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6月11日,我們由大船換成了15米寬的游輪,準備乘著這艘游輪通過三峽大壩。</p> <p class="ql-block">這是長江三峽大壩,空中鳥瞰圖。三峽大壩全長1983米,壩頂海拔高度為185米,上下游的總落差達到了驚人的113米。通俗一點說也就是相當于40層樓高。大壩的左邊是發電機組和泄洪通道,右邊是船舶上下游通行的特殊人工通道。 長江三峽大壩是中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p> <p class="ql-block">長江三峽大壩的主要功能:</p><p class="ql-block">1)防洪:它使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這一功能極大地保護了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地區,共計1500萬人口和2300萬畝良田。</p><p class="ql-block">2)發電: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達到882億千瓦時。這一巨大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使得三峽大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之一</p><p class="ql-block">3)通航:三峽大壩建成后,極大地提升水位,成倍地加寬了長江中上游,江面寬度與深度。提高了航運能力。</p><p class="ql-block">4)抗旱:通過調節水庫的水位和水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下游地區的干旱問題,為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提供支持。</p> <p class="ql-block">通過雙線五級船閘,和升船機這兩個措施,實現了長江雖被大壩攔腰截斷,在上下游110多米落差的情況下,輪船仍然可以自由通航的愿望。3000噸以上的船只,從雙線五級船閘通航,通過的時間約為四到五小時。3000噸以下的船只,可以由升船機來通航,通過的時間約為40分鐘。</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遠處看到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處于長江干流西陵峽河段。該工程于1994年正式動工,2009年全線竣工。三峽大壩的主要功能包括防洪、發電、航運和水資源利用等。</p> <p class="ql-block">這是三峽大壩最左端,雙線五級通航船閘,通往下游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 這是雙線五級升降閘的照片,它是能通過3000噸以上船只的裝置。 三峽雙線五級船閘,作為世界最大的船閘系統,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連通器原理和水的浮力。船閘共有五級,每級之間設有閘門和閥門,通過調節水位的高低,實現船舶上下游之間的順利通行。 當船舶駛入第一級船閘時,首先關閉下游閘門,然后打開上游閥門,此時閘室與上游水道構成連通器,水位逐漸上升,直至與上游水面相平。船舶在閘室等待水位平衡后,打開第一級下游閘門,船舶駛入第二級船閘。 如此類推,船舶依次通過每一級船閘,每經過一級船閘,都要經歷一次水位的升降。在通過五級船閘后,船舶即可到達上游或下游。</p> <p class="ql-block">李蘊在三峽大壩的上游留影紀念。</p> <p class="ql-block">游輪正在從上游,駛入三峽大壩的輪船升降電梯內。 升船梯的運作原理是:船舶進入承船廂內(相當于人走入電梯內),然后承船廂通過機械驅動升降,以克服大壩上下游的集中水位落差。與傳統的船閘過船方式不同,升船梯讓船舶像坐電梯一樣,被懸在空中升降,平穩且快速地過大壩。</p> <p class="ql-block">這些粗大鋼繩與齒條,就是船舶升降箱的升降牽引裝置。實際上和電梯的升降原理是一樣,只不過它的升降箱特別巨大而已。這個升降箱的總重量是15.5萬噸。3000噸以下的船,都可以通過這個升降機來升降。</p> <p class="ql-block">三峽大壩升船梯,是世界最大的升船設施,該升船梯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承船廂、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承船廂可載重3000噸級的船舶,最大爬升高度為113米。</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游輪在升降箱中,在下降的過程中,看到的兩側的情況。我們這次由于在枯水期,所以下降的高度是80米左右。也就是我們從上游下降了80多米以后,駛入了下游的江面。</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游輪駛出了三峽大壩的升降機。</p> <p class="ql-block">游船開出了升降機后,在引航道上航行。</p> <p class="ql-block">蜿蜒曲折的長江,是世界的第三大河,也是蘊育了中華民族,千千萬萬人的母親河。幾千年來,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兩岸的人們。但它發怒的時候,也給兩岸人民,造成了無數次,讓人們無法忍受的災難。下面僅舉幾個長江發怒的例子。</p> <p class="ql-block">1931年7月,長江中下游連續降雨,雨量超過常年同期一倍以上,江湖洪水滿盈。湖北54個縣被淹,武漢三鎮平地水深丈余,陸地行舟。受淹時間長達133天。湖南66個縣受災,安徽44個縣被淹,江西九江及附近各縣悉成澤國,南潯鐵路被淹停運。據統計:受淹農田5090萬畝,受災人口2855萬人,損毀房屋180萬間,因災死亡14.52萬人。</p> <p class="ql-block">1935年7月上旬,鄂西、湘西北發生特大暴雨,由于暴雨急驟,致使長江、漢江、清江、澧水洪水陡漲,宜昌最高洪峰流量達5.69萬立方米每秒,荊江大堤多處潰口,江漢平原、洞庭湖區均成澤國。澧水、漢江下游一夜之間死亡12萬人。湖北、湖南53個市縣受災,淹沒耕地2264萬畝,受災人口1003萬人,損毀房屋40.6萬間,因災死亡14.2萬人。</p> <p class="ql-block">1954年4月始,長江流域中下游降雨豐沛,各支流出現洪水,湖區水位上漲。6、7月間,全流域發生大范圍暴雨,干支流水位持續上漲,出現連續洪峰。洪災造成的損失十分嚴重,受災農田4755萬畝,受災人口1888萬人,損毀房屋427.6萬間,因災死亡3.3萬人。京廣鐵路中斷通車達一百天之久。</p> <p class="ql-block">1998年長江再次發生洪峰。洪水水位高、持續時間長。洪水水位達54.5米。此次洪水 淹沒耕地358.6萬畝, 受災231.6萬人,損毀房屋212.8萬間,因災死亡1526人 。</p> <p class="ql-block">由于長江經常發生洪災,并給兩岸的民眾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所以從1860年英國人就提出了治理長江的方案。孫中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多次提出要建造三峽大壩的宏偉愿望。</p> <p class="ql-block">在1992年3月20日召開的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通過了修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決議。 整個三峽工程從1994年開工,到2009年全部竣工,總工期為17年。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巨大 成就,也是人類利用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第一大壩前留影。關于長江三峽大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至今還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水利專家、地質專家、生物專家、氣候專家等等,各種專家仍在激烈的討論之中。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兩面,關于三峽大壩的利弊,只有由今后的歷史來進一步驗證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靖市|
葫芦岛市|
报价|
大冶市|
泉州市|
长寿区|
巴楚县|
丰顺县|
志丹县|
治多县|
怀仁县|
龙岩市|
定陶县|
天峨县|
宁远县|
巫山县|
宁海县|
沛县|
延寿县|
贵溪市|
峡江县|
鹤峰县|
保定市|
顺平县|
耿马|
黄骅市|
弥渡县|
陆川县|
辰溪县|
阿尔山市|
青田县|
秦皇岛市|
白银市|
察哈|
礼泉县|
台山市|
金山区|
水城县|
武汉市|
客服|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