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月上旬乘公交去昆山錦溪途中,位于千燈鎮石浦南郊的歇馬橋古村牌坊在眼前掠過,就有了要探訪它的念想。6月18日乘難得的晴好天氣,和家人一起走進這亇千年古村,游覽觀景,感知歷史人文,收獲頗多。↓</p> <p class="ql-block"> 歇馬橋村位于滬蘇交界處,東靠上海青浦區,因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在此歇馬練兵而得名。入口處矗立著一座三門牌坊,“歇馬橋”三亇大字赫然醒目,兩側石柱楹聯“東夷故址華夏發祥地,吳越水鄉淞南笫一邨”,點出了歇馬橋的悠久歷史和水鄉之美。↓</p> <p class="ql-block"> 歇馬橋為蘇州昆山市下轄村,有著良好的自然地理區位優勢,全村面積3.6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545人。2014年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先后獲得“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蘇州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示范村”等榮譽稱號。↓</p> <p class="ql-block"> 歇馬橋村是昆山一個小眾原生態慢生活的古村落,至今保留有5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白墻黛瓦硬山頂,窄巷深弄花格窗,清幽古樸,引人入勝。↓</p> <p class="ql-block"> 距離入口處不遠的單孔石拱橋也是有故事的一座古橋。原名北石橋,相傳古時宋、金交戰,金兵十萬,而韓世忠率領三軍僅八千,但最終宋軍大勝,班師回朝。百姓在此迎候,並贈送定勝糕給宋軍,此后,橋名改為定勝橋。↓</p> <p class="ql-block"> 過定勝橋,即是韓世忠紀念廣場。宋~建炎三年(1129年),宋、金交戰,南宋韓世忠將歇馬橋周圍三里地選為水路軍事基地,次年出師黃天蕩(今南京附近)交戰四十八天,大獲全勝。為紀念韓世忠,這里有約10米的長廊,壁上嵌有韓世忠、梁紅玉等抗金英雄事跡及由此發生在歇馬橋的趣事等浮雕,內容豐富,細細觀賞,會讓人瞬間穿越到那個年代。</p><p class="ql-block"> 廣場中央現為當地村民出售農產品的攤位。(圖1取自家人所攝)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過韓世忠廣場,徑直往東走去,是一片面積不小的秋英花田,色彩絢麗的秋英隨風搖曳,楚楚動人,芬芳氣息縈繞其間,讓人賞心悅目,欣喜萬分。(圖2為作者錄頻截圖)↓</p> <p class="ql-block"> 水鄉歇馬橋,純樸恬靜,濃郁的田野風光給久居城市的游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禁不住要連連深呼吸,陶醉于純生態的景色中。↓</p> <p class="ql-block"> 歇馬村地處太湖流域之中,有一條龍形水系貫穿村落南北,名大石浦。古時這里是小集鎮,集鎮沿大石浦而建,熱鬧繁榮,形成了江南水鄉“水街相依”的傳統風貌格局。↓</p> <p class="ql-block"> 歇馬橋老街也是人們必到之地。這里都為樓層不高的老宅和商鋪,色彩沉著,系磚木結構的明清建筑,地面輔設著大小不一的青石板,500多米長的石板街于2013年10月為昆山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漫步老街,感受到這里民風古雅淳樸,沒半點粉飾,讓人舒坦。隨古村的開發建設,老街上已有咖啡店、茶室在營業,帶來時尚和新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歇馬橋老茶館”也是村民和游人常到之處。今天雖未開門迎客,但每逢規定日,村內相關組織在此商討解決事務,很有成效。平時村民在此喝茶、聊天,樂享平靜生活,也很滿足。↓</p> <p class="ql-block"> 老街拐彎處是新四軍淞滬抗日史跡陳列館和周達明烈士紀念館,吸引著往來游人的目光。這兩個紅色紀念館于2015年9月30日開館,成為銘記歷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中旬,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東進蘇南,7月初在千燈歇馬橋地區同昆山、青浦抗日游擊隊勝利會師,建立了新四軍淞滬(千燈)昆南抗日游擊區。抗日部隊進入歇馬橋地區后,積極開展抗日游擊斗爭,成立了區抗日民主政府,直接威脅著上海日偽軍的心腹地帶。↓</p> <p class="ql-block"> 當時淞滬縱隊參謀長周達明率領的昆青(昆山和青浦)支隊前線指揮部就設在歇馬橋地區,狠狠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勢。</p><p class="ql-block"> 周達明(1914→1941年) 原名周和康,出生于浙江上虞的一個職員家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初期,隨項英由延安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作為軍部參謀和新四軍一支隊東進江南,組建江南抗日救國義勇軍,建立了昆南淀山湖抗日游擊區,進行了艱苦的抗日對敵戰斗。</p><p class="ql-block"> 周達明犧牲于1941年3月,年僅27歲,讓參觀者無不感到痛心,也更增對先烈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行走歇馬橋村,歷史文化遺跡俯拾皆是。老街東南方是韓世忠紀念館,詳細介紹了南宋名將韓世忠的功績,成為游人了解歷史的一個窗口。↓</p> <p class="ql-block"> 紀念館內環境清幽,綠植繁茂,杉樹高聳入云,庭院中心是韓世忠披甲騎馬射箭的銅塑像,栩栩如生,彰顯出韓世忠曾經的驍勇善戰和民族氣節。↓</p> <p class="ql-block"> 展館內有韓世忠的生平簡介,展示了韓世忠在抗擊西夏、金國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的汗馬功勞以及在平定各地叛亂中作出的重大貢獻。抗金史料也將歇馬村莊的歷史追溯到遙遠,揭開了古村不凡的底蘊。↓</p> <p class="ql-block"> 來到老街中心,邂逅一座單孔石平橋~眾善橋,這是村內的古橋之一。原名葛家港橋,重建于清康熙年間(1706年),重修于乾隆年間,是連接市河兩岸的主要橋梁。此橋系歇馬橋百姓募資建造,集聚了眾人的善心,因而得名為“眾善橋”,是古今往來歇馬橋連接青浦縣界的必經之路。↓</p> <p class="ql-block"> 位于歇馬橋老街北端西側的節孝坊(系復制),坐西朝東。原牌坊建于清嘉慶年間,石質結構,雕工精湛。相傳是為表彰歇馬橋開醬坊的謝氏之妻,在謝氏病亡后一人操持內外,伺奉婆母和子女,后因其孫子中秀才報朝廷而立。</p><p class="ql-block"> 牌坊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歇馬村歷史文化元素之一,保存傳承,很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 曾作為鎮公所的一幢獨立宅笫,門樓雕筑精細,匾額“蘇州人家” ,現為飯店。因其門樓精致,吸引著來往游人的目光,紛紛駐足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初,歇馬橋村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第三批試點村莊名單,以此為契機,通過完善配套、優化環境,引入多個相關商業品牌,以“永不停歇,一馬當先”的精神,全力推進農、文、旅綜合體建設。</p><p class="ql-block"> 如今歇馬橋村已今非昔比,古老的村莊增添了時尚元素,煥發了生機。市河東岸建有一尺花園,還有漢服及陶瓷體驗等文旅體驗場所,游人沿小河漫步累了,可在此小憩觀景,喝咖啡聊天,特別自在。↓</p> <p class="ql-block"> 歇馬橋村是歷史文脈傳承的原生態水鄉,自2014年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以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江南水鄉的傳統風貌未變,文化韻味倍增。粉墻黛瓦、曲廊欄桿,水清見底,蓮荷成片,景色宜人,成為游人熱衷打卡的休閑勝地。↓</p> <p class="ql-block"> 隨古村落開發,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生機無限,令人感概。↓</p> <p class="ql-block"> 近十年來,歇馬橋以鄉村旅游為基礎,持續引入各類高端服務業,精心打造“千燈文化客廳”、“現代都市歇息地”。兜轉古村,一幢幢造型雅致、建筑精致的樓房映入眼簾,由衷感受到古村的發展潛力和錦繡前程。↓</p> <p class="ql-block"> 隨古村開發,蘇州的“百盛人家”開到了歇馬村,江南夲幫菜,味道鮮美,環境優美,魚頭和紅燒肉價廉物美,引來很多回頭客。↓</p> <p class="ql-block"> 走出古村牌坊,經當地環境清掃員指點,歇馬橋在腰莊 (同屬歇馬橋村) ,離這里不遠,故而趕過去。</p><p class="ql-block"> 歇馬橋是南宋名將韓世忠曾帶兵路過,見此地水草豐滿,即下令在此養憩戰馬。為了方便石浦河兩岸村民往來,官兵們就在此筑了一座橋,當地人就把這座橋稱為歇馬橋。</p><p class="ql-block"> 只見與村同名的歇馬橋跨大石浦河,呈南北走向,為單孔石平橋,橋東側鐫刻有“光裕橋”,西側鐫刻有“歇馬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健,2011年實施古村落保護時予以重修。(圖取自家人所攝)↓</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村歇馬橋,雖小眾,但江南水鄉韻味濃郁、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富有紅色印記。隨時代發展,古村落的華麗轉身大幕巳揭開,游覽于此正當時!</p> <p class="ql-block">手機拍攝</p><p class="ql-block">攝 文 制/潘湘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惠安县|
龙江县|
五寨县|
建平县|
昔阳县|
陇南市|
柞水县|
麻栗坡县|
长沙市|
黄石市|
丹棱县|
丰顺县|
新源县|
昭平县|
三都|
石城县|
高尔夫|
海口市|
泰州市|
嘉峪关市|
息烽县|
沽源县|
保山市|
虹口区|
金阳县|
达州市|
仙居县|
通州市|
重庆市|
东乡县|
尚义县|
莱西市|
会理县|
大关县|
东港市|
望江县|
大化|
聊城市|
浪卡子县|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