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敘永,追尋西南聯大的歷史遺韻

漢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7年春,我第一次瞻仰了位于云南師大121校區的西南聯大舊址。并且知道了西南聯大在昆的八年中曾設過的兩個分校,一是蒙自分校,1938年因聯大剛到昆明校舍無著落,因此文、法兩個學院設在蒙自,一個學期后遷回昆明;二是敘永分校,1940年夏,日軍占領越南,為防萬一,學校在敘永設立分校,當年考入聯大的所有新生及先修班學生全部到敘永上課,次年秋戰局穩定,學生遷回昆明,分校隨即撤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秋,我走進蒙自,在南湖邊流連半日,通過蒙自海關、哥臚士洋行、周家宅院、碧色寨火車站等一批舊址和古老建筑追尋當年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歷史記憶,第一次領略了“剛毅堅卓”的聯大校訓。</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年后的端午,我終于如愿以償地來到敘永分校舊址——在完成了連續兩天綿綿陰雨的助學家訪之后,初夏的敘永竟然晴空萬里,藍天白云下的春秋祠以其明媚開朗歡迎遠道而來的后輩小子。這是我第二次踏上敘永的土地,第一次是去年五一的助學家訪。敘永縣,隸屬四川省瀘州市,西通云南,南接貴州,素有川南門戶之稱。全縣地處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風光神奇秀美。2020年,敘永縣退出國家級貧困縣。</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西南聯大的歷史中,敘永分校是不得不翻開的一頁,這個在昆明頻繁遭遇轟炸時啟用的遷居之所,以其比之昆明更差的物質環境而聞名,以其能與西南聯大教育奇跡一脈相承而傳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日軍侵占安南、交阯地區等越南北部,云南邊陲遂成為前線戰場。為避免學校遭受兵燹涂炭,國民政府教育部令西南聯大“作萬一之準備”。聯大教務長樊際昌隨即在四川宜賓、瀘州一帶尋找遷校地點。最終經過綜合考慮,敘永縣成為了新校址的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處四川盆地到云貴高原過渡帶的敘永,是宜賓瀘州南部區域的中心,就當時的交通而言,水路可通過永寧河到瀘州,陸路可直通昆明,搬遷方便;另外,敘永縣內寺廟和祠堂眾多,可以容納上千名師生的教學住宿;更主要的是,敘永縣政府和當地士紳聽說是西南聯大要來,紛表歡迎接納,有的還慷慨助資。這些,都使敘永成為西南聯大分校當之無愧的首選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0年11月13日,西南聯大敘永分校正式成立,校常委會秘書長楊振聲出任分校主任。第一期入校的學生達到了七百余人。他們之中有的是華僑的歸國子女,有的是省內外慕名而來的有志青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現在,讓我們走近遠離我們八十多年的塵世,去追尋剛毅堅卓的千古名校的歷史遺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0年,聯大分校錄取的669名新生在12月10日之前全部到敘永分校完成報到。以敘永縣城精華建筑春秋祠為代表的多處祠堂、寺廟如約按時成為分校校舍。然而,彼時抗戰方殷,匯款郵路不暢,西南聯合大學分校如期開學在即,需款孔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逕啟者,茲因敝校匯款未到,擬請貴縣長令飭財委會暫為撥借國幣伍仟元,以資周轉,一俟收到校款。即如數歸還。至希惠允辦理為荷!” 11月27日,分校籌辦人樊際昌向縣政府發函請求資金援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11月28日,敘永縣縣長張大明簽發訓令:“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匯款未到,需款至急,亟應設法協助,合亟令仰該會籌撥伍仟元,尅日交付樊教務長親收。” 緊急批準縣財委會借款國幣伍仟元(現值約五十萬元)予西南聯大敘永分校,解決分校辦學經費周轉困難的燃眉之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歷史無聲,檔案留憑。這是敘永縣檔案館在館藏檔案中發現的《敘永縣政府準西南聯大函請借款伍仟元以資周轉的訓令》。泛黃的故紙,沉淀歷史記憶的吉光片羽,見證了川南敘永有幸為戰時中國最珍貴的人才教育資源做出的保護和發展,記錄下一個時代的印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聯大40級招收的616名新生和先修班18名學生、33名旁聽生全數到敘永縣報到就讀。有的通過敵占區、有的繞道香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負笈到敘永求學。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學子們穿草鞋、點油燈、住古廟、蹲在地上吃飯,無熱水洗臉洗腳洗澡,在永寧河邊做學問,天當教室地當鋪。學子們臥薪嘗膽,高唱校歌:“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需人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敘永分校的校舍,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廟宇和祠堂。當地的文廟,是敘永分校辦公處和教室;帝主宮是女生宿舍;南華宮是工學院男生宿舍和大教室;春秋祠是男生宿舍;天上宮是實驗室和圖書室。房屋破漏,宿舍、教室、飯廳分散。學生們起床后就端著面盆等漱洗用具到永寧河邊去漱洗,完畢后,再端一盆清水回宿舍作晚上的洗腳水。聽課也是來去匆匆,東城跑西城,去遲了沒有凳子,只能站著聽課,晚上點燈芯草油燈照明,風稍大就被吹滅,有時還要躲空襲、跑警報。永寧河沿岸是學子們早、晚自習和看書的地方。這些地方環境破舊,四面漏風,冬冷夏熱,一年四季都有蚊蟲襲擾。有些體弱的學生,因為環境惡劣而病倒。但是,這些困難仍然沒有阻擋他們的求知欲。幾乎每一天,都能看到學生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手不釋卷的苦讀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在縣城永寧河的兩岸,每天的清晨和傍晚,總能看到川流不息的莘莘學子在東西兩城匆匆而行。市民們忙著生計,學生們忙著求知。不是縣城里建學校,而是學校內有居民,如同現在現代化大學的“城在校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時的敘永是一個相對封閉、保守的小縣城,縣里有錢的鹽商們間或舉辦大型活動,戲臺都分兩個,男人們和女眷們看戲是要分開的。但學生來了,夏天到了,學生們紛紛跳入永寧河洗澡游泳,鄉紳們竟然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默許這樣“有傷風化”的“大逆不道”。敘永人對聯大學生的寬容、溺愛令后人動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敘永分校的科目設定,與昆明聯大幾無區別。文學院設有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哲學心理學系、歷史學系;理學院設有算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物學系等;法商學院設有政治學系、經濟學系、社會學系;工學院設有土木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等;師范學院設有教育學系、英語學系、史地學系等,共5院20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學校雖然辦學條件簡陋,教師隊伍卻配備精良、整齊、充實。有名的楊振聲、吳晗、鄭華熾、吳之椿、陳嘉、蔣碩民、李廣田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教授、國外學成歸國的新秀等都齊集敘永,可謂“人人握靈蛇之珠,個個抱荊山之玉”,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分校主任是“五四” 時期就蜚聲文壇的楊振聲教授,民國教育部長朱家驊,著名學者傅斯年等教育大家先后來此視察。他們甘于艱苦,甘于淡泊,嚴謹治學,誨人不倦,既教書又育人,在艱苦的條件下奮斗著、努力著。期間還指導學生們創辦了《流火》《布谷》《野草》《山泉》《紅葉》等許多壁報,宣傳抗日救亡。這里雖然名為分校,但是以其師資力量和學科門類的全面性而言,足夠高山仰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們中間,有現在成為已故李總理的法學導師龔祥瑞教授;有寫作了2022年語文高考全國Ⅱ卷的現代文閱讀散文《到橘子林去》的作者李廣田先生,文章所寫的橘子林就在敘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朱自清先生后來有一段文字專門記載了這些往事:“敘永是個邊城。永寧河曲折從城中流過,蜿蜒多姿態。河上有上下兩橋。站在橋上看,似乎頗曠遠;而山高水深,更有一種幽味。東城長街十多里,都用石板鋪就,很寬闊,有氣象,西城是馬路,卻石子像刀尖似的,一下雨, 到處泥漿,兩城都不好走。” 真實地再現了敘永分校的師生曾經生活過的歷史場景。朱自清甚至曾先后應敘永縣初中、小學的邀請,給中小學生作學術和抗日演講。他在演講中說:“日本人侵略我國,占去很多地方。國家已到危急存亡關頭。青少年應有愛國家、愛民族、愛自由的偉大志氣。不要辜負大好時光,刻苦學習,將來擔負起挽救國家民族的偉大使命,打敗敵人,收復失地,誓雪國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幾十年后,有人問沈從文:為什么當時條件環境那么苦,西南聯大培養的人才,卻超過了戰前北大、清華、南開 30 年出的人才的總和?沈從文回答了兩字:“自由”。言之鑿鑿,擲地有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繁重艱辛的學習生涯中也偶有齟齬。有件歷史史實,值得在這里說一說。敘永分校自開始上課到撤離時僅八個月,卻也已成立了主要由學生組成的ZG臨時黨支部,當然公開合法出面的是學生社團“社會科學研究會”。“皖南事變”后,社團出墻報,寫專題,在學生和敘永民眾中產生了影響。這讓當地駐軍十分惱怒,荷槍實彈包圍學生宿舍(帝王宮),把墻報整個撕下來拿走,還欲強行進入女生宿舍搜查。分校教務處當即阻止,并向駐軍提出嚴正交涉。當局發出查禁密令,并不斷向學校施壓,導致徐欣堂等個別學生被迫離校。學校給出的理由是:“擅自離校多日,未經請假,亦未返校”,“著即開除學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此感嘆,發生任何一個事件,民眾了解到的真相和真正的事實永遠不在同一頻道。即如敘永分校這樣板正耿直、一絲不茍的名校也不能免俗——當然他們的出發點或宗旨,是“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沒有違背這個宗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百試不厭百戰不殆的傳統,一直傳承到現在,并且青出于藍,過猶不及,進而演化成“真話全不說,假話不全說”!</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言歸正傳,還是說說令人振奮的事。1941年4月,聯大敘永分校學生們知道馮玉祥將軍到瀘州為前方抗日將士募集軍款,便決定舉行為期三天的義演和義賣活動。4月的敘永,忠義路(陜西街)上分外熱鬧,南華宮內鑼鼓喧天,師生們為抗戰募捐演出京劇正在進行,敘永縣父老鄉親們聞訊慷慨解囊,大街上人山人海,群情激奮,聲援聯大敘永分校學子們的抗日義舉。春秋祠外長街一百步內全是地攤,擺滿琳瑯滿目的半新半舊貨物,有皮鞋、中山裝、西服、長衫、高跟鞋等衣物,也有金筆、毛筆及各類舊書、名著……收款處設在南華宮戲院門口,交錢就開單子去攤上取貨。敘永民眾爭相購買,好些人交了錢卻并不去取貨。三天義賣義演集資八千元大洋。學生們專門派代表去瀘州,親自交到馮玉祥將軍手上。馮將軍從學生代表手中接過大洋,熱淚盈眶,親筆寫下:“抗戰到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十二個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3年,盟軍來華對日作戰,西南聯大敘永分校這群熱血青年積極報名,所有男生都應征入伍,充當翻譯,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這群曾在敘永磨煉了意志的學子們,被后人稱為聯大的“敘永哥”!他們大多分配到美軍在印度、緬甸的部隊,包括美國十四、十六航空隊、工兵團、炮兵訓練中心和48后方醫院當翻譯。有的被選入中美兩國組建的空中運輸服務隊,成為副飛機師或副駕駛員,不顧生命危險運送抗戰物資。有15名“敘永哥”被清華老校友、中國遠征軍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征到軍中服務,直飛印度,進入野人山原始森林,參加密支那戰斗和進軍八莫等戰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起英國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約瑟博士曾經說過:“毫無疑問,20 世紀前半葉,至少就人文社會科學來說,全球學術水平最高的地方,除西歐北美, 就是中國。”那個時代的中國學人當之無愧,名至實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春秋祠,我沿著永寧河畔兀自行走,眼前浮現的是師生們八十年前從河東涉水去河西,或從河西涉水去河東,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授課的和求學的,為了民族自救,從不懈怠!紫霞峰灼灼,永寧河潺潺,敘永這片光榮的土地默默地述說著的,是那些我們都差不多遺忘殆盡的曾經發生過的感人肺腑的壯麗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現在,能夠來到這里追尋西南聯大敘永分校的歷史遺韻,是我和我的助學志愿者同伴的幸運。往事雖已蒼老,但并不如煙消遁。文化的繁榮,需要積淀與傳承。在近代以降急遽嬗變的社會生活中,大學的生態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大師匯聚,學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雖已遠去,但這一方土地依然必定保留著許多西南聯大的文化基因和血脈傳承,如同大山里孜孜不倦頑強不懈地奮力求學的孩子們,如同千年流淌永不停歇的永寧河水。</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寿宁县| 土默特左旗| 廉江市| 潜山县| 江津市| 湖州市| 获嘉县| 东光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南乐县| 郑州市| 慈利县| 西林县| 宣威市| 喜德县| 普格县| 新泰市| 崇义县| 濉溪县| 富锦市| 特克斯县| 长乐市| 刚察县| 周至县| 庆阳市| 临洮县| 沾化县| 原平市| 阿克苏市| 乐山市| 民权县| 柳河县| 观塘区| 莱阳市| 焉耆| 左云县| 白河县| 双牌县| 庄河市|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