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秀瑜/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燴菜”是咱中國的一道名菜,據說起源于宋朝。南宋宰相秦檜主張與金國議和,設計陷害忠良,導致抗金名將岳飛被殺害。事后,朝野痛恨奸臣,人人恨不能食秦檜肉,飲秦檜血。一御廚發明一種與“檜”同音的“燴”菜,吃“燴”以解世人心頭之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廚師先預制多種肉類食材,或煎炸或蒸煮,然后將預制品燴成一大鍋燒燜,加上蔬菜香料成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于是,燴菜便在民間漸漸流傳開來,延續近千年。如今,神州大地到處都有本地特色的民間燴菜,如:“河南燴菜”、“河北燴菜”、“山西燴菜”、“博山燴菜”以及類似于燴菜的川渝“毛血旺”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文說的燴菜卻是餐桌上客人用餐后的剩菜,收集起來供他人食用,人們稱之為大雜燴的燴菜,這類“燴菜”是為“剩菜”避免尷尬的替換用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筆者童年曾經吃過這種大雜燴菜。第一次是文革前,父親所在的單位工商聯,每一年要組織召開幾次會員座談會或學習會,有從前的資本家和民主人士參加。當時多種社會經濟物資短缺,其主、副食品長期是由國家計劃限量供應,重慶城鎮居民每月每人一市斤豬肉,半斤菜油。所以,會后吃一頓豐盛的大餐是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餐后剩菜有許多市面上難覓蹤影的雞鴨魚肉,工作人員按上級要求,將宴席上剩余的菜肴收集起來,平均分配給機關的干部職工,一人一勺,并且準許帶走與家人共享。我吃著父親帶回家的“燴菜”,那鮮美的味道終身難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次吃燴菜是在1969年“九大”召開,重慶市各機關和工礦企業紛紛在本單位食堂、辦公室、車間設宴聚餐慶祝。我母親所在的工廠也不例外。計劃外打牙祭,猶如天外來物,實在難得。母親看著我津津有味地吃著她端回家的“燴菜”,搖頭嘆息地說:“慢慢吃,以后好吃的東西多得很。”事后我才知道母親帶回家的一大盅燴菜,其中,有許多是她在宴席上不忍獨享的正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開放,使城鄉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物資逐漸豐富起來。國家于1993年9月1日全面取消憑票證供應物資,中國終于告別了物資匱乏的時代。城鎮日常生活中的主副食品不僅豐富,而且過剩。餐桌上的燴菜也倒入潲缸為泔水,后來泔水也被禁止作為飼料喂豬,剩菜統稱為:“廚余垃圾”,分類回收后再進行工業化處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隔多年,當人們忘記了燴菜年代的時候,筆者又見到了燴菜,見到了多人愉快地分享燴菜,不禁想起了童年的美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幾天,筆者應邀參加了一次“文化下鄉”寫生進校園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夏時節,我們一行數人各自駕車來到了距重慶百余公里的三驅鎮“大足三中”。眼見學校全新的教學樓、校舍,環境干凈整潔,操場上跑道規范、色彩耀眼。下課鈴聲響起,穿著校服的學生沖出教室,活躍在操場上。學校辦公樓前的參天大樹在默默地告訴人們這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學校是有歷史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校方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說大足石刻,聞名全國,這里是石刻之鄉,學校處于正在建設中的“重慶大足石雕產業園區”,未來需要美術人才。此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們開開眼界,提升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利打造“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家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在校內選好寫生位置后,各盡所能,或油畫、水彩,或山水國畫,各自完成了校院內的寫生作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餐,校方盡地主之誼,在學校食堂設宴招待眾人。食堂餐廳里兩大桌,雖然沒有山珍海味,但裝滿大盤小碗的雞鴨魚肉體現了主人的盛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宴沒有當地官員出席,沒有學校領導參加,也沒有習以為常的講話或祝酒辭。負責接待我們的是學校唯一的美術老師陳亮,他說:“領導有事不能出席今天的晚宴,由我代為致歉和陪同各位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都能理解當前領導不出席應酬酒宴的上級要求,一改從前宴請時“客少主人多”的場面。大伙沒有什么不悅,反而覺得輕松自如,同時也感受到了基層干部的風清氣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席間,我為大伙一一斟上了我自帶的“葡萄魂”白蘭地。酒過三巡,大伙開始天南地北地吹牛談天,內容幾乎全是各自熟悉的美術話題,不乏其樂融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餐快結束了,陳老師問我們吃好了嗎?大家禮貌客氣地回應著并異口同聲地表示感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當我們準備起身離開的時候,餐廳里突然沖進了十幾個身著校服的男女學生,他們將桌上所有剩菜分別裝進自帶的飯盒里,表情有豐收后的喜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陳老師面對有些驚訝的我們小聲地說:“他們是來自農村的學生,家里窮,除了過年,平時很少吃肉。桌上剩下的菜扔了太可惜了,是我通知學生們來實施‘光盤行動’的,不好意思,見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生們分享燴菜,讓物盡其用,使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了。這輩子出席別人請我,我請別人的宴席無數,見過餐桌上剩下的大魚大肉太多太多,有的盤中之物甚至還沒有動過筷子隨后就進入了垃圾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握著陳老師的手感概地說:“你不僅具有同情心,召喚學生們來打包食用,更有對食物的尊重,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暴殄天物,必遭天譴’。教書育人,身教重于言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學生們的“光盤行動”,泛起我童年的美味,又延續在記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謝謝閱讀,端午快樂!</span></p><p class="ql-block">(注:文中圖部分圖片為網絡下截,致謝原作者和藏家,如有不妥,告知即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端午于重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宜都市|
玉田县|
武功县|
张掖市|
彰化县|
澄迈县|
梨树县|
吴堡县|
潜江市|
罗源县|
洛隆县|
盐津县|
兴城市|
厦门市|
龙岩市|
敦化市|
太仓市|
云阳县|
全州县|
饶阳县|
嵩明县|
徐州市|
汉阴县|
南川市|
京山县|
南皮县|
正定县|
泾阳县|
灵石县|
昭平县|
贵德县|
凤山县|
沁源县|
句容市|
灌阳县|
剑阁县|
三原县|
巴彦淖尔市|
永仁县|
偏关县|