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一兒童節(jié)已經(jīng)過去有些天了。也許是受“兒童節(jié)”的感染吧,自己經(jīng)歷過的一些有關(guān)兒童的趣聞舊事,總是時不時的涌上心頭。整理了一下思緒,還真想起了幾個塵封已久的有趣故事。趕緊記錄下來備忘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故事一:麥子與饅頭的關(guān)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騎車去隆福寺,看到路邊田野里金黃的麥浪,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樁往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1986年的麥收時節(jié)。一個星期天,我乘公交車出門,恰好遇到了油田作業(yè)隊的同事張俊嶺帶著他五歲的兒子也在車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哥讓他兒子叫叔叔,然后我就和小朋友聊上了。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作業(yè)隊職工的男孩子們都是“社牛”。因為油田作業(yè)隊一水兒的男職工,大多數(shù)都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只有隊長、指導(dǎo)員和辦事員等個別人到了三十歲以上,他們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一到單位,沒幾天就會被調(diào)教成“皮猴子”。我們隊長曾經(jīng)笑著說:我兒子剛?cè)龤q,可不敢?guī)У疥犐蟻恚≌鎭淼脑挘瑳]幾天就被你們這幫小子給教壞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隊長的話可不是無的放矢,那是有很多慘痛實例的,在此不便展開講。年輕小伙子們怎么調(diào)教小男孩,怎么惡作劇引導(dǎo)小男孩,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反正經(jīng)過作業(yè)隊的錘煉,小朋友們的社交能力那都是杠杠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書歸正傳,繼續(xù)我們的話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朋友很善談,我們聊的很開心。忽然,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公路上晾曬的小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叔,那是什么東西啊?”小朋友撲閃著大眼睛問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小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麥是干什么的?”刨根問底是小朋友的良好品質(zh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整理了一下思路,說是農(nóng)作物,是糧食,對四、五歲的孩子來說有點抽象。于是我想到了一種變通的說法:“小麥一種糧食,你吃的大白饅頭就是小麥變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正在為自己的變通感到驕傲呢,忽然小朋友不干了,一臉的嫌棄:“哼,叔叔凈騙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愣了,不知該怎么解釋了!馬路上的小麥麥穗和蒸屜里的大白饅頭,外形和場景差異實在是有點大,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這兩種東西簡直是天壤之別,怎么可能是同一種東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哥看到了我的尷尬,笑著對孩子說:“叔叔沒騙你,饅頭就是小麥磨成粉做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朋友瞅著他的爸爸,知道爸爸不可能騙他。這也讓他無奈接受了一個事實:小麥和大白饅頭可能真的就是一回事!究竟是怎么變成一回事兒的,這個過程他還是感到難以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故事二:從四樓跳下的五歲女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9月,我電大畢業(yè)后在廠經(jīng)營科幫忙,臨時住在了廠招待所。那時候四廠正在建設(shè)過程中,整個廠區(qū)只有一棟四層辦公樓和兩棟居民樓,其它大多數(shù)都是板房、列車房和帳篷。招待所也是幾棟板房隔成的房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招待所值班的大姐帶著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橢圓的臉龐,頭上梳著一個一把抓的朝天椒辮子,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潑可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對大姐說:“這孩子一看就特別活潑、非常健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姐笑了:“太活潑了!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她去年還不到五歲,就敢自己從四樓跳下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聽了不禁一愣:啊!從四樓跳下來,孩子還能安然無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姐說:“這事千真萬確,都上了去年的《大慶日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隨著大姐的講述,我記下了事情的一個大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姐家是大慶油田的,她的父母退休了,她就把孩子送到了大慶,讓父母幫著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6年10月的一個星期天,姥爺去菜市場買菜了,姥姥臨時有點事出門,就叮囑孩子自己在家待會兒,說姥姥很快就回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一個人在家,溜溜達達就到了陽臺。她記得自己看過的動畫片里有仙女飛翔的畫面,自己心思也開始活絡(luò)了:我能不能飛呢?我如果飛起來是不是很棒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是怎么打開窗戶、怎么爬上窗臺的,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也許孩子也沒有說清,只是一個凳子擺在了窗口,肯定是踩著凳子上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四樓飛下的過程并不美妙,但足夠幸運:孩子跳下去的地面是一個樹坑,前幾天剛松過土,加之小孩子身體柔軟,而且是腳先著地,所以并沒有造成致命傷害。如果跳到旁邊的硬地上,那后果不堪設(shè)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跳下后就自己坐在樹坑里不動了。從十多米高的地方跳下來,先是失重狀態(tài)、然后是“硬著陸”,對身體的沖擊很大,感覺應(yīng)該非常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道孩子坐了多久,忽然,有一個認識她的姥姥經(jīng)過,看到孩子坐在那里,就問她:“你坐在那兒干嘛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說:“我從上面飛下來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個姥姥聽后大驚失色:你說你是從上面姥姥家陽臺下來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點點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個姥姥趕緊張羅人把孩子送到醫(yī)院,同時找人通知孩子的姥姥姥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姐當(dāng)時說話的語氣和表情,我現(xiàn)在仍然記憶猶新:“別人在菜市場找到我爸,告訴他孩子從四樓陽臺跳下來,已經(jīng)送醫(yī)院了。我爸當(dāng)時腿都軟了,連自行車都上不去了,踉踉蹌蹌推著自行車到了醫(yī)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經(jīng)醫(yī)院檢查,孩子只是左腳踝骨旁有挫傷淤血,五臟六腑都安然無恙!有人懷疑:是不是孩子瞎說,不是從四樓跳下來的?可是還有物證,孩子的一只鞋掉在了二樓陽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事當(dāng)年在大慶油田廣為傳播,很快傳到了《大慶日報》記者的耳朵里。開始大姐的父母還不敢告訴她,怕她擔(dān)心害怕,也覺得沒法跟女婿交代。經(jīng)過記者的采訪報道,這篇文章登上了《大慶日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姐說:事情登報后,我爸媽給我打電話來了,說你們趕緊把孩子拿走,我們可不敢給你們帶了,出了事我們擔(dān)不起這責(zé)任!這不,孩子從此一直就跟著我們了,上班也只好把她帶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故事三:從童車上掉下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發(fā)生在1993年的夏天。當(dāng)時兒子七八個月大,我和妻抱著孩子在礦區(qū)大街上遛彎,在十字街前遇到了彭玉紅夫婦推著一輛童車相向走來。他們的女兒1993年出生,當(dāng)時應(yīng)該是三四個月大。我們是從東向西走,他們則是從西向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妻子跟彭玉紅是同一個單位的,所以碰面時還打了招呼。錯身而過后,妻子還對我說:彭玉紅是氣測的,孩子是個女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聽著妻子的介紹,我不由自主的回頭去看他們童車里的孩子。忽然,童車右側(cè)的帆布打開了,孩子從童車里滾落,掉到了路面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dāng)時的畫面依舊歷歷在目:孩子從童車的右側(cè)掉落后,又在路面上向右滾動了一段距離;彭玉紅夫婦與我們打完招呼后,面帶微笑、昂首挺胸,推著童車向前走。孩子已經(jīng)從童車里掉下去了,他們還在幸福地推著空車向前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趕忙喊:“孩子,孩子掉地上了!”彭玉紅夫婦一愣,趕忙看童車、再看地面,這時候孩子的哭聲才傳了出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們手忙腳亂的抱起孩子,再把童車的帆布粘扣扣好,然后就推著車走了。這次是抱著孩子走的,沒有再放進童車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十多年過去了,孩子從童車滾落、父母面帶幸福微笑、推著空車向前走的畫面,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每每想起,總會讓我忍俊不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月如梭,光陰荏苒!人生的列車上,隨時都有人上車,也有人離去,有的人一旦分手便是永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從那次在公交車上遇到張俊嶺父子,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們。不知道他們現(xiàn)在可好?當(dāng)年質(zhì)疑我、說我騙人的學(xué)齡前小朋友,推算一下,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四十多歲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四樓跳下的小女孩,后來她的父親和我成了一個單位的同事,我也終于認全了他們一家三口。小女孩后來變成大姑娘,結(jié)婚,也生了一個女兒,偶爾還能看到她帶著女兒在礦區(qū)遛彎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玉紅一家后來和我們住同一棟樓,她女兒和我兒子是兒時的伙伴,現(xiàn)在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兒童故事永遠是溫馨、浪漫、充滿童真童趣的。葆有一顆童心,我們就可以永遠開心快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峨山|
肃北|
大同县|
商丘市|
和静县|
于田县|
衡阳县|
乐都县|
浦江县|
桐梓县|
北安市|
高青县|
雷波县|
南郑县|
灯塔市|
龙海市|
呈贡县|
鄯善县|
怀柔区|
敖汉旗|
赣榆县|
高密市|
桃江县|
怀集县|
玉山县|
弋阳县|
台安县|
巴林左旗|
赣榆县|
门头沟区|
卓资县|
工布江达县|
镇原县|
德令哈市|
四会市|
新沂市|
林口县|
黄骅市|
航空|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