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夢碎半野園 劉榮山</p><p class="ql-block">半野名園 張錫芳</p><p class="ql-block">居雖近市境寬閑,舊筑芳園傍水灣。</p><p class="ql-block">曉起最宜行柳岸,春來從未掩柴關。</p><p class="ql-block">茶余酒后增吟興,梨白桃前展笑顏。</p><p class="ql-block">可惜頻年烽燧逼,摧殘廣廈為時艱。</p><p class="ql-block">張錫芳(1882-1946),字頌年,浦頭進士街張氏后人,清末秀才、民國塾師,這首七律是他晚年時的作品。張錫芳生逢清朝末世,雖祖蔭不再,但仍秉承先人遺風,刻苦攻讀,20歲出頭便考中秀才。然而隨著科舉之路不可避免地走到盡頭,成為民國子民的張錫芳不得不轉而受聘西席。</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浦頭文人烘托出“浦村八景”,“半野名園 ”即其中之一。半野園為清太學生張佩芝(1884-1954)所建,建成于民國二年(1913),舊址位于?魚港邊,今浦頭鎮興浦居委會環鎮東路上,約東花園浴室一帶。半野者,半在斗牛分野也,或有半在野外的俗解,其實不然。揚泰之交的浦頭鄉,雖名不見經傳,但放眼天下,也如邵伯古斗野亭一樣地處星宿分野,如此命名,足見半野園主人眼界之闊,并非宅居鄉里的愚儒。園內有大小花廳、草堂、亭臺、假山,栽種各種名貴花草。園內東西兩側栽植一排高大的法國梧桐,門前有一池塘,長滿荷藕。張佩芝曾任江都縣第十一高等代用小學(浦頭中心小學前身)校長,一生教書育人,以教育救國為己任,江都縣第十一高等代用小學先后培養出若干棟梁之材。抗戰爆發后,第十一代用小學解散,再不能立足家鄉以教救國,書生夢碎。</p><p class="ql-block">民國33年(1944)9月1日下午,本駐扎高港的一隊日</p><p class="ql-block">軍,掃蕩完畢,途經浦頭時人馬困乏,在東花園駐扎下來,主人聞訊逃走,于是日軍肆意破壞泄憤,本來久未修繕的半野園從此面目全非。正如張錫芳詩中所云:可惜頻年烽燧逼,摧殘廣廈為時艱。半野園主人當初想,男兒生不能建功立業,則以園名世,如今再次書生夢碎。</p><p class="ql-block">那天,中共地下黨在浦頭的負責人焦急萬分,必須盡快趕走這幫強盜,因為黨的一位高級干部的夫人正在進士街名紳張受百(1883-1949)家養病,相距不到2里路,不能使首長夫人的安全持續受到威脅。怎么辦,必須盡快作出對策,經過秘商很快一條妙計形成。黃昏前,張受百攜一名會說日語的莊客(此人因后來積極反共,解放后被槍斃),帶著雞鴨鵝魚肉去半野園假意勞軍。張受百臨出發前,派張府一名可靠的傭人攜帶鞭炮與鐵皮桶,從西邊快速繞到北面龍兒河上的老壩橋上,估算著勞軍的人進了半野園后就在鐵皮桶中點燃鞭炮,這些都是預先商量好了的步驟。半野園中,張受百告訴日軍,最近浦頭一帶不太平,常有新四軍的隊伍活動。話音未落,北邊傳來密集的槍聲。日軍立足維穩,又情況不明,趕緊向高港方向撤走。</p><p class="ql-block">亂世崢嶸,先賢夢碎。但歷史的腳步還要向前走,50年代后,半野園的廢址上先是建起收購站、供銷社,接下來建加油站,建住宅小區、浴室。?魚港邊已找不到一星半點當年半野園的痕跡,唯有東花園的名字,依稀使有心者聯想起曾經的半野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织金县|
望江县|
育儿|
花莲市|
万荣县|
瓮安县|
景德镇市|
石柱|
普安县|
军事|
兰坪|
日喀则市|
抚远县|
耒阳市|
华坪县|
江华|
大渡口区|
鹰潭市|
新丰县|
富锦市|
刚察县|
雅江县|
莎车县|
竹山县|
定远县|
浦江县|
理塘县|
湄潭县|
双城市|
深州市|
泸定县|
河源市|
辽宁省|
巩义市|
始兴县|
龙山县|
萍乡市|
乐平市|
禹城市|
通城县|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