,一定感概萬分吧。沒想到如今會再次來到這里,而畫作是祭壇畫《最后的審判》,是不是預示著也要給自己做個總結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的審判》取材于新約《啟示錄》里面的故事。世界末日來臨,耶穌再次降臨,審判世間善惡。畫面中的基督被眾人簇擁,揮手之間,所有善的人和惡的人都將被裁定,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我在看畫的時候腦海中忽然閃現:對于一個基督徒來說,站在這幅畫面前很難不聯想到自身的命運,于是不得不面對自己人生中的悔恨與過錯。假如真有末日的審判,那么作為一個游客,會不會想自己是被拯救呢還是被懲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記得第一次在歐美參觀教堂,看到教堂里面玻璃上、壁畫中畫的都是圣經故事。問了朋友才知道,因為那個時候百姓都不識字,所以,教堂畫了許多畫用來形象地說教。其實,宗教藝術就是為教會做廣告。顯然,《末日的審判》就是教皇用來警示信徒,維護天主教的正統。因為,保羅三世接任之前,羅馬基督教會剛剛遭遇了“贖罪券”丑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西斯廷禮拜堂會經過一段長廊,臨近出口的地方看到了紀念品商店。哈哈,全世界的園林、博物館、旅游景點紀念品商店都是設在出口處,似乎是套路。不一樣的是,梵蒂岡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像個宮殿,大概是世界上最富麗堂皇的紀念品商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博物館出來,心情非常愉悅。盡管我們遺漏了繪畫館,多少有點小遺憾。但是,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場視覺盛宴、美的大餐,感受了到歐洲文明、宗教文化璀璨瑰寶的魅力,真是大開眼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備注,少量分照片由Ken提供。</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久治县|
天祝|
通辽市|
崇信县|
彭泽县|
朔州市|
石城县|
陆良县|
鄂托克前旗|
元氏县|
韩城市|
河东区|
莫力|
涞水县|
马边|
海口市|
长治市|
芦溪县|
衡南县|
钟山县|
涟源市|
百色市|
修文县|
郧西县|
县级市|
浦江县|
肥乡县|
上虞市|
仙居县|
报价|
永善县|
海原县|
神木县|
安庆市|
绩溪县|
丹阳市|
娱乐|
商丘市|
司法|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