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篇《續》里講述了“街上的菜鋪子”、“街上的百貨門市部和小雜貨鋪”、“街上的公用自來水”。本篇同樣回憶了三個方面的往事,請讓我接著往下聊。</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街上的煤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四府街上沒有煤店,按照供應區域劃分,街上的居民住戶買煤要去設在鄰近的報恩寺街西口路南的煤店,但這個院子僅是營業室和辦公的地方,儲煤場則設在馬路對面,即甜水井南口城墻豁口外的西側。當年每家居民都有專門的購煤本,上面記錄有戶主、家庭住址、家庭人口等內容。同去糧店買糧一樣,每個居民院落都規定了每月買煤的固定日期。同時依據家庭人口的多少,規定了幾個擋次的供應標準。到了買煤的日子,居民帶上購煤本先去營業室的后窗戶處排隊,在這里抬頭就可以看到墻面黑板上公布著當月煤的供應品種、產地和價格。輪到自己時遞上購煤本,并說明買什么煤,買多少,一個營業員負責填寫底冊、購煤本和開票,另一個負責按票據收款,買煤人付款后拿回購煤本和買煤票據。如果需要煤店提供送煤服務,當即說明并付上運費,并將購煤本和購煤票據一并留在營業室,一般當天或第二天送煤工人就會將煤送到居民家里。如果居民住戶自己拉煤,便帶上購煤本購煤票據和運輸工具去馬路對面的煤場過磅裝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年的煤店根據城市居民生活需要,供應無煙和有煙兩種煤,居民中一般燒無煙煤的居多。無煙煤按形狀分為塊煤、混煤、沫子煤,還有型煤,即煤球和蜂窩煤。按產地分有山西的大同煤和陽泉煤。我家一直燒無煙煤,先是買山西大同煤,因其品質較好,后來大同煤供應短缺,只能買次一些的陽泉煤了。平時我家買混煤,一是價格適中,二是可以滿足爐火的不同需要。煤買回來后,先把混煤中的塊煤篩檢出來,以備蒸饃、炒菜、煮餃子、下面條需要壯火力時使用;大部分沫子煤則摻和一定比例的黃土攪拌均勻,并加水和成煤泥再攤成煤餅(也有人家是搓成煤球),待晾干曬透后堆放起來,需要時砸成大小合適的煤塊,填進爐子里可以滿足燒水做飯或封火時使用。到了冬季,取暖成了生活中必須考慮的事情,于是買塊煤比較多,因為塊煤(俗稱鋼炭)發熱量高耐燃燒,可以滿足室內取暖和燒水做飯的雙重需要,只是塊煤的價格要高一些。之所以按不同季節選燒不同的煤,也是城里人精打細算過日子的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進入到三年困難時期,煤店貼出告示,外省的無煙煤運不進來了,往后只供應有煙煤。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可難壞了各家的大人們,于是原來燒無煙煤的家庭便想法設法要在短時間內做好燒有煙煤的準備。我父親去馬坊門買回了燒煙煤的土灶頭,又憑證買了一口鑄鐵鍋,借了別人家的風箱和蒸籠,才算是基本上置辦全了燒煙煤做飯用的家什。下來還要去尋找和購買引火用的麥草,同時憑證供應的火柴又有了新用場。燒灶火必須有一人拉風箱添煤看火,于是家里的孩子們又增添了一項新的家務勞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隨著經濟形勢好轉,煤店又逐漸恢復了無煙煤的供應,同時也有了加工成型的蜂窩煤。起初煤店的蜂窩煤是靠人工用專用模具打制的,效率低產量小,買的人也少。一是因為燒蜂窩煤必須添置帶爐瓦的專用爐子,二是蜂窩煤的價格高于原煤,兩項一合計要多出一筆生活開支,因此一開始并不被大多數居民所接受。后來煤店有了生產蜂窩煤的專用機器,產量大幅度提高,同時煤店也帶有強制性地進行銷售,加之燒蜂窩煤畢竟具有方便、省事、干凈等諸多優點,便逐漸被居民們所接受。但仍然有為數不多的居民家里置備了手工打制蜂窩煤的工具,把沫子煤買回來自己加工制作,既省錢又耐燒還自得其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初,煤店供應的蜂窩煤個頭高、質地瓷實,比較耐燒,我家按每月的供應量略有節余,可以積攢到冬季取暖時多燒一些。可是不知是原煤的質量發生了變化,還是加工制作的問題,蜂窩煤質量下降變得不耐燒了,家家鬧起了燒煤的饑荒。好在我大姨有時不在西安居住,這樣節余下來的蜂窩煤便接濟了我家。文革期間,受停產、武斗等影響,導致煤炭供應又出現了問題,曾有好長一段時間蜂窩煤里添加了有煙煤,給居民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煩腦。天熱時還好說,火爐放在屋外,天冷了需要取暖,搞得屋里又煙又嗆又怕煤氣中毒,只好在換新蜂窩煤時先將火爐搬到屋外,待爐子里的煙散盡后再重新搬回屋里,真是鬧心?。?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還是文革期間,煤店突然通知取消送煤服務,也就是說今后各家買煤自己解決運輸問題,這對于許多家庭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好解決的事情,一是缺少運輸工具,二是老年人沒有這個能力。但在當時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是沒有地方去說理的。好在煤店的送煤工李伯伯是我們老鄉,他偷偷告訴我父親,以后買了煤還是找他來送,就這樣靠李伯伯的好心,算是維持了一段時間。不知什么時候,街上出現了一種平板小車,是用四只廢舊軸承做車轱轆,車架上面鋪上木板,拉起來輕便自如,只是軸承的外圈與柏油馬路磨擦起來的聲音十分刺耳。不多時間街上這種平板小車多了起來,起先主要是裝運蜂窩煤,后來也放上水桶拉自來水,冬季還用它往家里拉冬存菜,看來老百姓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是滿街刺耳的噪音讓人不勝其擾。之后我哥哥也仿制了一輛,曾去煤店拉過幾次蜂窩煤,但好景不長便散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春節是中國老百姓闔家團圓的重要節日,但文革時期有一階段卻提出過革命化的春節,要求企業不停產,商店不關門,各服務行業也不能停業。記得當時我已在外地參加工作,趁著春節放假回家過年。得知大姨家的購煤本里還有剩余的蜂窩煤沒有買回來,于是大年初一早上在家吃了餃子,我就去小保吉巷的煤店買煤,因為這兒是大姨家的購煤點。到了煤店,門前的橫幅、標語貼得紅亮亮的,可是院子里卻冷冷清清,營業室里幾位值班人員圍著爐火說閑話。得知我是從外地回來趁著過年休假給家里來買煤,她們既驚訝又熱情,驚訝的是大年初一居然真的有人來買煤,熱情的是不僅態度和藹,還一個勁夸我懂事顧家,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值班的大姐麻利地給我辦完了買煤和租用架子車的手續,沒費什么事便消消停停地把蜂窩煤拉回了家。</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街上的6路公交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紀五、六十年代,6路公交車從南四府街上經過,它從小南門進來后在龍巷口南側設有一個進城去的車站;出城前從五味什字拐進南四府街北口在修車鋪門前設有一出城方向的車站。最早,6路公交車的起點站是鐘樓,站牌設在西大街東口路北的道沿上,其行走路線是沿西大街前行左拐進入竹笆市,再前行右拐進入南院門,直行進入五味什字后左拐進入南四府街,然后從小南門出城右拐進入環城南路,再左拐進入陵園路(現含光北路),行至黃雁村右拐進入友誼西路,西北工業大學是其終點站,以后又延伸到白廟村、徐家莊。6路車的起點站也是幾經變更,不斷向北延伸至北門、童家巷、紅旗機械廠。當年城市里的公共交通不甚發達,公交線路和投入運營的車輛都很有限,像6路車能穿行在城內的老街道上確實少有。由于城里的老街道一般都比較狹窄,經常可以看到兩輛公交車在街上相遇時,其中一輛先緊貼著道沿停下,另一輛也是緊貼著道沿緩緩行駛,兩車幾乎是擦身而過,待行走的車輛順利通過后,停著的再繼續前行。路面窄是一方面,還有隨時可能出現的緊急狀況,由于那時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還比較淡漠,特別是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子,在馬路邊上戲耍追打會突然在車前橫穿馬路,驚得司機師傅趕緊急剎車。一次在修車鋪門前的站牌處一輛公交車正在下客,一個小孩便扒在車后的保險杠上玩耍,車啟動了小孩子沒有撒手,被車拖行了好幾米,幸好被路人看到才沒有釀成大的事故。看來在這樣的路段上開車,司機師傅既要多加小心更要有豐富的行車經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紀五十年代的6路公交車就是一輛加了棚子的大卡車,車頭前面是個裝著發動機的“大鼻子”,車廂里空間不大,在右側中部安有一個供乘客上下的車門,車內乘客時常滿員。大約到了五十年代后期,6路公交車改變了造型,“大鼻子”沒有了,車身整體呈現長方形,周圍一圈玻璃窗,車內十分敞亮,座椅也多了,增加了乘坐的舒適感。當年南四府街上雖然跑著6路車,但在我的印象中周邊居民乘坐公交車出行的似乎并不多。像我們家出門一般還是步行居多,除非是路途較遠或時間比較緊迫才考慮乘坐公交車。我想有幾個現實的原因,一是出于節約,別看是四、五分,一、二角的車票錢,大家也是能省則??;二是上街購物也是隨走隨轉隨看,坐車反倒受限制;三是等車的時間沒有準頭,也許車沒有等到,人走路也快到目的地了。記得有一次,我家親戚下班后給送來兩張北大街人民劇院的話劇票,由于時間比較緊張,我和姐姐匆匆吃了點飯就趕快出門,卻看見一趟公交車已經過去了,為了趕時間我們就走到前面的五味什字西口的車站去等6路車。誰知道這一等就上當了,眼看著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公交車就是不來,繼續等吧怕耽誤時間,不等吧又怕把車錯過去了。最終車是等來了,但是趕到人民劇院,戲已經開演多時了。后來還碰到過相類似的情況,我們寧愿走路去,也不等那讓人尷尬的公交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6路公交車改線了,它從北大街經過鐘樓直接走南大街出城,然后右拐進入環城南路,這樣就不再走城里的老街道了。6路車改線后,在環城南路上經過小南門時設了一個小南門站,雖然公交車改線給小南門里的居民乘車出行增加了一點麻煩,但是卻給周邊更多的居民帶來了方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街上的垃圾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市里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在南四府街上居住的人們也不例外,天天掏的爐灰呀,摘的爛菜葉子呀,掃地的塵土雜物呀,一攢就是一堆。那時候每天倒垃圾是各家孩子們下午放學后一項必不可少的任務。當年街道上指定有兩個倒垃圾的集中點,一個在街北段設在曾經的省司法廳圍墻外道沿上,一個在街南段設在原26號趙家院子外墻的道沿上。每天下午4點至4點半是規定的倒垃圾時間,當聽到街上清潔隊人員搖響的鈴鐺聲,各家各戶便從自家院落提著垃圾筐或端著垃圾盆往各自的垃圾點集中,一般是先將筐呀盆呀放在道沿上等候垃圾車的到來。不多時只見北邊的垃圾點上灰塵騰起,表明那里往車上倒垃圾的程序已經開始了。不多時垃圾車就帶著灰塵開到南邊來了,車一停穩便有兩名清潔工人跳下車來站在垃圾車后方,這時各家倒垃圾的人便依次將自己的垃圾筐呀盆呀遞給清潔工人,只見兩位工人麻利地將接到手中垃圾不停地拋進垃圾車的翻斗車廂里。車上還站著一名工人,只見他動作迅速的把一個個倒凈垃圾的筐呀盆呀從車廂的右側扔到道沿上,并腿腳不停地把腳下的垃圾整平。各家在車后遞了垃圾的人又轉身跑到道沿上去尋找自己倒垃圾的家什,撿到后趕緊離開這個塵土飛揚的地方,整個過程看似很簡單,但卻像打仗一樣的讓人緊張?;剡^頭來再看看全付武裝的清潔工人,身著被垃圾污染的灰色工裝,戴著手套緊扎著袖口,小腿上綁著的護腿連腳面都蓋住了,頭戴一頂灰色防塵帽,捂在臉上的口罩也呈現出深灰色,城市里就是靠著這樣的人辛苦勞作,才保持了環境的整潔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順暢。其實對于倒垃圾的污染問題,居委會也曾通知要求大家,倒垃圾前給垃圾上倒一些水,把爐灰臟土這類污染物浸濕了以減少揚塵。就是這么簡單的事情,卻沒有多少人愿意認真照著去做,總是投機取巧象征性的往爐灰上淋一圈水做做樣子。你說是家里缺水?還是嫌加了水垃圾更沉?猜不透。總之這種自欺欺人的幼稚做法在今天看來很可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幾年之后,隨著城市對環境衛生的重視,街道上有了專職的衛生保潔人員,負責保持街上的清潔衛生和道路的清掃。被雇傭的保潔員是本條街上沒有工作沒有生活來源的貧困人員,街道上給安排這項工作雖說是收入不高,但總歸是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隨之而來的是倒垃圾也改變了以往的方式。那時在街道原有的垃圾點上靠墻堆放了二、三十個大抬筐,到了上午九、十點的時候,街道保潔員便將五、六個大抬筐整齊地排列在道沿上,各家住戶便陸續將自家的垃圾送往垃圾點并倒進擺好的大抬筐里,一層筐倒滿了,保潔員就再摞一層。由于有了保潔員的管理監督,各家的垃圾都澆過水變得潮濕了,如果有誰做的不好,保潔員會當場指出來,要求你下次注意改正。下午垃圾車來裝垃圾,基本上沒有了烏煙瘴氣的場面,車走后現場也被保潔員清掃的干干凈凈。有了這樣的改變,一是在時間上方便了居民住戶,特別是雙職工家庭;二是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事情雖然不大,但最終受益的還是老百姓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文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謝各位讀者朋友的關注閱讀和點贊支持鼓勵,以及諸多讀者朋友的留言點評!同時,美篇“西安同城”平臺給予的“精選”鼓勵,也是我的南四府街系列文字得以連續發表的動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0一六年成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0二四年六月修改</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义区|
威远县|
双牌县|
汶川县|
邛崃市|
邳州市|
平顺县|
安化县|
观塘区|
河曲县|
洪湖市|
长宁区|
凤凰县|
新野县|
清涧县|
长春市|
彰化县|
新津县|
井陉县|
赤峰市|
乐昌市|
台北县|
中江县|
分宜县|
萝北县|
长葛市|
浙江省|
黄冈市|
托克逊县|
顺义区|
钦州市|
微博|
砀山县|
金山区|
玛多县|
塔河县|
长葛市|
威远县|
绿春县|
金湖县|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