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民就是江山,</p><p class="ql-block"> 江山就是人民。</p> <p class="ql-block"> 在壯鄉桂西北瑤山地區,如今有一個世界的巴馬,因其長壽而聞名遐邇。巴馬西山有一個山旮旯的小村寨叫弄懷屯,二百多年前這里渺無人煙,是約里片區(今東蘭武篆坤王村)牧牛打柴之地。正是黃氏兄弟蘇門蘇財,涉足先登,辛勞拓荒,繁衍生息,才有了弄懷屯。</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以后,小村寨浩英兄弟倆,雙雙得到黨和人民精心養育,成為瑤山有文化的人民教師和國家建設的干部。改革開放掀開了新時代,弄懷屯克弟、恩仔、澄兒、忠富、國山等繼往開來,一步一個腳印走出深山,豪邁跨進中大、西大、師大、民大、電科大的校門,奮力闡釋山里娃“讀書改變命運”的認知,持續唱響“春天的故事”,把美好幸福新生活天天都放在歌里過。</p><p class="ql-block"> 憶古惜今,弄懷巨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的弄懷,多個民族壯、瑤、漢等團結友愛親如一家,整個屯20多戶、200余男女老少,與全國五十六個民族一道同步脫貧,邁步走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p> <p class="ql-block"> 弄懷屯,毫無疑問是黃氏的天下,黃氏也是大中華歷史長河中最有影響力之一。史書記載黃國稱帝時曾經頑強生存1400多年,后才被楚國吞并,黃國子孫或戰死沙場、或改名換姓、或流亡他鄉。另據【黃達后裔 約里弄懷 黃氏系列】記錄,本分支始祖黃琨,藉居山西岐山;裔孫黃禮其愛子黃景亮,因保武則天女皇,伐兵漢陽陣亡;其妻邱氏攜子歸農不仕,落業山東青州白馬縣。故今日黃家宗祠【江廈堂 . 祖自山東來】有依有據。</p><p class="ql-block"> 黃氏祖上多代延續到黃爵,宋朝時期率兵南下,剿賊有功,封為田寧府土官世襲,為今田東林逢第一代黃氏族群。到了1256年黃勢杰因有功,從田東調到東蘭為官,落根蘭木哨薩屯,娶陳氏為妻生黃子雄,多代育后到黃達時代,之后繁衍保東、保正再續蘇才、蘇門、蘇金、文珍等等。黃氏的這一支系,現今居住在東蘭縣武篆江平片區約拉、京冊、拉東、可麥一帶。</p> <p class="ql-block"> 弄懷屯,創始人當屬蘇才、蘇門兩位太祖爺爺,后有黃利昌、黃日球,再后黃瑞德、瑞華、福多、福生;直到近代黃明漢爺爺、明春叔公(革命時期被害);明云、明東、明良、明朋等等。</p><p class="ql-block"> 明漢是光爹的父親,早年追隨拔群、正規參加革命,是農民革命運動講習所第二期學員。光爹解放前四十年代初出生,屬羊。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與陳氏美飛成婚,后來養育4個子女為阿光、阿克、的萍、的菊。弄懷黃氏古今育人,代代相傳直至今朝。</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都說風水寶地,臥龍藏虎,人杰地靈。到過弄懷屯的文人墨客,都說這里風景獨好,是群龍歡聚相互叩拜之地。引人入勝的是兩路龍(山)脈總匯弄懷:一路從遠處的馬山由東往西走向,雄糾糾氣昂昂,如神兵壓境般直抵約里片區,在跨過美麗的弄懷納舍河后,于村寨東邊處低頭叩首;另一路是西邊的鳳山向東進發,氣勢恢宏,似萬馬奔騰狂奔而來,駐足于弄懷寨子西頭點頭叩拜。</p><p class="ql-block"> 兩路山脈,一東一西;群龍聚首,成就寶地。因此,弄懷屯上百年來,人丁興旺,和諧共生。弄懷東邊的小山坳外的約里片區(今武篆鎮坤王村),那里原本就是弄懷屯黃氏的先祖,如今弄懷屯的三姑六婆,幾乎都是那個方向過來;弄懷屯擁有的良田好地,糧倉也是積聚在那山外的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 弄懷屯東邊的小山坳上,天北髙速公路尚未動工興建,曾有三顆排列整齊的大樹,髙大魁梧,威武嘯穆,神圣不可侵犯。山坳上的大樹腳下,說不清楚是何時建有一處小寺廟,山里人幾乎都認同這座為陽剛小廟,這樹這廟相映成趣,神秘莫測,這難道是上天派來精兵強將鎮守關外,保百姓平安?而這座山坳上寺廟的存在,是否就是降至弄懷村寨天兵神將的宿營地?</p><p class="ql-block"> 巧合的是在弄懷屯人居南山偏東處,距村民那口飲水泉眼不遠的地方,同樣長有一株髙大寬闊的大樹,樹下也有一座精巧的小寺廟,傳說這是一座典型的毋系族群廟堂,專屬弄懷人世代相傳相夫教子而立。弄懷屯四顆大樹,兩座寺廟,一陰一陽,一髙一低,遙乎相應,不可思議,怎能不讓人浮想聯翩?</p> <p class="ql-block">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弄懷屯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繁多,水資源看似缺乏,實則地下暗流涌動。村屯東邊小山外的山腳下,一條潺潺的河流自北向南而去,源頭自拔群故鄉東里村“三潭”噴涌而出,途經美麗的“稻花香”江平小平原,河水別有洞天,五進五出流淌,穿越弄友原始森林,匯聚壽鄉長壽命河,注入風景名勝賜福湖。</p><p class="ql-block"> 水是人類生命之源。弄懷屯飲用水源有兩處,一個是靠近村頭南山偏東處,泉水叮咚清澈明朗,據說早年一年四季長流不竭;另一個水源在村寨西南半山腰上,多點多地山泉涓涓細流,正常年景持續出水達7一8個月。老百姓深山里休養生息,日出日落,與世無爭,這里已然安居樂業之福地。</p> <p class="ql-block"> 蛟龍戲水,禍害平民。或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設成雙成對,弄懷屯與水源相對應的北面山腳下,就有兩個相匹配的消納洪澇水洞。水多自會禍患無窮,山村雨季變幻莫測,特大暴雨洪水泛濫,溶洞消納積水有限,每每易澇成災受災,村寨里百多畝旱地年年顆粒無收。</p><p class="ql-block"> 然而,可喜的是正在興建天北高速公路,已經報批弄懷屯排澇泄洪隧道,這一永久性興農惠民工程建成,必將帶給弄懷人民樂享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永遠難忘家鄉美,故鄉留有童年夢;綠水青山遍足跡,童聲回蕩山弄中”。光爹克弟是父子倆,弄懷人的驕傲與自豪。有關父子倆人的故事,在當地方園百里頗多流傳吟誦。</p><p class="ql-block"> 光爹的人生一路坎坷,幾度風雨幾度春秋,歷經滄桑與艱苦磨難。在那個山村較為閉塞落后的年代里,人世間的忌恨和不良攀比時有發生,光爹甚至連那條小性都有不保。光爹小時候喜愛河邊背書釣魚,在一次悠哉樂哉的魚趣中,差一點被丟進滔滔的河流中,是對岸黃氏同宗爺爺的神心守護,毗鄰叔公滅種的淫欲才沒有得逞。</p><p class="ql-block"> 光爹兒時個性神奇,聰慧過人,自小就喜愛讀書。小小年紀爬涉十里幾十里山路,到大隊到公社到熟人家寄宿求學。屯里年長2一3歲的哥哥們也都很關愛他,因此很慶地幸完成了小學學業;上初中學堂,在那個時代的山弄里,沒幾個有這股志氣,光爹和少數幾個哥們是例外;上髙中是必須統考擇優才得以到縣城就讀,縣城距家五六十里鄉間小路,一個學期幾乎都囬不了一趟家,苦讀的辛酸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光爹小小個頭,秉性剛強,勤奮好學,在校讀書時始終是一位佼佼者。如果不是因為家父蒙冤受害,光爹無法再繼續上學,那么大學名校肯定有他的足印,這一定是光爹一生中留下來的最永恒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光爹的家父在當地算是個文化人,一生忠于中國共產黨鬧革命,致力于農民革命運動后勤保障事務。為了掩人耳目接受組織安排,在地方擔任了村里“偽副村長”,為革命同志往來和交通聯絡工作,長期作出了默默無聞的奉獻。</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七年農歷十月初十前夕,由于當時反富反右運動盛行,光爹父親在階級斗爭中蒙冤受屈,多次被批斗不堪忍辱而上吊自盡。從此,光爹失去財神和精神上的強力支柱,初中髙中學業勉強得到大姐一家的接濟,髙考時光爹草草應對了事,填寫志愿就一個“清華大學”。</p><p class="ql-block"> 一個喜好讀書而且能讀好書,就這樣命運多舛惜別校園,這是光爹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 光爹回到農村陪護家毋,真心務農修理地球,打磚燒瓦興建農房,在漫長的修煉實踐中,逐步成為農家人喜歡的行家里手。光爹依照農家習俗婚約成家,日子還算過得有茲有味。</p><p class="ql-block"> 好人自有好命來,柳暗花明又一村。隨著國家建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光爹終究有髙中畢業文憑,有幸推選當上瑤鄉的民辦老師,從此開啟人生20年教書育人的嶄新篇章。光爹從教在本村大隊小學起步,后來調往離家上百里遠的所略料鄉坡晚,輾轉本公社偏僻山區弄峰村小學任教,再返近鄰家門籌辦弄安初中部,先后在公社所在地髙中教學,擔任公社教育輔導員,調任到縣城教育系統從事教學研究。</p><p class="ql-block">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光爹離開他深耕的教育事業,跨入地方縣委縣府黨史、政法、政辦、民政等多部門工作;因工作需要還調往地區軍人復退醫院、社會救助等事業單位履職。</p> <p class="ql-block"> 認識光爹的人對他的評價幾乎一致: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教育戰線上嘔心瀝血,對待自己的學生關懷備至,對待同事互學互助互敬,因此深得學生、家長、同行和領導們的夸贊。</p><p class="ql-block"> 光爹二OO四年到齡并光榮退休,擇居首府南寧江南頤養,地鐵2號線繁忙穿梭家門口,樂享之時不忘初心使命,始終堅定積德行善,為國家為社會培育后人。</p><p class="ql-block"> 對于弄懷屯來說,光爹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是黃氏家族首批光榮入伍的人民教師,是最先成為在編的國家干部和人民公仆,是第一個獲得組織任命“局長官銜”的弄懷人,是唯一退休后來到省城樂養康養的弄懷福壽者。</p> <p class="ql-block"> 克弟七O后出生,屬雞,是光爹四個子女中排行老四。少兒時期隨奶奶媽媽生活在農村,是山村里的玉米粥把他喂養長大,是鄉村純清的空氣孕育他友善誠信的個性,是髙聳厚重的大山錘煉他堅毅奮進的品行。因此,克弟自小在當地擁有不少名氣,在人們看來覺得有些與眾不同,甚至好多大哥哥大姐直呼他“聰明的一休”,不凡的氣質引來當地長者們嘖嘖稱贊。</p> <p class="ql-block"> 克弟在縣城上學讀書時,正值全國恢復髙考,尊重知識,敬待人才,蔚然成風。無論是小學就讀,或是初中汲取知識的營養,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喜人,常常是年級數一數二的髙手。高中時代他步入地髙校園,與眾多的抜尖學子比翼齊飛,髙考錄取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省——中山大學,成為家鄉弄懷屯當地最出彩最爭氣的讀書娃。</p> <p class="ql-block"> 克弟在羊城中大學海里拼搏四年,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乒乓球是他的至愛而且頗有成就,常常比拼也時常登臺領獎,可以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克弟畢業之前,按照當時政策要求,理應服從召喚回廣西工作,正是母校的人才需求,讓他僥幸得以留校任教。期間,他分秒必爭修成研究生學業,還獲得律師從業資格證書。</p><p class="ql-block"> 克弟在中大工作期間,曾任職院團委和校長辦,年紀輕輕就已座上正處級的位子,老鄉同學都夸耀克弟仕途順風順水,家鄉里凡人或一官半職者,去到羊城都喜歡找到他歡聚,或敘或聊或喝或樂。 </p><p class="ql-block"> 克弟后來隨校長離開中大,調任市政研室、市法治辦、市司法局工作。每每換崗換位,他都能夠積極應對,秉承一絲不茍,始終無怨無悔。據說最近喜訊捷報傳來,克弟名正言順步入“廳級”干部行列。為此,弄懷黃氏家族在光宗耀祖的史冊上,增添了濃重而又光輝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 弄懷黃氏,風雨兼程一路走到今天,雖說不上繁花似錦,飛黃騰達,功垂史冊,但也可以稱得上今非昔比,春華秋實,碩果累累。</p><p class="ql-block"> 有詩為證:</p><p class="ql-block"> 弄懷自古聚驕龍,山青水秀多英豪;黃氏家族傳古今,忠誠拔群鬧革命。</p><p class="ql-block"> 太祖親爺多壯志,父輩正英樹豐碑;烽光兩廣展鴻圖,澄熠新人闖邕州。</p><p class="ql-block"> 弄懷今日建髙速,崇山峻嶺變通途;頌歌感恩共產黨,昔日舊貌換新顏。</p><p class="ql-block"> 中國特色新時代,繼往開來謀復興;國強民富待圓夢,初心使命擔重任。</p><p class="ql-block"> 南寧 五象嶺下</p><p class="ql-block"> 2024.07 龍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拖县|
沾化县|
基隆市|
屏南县|
河池市|
苍南县|
阜新|
筠连县|
崇左市|
四子王旗|
博客|
台山市|
慈溪市|
琼海市|
共和县|
宣恩县|
独山县|
保亭|
卢氏县|
乐都县|
敦化市|
岐山县|
海淀区|
启东市|
兴宁市|
德格县|
游戏|
扬州市|
云龙县|
当雄县|
涞水县|
高碑店市|
大荔县|
锡林郭勒盟|
漳州市|
十堰市|
周口市|
长海县|
SHOW|
荣成市|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