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神奇的王朝</b></p><p class="ql-block">2013年,一座古墓的發現,將中國古代一個神奇的王朝,重新引入公眾的視線。</p><p class="ql-block">這個神奇的王朝,只存在了38年,卻留下了諸多王朝三百年也做不到的創舉,開啟了后世朝代一千多年還在繼續做的事。</p><p class="ql-block">它是300多年天下大亂的終結者,重新將華夏南北歸于統一;</p><p class="ql-block">它是吏治、選才制度的創造者,讓唐宋元明歷朝延用到清;</p><p class="ql-block">它修渠、通溝,貫通京杭大運河,惠及沿岸民眾直到如今;</p><p class="ql-block">它開疆拓土,收復遼東、首次將青海高原納入華夏版圖;......</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積極創新,謀求大業的朝代,任何一項重大舉措,都功蓋千秋,流芳后世。</p><p class="ql-block">它就是,<b>隋</b>,一個短暫而足以璀璨的神奇王朝。</p><p class="ql-block">提及隋朝,決然繞不開隋煬帝。這是一個為后世頗具爭議,誤讀為殘暴、奢靡的君王。依筆者所閱資料,此系后世朝代為建立自己的統治所為。李淵乘亂奪隋建唐,這個皇帝當的并不光彩,否定前朝帝王意在宣傳自己是明君,給楊廣的謚號“煬”,其貶義盡在其中。</p><p class="ql-block">反倒是英國漢學家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一書中對隋煬帝的評價相對客觀。“在民間傳說、戲劇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觀眾的隨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在中國的帝王中,他決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適合鞏固他父親開創的偉業,而他在開始執政時也確有此雄心。”“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們會發現,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隋煬帝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鑒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他有點像政治美學家。”</p><p class="ql-block">楊廣,繼位后十四年為帝,住東都洛陽不足四年。為建立一個比肩秦漢的帝國,一生奔走。通運河,開科舉,建三省六部制,征突厥,巡西域,經略江南,收復遼東,招撫琉球,其功績足以彪炳史冊。</p><p class="ql-block">評價一個人,尤其是帝王將相、名人,要看其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就此而論,隋煬帝楊廣稱得上是有作為的一代帝王。</p><p class="ql-block">隋煬帝的悲劇在于一生功績被后世的貶損所淹滅。說白了,是其不顧民生的急政所帶來的惡果。其實諸多的政策所為是符合歷史發展需要的,東征西巡,為的是國家的統一;開挖運河,為的是南北溝通發展經濟。歷史常常被后世歪曲,修長城、挖運河,這兩項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工程,上千年來一直被詬病。而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園子,導致了海疆破防,國門大開,被洋毛子欺辱,反到是不說圓明園無人提及。</p><p class="ql-block">隋煬帝短短十四年開創的局面,促成了中國古代一個盛世王朝應運而來。真如俗話說“秦做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揚州與帝陵</b></p><p class="ql-block">揚州,這個有2500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提及為其作廣告的二大博主,非李白和楊廣莫屬。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流芳百世;一條乘舟下揚州的大運河流淌至今。</p><p class="ql-block">揚州從未做過都城,卻在隋唐史記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隋煬帝楊廣更是與揚州有著千般緣分。偏愛揚州,寄情揚州,崩于揚州,葬于揚州。</p><p class="ql-block">隋煬帝死后,葬身之地始終是一個謎。對于隋煬帝陵的位置,歷代紛爭不斷,包括初葬、改葬的記錄不少于8次。清朝時,在揚州北郊槐泗鎮槐二村有一座被清代大學士阮元認定為是“隋煬帝陵”。修的像模像樣,至今尚存。</p><p class="ql-block">直到2013年,揚州邗江區西湖街道曹莊一處工地施工中,發現刻有“隋故煬帝墓志”的古墓。在形制、出土文物及人骨鑒定結果等佐證下,經國家文物局論證,曹莊隋唐墓葬被確定為隋煬帝、蕭后終葬之地,共清理出墓志、玉器、銅器等文物近400件(套)。遺址成為“2013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p><p class="ql-block">由此,撲朔迷離的隋煬帝陵位于何處之爭,塵埃落定。</p> <b>隋煬帝陵遺址公園</b><div>位于揚州城區內,占地168畝,主要包括帝陵遺址保護建筑和帝陵博物館二部分。<br>2013年帝陵遺址被發現,經過十年的發掘和建設,2024年2月,帝陵遺址公園對外開放。</div><div>(門票30元。因其為試開放,配套設施暫不到位,交通和飲食均不方便。建議自駕或打車,自備飲食前往。)</div> <b>隋煬帝南巡圖壁畫</b> <b>隋煬帝雕像</b><br>游客中心南門廣場,隋帝楊廣,披袍揮鞭,勒馬驟停,目向遠方,威武霸氣,展現了一代帝王西巡東征守土固疆、文韜武略、治國安邦的宏偉氣概。<br>雕像為銅質,主體部分高3.8米。 <div>游客中心大廳南面一塊屏風上,鐫刻著楊廣的詩《泛龍舟》。<br>舳艫千里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br>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br>六轡聊停御百丈,暫罷開山歌棹謳。<br>詎似江東掌間地,獨自稱言鑒里游。<br></div> 游客中心 帝陵公園入口處一塊斜坡草坪,迎面刻有“公元604年---隋朝仁壽四年 即位為帝”。 園內的道路,舍直取彎,如運河般彎曲。 <b>“落地的皇冠”</b><div>帝陵遺址保護建筑,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div><div>整座建筑占地5765平方米,長寬各近80米,高15.95米。<br>外觀呈上小下大的“覆斗”形式,這種造形是隋唐時期大型陵墓所常見的封土形狀。從四個立面看,又呈現出古代建筑最高等級屋頂的形狀——廡殿頂。</div><div>被專家譽為“落地的皇冠”。(橫屏)</div><div><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b>鏡鑒池</b></p><p class="ql-block">帝陵遺址前廣場,建有一長方形景觀水池,南北長49米、東西寬14米,意寓楊廣壽年49歲、在位14年。</p><p class="ql-block">深度僅有3厘米左右的廣薄水面,如一面平滑巨大的鏡子,向下透射出魚鱗狀的石板池底,向上倒映著天光和“落地的皇冠”帝陵遺址,朗朗可鑒。寓意著要以史為鑒,真實地呈現隋煬帝其人,客觀地評價其功過是非。</p> 鏡鑒池南端的照壁<br> <p class="ql-block"><b>帝陵遺址保護建筑</b></p><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的外裝飾,是特制鋁板瓦屋面,也是帝陵遺址最重要、最具創意和辨識度的造型元素。與傳統瓦片順坡擺放的排列方式不同,帝陵遺址上的所有瓦片都是豎直站立的,由空中俯瞰時便會呈現出“水波紋”和“魚鱗砌”的意象,宛若水波瀲滟,鱗次櫛比。</p> 廡殿頂,屋頂陡曲峻峭,屋檐寬深莊重、氣勢雄偉浩大,在中國古代,是體現皇權、神權的象征。多用作宮殿、壇廟、重要門樓等高級建筑,其他官府及庶民不許采用。 <b>帝陵遺址</b><div>2019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帝陵包括一號墓和二號墓,位于東西49米、南北48米的夯土土墩中部,分別安葬著隋煬帝和蕭皇后。有隋故煬帝墓誌碑石為證。 <p class="ql-block"><b>遺址保護建筑內廳</b></p><p class="ql-block">寬敞空曠的四方大廳,深沉渾厚。巨大的穹頂上,倒掛的星宿吊頂圖,使人如同置身于夜色天幕下。</p><p class="ql-block">帝陵遺址內廳的設計理念為“天圓地方”。天圓地方是古代一種天體觀。古人由于缺乏科學知識,認為天似華蓋,形圓;地如棋盤,形方;兩者的結合則是陰陽平衡、動靜互補。</p><p class="ql-block">只身站立在近似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室內空間中,舉目四望,不見一方梁一根柱。四壁的方孔,像天眼,連接著室內外,貫通著天與地。超然驚嘆設計者的想像和中國基建的魔力。</p><p class="ql-block">(橫屏)<br></p> <p class="ql-block">神圣星空之下,50米左右見方的夯土以原狀呈現在眼前。隋煬帝墓室位于土墩正中心,蕭后墓室居于其東南一側。</p> 古人在天文上對北斗七星研究頗深,北極星的地位非常高。正中間的紫微星為帝王星。吊頂將紫微星置于中心,正對下方的隋煬帝墓室。 <p class="ql-block">整個建筑屋面四周開有不同尺寸的13個小方窗。</p><p class="ql-block">據介紹,這13個小窗的位置和角度都經過精密的計算,以保證在特定日期---每年冬至、夏至,以及隋煬帝忌日等時辰,陽光會透過不同的窗戶,照射在隋煬帝及蕭后的墓室上。</p> 第一單元 陵墓驚現 第二單元 陵園勘探 第三單元 帝陵發掘 第四單元 遺址公園 <b>隋煬帝陵博物館</b><div>再現了隋朝的輝煌歷史和隋煬帝的一代風華</div><div>地上層,詳細介紹了隋朝勵精圖治,創建管理和用人二項影響后世千百年的制度;貫通南北漕運的大運河,以及這項工程帶來的對南北文化認同、東西民族融合的影響。通過隋煬帝的生平介紹,為全面了解這位歷史上貶大于褒的傳奇帝王,提供了詳實依據,還一代君王一個公允。</div><div>地下層,展出了帝陵遺址出土的200件(套)珍貴文物,為深入了解隋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實證。</div> <p class="ql-block"><b>千秋大業</b></p><p class="ql-block">公元581年,隋朝終結了自東漢末年以來300多年的動亂分裂,使中華大地重新統一。</p><p class="ql-block">文帝開國建隋朝,文治武攻,推陳出新,強化中央集權,營建都城大興,開“開皇之治”。</p><p class="ql-block">煬帝武略文韜,完善制度,招賢納士,興建東都,西巡東征,開通運河,貫通漕運,促進民族融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統一南北</b></p><p class="ql-block">中華大地,自東漢末年(公元220年)三國起,群雄割據,雖有西晉東晉百年的統一,因其國力甚弱,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p><p class="ql-block">隋朝用了8年時間,公元589年,時為晉王的楊廣兵發南朝,滅了紙醉金迷的南陳小朝庭。使歷經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永嘉南渡、北人南遷、十六國割據后的中華南北,重歸統一。</p> <p class="ql-block"><b>開皇盛世</b></p><p class="ql-block">隋朝結束了自秦漢大一統王朝后,中國歷史上割據時間最長、分裂最嚴重、權力更換最頻繁的混亂國局,將孕育華夏文明的黃河、長江流域納入同一版圖之下。</p><p class="ql-block">隋文帝在位24年,革舊弊,建新制,推動了歷史上王朝時期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戶籍大增,倉儲豐實,社會安寧,文化活躍。</p> <p class="ql-block"><b>三省六部制</b></p><p class="ql-block">隋之前,王朝國家的政務均由丞相一人獨攬,極易誤國誤事。創建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權制的一次啟后千百年的重大吏治改革。由隋文帝楊堅確立,此后唐朝進一步完善,歷經宋元明,一直延用到清末。</p><p class="ql-block">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是決策機關,互相監督。</p><p class="ql-block">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是執行部門,職責分明,各司其職。</p><p class="ql-block">三省六部制作為一套中央行政體制,成為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p> <b>科舉制</b><div>科舉制度是隋朝廢除門閥士族世襲制度,通過考試分科舉拔人才的用人制度。<br></div><div>是封建王朝時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使出身寒門的弟子,有了只要用功讀書,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即可步入仕途,入朝為官,報效家國的途徑。同時也擴大了政權統治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br></div> <b>身臨其境參加科舉</b><div>坐于案前,觸摸案上電子屏幕,穿越千年做一回考生。(考生背后的屏幕顯示著分數)</div> <p class="ql-block"><b>雄主功業</b></p><p class="ql-block">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p><p class="ql-block">隋煬帝在位十四年,革新典章;推行科舉;興建東都(洛陽);經略西域,親征吐谷渾,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華夏版圖;重開絲路;貫通運河;征戰高句麗,收復遼東。</p> <b>萬國盛會---隋煬帝西巡</b><div>公元609年,隋煬帝御駕親臨張掖,參禪天地,謁見西域27國使臣,舉辦博覽會,史稱“萬國盛會”。<br></div><div>隋煬帝也成為中國歷朝歷代,唯一到過西域的帝王。</div> 有傳說,“萬國來朝”一詞,始見于隋煬帝西巡后。 隋煬帝南巡圖 楊廣在滅了南陳,收復健康(今南京)后,擔任“揚州總管”十年,展現出出色的政治才能,也由此晉升為太子。 <b>坐鎮江南</b><div>楊廣任揚州總管期間,廣泛籠絡江南才學之士、宗教領袖,感化前朝民眾,招撫叛逆,緩和南北矛盾。<br></div><div><b>三下揚州</b></div><div>煬帝即位后,改“揚州總管府”為“江都郡”。公元605年、610年、616年,三次下臨江都(揚州),安撫江南人士,展示王朝實力,謀劃征討高句麗,收復遼東,鞏固穩定政權統治。<br><b>江都宮變</b><br></div><div>煬帝第三次南下江都時,農民起義的烽火已蔓延各地。瓦崗軍逼近洛陽,公布煬帝十大罪狀。李淵攻進長安,自封唐王。宮中隨從將領多為關中人,常年在外,思念故鄉。密謀兵變,率眾西歸。<br>公元618年煬帝自感末日將臨,引鏡自照說:“好一個頭顱,該由誰來斬下?” 同年三月,隋煬帝被左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縊殺,史稱“江都宮變”。<br></div> 隋江都宮城(燈光沙盤) 江都宮城遺址城磚 整個展廳內,頂部天花呈運河造型,蜿蜒的“河道”內星光點點,地面上全息投影映射出一條奔騰的運河,歷史的星空和流動的運河在這里交織輝映,似乎在講述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統一南北的壯舉,以及確立科舉選拔人才制度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b>展示隋煬帝詩詞的投影幕墻</b><div>隋煬帝自幼好學,其文才亦不輸武略。《全隋詩》收錄了他大約40多首詩詞。<br></div><div><div>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蓋全唐。殊不知此前早有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仔細品味,春江潮滿,海上明月的意境早已蘊含在其中。誰能說張若虛的意境不是源出于此?</div><div>隋煬帝的《野望》:“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那般愁情,寒鴉,斜陽,孤村,流水,數點,一眼之下,便可看出宋詞婉約派的境界。不得不聯想起秦少游的“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br></div><div>難怪唐太宗李世民讀過這位表叔前朝亡君的詩文,甚為嘆息:“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br></div></div> <h3><b>大事年表</b></h3><h3>由地面到負一層,沿著弧形樓梯拾級而下,左側墻面是隋煬帝一生的大事年表。宛如穿越時空隧道,慢慢走近隋煬帝的一生。</h3> <b>墓誌碑石</b><div>出土于1號墓主墓室正南側與甬道交會處,由墓志蓋和墓志銘兩部分組成。墓志內容大部分漫漶不清,但關鍵的人物、時間、地點等信息均清晰可見。<br></div><div>(墓志上的“隨”字的寫法與如今的“隋”字寫法是不同的。<br>隋文帝楊堅在北周時為“隨國公”,后進爵“隨王”,建隋后,以“隨”字有“走之”寓意不好而改為“隋”。因此,按理說這方墓志上應該寫“隋”才對。<br>有學者因此質疑這方墓志的真偽。然而,目前所見唐代墓志中用“隋”和“隨”的都有。此墓為唐代帝王所建,故用“隨”代“隋”也合理,甚至可能是有意為之。意寓隋朝就是“一走了之”。)<br></div> <b>十三環蹀躞金玉帶</b><div>出土于1號墓,是迄今為止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金玉帶,也是迄今發現等級最高、皇帝御用的帶具,填補了中國古代輿服考古史的一項空白。</div><div>十三環金帶,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周武帝孝陵曾出土過一套十三環銅帶具,隋煬帝這套是金玉質,玉質潔白無瑕,細膩瑩潤,非常罕見。<br></div> <b>玉璋</b><div>2號墓出土,呈扁平長方體狀,一端斜刃,采用和田玉制作,長27—22.7厘米、寬3.9厘米、厚0.8厘米。玉璋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極高,其形制屬帝王專用。</div><div>也正是由于這一祭祀器物的特性,佐證了她作為皇后死后與之共葬的這位有爭議的帝王人物確為隋煬帝。</div> <b>蕭后冠飾</b><div>2號墓墓室棺槨外東側,一件結構相對完整的隋唐皇后冠飾,侵蝕嚴重。冠飾工藝精細,組合復雜,由帽壁、金花、簪(笄)、釵、翅翼等組成,花樹13棵,兩側博鬢,飾件鎏金,鑲嵌珠玉。花樹搖曳,鈿釵生輝,這是等級極高的禮冠,具有極強的禮儀象征,需等級身份最高者才能享用,也是對蕭后身份的重要佐證。</div><div>(館中所看到的華美禮冠是專家根據考古成果,經過現代科技掃描后復原出來的仿制品。)<br></div> 出土的部分冠飾品 <b>編鐘編磬</b><div>2號墓出土編鐘一套16件和編磬一套20件,是目前國內唯一發現的隋唐時期編鐘、編磬實物,填補了中國音樂考古史上的一項空白。<br></div> <b>編鐘</b><div>一套16件,(原有木質編鐘架已不存) 大小依次排列。銅質材料,合瓦形腔體,鐘高22.3-11.3,鼓徑12.7-6,舞徑8-6厘米。</div> <b>編磬</b><div>一套20件,(原有木質編磬架已不存) 大小依次排列,銅質材料。磬長23.4-11.7厘米,形制相同,倨句明確,鼓股分明,底邊鈍角,均為素面。</div> 出土的陶俑、陶罐、油燈、陶畜,均為唐代時期物品。 隋煬帝偏愛揚州,寄情揚州,崩于揚州,葬于揚州。<br>“廣陵”成為他,楊廣,一代帝王的歸宿,永眠之地。<br>“廣陵”與“楊廣帝陵”,是歷史的巧合,還是上天的命里注定?<br> 攝影/編輯/文字整理 : 回頭望月<div>其他:網絡</div><div>2024.6.12. 拍攝于揚州隋煬帝遺址公園</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汪清县|
张掖市|
保山市|
色达县|
台北县|
故城县|
洪雅县|
京山县|
宝应县|
谢通门县|
金湖县|
宁远县|
夏河县|
盐边县|
礼泉县|
银川市|
博野县|
宁河县|
日土县|
芦山县|
青浦区|
寻甸|
达日县|
衡南县|
丰县|
蒙自县|
弥渡县|
通榆县|
德安县|
龙州县|
武夷山市|
七台河市|
云安县|
当雄县|
方城县|
SHOW|
景洪市|
墨脱县|
宁乡县|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