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家長、老師,以及學長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弟子規周末班學習的時間。本周我們繼續學習《幼儀雜箴》。</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看原文:步履欲重,容止欲舒。周旋遲速,與仁義俱。行不畔乎仁義,是為恒途。</p> <p class="ql-block"> 上周學了立,立,立身,今天學習行,行,行道,立身行道是很重要的兩篇。行,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走路,走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態,走路產生的聲音都可以聽的出來。</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老中醫,很厲害,這個人的身體有什么病,不用看,以前的房子多數是木頭房子,上樓梯踩在木頭樓梯上面,會咚咚咚的響,心處于什么狀態,如果是有病的人他的心一定是病態。</p> <p class="ql-block"> 如果是有病的人他的心一定是病態。他作用在行為上面,在地上接觸走路的時候他會發出聲音,這個聲音就可以判定身體狀況。在以前的《樂記》里面就有這樣的說法,古時候的人通音樂,通樂,這個樂就是自然界的聲音,它能夠通過五行宮,商,角,徵,羽,這五音他能判定五行之間的關系,發出來的聲音是屬于什么性質,可以聽的到!所以走路是內心所表達的一種方式,行就變得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 如何讓我們的心保守那一份正念,走路,有它的規矩和理,違背了這個理和規矩,心就一定偏頗,偏頗的心走路可以看的出來,就可以加以糾正,糾正了你的行為,如果你是發自內心,愿意這樣去做的,你的心自然就調好了,行為影響我們的心,心又能決定我們的行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p><p class="ql-block"> 步履欲重,是走路的步伐要穩重,那怎么樣才可以做到穩重呢?</p> <p class="ql-block"> 就是孩子走路要讓他有覺知地去走。覺知,就知道自己的每一步,走路就一定穩重,自自然然地,如果他心想著其他的,不在身心不合一,他走路一定是打妄想,不夠穩重。</p><p class="ql-block"> 容止欲舒,這種儀容、舉止一定要緩,不能過急,但也不能過緩過慢,要舒緩,剛好!周旋遲速,待人接物之中體現出,親疏緩急,恰到好處,前面講的這些都要有跟仁義相合,時時刻刻都不離開這個仁義,走路也是一樣。</p> <p class="ql-block"> 行不畔乎仁義,畔,背叛,就是你走路行為,身形不背叛仁義,這才是為恒途。所以這個行,不光是走路,包括行為,行道,落實到心上面就是仁義,落實到身體上面就是莊重。重且舒,這是出自《弟子規》。</p><p class="ql-block"> 心,不畔乎仁義,畔就是背叛,那仁義是指心懷一切。“仁”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心中裝有別人,最起碼一開始要有親人,裝有親人,從孝道、孝悌入手。</p> <p class="ql-block"> 心里面能夠愛你的親人,愛兄弟姐妹,逐漸長大你以后就會心含君王,君臣就會有義,仁義,然后會心含天下一切人,那你就是一個有仁義的人了,行就不違背這個仁義,這就是行道。</p><p class="ql-block"> “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父母都欣慰,這就是孝道,這是做人的正道。行道者,身心都會正行,其身正,禮序之和,人之從之!</p> <p class="ql-block"> 你只要身體正了,這個禮自然就和,你跟一個懂禮的人在一起,一定會很和諧,如果你的身不正,就是叫其身不正,禮序自然就會乖舛,人就會有對立。如果你是領導,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下屬不服你,他不會按照你說的去做,因為你身形不正。</p><p class="ql-block"> 所以,雖然我們還未做到古人那種彬彬有禮,但是方向要搞清楚,特別是小孩子,從小就要讓他養成,對人一定要有禮。</p> <p class="ql-block"> 那就要從走路當中訓練,見到長者,從他身邊過,要知道如何行禮,走路也是長者先,幼者后,這些都是要懂的道理,寬轉彎,勿觸棱,這都是關于走路方面的,宗旨是知行合一,自己身體發生了什么,要很清楚的知道,在走路過程當中,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什么你要清楚,不能夠忘乎所以,所以這里講身要正,身行從容,自然這種威儀莊重,令人生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 人要是令人敬畏,那別人就容易跟你相處,你要做什么事,有什么難題,自然就有人來幫你,因為人人敬仰你,尊重你,因為你的身形很正。身正還要心正,心正行之有風度,這個風度就會感染,因為你內存仁義之心,這樣就稱之為誠于中,而形于外,當然這個形是形貌,這個形貌就包括你的身形,走路和行為,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心開始培養。</p> <p class="ql-block"> 我們孩子的仁義之心,一定要從“誠敬”開始,敬是敬畏,現在我們教孩子,要教敬畏天地的心。如果教天不怕地不怕,那就麻煩了。敬畏天地是最大的能量,天不怕地不怕那是最脆弱的,人在天地之間,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唯獨你那顆與天地相融合的心是無窮的能量。有人說,這孩子怎么這么膽小?他不是膽小,你要是把他逼急了什么事他都敢干。為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因為每個人的弱點都在這里,所謂的人一旦急起來,什么事兒,什么理兒都沒有了,但是孩子有敬畏之心就不一樣,有敬畏之心的人他是隨時保持清醒,不敢去違背天地之理、天地秩序,你不能說他膽小如鼠,膽小跟敬畏是兩碼事,敬畏之心是因為不敢違背正常的禮序而已,那孩子謙虛,彬彬有禮,敬畏長輩,一開始我們不要說敬畏天地,他不懂,最起碼教他敬畏長輩、父母、老師、尊師重道總可以吧?</p> <p class="ql-block"> 所以這個敬很重要,有了這個敬畏就會誠,誠就是不變的,能夠把這一份敬畏之心保守很好,就是這個誠,所以叫誠敬,真心真意的不是虛假的敬畏,而是真誠心的敬畏,是自己能夠真正體悟到,從小要教孩子誠。要給他講德育故事,里面講的全都是圣賢君子他們的做法,所以孩子從小聽,聽多了敬畏心就升起來就好辦了,他的身行自然就端莊,所以“腹有詩書氣自華”。</p> <p class="ql-block"> 你讀了很多的圣賢之書,你明了這個道,你的氣質,你的走路自然就可以步履欲重,容止欲舒,周旋遲速,便可以與仁義俱,這就是恒途。</p><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里,感恩學長們的共同學習,謝謝大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甘洛县|
施甸县|
太谷县|
礼泉县|
长白|
白朗县|
南涧|
沈阳市|
闽侯县|
惠州市|
华坪县|
高台县|
阿图什市|
宜良县|
左贡县|
綦江县|
汶上县|
巴中市|
哈尔滨市|
万年县|
新郑市|
锦屏县|
中江县|
奇台县|
雅江县|
江孜县|
广德县|
金昌市|
济源市|
来宾市|
青田县|
天全县|
大方县|
大田县|
桃园市|
宁陵县|
红桥区|
惠州市|
渭南市|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