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個月的歐洲之旅已圓滿落幕。在這段時間里,我看到了許多新奇的事,用我的視角去審視,他國的某些習慣顯得那么與眾不同,或許,他們看待我們也同樣覺得新奇。這既是國情的碰撞,也是文化背景的交融,更是觀念的差異與風俗習慣的獨特展現。將這些奇妙的經歷記錄下來,既是為了分享,也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開闊地看待這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國,這個位于歐洲的精致小國,令人感到“奇異”的原因在于其獨特的“三無”特征:國家無軍隊,國內秩序由近百名警察負責;傳統的母語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德語,作為官方語言使用,而官方文字也相應為德文;此外,列支敦士登的貨幣為瑞士法郎,這一選擇也源于其經濟與瑞士的緊密聯系,金融銀行業更是長期依賴瑞士的支持。三無國家過去從來沒聽說過,這次開眼界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國與鄰國瑞士的緊密關系,他們竟然把該國的國防、關稅以及對外關系等關鍵事務全權委托給瑞士處理。這一決策無疑展示了“小國無外交”的另一種詮釋,同時也體現了列支敦士登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特姿態和策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列支敦士登國為了吸引外國富豪的目光,竟然提出了一個“出租國家”的創新計劃,并且這一計劃竟然得到了舉國上下的一致通過,包括國王本人。只要外國富豪愿意支付4萬歐元,他們就能成為這個國家的“一日國王”,而出租期最短為兩天,即需支付8萬歐元。</p><p class="ql-block"> 作為“國王”,他們將有機會入住宏偉的城堡,帶領親朋好友一同體驗國王般的尊貴待遇。品嘗王室御用的美食美酒,感受豪華城堡的寧靜與奢華,親身經歷王宮的莊嚴禮儀。更為獨特的是,他們還能乘坐皇家馬車在街道上巡游,接受百姓的歡呼與敬意。若他們想要將自己的頭像刻在硬幣上,也只不過是舉手之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德國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到1880年才宣告完工,其建筑時間跨越了六個世紀,總時長達到了632年,你被驚訝到了吧!建造時間這么長,有設計與建造難度以及政治與宗教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的朋友對我說,只要沒建完,信徒的捐款就會源源不斷。我懂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法國的洛林地區是一個很奇特的地區。記得中學時代有一課文“最后一課”就是講的這里的故事。近千年來法國與德國為爭奪這一地區經常發生戰爭。誰贏歸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再次割讓給法國。于是這里出現了有趣的現象。</p><p class="ql-block"> 洛林地區有許多建筑保留了德國傳統的木筋屋風格,如科爾馬小鎮就有大量色彩斑斕的德式木筋屋。</p><p class="ql-block"> 在城市規劃和大型建筑上,又體現出法國的影響,如斯坦尼斯拉斯廣場,體現了法國建筑的優雅與華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的歸屬變遷,使得洛林地區法語和德語都被廣泛使用,很多居民都能熟練掌握這兩種語言,街道標識、店鋪招牌等通常會同時使用法語和德語。在中國有人喜歡講中文時夾著一個英文單詞,以表示自己的學識;在洛林法國人與你交談時喜歡法語中夾著一個中文單詞,以表示尊重與友好!</p><p class="ql-block"> 受德國影響,洛林地區的啤酒釀造業發達,當地有許多口味醇厚的德國品牌啤酒,啤酒與豬蹄合在一起簡直是標配;洛林地區也有著名的法式甜點,法國的葡萄酒與洛林瑪德琳蛋糕合在一起同樣是絕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荷蘭人日常生活中對自行車的依賴程度非常高,每戶人家平均有四輛自行車。90%的學生靠騎自行車上下學,45%的成年人上班用自行車。這種生活習慣的形成,不僅是因為政府的鼓勵政策和社會觀念的影響,也是因為荷蘭人對于健康、環保生活方式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荷蘭政府通過推出鼓勵自行車代步的優惠政策,政府為自行車提供專有通道,并規定如自行車與汽車發生摩擦時,責任總在開車一方;自行車在車道上撞上人,責任在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熱天,中國的女士們喜歡用太陽傘遮住強烈的陽光,而歐洲人卻喜歡曬太陽,在游輪上,朝陽的一面,歐洲人戴著太陽眼鏡悠閑地曬著太陽;朝陰的一面中國人三五成群海闊天空地閑聊著。在維也納的城市公園,男女青年相約在草地上享受著陽光浴。(見圖)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中國人怕曬太陽是怕曬黑了皮膚?歐洲人喜歡曬太陽是缺鈣還是想模仿時尚先鋒可可-香奈兒的同款膚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歐洲,人們的環保意識是比較強烈的,政府的宣傳也比較積極。這是市政廳門前的一尊塑像,一頭犀牛被水泥壓迫著,危在旦夕。提醒人們善待動物,給它們留下足夠的空間。塑像給我留下了震撼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郁金香公園水池里的野鴨不怕人;在奧地利美麗小鎮湖邊的白天鵝樂意與你同框拍照,悠悠自在;捷克景區里的大雁在游客身邊閑庭信步;還有那膽小如鼠的小松鼠竟也能與游客互動。(見圖)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非一朝一夕養成的習慣,值得我們學習。</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歐洲人喜歡飼養寵物,城市里有不少寵物店,店里的寵物無奇不有。在我們路經捷克時,看見兩頭牛在自家草地上吃草。導游讓我們猜猜什么牛。耕地的?不對!奶牛?也不對!告訴你們,這是寵物牛!這次我們有驚訝了。怎么把牛當寵物了!是對農耕社會的貢獻者特殊的關愛,還是另一種奇特的愛好?不管是什么,至少可以表明這家主人的生活條件是不錯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維也納的街上,一個小女孩身背一個碩大的琴,行走在去學校的路上,母親陪伴著她。看到這情景你不知會聯想起什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達佩斯市的廣場上,來往的外國游客很多。一個乞討者的乞討方法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廣場上畫了一個大圈,在大圈里畫上許多愛心圖案的小圈,標注著各個國家國旗的標識。外國游客看見自己國家的國旗標識情不自禁投下硬幣。他還留下一些空白,讓外國游客自己畫上自己國家的國旗,還準備了許多彩色粉筆供游客使用。這個奇異的乞討創意不錯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人們喜歡在窗臺上放滿鮮花,自家的花園也打理的井井有條。在法國小鎮的一個私家花園里,一位工作人員開著一輛除草機在幫忙除草,導游對我們說:如果自家花園里雜草叢生,也要被社區管理者罰款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喜歡在休息日逛街購物,歐洲大多數國家星期天商店不開門,而且是政府規定的。歐洲國家都有專門的商店營業法,明文規定周日大多數商店不許營業,只能休息。一旦違反會受到罰款等處罰。只有加油站的超市和小商鋪可以開門營業。在歐洲人看來,放假了就應該好好休息,享受生活,而不是繼續工作。朋友告訴我,這與宗教有關系。禮拜天要做禮拜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去歐洲之前就有人提醒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酒店餐飲服務都需要支付小費。在歐洲,付小費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和傳統。它不僅僅是對服務員工作的肯定,也是表示對服務的尊重和感謝。這種習慣在中國可能行不通,就像外國人走進中國的菜市場,不習慣那種討價還價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情匪夷所思,荷蘭有公開的“紅燈區“并得到荷蘭政府的支持。荷蘭正式執行法案,允許性交易的存在,并為之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規定。在紅燈區顯眼的地方,寫著一行字:向全世界性工作者致敬。國情不同,不加評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國是禁止吸食大麻的,但是德國、荷蘭、捷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卻允許吸食和種植大麻。這里可能有醫療和經濟因素,但主要還是文化和法律背景的不同作出不同的政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奧地利哈爾施塔特小鎮中心有一個黑死病(鼠疫)紀念柱特別醒目“見圖”,歐洲許多城市都有類似的紀念柱。據統計,從1347年至1353年,黑死病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有些城市失去了一半人口,這是歐洲人揮之不去的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朋友告訴我,歐洲人與中國人生活最大的不同是一個喜歡喝涼水,一個喜歡喝熱水,到歐洲旅游必須帶個熱水壺。果然是這樣,客房里沒有熱水壺,餐廳里也沒有熱水供應,這對我們喜歡泡茶的中國人帶來很大不便。不過也許情況在悄悄發生變化,在捷克的一個小鎮旅館里,一個公共用具處發現了一個熱水壺;更驚訝的是在匈牙利的酒店里,當我們辦完手續時,經理竟從柜子里拿出一個熱水壺遞給我。看來外國人也了解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喜歡使用筷子,也許與我們吃米飯,面條,水餃有關。我看見的歐洲人都喜歡使用刀叉,也許與他們的主食大塊肉類有關。追溯到遠古時期,也許與農耕文化與游牧民的生活習慣有關。歸根結底主要是基于其飲食習慣和文化歷史背景不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歐洲,人們喜歡把衣服烘干,我從來沒有看見有人把衣服曬在外面,也許是考慮保護隱私,也許是考慮安全問題,不得而知。中國人喜歡曬衣服、曬被子,享受太陽的味道,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同時也可以節省能源,中國傳統的晾曬方式。不僅可以殺菌消毒,還能讓衣物散發出自然的清香。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無與倫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歐洲各個歷史時期風格的建筑在捷克布拉格都能找到,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和現代建筑…..這座“跳舞的房子”(見圖)建筑,像一對情侶在跳舞。它別具一格,形似神似兼具,是布拉格十分馳名并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游客打卡的首選。奇異的構造是否在挑戰建筑學原理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歐洲農村,人們注重房子的外觀,突出各自的風格,不講究朝向。中國農村的房子大多數都遵循“坐北朝南”的原則,考慮利于采光通風,從而實現冬暖夏涼的效果。一個喜歡美觀,一個注重實用,各有所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荷蘭阿姆斯特丹正在舉辦第75周年郁金香展覽,我們專程去看了一下,沒什么特殊,與我們浦東新區的鮮花港差不多,甚至連名貴的黑郁金香也沒看到。在德國一個普通的街區花壇里卻發現了近純黑色的郁金香,有照為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歐洲的一個大型商場里,我看了許多人在排隊,原以為又在買名牌包包?不是,原來是排隊上廁所。歐洲城市公共廁所不多,而且大多數收費一歐元(近8元人民幣),如果沒有準備好硬幣還真有點麻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多帶硬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門前的馬路上,一輛皮卡車放著高音喇叭,后面一群人舉著標語,高喊口號在游行。一輛警車在前面開道,邊上有不多的警察在維持秩序。他們的游行主要是表達反對以色列暴行,支持巴勒斯坦人。沒有多少人圍觀,也許已習以為常了。幾分鐘后馬路恢復正常。</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維京游輪上,有幸受邀參觀駕駛室,由大副為我們介紹游船的先進設備與技術。一位游客對大副開玩笑地說,你也可以當船長了。大副很正經地回答:我有多年的駕駛經驗和技術,我還有很好的管理能力,幾年后當上船長是沒有問題的!我在想,如果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會說,雖然我現在的水平還未達到船長的水平,但經過近幾年努力,我會爭取當上船長的。</p><p class="ql-block"> 一個是直率、自信;另一個是委婉、謙卑,這就是我們之間語言表達的方式不同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歐洲國家的邊境線相對模糊,沒有明顯的物理障礙,居民可以自由穿行,特別是申根國家之間,邊境線通常沒有圍墻、鐵絲網或檢查站等。這使得居民可以自由穿行,無需經過繁瑣的簽證或檢查程序。我們這次穿越了7個國家,沒有遇見有人要檢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幾百年前就有人猜疑,這次到了匈牙利更加加深了猜疑。匈牙利與中國在多個習俗方面確實有著驚人的相似:比如傳統結婚習俗,求婚、定親、迎娶三個階段,并且在婚禮上要大擺筵席,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比如土豆燒牛肉,烤全羊等菜是他們的最愛;還有匈牙利人姓在前名在后,與中國人一樣;又如他們同樣沿襲了十二生肖的傳統,與中國的相比,唯獨將“虎”替換了“豹”。</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外交全力支持中國,中國2023年對歐洲的投資中,有44%進入匈牙利。兩國關系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身處異國他鄉,我們會發現許多與我們自己習慣不同的事物,這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新奇、困惑甚至不適。但是,如果我們能夠保持開放的心態,去嘗試尊重、理解、接納和欣賞這些差異,我們就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示和收獲。同時,當我們用自己的視角去審視他國時,他們也在用他們的視角審視我們。這種相互的觀察、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和他國,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智君/文 智君/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潼南县|
田林县|
绥滨县|
白朗县|
大冶市|
民县|
宝兴县|
诸暨市|
文登市|
古蔺县|
米林县|
桦川县|
青田县|
星子县|
东阿县|
南皮县|
长武县|
铁力市|
清涧县|
宜昌市|
永定县|
宁都县|
花莲县|
噶尔县|
平舆县|
宁德市|
宜兰县|
台湾省|
措勤县|
宁化县|
灵丘县|
夏河县|
天峨县|
金寨县|
丹寨县|
随州市|
深水埗区|
英吉沙县|
南充市|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