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再走長征路。</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1日,從北京出發(fā)去完成2023年10月沒有走完的紅軍長征路線。</p><p class="ql-block">2023年我們重走紅軍長征路,從江西瑞金出發(fā)跟隨紅軍足跡走完四渡赤水,到達(dá)四川古藺縣即將進入貴州時,因為有事中斷。</p><p class="ql-block">今年再走長征路就從貴州龍里開始。</p><p class="ql-block">北京到貴州一路上遇到許多景點,順便游覽一下。</p> <p class="ql-block">足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晉城皇城相府。</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講師陳廷敬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河南小浪底水利樞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浪底水利樞紐,1994年9月1日主體工程正式開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2000年初第一臺機組投產(chǎn)發(fā)電,2001年底主體工程全部完工,主要功能為治沙防洪,輔助功能為發(fā)電,被世界銀行譽為該行與發(fā)展中國家合作項目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湖北丹江口水庫</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調(diào)一個偉大的工程。</p><p class="ql-block">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來,成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qū)超過1.4億人的主力水源。</p><p class="ql-block">為沿線50多條河流實施生態(tài)補水85億立方米,為受水區(qū)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0多億立方米。</p><p class="ql-block">2023年度,南水北調(diào)東、中線一期工程共調(diào)水85.37億立方米,超額完成年度調(diào)水任務(wù)。</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消息,南水北調(diào)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diào)水720億立方米,沿線7省市超1.76億人從中受益。</p> <p class="ql-block">神農(nóng)架林區(q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于1983年的神農(nóng)架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湖北省巴東、興山、房縣三縣交界處。最高峰神農(nóng)頂海拔3105米,有“華中屋脊”之稱。</p><p class="ql-block">相傳神農(nóng)氏(炎帝)在此遍嘗百草,為民除病,而得名神農(nóng)架。</p><p class="ql-block">保護區(qū)面積70464公頃,蘊藏著許多古老、珍稀植物;流傳著許多優(yōu)美、古老的傳說;古樸、神秘的民風(fēng)民俗;還有那不解的“野人”之謎……。</p><p class="ql-block">遺憾,此行沒能遇到“野人”。</p> <p class="ql-block">神農(nóng)壇</p> <p class="ql-block">湖北興山縣,大美人王昭君的家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龔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龔灘古鎮(zhèn),位于重慶酉陽縣西部,與貴州沿河縣隔烏江相望。是個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畫家吳冠中先生曾多次到此寫生并把古鎮(zhèn)寫入他的畫作名揚四海。龔灘現(xiàn)存有長約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別具一格的封火墻、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態(tài)各異的吊腳樓、獨具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小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著主人公翠翠和她爺爺老船夫。”……作家沈從文一部中篇小說《邊城》,帶火茶峒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茶峒是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的邊城鎮(zhèn),地處湖南,貴州,重慶三省的交界處,一座小城,就是三個城市。</p><p class="ql-block">沈老筆下的邊城素有“一雞鳴三省”“一腳踏三省”“一鍋煮三省”之稱。</p><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底蘊,是苗族、土家族、漢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其獨特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風(fēng)格,很值得您來此一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雞鳴三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離開邊城不遠(yuǎn)就到了矮寨大橋。</p><p class="ql-block">大橋位于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德夯大峽谷之上,是高速G65關(guān)鍵性控制工程。</p><p class="ql-block">大橋2007年10月28日動工;2011年8月20日完成主橋合龍,2012年3月31日通車運營。</p><p class="ql-block">大橋西起坡頭隧道,上跨德夯大峽谷,東至矮寨三號隧道;線路全長1779米,主橋全長1414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shè)計速度80千米/小時。</p><p class="ql-block">大橋創(chuàng)造了多個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鳳凰古城名氣很大,我是第一次來,感覺實至名歸,古鎮(zhèn)有山、有水、有歷史、有名人、有古建、有網(wǎng)紅、有綠茶、有咖啡,旅游該有的要素都有了,完全配得上它名揚四海的名頭。</p><p class="ql-block">古城,舊稱鎮(zhèn)筸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nèi)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jié)構(gòu)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筑,全都透著古城特色。古城現(xiàn)有文物古建筑68處,古遺址116處,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各種廟祠館閣30多座。</p><p class="ql-block">招人喜歡的老玩童-黃永玉的祖籍也是鳳凰。</p> <p class="ql-block">得多少彩禮呀?</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從四川古藺進入貴州后直逼貴陽。在龍里打了一場阻擊戰(zhàn),是紅軍長征進入貴州后和黔軍發(fā)生的第一次戰(zhàn)斗,紅軍完勝。</p><p class="ql-block">我們在這里又追上了紅軍長征的腳步,正式開始再走長征路的下半程。</p> <p class="ql-block">貴州興仁海河,紅軍在這里打了一仗。</p> <p class="ql-block">當(dāng)年紅軍四渡赤水從四川古藺縣進入貴州,在龍里、興仁、興義等地與黔軍有過幾次戰(zhàn)斗。黔軍戰(zhàn)斗力實在是太差真的不禁打,可謂“西線無戰(zhàn)事”沒有對紅軍形成什么威脅。所以,也就沒有留下太多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走到興義時,看到當(dāng)?shù)赜幸恢糜尉包c-萬峰林,游覽后印象深刻,非常奇特、美麗。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話說:“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真的是與眾不同……。</p> <p class="ql-block">會澤擴紅。</p><p class="ql-block">紅軍從貴州進入云南后也沒有打什么大仗,主要任務(wù)是擴紅,分成幾路在各地招兵買馬。</p><p class="ql-block">我們先隨紅9軍團足跡去會澤、巧家然后再去會理尋訪會議遺址。</p><p class="ql-block">會澤縣,位于云南東北部、金沙江東岸,盛產(chǎn)銅、鉛,明嘉靖年鑄直徑58厘米、厚3.7厘米,重41.5公“嘉靖通寶”留存至今,堪稱世界古金屬錢幣之最。會澤縣素有“萬里京運第一城”“錢王之鄉(xiāng)”的美名。</p><p class="ql-block">紅軍在此擴紅1500多人,募款10余萬大洋,頗豐。</p><p class="ql-block">縣府前公園內(nèi)鑄一枚高22.6米、重77噸的銅錢錢眼正對辦公大樓,來錢。</p><p class="ql-block">古城風(fēng)貌,淳樸。</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專訪白鶴灘。</p><p class="ql-block">這次去巧家主要是為了看看白鶴灘水電站,</p><p class="ql-block">從巧家縣城出發(fā),山路十八彎,曲折蜿蜒,有驚無險,一直伴著金沙江走了40多公里到達(dá)大灘觀景臺。</p><p class="ql-block">白鶴灘水電站位于云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交界處金沙江河段,是僅次于三峽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2010年開工建設(shè),2023年全部機組發(fā)電。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截至2023年9月17日,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fā)電量超946億千瓦時。發(fā)電1天夠50萬人用一年。</p> <p class="ql-block">待到山花爛漫時</p> <p class="ql-block">大壩</p> <p class="ql-block">拜訪會理城。</p><p class="ql-block">中央紅軍是從云南曲靖到祿勸再到金沙江皎平渡渡江進入四川。</p><p class="ql-block">現(xiàn)因皎平渡口斷路不能行車,我們從巧家走353國道翻山越嶺趕去會理。</p><p class="ql-block">會理會議是六屆中央政治局?jǐn)U大會議,重要性可比肩遵義會議。</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12日在四川會理縣鐵廠村山上的茅草房里舉行。會上批評林彪所謂“走了弓背”和要求撤換毛澤東讓彭德懷指揮的錯誤意見(當(dāng)時部隊中彌漫著這種情緒,欲撤毛換彭。毛說林是個娃娃不懂事兒,就沒有追究。但彭德懷卻保持沉默,沒有向中央表明態(tài)度。或許是為以后發(fā)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筆)。</p><p class="ql-block">支持毛澤東的指揮,并決定立即北上,同紅四方面軍會合。這次會議統(tǒng)一了認(rèn)識,對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jié),對鞏固遵義會議的成果,有著重要的意義。</p><p class="ql-block">山上中央在茅草房里開會,山下紅三軍團在攻打會理城。由于城高墻厚加之城內(nèi)川軍劉元塘部玩命抵抗,攻打5天未克,部隊撤離向西昌進發(fā)。</p><p class="ql-block">見到會理城,果然城高墻厚:老太太在“守城”;大哥大姐在吃席;會理人民很幸福</p> <p class="ql-block">守城</p> <p class="ql-block">吃席</p> <p class="ql-block">冕寧探彝海。</p><p class="ql-block">會理會議后,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率先遣軍到達(dá)冕寧“彝區(qū)”和彝族果基家支頭人小葉丹以水代酒,“彝海結(jié)盟”。并幫助建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p><p class="ql-block">紅軍走后,國民黨捉拿小葉丹,1942年,小葉丹死于一次伏擊。妻子倮伍伍加嫫將丈夫托付的一面紅旗縫在裙子里。</p><p class="ql-block">1950年,倮伍伍加嫫將彝家紅軍旗,獻給解放軍,此旗被軍博收藏。</p><p class="ql-block">我黨信守當(dāng)初向彝族同胞許下的民族自治承諾。1952年涼山成立彝族自治區(qū),1955年改自治州至今。</p> <p class="ql-block">歃水為盟</p> <p class="ql-block">石棉安順場。</p><p class="ql-block">大渡河發(fā)源于青海省玉樹果洛山南麓,經(jīng)阿壩縣、馬爾康縣、金川縣、丹巴縣、瀘定縣、石棉縣、漢源縣、峨邊縣,樂山市注入岷江,全長1062公里。</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4日,中央紅軍到石棉縣達(dá)安順場,17勇士強攻占領(lǐng)了北岸渡口,開始只有一條船渡河速度太慢,毛澤東命令兵分兩路,夾江而上奪取瀘定橋。</p><p class="ql-block">后來又修復(fù)了四條被破壞的船,船公帥仕高找來幾十個船工,開始運渡紅軍,七天七夜將7000多名紅軍渡過大渡河。老船工帥仕高居功至偉, 彭德懷獎8塊大洋。</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劉伯承指派專人尋找?guī)浭烁叩却ぃ钡經(jīng)錾浇朔瞬虐l(fā)現(xiàn)他已淪為奴隸。隨后將其接回安順場,分到了房子、生產(chǎn)工具,結(jié)婚生子。再后來劉伯承、彭德懷、楊得志等多位將領(lǐng)前去看望。</p><p class="ql-block">1995年,84歲的帥仕高去世。</p> <p class="ql-block">向英雄們敬禮。</p> <p class="ql-block">勇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帝撥銀4萬兩,1706年四月,大渡河上的首座橋梁建成,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并立御碑于橋頭,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橋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9日,紅四團在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將軍帶領(lǐng)下,冒著大雨,奔襲240多里,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奪取了大渡河上唯一的橋梁瀘定橋。</p><p class="ql-block">飛奪瀘定橋成為紅軍長征中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新中國十大元帥中,有八位走過瀘定橋。毛澤東站在橋頭吟誦出“大渡橋橫鐵索寒”的不朽名句。</p><p class="ql-block">我是第四次來到瀘定橋,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日新月異,變化巨大。以前,瀘定縣城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如今已達(dá)25平方公里,以瀘定橋為中心的周邊街道,賓館、飯店林立,高樓鱗次櫛比。瀘定橋已是4A級景區(qū),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近億元。</p> <p class="ql-block">紅軍不怕遠(yuǎn)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p><p class="ql-block">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p> <p class="ql-block">磨西鎮(zhèn),政治局在此地教堂開了一次會議,還是研究行軍作戰(zhàn)問題。</p> <p class="ql-block">磨西鎮(zhèn)子上頭就是海螺溝,是離城市最近的冰川。</p> <p class="ql-block">康定</p> <p class="ql-block">翻越雪山。</p><p class="ql-block">紅軍過了瀘定橋,行軍到達(dá)寶興縣,開始翻越大雪山-夾金山(海拔4900米)。而后相繼翻越了夢筆山、長板山、亞克夏山、倉德山、打古山等座五雪山。在雪山地區(qū)行軍31天。</p><p class="ql-block">翻越雪山,是紅軍長征中最艱苦的行軍之一。雪山大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缺氧,人跡罕至,白雪皚皚,山高谷深,氣候變幻無常,異常寒冷,部隊缺衣少糧,更沒有御寒裝備。他們是以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于闖過了雪山這道難關(guān)。</p><p class="ql-block">亞克夏山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4800米)。1952年去黑水剿匪的解放軍騎兵師137團,在雪山埡口附近,發(fā)現(xiàn)了十二具排列整齊的紅軍遺骸,于是收殮遺骸,造墳立碑。</p> <p class="ql-block">海拔最高的紅軍墓</p> <p class="ql-block">懋功大會師。</p><p class="ql-block">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現(xiàn)小金縣)會師,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繼遵義會議后最高光的一刻。</p><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12日,楊成武將軍帶領(lǐng)先遣團翻越夾金山,偵察兵跑回來報告,前面發(fā)現(xiàn)可能是四方面軍的部隊,行軍至懋功縣達(dá)維鎮(zhèn)和李先念部會合。</p><p class="ql-block">13日紅一、四方面軍先頭部隊進駐懋功。14日黨中央、中革軍委機關(guān)抵達(dá)懋功,當(dāng)晚兩方面軍舉行慶祝會師大會,毛澤東等領(lǐng)導(dǎo)出席并看望四方面軍團以上干部。會師后中央決定兩軍一同北上,創(chuàng)建川陜甘蘇區(qū)。</p><p class="ql-block">此時,張國燾傭兵8萬且兵強馬壯,見中央紅軍衣衫襤褸、面帶菜色、孱弱不堪,問周恩來中央紅軍有多少人?周答:差不多3萬,張十分詫異,心生異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懋功,盛大功勞。乃乾隆征討大、小金川獲勝后所賜名,有征服、歧視之意。1953年國務(wù)院批準(zhǔn)改名-小金。</p> <p class="ql-block">達(dá)維鎮(zhèn)紅軍會師紀(jì)念碑</p> <p class="ql-block">會師會場,當(dāng)年一、四方面軍就在這山溝溝里會師。</p> <p class="ql-block">紅軍在此召開同樂會,舉杯同慶一、四方面軍會師,短暫的蜜月期。</p><p class="ql-block">李先念回憶:毛主席等中央領(lǐng)導(dǎo)接見了四方面軍團以上干部,很和藹。當(dāng)晚在教堂里會餐歡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小金縣,第一次見到?jīng)]有圍墻的縣委、縣政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馬爾康會議,研究北上事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一、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后,繼續(xù)向北行軍。</p><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26日在一個叫兩河口的地方,召開了政治局?jǐn)U大會議。通過了一、四方面軍主力向北進軍,創(chuàng)建川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新的戰(zhàn)略方針。</p><p class="ql-block">6月29日又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任命張國燾為中革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為委員,以統(tǒng)一兩個方面軍的指揮。</p><p class="ql-block">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一、四方面軍的蜜月期。部隊無戰(zhàn)事、天晴氣爽、給養(yǎng)充足、肚子吃飽,一切都那么順利、祥和、美好。可是又有誰知道這只是大風(fēng)暴來臨前的片刻寧靜呢?</p><p class="ql-block">趁著風(fēng)暴沒有到來,先與大家分享一下沿途風(fēng)光吧。</p> <p class="ql-block">過班佑草地。</p><p class="ql-block">還記得“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的故事嗎?他們都發(fā)生在紅軍過草地班佑這個地方……。</p><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21日,右路軍在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lǐng)下,從毛兒蓋進入草地,經(jīng)過7天的艱苦行軍,到達(dá)草地盡頭班佑。</p><p class="ql-block">請記住他們!</p><p class="ql-block">敬禮!</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班佑村口,矗立著一塊紅軍烈士紀(jì)念碑,主體是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雕塑,背面鐫刻著發(fā)生在班佑河畔一段悲壯的故事-上將王平回憶錄節(jié)選:</p><p class="ql-block">“走到河灘上,我用望遠(yuǎn)鏡向河對岸觀察,那邊河灘上坐著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帶通訊員和偵察員涉水過去看看情況。一看,哎呀!他們都靜靜地背靠背坐著,一動不動,我逐個察看,全都沒氣了。我默默地看著這悲壯的場面,淚水奪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們一步一搖地爬出了草地,卻沒能堅持走過班佑河,他們帶走的是傷病和饑餓,留下的卻是曙光和勝利……”。</p><p class="ql-block">這里是紅軍過草地犧牲人數(shù)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會議遺址尋舊事。</p><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途中開了19次政治局(擴大)會議。每一次都關(guān)乎到紅軍的前途命運和黨的生死存亡。</p><p class="ql-block">黨中央隨右路軍走出草地后,連續(xù)開了巴西、牙弄、俄界三次政治局會議。</p><p class="ql-block">巴西會議,9月2日,在班佑寺大殿召開(舊的塌了蓋了新的),會議決定催促張國燾立即北上。說好的一起北上,可是張說下雨河漲水,左路軍不來了,還命令徐向前率部馬上南下與張會合。張國燾向黨要權(quán)欲另立中央。</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班佑寺。</p> <p class="ql-block">牙弄會議,9月9日,在牙弄村周恩來養(yǎng)病處(周患瘧疾在此養(yǎng)病13天,夜里北上時用擔(dān)架將周抬走)召開了政治局非正式緊急會議,商量右路軍中的中央紅軍連夜北上。</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住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會后毛澤東又去潘州寨,做徐向前的工作一起北上,徐未從,遺憾,否則1955年授銜時徐的元帥排名怎么也得進前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德懷為了中央夜行北上的安全,命令張愛萍帶一個團,在此設(shè)立警戒線,防范四方面軍的部隊越軌。</p><p class="ql-block">當(dāng)時情況緊急非常危險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界會議,中央紅軍北上走出100多公里,脫離險境后,9月12日在甘肅迭部俄界村召開了政治局?jǐn)U大會議,通過了《關(guān)于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公開和張進行斗爭。</p><p class="ql-block">會議就在河邊召開的。此時,中央才敢大聲說話,譴責(zé)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錯誤行為。</p> <p class="ql-block">突破臘子口。</p><p class="ql-block">臘子口,為四川通向甘肅的一條要道上的隘口,兩側(cè)是懸崖絕壁,中有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小橋是通過臘子口必經(jīng)之路。國民黨軍隊以三個團的兵力,控制臘子口峽谷及其周圍的制高點。</p><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下達(dá)命令三天內(nèi)必須拿下臘子口:如果我們不能從這里進入甘肅,就只能退回草地,這是政治上、軍事上完全不能接受的失敗。</p><p class="ql-block">9月16日,攻擊一天未果。</p><p class="ql-block">9月17日拂曉,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帶領(lǐng)紅四團正面強攻和迂回攻擊,一舉攻克臘子口。</p><p class="ql-block">克敵制勝的關(guān)鍵人物是一個外號叫“云貴川”的小戰(zhàn)士,他背負(fù)十幾枚手榴彈,憑借攀巖絕技爬到敵人碉堡上邊,把手榴彈全部扔進碉堡,我軍趁機攻占敵陣。戰(zhàn)后找到“云貴川”時,人已經(jīng)犧牲。誰不知其真名叫啥,只知他17歲……。</p> <p class="ql-block">一夫當(dāng)關(guān) 萬夫莫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18日,紅軍乘勝占領(lǐng)了哈達(dá)鋪。</p><p class="ql-block">在甘肅宕昌縣哈達(dá)鋪鎮(zhèn)的一個郵電所,連長梁興初找到了一些報紙,交給了毛澤東。</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看到報紙才知道陜北還有劉志丹和徐海東的部隊,于是決定:去陜北。</p><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至此才有了明確的目的地。終于找到了可以立足之地。</p><p class="ql-block">有的時候勝利來得就是這么突然。</p> <p class="ql-block">就是這張報紙?zhí)峁┝酥匾ⅰ?lt;/p> <p class="ql-block">六盤山,紅軍翻過六盤山進入陜北。</p> <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p><p class="ql-block">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p><p class="ql-block">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fēng)。</p><p class="ql-block">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p> <p class="ql-block">吳起鎮(zhèn)</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19日下午,中央紅軍從哈達(dá)鋪翻過六盤山,到達(dá)陜北吳起鎮(zhèn)。</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從瑞金、于都等地出發(fā),開始長征。血戰(zhàn)湘江,突破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轉(zhuǎn)戰(zhàn)十一省,馳騁二萬五干里到達(dá)終點-陜北。</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22日,中央召開政治局?jǐn)U大會議,宣告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為了擴大根據(jù)地,迎接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1936年5月,中央決定組建西征軍,去迎接二、四方面軍。</p> <p class="ql-block">會寧</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9日,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一方面軍陳賡與四方面軍徐向前、陳昌浩緊緊的抱在了一起。回身見到朱德衣衫襤褸、面容憔悴、胡須雜亂時淚水奪眶而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將臺堡</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寧夏西吉縣將臺堡會師。一方面軍左權(quán)與賀龍等二方面軍領(lǐng)導(dǎo)緊緊握手。</p><p class="ql-block">至此,全部紅軍長征結(jié)束。</p> <p class="ql-block">“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chǎn)。</p><p class="ql-block">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nèi)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么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p><p class="ql-block">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nèi),發(fā)芽、長葉、開花、結(jié)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jié)果而告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我們從北京出發(fā)到貴州龍里,開始,追隨當(dāng)年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繼續(xù)我們“再走長征路”的下半段。行程1萬1千多公里,用時32天(含沿途游覽)。經(jīng)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重慶、湖南、貴州、云南、四川、甘肅、寧夏、陜西、內(nèi)蒙古13省、自治區(qū)。兩人一車,車無損、人無恙、零違章。一路走來,增長學(xué)識,收益良多,寓教于旅,強健身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且行且珍惜。</p><p class="ql-block">據(jù)統(tǒng)計截止到2024年5月,全國老紅軍僅有7人健在。</p><p class="ql-block">向英勇頑強的紅軍戰(zhàn)士致敬。</p><p class="ql-block">感謝一路關(guān)心、關(guān)注我們的親人朋友。我們的“再走長征路”暫告一段,后會有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错那县|
双峰县|
吴川市|
阿拉善左旗|
昌都县|
汽车|
惠水县|
林口县|
肇东市|
晋江市|
三江|
奉节县|
托克托县|
和平县|
湄潭县|
阿图什市|
虎林市|
灵川县|
永昌县|
积石山|
三门县|
潮安县|
阿城市|
营山县|
博乐市|
德庆县|
漳平市|
化隆|
壤塘县|
莆田市|
吴忠市|
长海县|
桐庐县|
忻州市|
安平县|
晋城|
宝兴县|
于田县|
丹寨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