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消失的地中海蛟龍

馮古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1)突尼斯,我們來啦!</b></p><p class="ql-block">說起西方古代史,我們總會不假思索地想到古希臘、古羅馬,而對迦太基知之甚少,這個被稱作“地中海女王”的商業帝國曾經縱橫地中海獨領風騷700年,甚至差點滅了古羅馬改寫歷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迦太基城邦(網絡截圖)</span></p> <p class="ql-block">在我們的常識里,大航海時代始于15世紀,由葡萄牙、西班牙先后引領而成為海上霸主,可哪里知道,早在公元前數百年就曾有海洋帝國——迦太基的崛起,把海上貿易經營得如火如荼。猶太人的生意經一直為人稱道舉世聞名,殊不知近三千年前的腓尼基人即迦太基人,經商之道無出其右,富甲天下威震四方。</p> <p class="ql-block">然而,這個稱霸一時的迦太基,如地中海里的蛟龍,在公元前146年就從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p><p class="ql-block">聽說北非的突尼斯留有迦太基的遺跡,興致驟起,真希望短暫的探訪能夠彌補以往欠缺的歷史課程。</p><p class="ql-block">突尼斯,為尋找迦太基的印記我們來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哭泣的廢墟</b></p><p class="ql-block">飛機下降了,穿過云層,看到了被浩瀚大海擁抱的一片黃土,看到了它與意大利的西西里島隔海相望,看到了它被白浪拍打的海岸線,突尼斯東北側的疆土沿地中海長達1300公里。</p> <p class="ql-block">然后是密密麻麻的白色小房子充滿了我的視線,直到飛機穩穩地降落在迦太基國際機場。第一感覺:突尼斯不是傳統意義中的非洲,沒有那么荒涼與貧瘠。</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的郊外,我們終于見到了兩千多年前迦太基城的遺址,詫異中滿是失望。黃土堆里一片低矮的殘垣斷壁,也就兩三百平米,沒有高大的羅馬柱和精細的石雕,大小石頭壘成的墻根高高低低,分隔一個個狹小的空間,難以置信這里曾是世上最繁華的都市,哪像龐貝的古羅馬廢墟,雖毀猶顯當年的氣派與奢華。</p> <p class="ql-block">陪同來的當地導游莎莎給我們介紹:公元前146年羅馬人攻破迦太基城,放火燒了整整17天,還在灰燼里撒鹽,要讓這片焦土永世不能生長農作物,勒令僅存的居民遷離,不得靠海居住。</p><p class="ql-block">廢墟周邊現在已是突尼斯的富人居住區,在這一大片白色別墅和綠蔭的映襯下,粗陋的黃土殘墻更顯得扎眼和凄慘。眺望遠處的突尼斯海灣,我們仿佛看到了羅馬人的艦船源源不斷地涌來,“迦太基必須毀滅”的吼叫聲鋪天蓋地,而手無寸鐵的迦太基婦孺老幼躲在墻角用石頭頑強抵抗……</p> <p class="ql-block">究竟要有怎樣的深仇大恨,才能使羅馬人如此窮兇極惡地屠城?比起后來的希特勒對猶太人趕盡殺絕,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卻有相似之處,因為羅馬人對迦太基這個名字充滿了恐懼,迦太基人太善經營之道了,像是得到了老天秘傳的訣竅,且不說作為腓尼基人的分支于公元前9世紀初從推羅(今黎巴嫩的提爾)來到迦太基建城,以擅長的海上貿易一舉稱霸地中海,富甲天下。即使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大敗后,面臨全面解除武裝、放棄海外領土以及支付巨額賠償金的困境下,只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又滿血復活,呈現一派經濟繁榮的興旺景象。一個打不死的小強怎不叫對手惶惶不安甚至心驚膽戰呢?羅馬人只有把迦太基從地球上徹底消除掉才得以安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哈馬邁特海邊</span></p> <p class="ql-block">總以為落后要挨打,其實,杰出也可能不容于人,尤其當出類拔萃造成對他人的壓力甚至威脅時,強者之間的競爭從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幾千年后的今天,類似的案例不也時有發生嗎?</p><p class="ql-block">炎炎烈日下參觀者寥寥無幾,不是因為歷史的塵煙太遙遠,想必是殘存的古跡太不起眼,曾經的輝煌沒有留給人們足夠的想象和緬懷余地。猶如一位遠去的絕世佳人,香艷傳奇無數,卻未有一張玉照留存,難免叫人遺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輝煌終難留</b></p><p class="ql-block">距離迦太基城遺跡不遠處便是羅馬露天劇場和安東尼浴場的遺址,那可是相當的壯觀,</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以大海為背景的安東尼浴場,所見之氣勢和豪華已令人震撼,不料導游說,還有一大部分位于現今的總統府地下沒有挖掘。</p> <p class="ql-block">羅馬人泄憤極盡摧毀迦太基城后,開始在廢墟上建造新城,因為鐵蹄之下已是羅馬帝國的王土。羅馬人商貿不如迦太基人,而享樂則遠勝之,除了劇場、浴場,還有兩百公里外的埃爾?杰姆古羅馬斗獸場,其規模僅次于羅馬城里的,足以容納四萬多人。我們特地驅車前往,斗獸場保存得較完好,猶如一座堅固城堡,雄壯之勢無遺是羅馬帝國統治北非大地的最顯著標志。</p> <p class="ql-block">我們步入地下,看猛獸關在何處、從哪里通往與人搏斗的舞臺;穿行于雅致的拱頂連廊,驚嘆與獸共舞的建筑竟可以形如宮殿;</p> <p class="ql-block">拾階登上最高的看臺,舉目望去,仿佛看到全場沸騰,震耳欲聾,那是羅馬人征服世界后的肆意狂歡,是軍事大國對經濟強國的得意取笑,也像中國歷代的北方武將對南方商賈的不屑鄙視。</p> <p class="ql-block">離開斗獸場,從車窗里回望,它的雄偉身形變得越來越小,恰似羅馬帝國的逐漸消亡。想想羅馬人也沒有什么可得意的,他們自以為是日不落帝國,所向無敵,最終西羅馬帝國在突尼斯的土地上也不過耀武揚威了600年,還不如迦太基稱霸地中海的時間。正所謂興盛皆有時,輝煌終難留!盛極而衰,是上帝強加給地球的一條鐵律!</p><p class="ql-block">自羅馬人以后,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相繼占領突尼斯,公元698年包著頭巾的阿拉伯人來了,從此突尼斯變成了穆斯林國家,遼闊大地上崛起一批伊斯蘭建筑和麥地那(阿拉伯世界對老城的特別稱呼medina,一般是清真寺周邊的街道集市),導游說,不少還是拆用了羅馬建筑的石柱和石塊興建的。想不到俗話說的“拆東墻 補西墻”,被阿拉伯人演變成拆舊料造新樓,顯然要比羅馬人在摧毀一切的灰燼上蓋樓更經濟實惠和精明討巧。唉,歷史不都是改朝換代破舊立新嗎?</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的凱魯萬,被列為除麥加、耶路撒冷和麥地那(特指沙特的老城)之外的伊斯蘭四大圣城之一,當地人信奉:去凱魯萬朝圣七次等同于去麥加朝圣一次!</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大清真寺曾摘得北非第一和最大的桂冠,偌大的庭院廣場被四周的連拱柱廊環繞,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祈禱大廳內,縱橫交錯著一排排支撐拱圈的大理石柱,人影隱隱綽綽,透出幾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供奉穆罕默德理發師的陵墓里,精致的大理石雕刻與色彩艷麗的瓷磚畫,渲染著典雅而不失莊重,也彰顯出傳統手工藝的深湛與魅力。</p> <p class="ql-block">凱魯萬的大蓄水池、蘇斯和哈馬邁特的古堡,無一不是阿拉伯人留下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無處不在的宣禮塔,更是時刻在提醒我們,阿拉伯文明已經深深地浸潤這片土地,可阿拉伯王朝終究也被替代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4)土豪的悲哀</b></p><p class="ql-block">我們奔著迦太基而來,然而幾天里的所見所聞,不是古羅馬遺跡,就是阿拉伯文明,消聲滅跡的迦太基像個虛無縹緲的傳說。突尼斯導游莎莎女士攻讀完研究生后,曾到中國留學,能用流利的中文(除了四聲不太標準)把當地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曾經昌盛至極如鶴立雞群的迦太基,之所以留存世界的印記極少,除了被恨之入骨的羅馬人徹底銷毀之外,原來還有一個內在的原因。擅長經貿的迦太基人為謀財逐利傾注了全部的精明才智,甚至可以說貪婪得過于“單純”,完全無心于其他,自然不會在文化、藝術、思辨等無利可圖之處耗費精力,甚至無暇享樂。有形的建筑樓宇被毀,無形的精神財富空乏,可悲的迦太基,竟像個沒文化的土豪,如何讓后人去緬懷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蘇斯古城的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而幾乎同期的希臘,雖然也沒能擋住羅馬人的凌厲攻勢,但其哲學、藝術等方面的燦爛成果以及超凡入圣的哲人與文化大師深深吸引和影響了羅馬人,無怪乎史書有論:羅馬用武力征服希臘,反被希臘的文化征服。所以,古希臘雖遠去,但希臘文明得以流芳千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突尼斯城的清真寺門前</span></p> <p class="ql-block">聯想我們窮怕了的時候,堅信“發展是硬道理”,小日子過舒暢了才恍然大悟,兜里多幾個銅板并非等于萬事大吉,早年發跡的溫州土豪不是照樣不受人待見嗎?迦太基的杰出人物漢尼拔,無論是領軍還是治國可謂身懷雄才大略,曾率兵遠征,翻越阿爾卑斯山將羅馬打得岌岌可危,差點直搗羅馬城。</p> <p class="ql-block">但在最后戰敗逃離迦太基城直至在異國將被羅馬人俘獲而服毒自盡的那一刻,或許哀嘆:恨不戰前死,留作今日羞!不知他臨終會不會總結迦太基“曾經很富有,死得很悲慘”的原因,是否猛省:沒有恰當的政治制度做基礎和保障,再繁榮的經濟只能是空中樓閣,隨時可能垮塌,或為曇花一現,不可能持久綻放。</p><p class="ql-block">沒想到匆匆的突尼斯之旅,補課不是僅限于歷史,還涉及政治與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5)另類的基因</b></p><p class="ql-block">如今的突尼斯,雖然阿拉伯語為法定國語,但也通用法語,因為法國殖民統治突尼斯長達60多年,直到1956年突尼斯才獲得獨立。在首都突尼斯城里,有一條以獨立后第一位總統布爾吉巴的名字命名的大街,被譽為“小香榭麗舍大街”,是法國統治時期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吸人眼球的大街,兩側車水馬龍,中間有寬闊的林蔭步道,導游莎莎精通法語卻沒去過法國,問我們這條街是否真的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很相似?從形態上看顯然區別很大,只能肯定布爾吉巴大街同樣具有不凡的氣勢和浪漫的風情。何止大街旁的歐式建筑令人賞心悅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布爾吉巴大街旁的大劇院</span></p> <p class="ql-block">幾十公里外的藍色小鎮也吸引無數外來游客,潔白的墻體凸顯湛藍的門窗,還有鮮紅的三角梅點綴,</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它像極了希臘的圣托里尼,拾階穿巷間無不感受到它的風姿綽約含情脈脈。</p> <p class="ql-block">古城蘇斯的艾勒?甘塔烏依港停滿游艇,歐味十足,一望無際的沙灘上可以聽到英、法、德等各種口音,不能不叫人確信:突尼斯是歐洲人的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因為陽光明媚的地中海本就是歐洲人的最愛,何況擁有漫長海岸線的突尼斯,價格實惠的優勢無人能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蘇斯的海邊度假酒店歐洲游客匯集</span></p> <p class="ql-block">盡管如此,突尼斯的另類依舊相當的鮮明,三不像的特征,讓外人覺得尷尬,他們自己卻還為此有幾分得意:地處非洲而不像非洲,與歐洲相似又不是歐洲,明明是穆斯林國家,但開放的生活習俗更接近于歐美。</p> <p class="ql-block">導游莎莎女士頗自豪地給我們介紹:雖然突尼斯也信奉伊斯蘭教,但不會像鄰近的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那樣,成為一個古板、典型的阿拉伯國家。這里法定禁止一夫多妻制,單身婦女越來越多,妻子也可以提出離婚“休掉”丈夫,大部分的婦女不包頭巾。突尼斯自由開放的氛圍還吸引著他國的穆斯林,尤其是婦女,她們來到突尼斯后也會退去頭巾和長袍,換上漂亮的時裝,瀟灑地釋放被長期束縛的天性。</p> <p class="ql-block">看來,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始發于突尼斯不是無緣無故的(在突尼斯稱作茉莉花革命,因茉莉花為突尼斯的國花),這場引起阿拉伯世界連鎖反應的顏色革命,造成140萬人死亡,1500萬人淪為難民。最終突尼斯以民選政府取代了獨裁統治,卻付出了經濟下滑、通貨膨脹、失業加劇的代價,腐敗也未見好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突尼斯城的麥地那老城</span></p> <p class="ql-block">或許這塊被古羅馬人又恨又怕的土地,自迦太基開始就注入了不安分的基因。三千年來多種文化在這里碰撞、沉淀、包容,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突尼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哈馬邁特老城的小巷</span></p> <p class="ql-block">迦太基,曾經把地中海攪動得碧波蕩漾的蛟龍,雖然早已消失得只剩下一個遙遠的傳說,但我們仍竭力想在突尼斯的海面上捕捉它似有若無的蹤影。從突尼斯旅游歸來,感觸良多,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歷史知識,似乎也對云里霧里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多了幾分認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湄潭县| 绥化市| 巴青县| 正宁县| 阳谷县| 姚安县| 吉木乃县| 新昌县| 金乡县| 雷州市| 九寨沟县| 福泉市| 韶关市| 南召县| 全州县| 岳阳市| 桃源县| 甘南县| 策勒县| 个旧市| 漳州市| 金乡县| 吉林省| 隆林| 忻城县| 衡阳县| 陕西省| 景德镇市| 阿鲁科尔沁旗| 出国| 那曲县| 嘉祥县| 额敏县| 常宁市| 磐石市| 阿克苏市| 镇安县| 七台河市| 安康市|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