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悠悠歲月

嚴霞

<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歲月如白駒過隙,倏然而逝,不知不覺間生命進入到了第六個本命年。</p><p class="ql-block"> 上個月,鐘悅來昆,建琳和我相約小聚。三人圍坐成席,閑聊中不禁感慨我們已相識五十九年!十三歲時進入昆明第一女子中學,便是我們畢生友誼的開始。那時拍照留念是件奢侈的事情,僅有的幾張黑白照片顯得彌足珍貴。影像定格了歲月長河中某個瞬間,而我們記憶中那些美好過住卻因這些影像的存在而鮮活起來。</p> <p class="ql-block">  1966年國慶期間,我,鐘悅和建琳在武漢長江大橋留下這張珍貴的照片。那年我們14歲,還帶著紅領巾。我們本是由學校選派到北京參觀學習的,時間為四天。(還是五天記不清了)返昆時火車到武漢卻停了下來。原來是我們在京期間,沒有見到毛主席就返程了。那些年紀大些的高中生,彼時已被北京革命小將的造反行動所感染,認為不讓我們見毛主席是個陰謀,于是在火車到達武漢時,向帶隊領導提出抗議,拒絕返程。(我們三個紅領巾在等待結果時跑到長江大橋游覽)最終是革命小將得勝,我們重返北京,參加了后來風行全國的學生運動一一革命大串連。因毛主席接見紅衛兵的日程一再延遲,我們便滯留北京長達一個多月。待見到毛主席后回昆時已是11月中旬了。此時文化大革命已全面展開,學校停課了。這一停便是兩年多,學業無法完成。1969年初,初高中老三屆全部都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了。</p> <p class="ql-block">  1966年10月,北京天安門前,排了長長的隊,拍了這張照,留下地址后由郵局寄回家的。</p> <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鐘悅北京天安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建琳北京天安門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我們三人沒有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我哥。他當時就讀昆明十中,高68級,也在北京大串連。</p> <p class="ql-block">1968年?月,昆明第一女子中學初68級10班,“毛澤東思想自學小組”合影。</p><p class="ql-block">學校在1967年至1968年中,組織了幾次復課行動,盡管學校入駐了軍代表,也有革委會領導,但復課還是失敗了。在年級軍代表的幫助下,我們成立了“毛澤東思想自學小組”。鼎盛時也只有十來個人,始終堅持的就是張建琳.李鐘悅、張愛云和我四個人。</p> <p class="ql-block">建琳和鐘悅在昆女中。</p> <p class="ql-block">  建琳相冊里又翻出了這些老照片。是在女中時,我們“自學小組”的“基地”里拍的。這不是教室,是學校不用的一個小閣樓。當時的軍代表幫我們找的地方,是我們自己動手布置的。</p> <p class="ql-block">1968年1月16日昆明女中初68級十班部分同學合影。(也是我們自學小組的成員)前排:李芳玲.嚴紹霞、歐陽惠、文亞明。中排:李鐘悅、張昆英、張愛云。后排:張建琳、雷昆安。</p> <p class="ql-block">  1968年年底,(或許是69年初)上山下鄉前,“毛澤東思想自學小組”最后四位鐵桿成員在昆明合影。鐘悅因父母還未“解放”(特殊時期對老干部的審查運動)未被允許同我們一起到邊彊農場。分別前大家心情沉重,卻仍堅持“中華兒女志在四方”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21日,我們三人:愛云、建琳和我到了瑞麗農場卡朗分場五隊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圖為愛云在五隊橡膠林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建琳在卡朗五隊門口巴蕉林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建琳和北京知青王曉偉(中間者)在卡朗五隊前留影。應該是1969年下半年,彼時王曉偉和她的北京同學穿著軍裝到瑞麗玩,途徑五隊,我和建琳正在干活,王曉偉讓我倆穿上軍裝拍照,我倆當時非常興奮,穿軍裝,這在當年是很榮耀的事。王曉偉因北京知青身份派到我隊搞清理階級隊伍運動,和我們住一起。一年之后,王曉偉的父親復出,她就回北京了。</p> <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鐘悅在廣東番禺山門大隊部前留影。1969年3月我們到瑞麗后,鐘悅也和她二哥、三哥回到父母老家插隊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p> <p class="ql-block">  1976年5月26日,鐘悅廣州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75年,鐘悅在廣州。當年9月,經過六年半的插隊生活,鐘悅被招工到廣州二輕局工作。 </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我病了一場,住了院做了各種檢查也沒查出原因,痛苦中我幾近崩潰。恰逢鐘悅回來,陪我到醫院檢查,她對我的勸導和安慰,終使我放下包袱,隨后近半年的中醫治療,病情得到控制和緩解。這算不上什么大事兒,我之所以提起,是因為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朋友于我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存在!我畢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周邊這些摯友,他們對我的關心,幫助,理解和支持甚至勝于家人。人生低谷處,茫然不知所去,全倚仗朋友們,才得以走出困境,進入古稀之年。 </p><p class="ql-block"> 緣分這東西,也是門玄學。鐘悅父母都是革命老干部,解放前廣東的中共地下黨,是那種儒雅的知識型老干部,非常和藹可親。大約是1973吧,我和愛云在瑞麗坐小馬車進城,在芒令寨子路口,看到有個吉普車,下車的人競是鐘悅爸爸!我們激動的叫停馬車,上前就叫李伯伯。原來鐘悅爸爸已復出工作,下來調研的。鐘悅上有三個哥哥,下有三個弟弟,爸爸姓李,媽媽姓鐘,唯一的女孩取名李鐘悅,這名字真好!鐘悅沒有干部子女的那種驕橫,高傲,反倒和我們這些普通人家孩子湊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后來又發現我和鐘悅的興趣愛好是那樣的相同,同愛旅行和攝影!緣份這東西,妙吧!說實話,我和鐘悅69年后就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她對我的影響滿大的。她一個典型的南方人,生性卻比我這個出生在遼寧的小東北佬還要梗直率真。她處事果斷不拖泥帶水,有將才之風,而在細微之處,也能顧及。我看似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但有時卻過于柔軟,不善決伐,給自己找了不少麻煩。我從心底佩服鐘悅,也偷偷向她學習。二十年前,內退回家,無事弄電腦,啥也不會,鐘悅告訴我,她都是自學的,一點一點記在本子上,多操作就會了。我聽她的,學會自己重裝電腦系統,下載軟件等等。到現在使用手機也是這樣。還有啊,鐘悅腦子真是好使,裝的東西也多,什么醫療,養生啊,說出來一套一套的。哎喲,扯遠啦,我琢磨著只是弄幾張照片,沒多大意思,還是說點故事吧,現在還有這個興趣和能力,以后會怎么樣呢?誰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1975年,建琳在東風廣場留影。</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時,我住寶善街,建琳住高山鋪,每天上學,我都會到她家樓口,等她下樓一起去學校。建琳和我生日只差一天,但她于我卻是知心姐姐般的存在。她祖籍江蘇,父親走的早,媽媽一人將五個孩子養育得很好,個個都有出息。建琳媽媽堪稱偉大的母親!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小學老師,她樂觀豁達,笑容可掬,古稀之年仍滿頭烏發。建琳媽媽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嵌在我腦海里。建琳得自媽媽的真傳,也是善解人意,賢惠通達之人。我若有不如意之事,也定是找建琳傾訴,我生病了,建琳同樣焦急,幫我尋醫問藥,陪我上醫院。建琳雙商(智商、情商)在線,品行俱佳。在外是能力強又敬業的好領導,(原昆明市檔案局總支書記)在家是相父教子的賢妻良母。有這樣的摯友相伴近六十年,是我人生之大幸也!</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愛云家的張叔叔為她拍照的讓我們羨慕不已的照片。原背景是林彪題字“大海航行靠舵手”,73年9.13林彪事件后,我們便把照片剪成這樣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26日,愛云于昆明留影。</p><p class="ql-block"> 1969年至1979年,我和愛云相守相伴整十年。愛云在我們四人之中情格最為溫順柔和。在學校,成績好,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下鄉到農場,表現突出,71年就調到分場保衛辦公室工作。她一手毛筆隸書寫的極好,氣度非凡,柔順之中又透看剛毅,如同她這個人一般。2006年2月,愛云病逝兩年,我寫了文章《那片云,那個人》紀念愛云。文章登在我們知青內部刊物上,感動了許多人。關于愛云,想說的太多,此時卻不知怎么說,細說,篇幅太大,濃縮,又難以概括。一言以敝之:愛云是我此生難得的好姐妹!</p> <p class="ql-block">  竟然找到了《知青園地》這本刊物。(我的東西大部份在成都家中)拍照下來,文字也還看得清。</p> <p class="ql-block">1977年9月12日,鐘悅和愛云。</p> <p class="ql-block">1968年,下鄉前的我。</p> <p class="ql-block">1969年,瑞麗。下鄉后不久,胖妞一個,這是我畢生中最胖的時刻。</p> <p class="ql-block">1970年,(記憶中的時間)在瑞麗相館照的。</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月,下鄉后第一次回昆探親。鐘悅、建琳我們三人難得相聚,笑得好開心!</p> <p class="ql-block">1971年,鐘悅、建琳和我,還有原學校的軍代表王宜才,我們一起游覽翠湖公園。</p> <p class="ql-block">這是王宜才,67至68年間學校的軍代表,在校時,對我們多有關照,所以我們下鄉后,仍有通信聯系。他離校后仍駐軍昆明,71年探親時,我們找到他,一起游玩。他是江西彭澤人,部隊轉業后回到家鄉,是個地方干部,干得還不錯。互聯網初起時,我們還在MSN(?)上交談過。那時還沒有QQ,更沒微信。后來鐘悅與他聯系,他病了,無法正常交流,也沒其它聯系方式,不知近況。但愿他能恢復健康,安渡晚年!</p> <p class="ql-block">1974年 4月12日 軍代表王宜才。意氣風發的年輕軍人,在那個年代,是我們敬仰又羨慕的人。</p> <p class="ql-block">1971年,我探親假到期返回瑞麗,而此時,愛云在經歷一場大病后也回昆探親了。(愛云拉肚子一個多月,農場老工人到寨子里找了景頗族要了大煙灰給她吃,也不知是真的起了作用,還是其它因素,愛云肚子沒拉了,但滿頭秀發卻開始脫落。照片中可清晰看到她細小的發辨。)我與愛云錯過,但她還是幸運的和鐘悅、建琳相聚了。那時,從瑞麗到昆明有五天的路程,回來一趟很不容易。照片中三人的情緒有些低落,當時愛云的狀態真的讓人唏噓。</p> <p class="ql-block">愛云和鐘悅在昆明。</p> <p class="ql-block">這時的愛云也開心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1971年,我和建琳瑞麗相館留影</p> <p class="ql-block">  應該是1973年6月吧,下鄉后第二次回昆探親,正好鐘悅也回昆,又是兩年未見了,立馬跑到相館拍照留下紀念。</p> <p class="ql-block">1975年我和愛云、建琳游玩西山。</p> <p class="ql-block">1975年西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1975年3月,昆明圓通山。</p> <p class="ql-block">1975年昆明大觀樓。</p> <p class="ql-block">1975年,我和建琳在昆明東風廣場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6年,我和建琳在瑞麗農場場部。</p> <p class="ql-block">1977年11月3日 愛云,建琳和我。好像是在瑞麗相館拍的。</p> <p class="ql-block">1979年返城后在昆明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04年2月,我們的摯友愛云不幸病故,永遠離開了愛她的家人和朋友。愛云的離世讓我悲痛不已,回顧往事,想當年“自學小組”的鐵桿四人組,愛云已先逝,鐘悅在廣州也失聯多年,不知近況,建琳在昆明,而我定居成都也二十多年。此時此刻好想好想老朋友!我尋思后找到鐘悅父親單位,輾轉得到鐘悅的信息。一年后,分別二十多年的我們終于相聚啦!建琳又尋得當年學校軍代表鄺才昇連長的音訊,他也定居昆明,于是我們相約昆明曇華寺。</p><p class="ql-block">圖為2005年2月曇華寺。</p> <p class="ql-block">這是鄺才昇連長。照片拍照日期是1990年5月25日。他轉業后在云南民政廳工作。鄺連長對年輕的我們影響滿大的,他不是那種高大威猛的軍人形象,屬于知識儒雅型的,有內涵,談吐得體,字又寫的好,讓我們佩服不得了。剛下鄉時,我們幾個都會寫信給他,匯報工作生活情況,他也耐心地給我們答疑解惑。一段時間后,他轉業之前吧,他的生活有了不少的變化,不能再繼續當我們的精神導師了,給我們的最后一封信上的最后一句話是永遠的再見!當時我們有點懞,還有點小情緒。后來,我們長大了,也能夠理解他了,那時我們也才十多歲,而他也是血氣方剛的年輕軍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路要走。永遠的再見,也再正常不過。</p> <p class="ql-block">建琳又提供了連長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中間是2005年時的鄺連長。他年輕時算得上英俊,我印象中有見過他穿軍裝的照片,但現在卻找不著。是他著軍裝的形象印在我腦子里了,讓我覺得是照片吧!</p> <p class="ql-block">  有點奇怪啊,怎么會有我和連長的合影,而且還是兩張!應該是鐘悅和連長他們走的更近一些,因為我們當年給連長寫信算是集體行為,鐘悅一人在廣州,是個人行動,哈哈!八卦了啊!</p><p class="ql-block"> 重看時才反應過來,我們每個人手上只有自己的照片,鐘悅和建琳她倆和連長的照片不在我這兒啊,怎么沒提供給我呢?</p> <p class="ql-block">  那次相聚,我們都很開心,暢談離別后的種種。自此,我,建琳和鐘悅,雖各居一方,但總有機會相約一起,尤其2018年后,我長久定居昆明,鐘悅在昆明也有自己的房,我們每年都能相見。遺憾的是鄺連長因他個人原因,又失聯了。但愿他身體健康,晚年好好的!</p> <p class="ql-block">2004年3月,我和建琳在昆明植物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鐘悅來昆,建琳做東,在寶善亍173號(原昆明冶金設計院宿舍,我家在此居住三十多年,現被租出做商貿用房)“穆莊”清真飯店宴請我們一眾朋友。</p> <p class="ql-block">昆明真不大,不經意間,朋友牽出朋友,競是老相識。照片前排右一李鴻翔,在瑞麗農場,我們是很好的朋友,他是鐘悅的小學同學。中間雷鵬,建琳家先生,是我家寶善街的街鄰。右一張春生,是瑞麗農場四分場北京知青,是雷鵬的朋友,他們都是四分場的。我與他是在中國知青網上認識的。他愛人(后排左三)李若瓊也是鐘悅小學同學。說來鐘悅、李鴻祥、李若瓊還有我都是“護國二小”的,只是我六年級才轉校過來,和他們不是一個班,也就不認識。感慨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023年6月,這伙朋友在昆明又聚了一次,大家只顧聊天,忘了拍照。今年五月,鐘悅來昆,建琳我們三人相聚,閑聊中說起我們十三歲時在一起,如今都五十九年了!流年似水,歲月悠悠,我們還將繼續在一起!說話間,都沒想到再拍一張三人照,好吧,下次鐘悅來,一定補上。</p> <p class="ql-block">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從懵懂少年到古稀之年,我們之中的每個人都經歷了人生中的起伏跌宕,支撐我們仍然能夠達觀堅強生活著、朝前走著,就是這長達一甲子的朋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0日于昆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吉安市| 民和| 永昌县| 长顺县| 菏泽市| 新巴尔虎左旗| 静宁县| 富锦市| 东乌| 磴口县| 威海市| 文昌市| 留坝县| 太仆寺旗| 增城市| 宕昌县| 灵寿县| 交口县| 平度市| 南城县| 荔浦县| 封丘县| 开平市| 上高县| 沛县| 延吉市| 苏尼特左旗| 邳州市| 辽中县| 宿州市| 贺州市| 青田县| 塘沽区| 宁蒗| 银川市| 岑巩县| 监利县| 秭归县| 孙吴县| 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