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憑本事吃飯,靠畫藝謀生

鳳山飛燕

<p class="ql-block">憑本事吃飯,靠畫藝謀生</p><p class="ql-block"> 文/晏家武</p><p class="ql-block"> 湖北羅田縣,有一位農民畫家,生于貧寒之家,天賦異稟,勤于習畫,尤其擅長農民畫,繪畫題材以大別山民風民俗為主。他一生憑手藝吃飯,靠畫藝謀生,業績不凡,畫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之路,為我縣美術事業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他就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書畫研究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燕兒谷鄉村工匠學校有限公司畫匠李興世。</p> <p class="ql-block"> 一個從小有繪畫天賦的孩子,卻生在鄉村貧寒之家,不能進美術院校深造,更無緣接受好的栽培,只能在社會自生自滅。其潛能能否激發?愛好能否堅持?特長能否發揮?畫業能否成就?會否遇上伯樂?人才被埋沒還是脫穎而出?一生將怎樣度過?帶著這些疑問,我采訪了羅田縣白蓮鄉覆鐘地村(今屬黃岡市白蓮河管理處)今年68歲的農民李興世,探訪他的傳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講李興世的故事,先從他的人生經歷說起。1956年農歷7月30,李興世生于湖北羅田縣白蓮河鄉覆鐘地村8組畈中間塆。父親李文達是個農民,雖讀了十年書,按說有點文化,卻智力平平,對孩子的繪畫天分并沒在意,更談不上重點培養使其有出息,只是把李興世當作一個普通的孩子對待。</p><p class="ql-block"> 李興世上頭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弟兄姐妹四人中,數他的名氣最大。母親姚秀文會刺繡,繡的花鳥蟲魚、人物肖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李興世幼時癡迷地看著母親的繡品圖案,就從灶堂里拿個木炭,在地上饒有興趣地照葫蘆畫瓢,居然畫得十分逼真,令家人驚訝。小興世受母親影響,十歲時,就顯露了過人的繪畫天賦。</p><p class="ql-block"> 讀初中時,每周有二節美術課,李興世最喜歡畫圖畫,豎起小耳朵全神貫注地聽講,圖畫作業畫得認真,不像別的同學敷衍了事,他畫什么像什么。美術老師發現李興世雖小小年紀,可素描悟性極高,甚至無師自通,能輕易地把教室內的桌椅板凳、鬧鐘、書包、掃帚、鏟子等器物畫得像模像樣,甚至比老師畫的還好,就看出這個孩子稟賦與眾不同。</p><p class="ql-block"> 李興世讀書偏科,喜歡語文,不喜歡數學,最喜歡上美術課學畫畫。他在上正課時,常常在課本下藏個圖畫本,老師在臺上講課,他就在偷偷素描老師講課的情景。有一次,語文老師郭祥春講魯迅《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西瓜。其間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川,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胯下逃走了。"講著講著,郭老師發現李興世心不在焉。走攏一看,原來李興世將課文中閏土刺猹的情景畫了出來,畫功不亞于專業美術老師。郭老師暗自吃驚,像李興世這么有繪畫天賦的學生他還沒見過,深被其才藝所折服。郭老師像伯樂發現了千里馬,非但沒有體罰李興世,反而表揚了他有豐富的想象力。從這以后,李興世愛畫畫、會畫畫的消息,在學校傳開了。</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1974年,李興世17歲初中畢業在家務農。他閑暇之余,自覺將鄉民的生產生活情景,用素描形式再現在畫冊上,自得其樂,畫功搏得村民的夸贊。</p><p class="ql-block"> 1975年,原羅田縣文化局局局長吳子文的愛人汪建新老師在覆鐘地學校任教。汪老師喜歡畫畫,學校要她畫一幅學生在學農基地參加勞動的掛圖。汪老師聽說覆鐘地村的李興世會畫畫,就把畫掛圖的任務交給李興世。李興世見有人請他畫畫,有展示才藝的機會,十分高興,掛圖畫得很賣力。汪老師十分滿意,覺得李興世是塊繪畫的料,不應被埋沒,若有人栽培,日后定會出成果。</p><p class="ql-block"> 當時,羅田縣匡河觀音山林場栽種了大片油茶,職工給新栽的油茶澆水,那火熱的勞動場景,是繪畫的好素材。汪老師聯系林場方面,推薦李興世到觀音山寫生。李興世到油茶基地后,用畫筆將社員挑水抗旱熱火朝天的動人情景躍然紙上,然后將畫稿投到縣文化館。當時縣文化館館長徐克禮和美術指導老師黃白丁看后,不住地點頭,稱贊李興世畫得像那么回事,只是將畫名"觀音山上抗旱忙"改為"油茶山上抗旱忙",隨即刊登在《羅田文藝》上,并作為應景的宣傳畫,向外展示。那時農村點煤油燈,買煤油要指標。為方便李興世夜晚作畫,縣文化館專為李興世爭取了每月兩斤燈油,這給李興世極大的鼓勵。從此,白蓮覆鐘地一個愛畫畫的青年農民,就這樣走進了縣文化局領導的視線。</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70年代,全國農業學大寨運動如火如荼。羅田各地都掀起改河造田、修公路、水庫、溝渠的熱潮。各工程指揮部急需一些能寫擅畫的人做宣傳。時任羅田縣委書記文長福,特拔五千元到縣文化局,要求縣文化館每年開班培訓一至兩期美術創作的學員。學員來自全縣各區有書畫特長的民工。李興世因為畫畫小有名氣,被選拔到培訓班學習,每期培訓20天左右。當時授課者有縣文化館美術輔導老師黃白丁,縣劇團美工戴自強,從武漢美術學院畢業的戚德裕。老師講授一些繪畫的基本功課,結合當時運動的需要,圍繞十大樣板戲、學雷鋒、學毛著、學英雄、階級斗爭、斗私批修、憶苦思甜等內容展開教學。這樣的培訓班,縣里辦了好幾屆,學員多時二三十人,少時十幾人。好學不倦的李興世,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培訓一期都沒落下,好學不倦,勤學苦練,這使他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在歷屆學員中,數他的畫藝首屈一指。在當年全縣參加培訓的30多名學員中,如今唯獨只有他一人,持之以恒地把繪畫愛好堅持了40多年,令人欣慰的是最終在繪畫上事業有成,佳作頻出,屢屢獲獎,贏得了一系列榮譽,個人也走出了一條靠本事吃飯的路。這是后話。</p><p class="ql-block"> 李興世從培訓班出來后,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作為一個有特長的民工,積極投身工程指揮部的宣傳工作。在栗子坳改河、羅田三級電站、四級電站等建設工地上,都留下了他寫標語、繪墻畫的辛勤足跡,畫作遍布全縣各工地。</p><p class="ql-block"> 畫人物肖像,最能體現畫家的基本功。李興世能把雷鋒、王進喜、焦裕祿、毛主席像畫得十分逼真,這讓人對他刮目相看。他不僅素描功底扎實,對涂顏料的要領也領悟得深把握得準,能用不同顏色恰到好處地把人物表情彩繪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輝。如墻畫作品《紅燈記》中的李鐵梅雙手高舉紅燈的情景,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贏得了行家的一致贊賞。</p><p class="ql-block"> 1979年,河鋪修四級電站。李興世那時在工地做宣傳。一次他到不遠的三級電站畫墻畫,接待他的是電站一位姑娘,叫張桂玉,長得標致。李興世只偷偷多瞄了幾眼,就記住其肖像特征,在對方毫無知覺的情況下,他一氣呵成,把肖姑娘畫得跟相機照出來的一樣,一時在工地上傳為佳話;上世紀七十年代,李興世還幫叔伯姐姐的公公葉春和畫了一幅像,因為畫得逼真,葉春和很認可,深深佩服其才藝,興頭上當場賞給李興世十元錢以鼓勵。那時候的十元錢,能買五六十斤食鹽,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這激勵李興世更加發奮學畫,朝更高目標邁進。李興世期望有一天,作品能走向市場,能變現,實現經濟價值,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70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李興世協助縣文化館繪制宣傳畫,閑時協助做些廣告宣傳類的雜務。他的美術字寫得好,承接了全縣許多地方寫美術字的業務。當時在羅田開廣告公司的胡召林經理稱他的美術字在全縣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 1979年,他在縣文化館工作期間,在黃白丁老師輔導下,創作了三幅作品:</p><p class="ql-block"> 第一幅《廠長下鄉來》,描繪的是插秧機廠廠長,下到田間,觀看插秧機工作狀況,征詢產品改進意見的情景。表現主題是:農業實現機械化的歷史趨勢,必將機械取代人工。</p><p class="ql-block"> 第二幅《掃科盲》,描繪的是農技站科技人員下鄉,在田間地頭給社員講授科學種田的情景,表現主題是農民學科學用科學。</p><p class="ql-block"> 第三幅《新風》,描繪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華國鋒主政時,農村九對新婚夫婦,參加集體婚禮的場景。表現主題是移風易俗。這三幅作品,參加湖北省在光化縣(今老河囗市)舉辦的農民畫展,榮獲優秀獎,獎金20元。20元是什么概念?當時羅田男勞力一天計工10分,工值5毛,相當于40個男勞力一天的工錢。這使李興世再次看到了藝術的價值。李興世參賽美術作品獲獎,為羅田爭得了榮譽,得到了羅田縣委宣傳部、縣文聯、文化局的表彰和獎勵。羅田廣播電臺、《黃岡日報》《湖北日報》,紛紛報道了這一消息。</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1982年,縣文化館開始經營第二產業,成立美術服務部、廣告裝璜公司,李興世雖有畫藝,因不是縣文化館在編人員,其身份仍是個借用的農民工,館里不能發工資,他只能在文化館對外服務的一些公司打工賣藝,給服務對象寫美術字,畫圖案、做廣告牌、標牌、標語、門牌、會場墻幕。譬如給縣車站做廣告牌,給人武部繪軍用地圖,給鄉鎮畫建制圖,每月在服務部領工資,月工資從最開始的3O元長到100多元。</p><p class="ql-block"> 因為家庭變故,他曾三進三出文化館。因一心撲在畫藝上,不善經營人脈關系,作為一個有天賦有特長的臨時工可惜始終不能轉正,這使他有些失望,最終還是離開了文化館,回家自謀生路。</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九十年代,李興世回歸故里,雖以種田為業,但仍念念不忘繪畫。農閑時,別人以棋牌消譴,他則以繪畫為樂。可當時手藝不能變錢,畫作不能創收,他常遭村民脾睨譏笑,被視為異類,頗受打擊。他看不到出路,異常苦惱。一氣之下,將畫筆束之高閣,亦隨波逐流,背井離鄉,同村民外出打工。不久,靠打工致富的夢幻破滅了,他發現自己對做別的事不擅長,也毫無興趣,靠賣苦力掙泡錢也不現實。長久在外做普工也不能發家致富。經過一陣艱苦打工磨礪,他清醒地認識到,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有夢想有特長的農民,上天賜給他的藝術天賦和繪畫手藝不能輕易荒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繪畫特長,靠畫吃畫,面向市場,承攬繪畫業務,重新拾起畫筆,畫出一個農民工的人生夢。為了承攬業務方便,他離開鄉村,在羅田縣城安家落戶。</p><p class="ql-block"> 李興世離開老家覆鐘地,來到羅田縣城居住,不種田,尋找繪畫業務,開辟謀生途徑。他走街串巷,游走城鄉,走出羅田,到外縣外省,賣藝謀生:幫人訂做招牌,制作標語,繪祠堂廟宇畫,做中堂,繪壽星圖,畫門神……生意好時一天能掙幾千元,清淡時入不敷出,等米下鍋。他就這這顛沛流離含辛茹苦地勞碌奔波,行走江湖。盡管生意時咸時淡,業務起落無常,但他對繪畫始終沒有放棄。</p><p class="ql-block"> 進入新世紀后,適逢新農村建設中,全國各地鄉村要繪制大量文化墻,這使李興世有了有武之地。他積極投身精神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全縣各鄉鎮村,圖文并茂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繪畫作品見于文化墻、寺廟亭塔,可以說"他畫遍羅田"。</p><p class="ql-block"> 他的畫作還走出羅田,走向海外。有一年,一位加拿大籍專家在浙江核電站工作時,來羅田薄刀峰景區旅游,看到李興世在景區的畫作,十分喜愛,當即用相機拍下,制成畫卷帶回加拿大,獻給該國收藏館。</p><p class="ql-block"> 李興世先是畫遍羅田,本縣的薄刀峰景區、九資河天堂寨河西畈景區,白蓮鄉張家山,柳仙觀,大河岸云蓋山慈云寺,這些地方都留有他的畫作;然后走出羅田,足跡踏遍省內外,如英山、團風、黃州、江夏、河北密云縣十三陵,河南臨川……他把服務社會的畫筆伸向鄉村、機關、學校、商店、車站、景區、游樂場。總之,哪里有李興世,哪里就有他的畫作呈現。他那充滿泥土氣息的作品,美化了空間,陶冶了情燥,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看一個人的藝術才華和成就,從獲獎證書上可見一斑。李興世的獎勵證書裝了一大蛇皮袋,重40多斤,里面紅色獲獎證書有100多個,疊起來有一兩米高。從200O年到2024年,這二十多年來,他先后多次參加縣市省各級各類美術作品征文賽,獲得的獎項難計其數,無數次獲得文藝工作先進個人。頒獎單位有省縣市三級文聯、南京市政府、羅田縣文化局、羅田縣委辦、羅田縣老干局、地稅局,縣委宣傳部,組織部,財政局等。</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他獲得的系列獎項或殊榮有:</p><p class="ql-block"> 1991年,黃岡地區文化局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舉辦的慶國慶美術作品展,其作品入選參展。</p><p class="ql-block"> 1992年,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黃岡分公司組織的"保險在我身邊"征文大賽中,美術作品《保險》獲三等獎。</p><p class="ql-block"> 2003年被縣委宣傳部和文化局評為文藝創作先進個人。</p><p class="ql-block"> 20O4年,在市文聯舉辦的市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中,國畫《農家米面坊》參加湖北省第十屆美展黃岡市預選展。</p><p class="ql-block"> 2006年被縣委宣傳部評為文藝創作先進個人。</p><p class="ql-block"> 2007年被縣委辦評為文藝創作先進個人。</p><p class="ql-block"> 20O8年參賽作品《農家米面坊》獲第三屆湖北省工藝美術作品創作優秀獎。</p><p class="ql-block"> 20O8年縣委宣傳部、白蓮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組織的"廉蓄印象"文藝作品征集賽中,畫作《蓮蓄精英》獲二等獎。</p><p class="ql-block">2008年,畫作《送溫暖》在縣反腐倡廉宣教領導小組舉辦的全縣"情系民生、廉政勤政"書畫作品展評中獲二等獎。</p><p class="ql-block"> 2O09年,在美協、計生委、計生協會組織的"生育文明杯"繪畫比賽中獲二等獎。</p><p class="ql-block"> 201O年,美術作品《笑對天下人》參加慶國慶迎大別山文化旅游節暨"首屆黃岡市美協會員作品雙年展中榮獲入選獎。</p><p class="ql-block"> 2011年,在羅田縣委組織部、文化局、地稅局組織的"地稅杯"美術攝影作品大賽中獲二等獎。</p><p class="ql-block"> 2O12年在縣民協宣傳工作中,獲突出貢獻獎。</p><p class="ql-block"> 2012年,市文聯、市美協、黃岡師院美術學院慶18大暨第二屆市美協會員作品雙年展中,中國畫《天堂勝景圖》入選。</p><p class="ql-block"> 2012年縣委組織部和迎創辦喜迎18大暨慶祝建黨91周年,組織的繪畫作品大賽中獲優秀獎。同年被縣委辦評為文藝創作先進個人。</p><p class="ql-block"> 2012年,作品《天堂人家》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江蘇省文聯、南京市政府聯辦的2012年南京六合第二屆全國農民畫展評委會評審,榮獲二等獎,并入編《2012南京六合第二屆全國農民畫展優秀作品集》。</p><p class="ql-block"> 2013年,在縣財政局組織的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動中,獲二等獎。</p><p class="ql-block"> 2O14年縣紀委監察局舉辦"廉政杯"書畫攝影作品展中,水粉畫《悉心》獲三等獎。</p><p class="ql-block"> 2O14年在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行頻道組織的"壟上行牛人大賽"第1季選拔活動中,榮獲"湖北百強牛人"稱號。</p><p class="ql-block"> 2014至2015年被縣文聯評為文藝工作先進個人。</p><p class="ql-block"> 2014年國畫作品《美景在羅田》,在縣文聯和縣委宣傳部組織的″畫羅田名人,繪羅田美景"美術作品大賽中,獲二等獎。</p><p class="ql-block"> 2017年,在縣委組織部、老干局“慶祝建黨96周年暨迎19大"開展的書畫作品展評中,榮獲三等獎。</p><p class="ql-block"> 2019年羅田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書畫展,國畫作品《大別山下美酒香》參展。</p><p class="ql-block"> 2O2O年新冠疫情中,他用心為鐘院士畫了一幅十分逼真的肖像,畫名為《千言萬語》,表達湖北人民對抗疫英雄深入武漢救援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天,他作為羅田實力派畫家,隨黃岡文藝界人士到云夢縣油菜花海寫生,用畫筆勾勒出云夢油菜花海的無邊美景,用心推介云夢旅游資源。</p><p class="ql-block"> 此外,他的書畫作品多次在縣博物館(縣人民廣場古樓)參展,均得到行家一致好評。2023年,原湖北省美協主席徐勇民審核李興世的實力后,讓他破格加入省美術家協會。</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參加了縣市省、國家四級民協,省縣兩級美術家協會,羅田縣書法家協會,中國民間書畫研究會,成為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是我縣農民中的頂尖級民間藝人。</p><p class="ql-block"> 2021年,縣文旅局命名李興世為羅田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烙畫代表性傳承人。他積極投身文化產品活動,用作品打造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以上一系列獎項和殊榮,是一個農民畫家實力和業績的見證,也是一生愛好的結晶。</p> <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北宋畫家張擇端,畫了一幅描繪汴京水陸運輸和市面繁榮驚世駭俗的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該畫集宋代各畫種高超技藝于一圖,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瑰寶。</p><p class="ql-block"> 受昔人張擇端啟發,李興世20O6年用了一個多月精心創作的一部集中展現其才藝的巨作《大別山榨油圖》,畫長13米,寬1米3,畫了60多人。作品于2008年參加湖北省第三屆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暨第三屆工藝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圖中縣文聯主席瞿伯良題字,縣民協主席陳漢東題詞,由縣書協主席詹顯烈書寫,市值5萬元。就是這幅作品,得到燕兒谷谷主徐志新的賞識。徐總看中李興世的手藝,于2018年將他選拔進燕兒谷工匠學校,專心從事美術繪畫工作。公司給其提供施展技藝的平臺,按月發工資,讓他們安心在工作間制作產品。產品再由公司統一在網上和實體店對外銷售。從此,李興世有了自己的工作坊,晚年有了歸宿,靠手藝吃飯,憑畫藝謀生,老來仍可以安心作畫,盡情施展才藝,服務社會和民間。 </p><p class="ql-block"> 李興世,一個農民畫家,在社會上求索奮斗,歷經多少酸甜苦辣,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回憶他學畫自學成才艱難的人生路,百感交集,感概萬千。今生有成功,有失意,也有遺憾。</p><p class="ql-block"> 不過人生只能半稱心,哪能事事都如愿?如今,晚年的他已看淡一切光環和榮譽,仍將自已定位為一個農民,盡管老來沒有退休費,但他仍能憑本事吃飯,靠畫藝謀生,在工匠學校繼續用畫筆謳歌社會,以丹青抒懷祖國。</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1日采訪,6月15日完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客| 隆安县| 凤台县| 辽阳市| 舒城县| 朝阳县| 宁远县| 龙岩市| 鹿邑县| 淅川县| 眉山市| 自治县| 山东| 扎赉特旗| 通城县| 灵山县| 中方县| 新田县| 温州市| 宣威市| 大竹县| 锦屏县| 洪雅县| 漯河市| 高青县| 石台县| 乌拉特后旗| 卢龙县| 台中市| 思南县| 祁东县| 杭锦后旗| 邯郸市| 九龙县| 海丰县| 寿光市| 廊坊市| 贵州省| 屏边| 墨脱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