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碧海G藍天</p><p class="ql-block">美篇號:56343537</p> <p class="ql-block">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記憶如同古老的化石,深深地鑲嵌在我們心靈的深處,任憑歲月風霜的侵蝕,依舊堅韌不拔。我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堅守著根的執念的人。他的故事,如同一部史詩,承載著歷史的厚重,也流淌著家庭的溫情。</p> <p class="ql-block"> 父親是一個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軍人,他的青春歲月在戰火中綻放,滿腔熱血毫無保留地灑在了革命的旗幟下。他的一生充滿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沉愛戀,對戰友的生死情誼,對和平的無限渴望,以及對那段不平凡歲月的無盡回憶。</p> <p class="ql-block"> 1944年秋日,父親在日照縣兩城給地主家做長工,那是一個糧食收獲的季節,父親185厘米的大個子被沉重的勞作壓的喘不過氣來,而東家提供的飯食并不足以填飽他的肚子,體能的消耗巨大,對年輕父親的忍耐力也是一個考驗。</p> <p class="ql-block"> 在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長工們仍未等到東家的晚飯,直到夜幕降臨,東家的兒子才帶著一罐稀飯,挎著一個藍子出現在長工們勞作的田間地頭。藍子里面有些干糧,是地瓜干,地瓜秧混合面加一些蔬菜做的餅子。十幾個人干活,就送來的那點東西根本就不夠吃的。父親的火一下子就上來了,東家兒子一看不好,拔腿就要跑,被父親從后面一腳踢中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父親更來氣了,對東家兒子就是一頓拳打腳踢。一個年長一些的長工說:壞了,闖禍了,東家小心眼,很記仇,你打了他兒子,他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無法善了了。但命運的轉折點似乎在此刻降臨,一支軍隊恰好路過。父親和幾位年輕人一商量,做出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投軍。就這樣,父親帶著十幾個人參加了八路軍濱海獨立團,后來隨部隊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p> <p class="ql-block"> 父親說,他的軍旅生涯中,參與的戰斗有檔案記載的超過一百二十次,贏得十幾枚軍功章。1958 年,他隨部隊回國,期間接受了文化課培訓,并被選拔進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師從孫毅將軍學習。1960 年,在白求恩醫科大學,父親被蘇聯專家診斷為腦瘤,專家建議手術,但看到相同病癥的一個戰友手術愈后很不好,不時出現間歇性神經病后遺癥,不能自理。當時,我和大弟弟己經出生,家里兩個孩子,還要供養姥姥,姥爺一家,父親看到這個情況,堅決拒絕了做手術,采用保守治療。從后來的情況看,這一決定證明了他的英明,父親的選擇是正確的。</p> <p class="ql-block"> 康復后的父親轉至后勤工作,1965 年,父親決定轉業回地方工作。部隊給父親聯系了三個接收單位。第一個是去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安排的職務是黨支部書記,第二個是去重慶嘉陵機器廠干車間主任,第三個是去成都民警大隊。這個單位是父親的營長邀請他去的,他已先于父親轉業在這個單位就職,職務是大隊長。然而,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落葉歸根,最終,放棄了部隊給他安排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父親的心里,落葉歸根是他抹不去的執念。盡管這時家里的爺爺和奶奶早已不在了,(父親參軍后,爺爺聽說后跟在部隊后面追了三天,勸說父親回家無果,回到家后悶悶不樂,一病不起。后來國民黨還鄉團來了,派人抓爺爺,爺爺被還鄉團的人追趕,失足掉下懸崖去世了。)我從小就沒見過爺爺奶奶。</p> <p class="ql-block"> 部隊聯系安置的三個單位,父親都去看了,成都民警大隊曾經動搖過,因為父親的生死兄弟,他的營長在那里,他和他的營長有過命的交情。最終都被他心中的執念,落葉歸根給打敗了。父親的理由是:孩子多(那時家里已有四個孩子,并且還有姥姥姥爺需要贍養。)在大城市工作花銷大,工資低養不了家,拒絕了。</p> <p class="ql-block"> 1965年秋冬,父親回到了家鄉山東省五蓮縣,縣里按排父親去物資局當副局長,父親去看了看,當時的物資局,說是一個局,其實就幾個人,幾間小平房,一排露天廠蓬,條件很差,他不喜歡那樣的工作就拒絕了。由于工作一直落實不了,全家住在縣政府招待所兩個多月,這期間父親己經聯系了部隊,部隊已同意父親再回部隊,或重新安置或繼續留部隊,按現在的政策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 父親說,當時縣委組織部的楊部長水平非常高,多次做父親的工作,最后對父親說,要不這樣,縣里的單位你都去轉轉看一看,看中了就留下來,看不中去留都由你,行不行?</p> <p class="ql-block"> 那年的冬天,天氣各外的冷,招待所平房的屋檐下經常掛著冰凌,父親因為身體的原因特別怕冷。那時縣里的單位條件都比較差,父親是軍事干部,管人的工作他都不喜歡,父親轉了幾天,看了一些單位。當來到糧食局時,局長也是一個老狐貍,他對父親說:糧食局下轄16處糧食管理所,局里還有唯一的一駕馬車,你坐上馬車下去轉轉吧!于是,父親穿著他的軍大衣,棉衣,棉褲全幅武裝在各糧食管理所轉了大約一星期。這天,天下大雪,天氣很冷,從縣城出發去街頭鎮糧食管理所,馬車一過紅泥崖村時,感覺氣溫明顯高了很多,到街頭鎮糧食管理所時,雪早已停了多時。父親高興的不要不要的,就問所里的工作人員:這里怎么沒下雪,天氣也不是那么冷?工作人員告訴父親:這里有個俗語,就是大雪不過紅泥崖。意思是地形的原因,這里要比紅泥崖村以北氣溫高3~4 ℃,一般情況下,大雪到紅泥崖就沒有了。父親很高興,心里說:就這里了。隨后,其它糧食管理所也不去看了,回到糧食局,對局長說去街頭鎮。局長說:縣里本來按排你在局里工作,去鄉鎮糧食管理所不合適。在父親的再三要求下,就去了街頭鎮糧食管理所,在主任的位子上干了二十年。父親就是這樣,職務的高低在他的心目中不是很看重的事情,1986年,父親才調去縣里工作。</p> <p class="ql-block"> 現在看,部隊給父親安排的單位和職務,對他的職業發展和我們兄弟姊妹成長都比回家鄉好,可父親為了他的根,選擇了回鄉工作,將他的后半生獻給了他終生眷戀的故土。</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在部隊,經常會有父親的戰友問:“小鬼,老家哪里的呀!”我說:“日照棠梨樹溝。”(五十年代以前,父親的家鄉區劃屬于日照縣),父親的戰友都會一臉茫然,那是哪里呀!?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卻是父親執著的、近乎偏執們執念,那是他的根。</p> <p class="ql-block"> 父親回鄉后,我們兄弟姊妹們也隨父去父親工作的駐地上學,并在那里完成了小學,初、高中的學業。每逢學校放假,父親有時間就會帶我們去他那個小山村,父親沒有時間就讓我們自己去。村里人,我們兄弟姊妹都不認識,打心底里說是不想回去。即使我們兄弟姊妹對那個陌生的村子并無太多情感,父親仍堅持帶我們回去。因為,那是他靈魂的歸宿,他的根。如今,父親與母親已長眠在那片土地上,完成了他人生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父親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艱辛,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父親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活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父親的根,是一棵深深扎根于歷史長河的古樹。它見證了父親的成長和奮斗,也寄托了父親對家鄉的眷戀和思念。這棵樹將永遠屹立不倒,成為我們家族的驕傲和榮耀!</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父親節,寫成此文懷念親愛的父親!</p> <p class="ql-block">文/照片 碧海G藍天</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于山東·濟南</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承德市|
墨竹工卡县|
柯坪县|
精河县|
太康县|
三门县|
石嘴山市|
新邵县|
曲阳县|
红安县|
太谷县|
清水县|
罗定市|
余干县|
宣威市|
叶城县|
加查县|
阿拉善左旗|
正阳县|
苍溪县|
永德县|
裕民县|
建水县|
从化市|
永平县|
赤水市|
南江县|
瓮安县|
白玉县|
徐水县|
绥德县|
邵阳市|
黎城县|
灵璧县|
虹口区|
霍山县|
道真|
田东县|
兴业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