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灰瓦房的記憶 - 小學時光

上官雨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年前的仲春五月又回到北京,住在北體大,這個我曾經度過童年和少年的地方。那天早上經過小學校門口,正好接近上課時間,只見一群著裝鮮艷的孩子們在家長護送下涌進校園。他們步伐輕盈,活力十足,就像一群飛舞的小蝴蝶和小蜜蜂。看到他們,我的心也飛回了那個我們曾經是祖國花朵??的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與今天的校舍相比,我們當年的校舍是三排灰磚灰瓦房,校門很小,也沒有掛牌子,實在是不起眼,所以我們都沒有在那裡留下過合影。不過讓我們記憶深刻是校園裏紅磚鋪成的小路,春風中沙沙作響的楊樹以及夏秋季盛開的木槿花。校園的後面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很接地氣。前面是一個的操場,供我們課間活動及上體育課使用,只是一下雨就成了一片“汪洋”, 上學都得繞著走。(當年小學的平面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的小學時期處在一個特殊的年代。一,二年級還是正常學習階段,三,四,五年級趕上那場”史無前例”。三年級基本上沒上課,四年級的課程只有算術和語文(背語錄)。五年級剛剛恢復一點正常,六年級又開始“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 ,我們也都參與了全民挖防空洞的壯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對我來說小學真正記憶深刻的只有二年。一年級時太小,只記得我們的班主任是謝小琴老師,那時候覺得她長得瘦瘦高高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其他就什么也沒記住。不過有一件事讓我記憶深刻。那是一年級第二學期,我們年級組織春游到動物園。那天下著小雨,中午吃飯時我們都是吃自己帶來的飯。可是有一個同學不知什么原因沒帶飯,這時謝老師從自己口袋里拿出三毛錢讓這個同學去買面包汽水。那時大家的收入都很低,東西也很便宜,三毛錢是可以著實地吃一頓豐盛的午餐了。(照片 :紅領巾時代 - 1965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年級是我記憶深刻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新的班主任李英捷老師剛從師專畢業,芳齡19,梳著兩條大辮子,一雙大眼睛仿佛會說話,她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上課時她給我們做實驗,講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有時還讓同學們自己上來講故事。課外她和我們一起跳繩,做游戲。她因人施教,經常為學習吃力的同學補課,給學習好的出附加題。那一年我們的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年輕時的李英捷老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年級也是我記憶深刻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第一學期,挖防空洞,搞防空演習。帶著小馬扎戶外上課,拿著算盤學珠算。后來一部分同學跟著父母去了山西的五七干校,然后我們年級的兩個班合并了。開始由王世華老師教我們,幾個月后李英捷老師成了我們的班主任。對於我來說是五年級一年和六年級一個學期短暫的離開了李老師,之后是”胡漢三又回來啦”!?? 我心里面挺喜歡李老師的,但也有點怕她。她管起學生來還是挺嚴厲的。 (照片:紅小兵時期 1968-197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也是在六年級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師資不足,學校請到了北體大的幾位老師為我們上課。 印象比較深的是教音樂的黃老師。他是廣東人,所以音符“哆瑞咪發… 的’瑞’總是’賴、賴、賴‘”??,我們背後也老學他。還有教常識課的徐老師,知識豐富,講課幽默,我們都很喜歡他的課。這些大學老師教起我們小學的課程應該說是“小菜一碟”。(照片:紅小兵時期1968-197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0年我們這一級趕上了從夏季入學改為春節入學,所以我們小學六年級上了一年半。這一年半里我們的校園生活起了很大變化。70年春天,一個身材嬌小,走路像走臺步一樣的音樂老師來了,她就是王菊闌老師。曾就讀吉林藝術專科學校, 之后在總政文工團當歌劇演員,轉業后成為了小學老師。她的到來完全改變了我們校宣傳隊的水平。70年夏天,我校同學代表海淀區參加了北京市中小學生游泳比賽。70年秋,我校數名同學代表清河鎮參加了海淀區中小學生乒乓球賽。知道當時我們的教練是誰嗎?大名鼎鼎的梁卓輝先生,他曾經培養出容國團這樣的世界冠軍,當時在我們的賽場還引起不小的轟動。不過我們因為是臨時組建的球隊,成績并不理想。70年12月,13歲的我們也響應中央”如不這樣訓練,就會變成老爺兵”的號召,到北京郊區野營拉練。肩背行李卷,日行30-40公里,傍晚住宿農民家,自己動手做飯。十多天后回來,個個臉都曬黑了,同時也鍛煉了我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后我們是在北京市中小學生71年春節游泳邀請賽中告別了小學生活。那是我們最后一次代表海淀區小學生參加比賽,教練都是體院游泳教研室的專業老師。(照片來自網絡,很像當年我們比賽的游泳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因為體院這個平臺,我們從小就有條件在各種場館里玩耍,想學什么項目都可以得到專業的指導,所以這里的孩子多少都有一技之長,不論后來在中學,大學,還是工作單位都成為了體育骨干。雖然我們當年的校舍是三排灰瓦平房,如同灰姑娘的居所,但是從這里走出去的卻不乏日后頗有成就的”公主和王子們”。2015年清華附中百年校慶,我們有四位同學榮登杰出校友名單 - 毛振明,王健,王欣及馬京燕。 (照片:當年我們成長的大環境 -北體大校園鳥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他同學的記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記憶中的小學畫面是這樣的:在清清流淌的青河邊,綠色的稻田包圍著一群紅色的建筑,那是體院的家屬宿舍,在這片宿舍的東北角上有三排座北朝南灰色的平房是我們的學校,朱房小學分校。學校院門朝西,進門右手第一間是我們班的教室,左邊是老師的辦公室。學校的東北角上是廁所,那里有個小門可以走上從紅五摟北邊通向鐵路的土路,那是我們去本校的必走的路。在路的北邊有兩個農家的院子,土磚結合的房子雖有些舊,但有幾棵枝葉繁茂的老榆樹在風中挺立。當我們去本校參加活動,兩位梳著辮子的年青女教師帶著一群小豆包,走過布滿車轍的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坡通過鐵路道口,去本校門前看少先隊的隊旗和令人羨慕的鼓號隊。 多少年過去了,當年的情景至今難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師辦公室里有兩位都姓李的年青女教師負責我們年級兩個班,一位活潑,開放,熱情飛揚;另一位沉穩,靜氣,不怒而威。兩個人各具風格,但同樣都受到同學們的喜愛和尊敬,甚至她們所帶的班也都或多或少,潛移默化中隱隱地透著她們風格的印跡(你可想想當年的同學表現)。當上課的鈴聲響起,兩位李老師走進各自所帶班的教室,課程開始,教室里便傳出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向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排成個人字。“ —以上均來自蘇小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照片:當年體大的游泳池,夏天我們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裡度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時光荏苒,轉眼之間我們已是知天命之年 (照片:2007年小學同學聚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在我們中學百年校慶之際,小學同學再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我們的一甲子聚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為找到失聯多年的同學而聚 (趙瑩 - 前排C位)。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的小學從60年代初建到2024已經六十多年了。其中經歷了兩次搬遷,三易其名。今天的清華附中上地小學已經完全找不到當年朱房小學分校的任何蹤影了,我們甚至也沒有一張當年校園里的照片,但童年在這里度過的時光卻成為了刻在我們心里,永遠抹不去的美好記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學校史: 已經找不到資料記載我們的小學是何時建起。據我們的學長回憶,他們六十年代初就已經在這里就讀,最開始的校名是朱房小學分校,本校建在離我們約步行20分鐘的朱房村,屬於清河鎮學區。1972年更名為清河五小,成為一所獨立的小學。 2015年成為附近名校清華附中旗下的一所小學,因此也更名為清華附中上地小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距1964年我們進入小學,至今已經60年。 天地變化,物是人非,而童年的記憶依然深刻美好?? 僅以此文獻給我的發小們。 </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贵港市| 民和| 诸暨市| 青海省| 冕宁县| 吐鲁番市| 喀喇沁旗| 富锦市| 紫金县| 沅江市| 安龙县| 高邑县| 景泰县| 永城市| 剑河县| 元谋县| 黑水县| 长垣县| 永新县| 沈阳市| 和林格尔县| 军事| 启东市| 平阴县| 比如县| 岳普湖县| 达州市| 仙居县| 遂昌县| 龙海市| 长治市| 洛川县| 益阳市| 芷江| 即墨市| 陆良县| 香河县| 普宁市| 靖州|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